前麦泊村的古桥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iyongji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即墨城东二十里处,有一村庄,名叫前麦泊,是我生长的地方。
  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村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房焕然一新,小楼也拔地而起。最让人们高兴的是村里漫坡遍野的果园,培育了蜜桃、油桃、苹果等等,这些果子也成为了我们村一张甜美的名片。
  我特别喜欢在满园桃花盛开的时候,置身在园中,或行走在园间的小路上。待到春风吹来,满园桃花就如仙女。一片片白色、黄色、粉红色的裙纱,随风起舞,婀娜多姿。
  只有那样的时刻,会让我放下一切,静心感受这方乡土的无限魅力。又会让我打开一扇窗,重温我们这一代人曾经最好的最纯真的回忆。
  回忆中没有最好的时代,但却有最美的时光。有些东西一直在,但是早已改变了模样。就像村后的那座古桥,也是我们这代人直到现在还亲切叫着的——后大桥。
  那是一座石拱桥,风风雨雨在此承载了百年岁月,一座拱撑起了一条希望之路。它是北出村子下田劳作的必经之路,也是战争年代即墨城与莱阳之间的行兵之路。
  这是我们小时候玩得最开心的地方,那时候,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儿,从桥东大约两百米的北水坝蜿蜒而下。清流穿过桥下,在紧挨桥西的低处汇聚成一个水湾,桥下一些不规则的石头与水湾相连。那些石头经过河水百年的冲刷,表面已经非常平滑。也有一些零散的石头翘起,河水正好从下面穿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每到夏天,小河两岸绿草悠悠,拱桥下面涓涓水流。等到一放学我们就会兴奋地冲到下面去,争着抢着去占里面一块最光滑又十分平整的大石板。在上面坐着,或躺着,别提有多清凉舒服了。
  其他小伙伴们也不会闲着,三三两两各自找石头占座。也有的跳进水湾里去捉青蛙,也有胆子大的会去扣石头缝里蜕剩的蛇皮。累了,我们就椅在墙上数桥拱的石砖。
  这是我的童年里快乐的一部分,也因为一座桥,让我拥有了一段珍贵的人生。
  岁月始终在流逝,有些人只顾得从这走,却忘忽了这座石桥样子。小时候,这座桥在我们面前高大无比,我们在桥拱下面玩耍。如今,我们长大了,可没有人会再下去了。
  而它,始终在这里,守望着过去,见证着未来。
  即墨城东有个前麦泊村,村后有座古桥。我为它执笔,写下《后大桥》这首诗:
  后大桥,古老沧桑
  屹立在村后独受着几百年的风霜
  你的名字在我心里
  岁岁难忘
  风雪不曾记得
  你默默承受的凄凉
  黄土不曾想起
  你身上的风尘过往
  岁月不止,无情的刻画着你的模样
  可你依然无怨的承接着这片黄土
  承接着黄土地人们虔诚的希望
  多少年来,陪伴你的那条小河
  早已停止了流淌
  可你的生命依然在顽强的绽放
  岁月的沉淀,人们的敬仰
  那都是你剛强挺立的力量
  这纯朴的人,一如继往的在把你仰望
  后大桥啊!一座庄严百年的桥梁
  后大桥啊!是我深深热爱的地方
  ——选自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一块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亦是一座文化厚重的家园。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山系绵延纵横,额尔齐斯河仿佛一把细长的梳子,那分流的河水则如同梳子的细齿,把阿尔泰山梳得千沟万壑。  生活于阿勒泰萨尔布拉克的哈萨克人民过着世代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每年春秋两季,牧民们开始携百萬头牲畜开始沿着高山峡谷迁徙转场。家在马背上,也在流动中,一代代人长大,一代代逝去,迁徙之路从未间断,岁月已见证了上千年。与其说哈萨克族人的
期刊
自从来城里居住,回桐城农村老家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一般情况下,每年清明节前夕,或者更早一些时候,全家五口人同坐一辆小车,赶回家乡。上山做完清明,然后应邀到就近的亲朋戚友家做客。酒足饭饱之后,我便吆喝大家一起“回家看看”。  是的,应该“常回家看看”。家中二十多年前盖的两层小楼依旧静静的坐卧在那里,像盘腿打坐的禅师,清冷寂寞。家中老人均已过世,大门紧锁。门邻乡亲,大都没人在家。白色的小车停在屋后的河
期刊
爷爷刘士海生于民国四年(1915年),家中排行老三,自幼丧父,由母亲王氏一手将兄弟四人拉扯长大。爷爷从十七岁开始当过搬运工、跑过邮政、经过商,担任过驮运队业务经理、农业社主任、厨师、农民,1990年走完了他75岁的平凡人生。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是热爱生活的:过春节时扫灰尘、贴对联、糊窗子、挂灯笼、贴红纸条,东墙贴“身体安康”,西墙贴“勤俭持家”,木柜贴“五谷丰登”,灶房贴“三餐至味”,鸡舍、猪圈贴
期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瀚海沙漠,总是有那么一些恢宏、那么一些苍茫,一种震撼人心的画面感:逶迤的商队,于斜阳下缓缓而行,长长的队伍在沙丘间时隐时现,驼铃声声,摇碎了沙漠的静寂……  一、瀚海  多年以来,总会在看见漫漫无边的沙漠的时侯,莫名地有些感动。  那种无际和广袤,可以让放空的思想不羁地奔跑,直向天边;思绪尽情释放,无所顾忌。  一目望去,你可以看见青春,若花瓣一叶叶绽放,一点点舒展
期刊
一  北风凛冽,破残军旗猎猎作响。血流成河,邗国大地一片狼藉。  丢盔卸甲,硝烟弥漫,遮云蔽日,惨不忍睹。夫差站在尸体隆起的高地,衣襟飘飞。仰天大笑,挥剑东指“此地筑邗沟,通长江淮河,挥师北上,问鼎中原!”银色宝剑闪出阴寒之气。回首又道:“人道邗地玉树琼花天下绝,在朕邗城殿后辟一园子,朕北平中原归而赏花!”  二  御花园中,暖风熏人。杨广信步园中,满眼飞琼淡泞,玉树琼花。  “白嫩之间透着些许金
期刊
小時候缺衣少吃,杏子没等黄了就被孩子们给下了。四月初八刚过,杏花也没落多久,满树的青杏挂满枝头,绿绿的,嫩嫩的,酸不溜溜的,孩子们就开始惦记它了。  那时的杏树也少,有的人家门前有一两株算是好人家了,杏子成了“奇珍异宝”,所以只要杏子挂了枝,主人家就特别留心,尤其是杏子快黄的时候,主人就会二十四小时看护,要么人睡在树下,要么把大黄狗拴在树旁。记得小学上学时路过村里一家人家,我们管主人叫贵成叔,他是
期刊
一个人的梦想决定着他飞行高度与飞得有多远。在陕北大地有一位一直为人生梦想努力追逐的人,他就是我的老师——黄瑾先生。  他是一位为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人,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拼搏了大半辈子的人,他也是一位特别宽厚善良的一个人。他像一支火红的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教育是事关千家万户的崇高伟业,是国家重要精神文化源泉。教育兴则国家兴,所以教育事业一直在国计民生中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十年树木,
期刊
碧绿的澜沧江,有一位美丽的傣家姑娘,手把一支劃船的小浆。船上载着胶农丰收的喜悦,载着姑娘甜美的希望;有一个壮实的汉家小伙,一头潜进水里二十多米远,手上举出小鱼儿,嘴里哼着傣语曲,随着姑娘的船儿漂游到江岸。这一幕就像电影,就像散文诗歌描写的那样。  姑娘名叫小草阿雅,生长在百业兴旺的曼兰小寨,竹楼两边是月光下的凤尾竹,不时流畅她头插孔雀羽毛唱着的歌。楼前茶山翡翠,原始森林野象谷,千年古韵橄榄坝;楼后
期刊
夏至前,回了趟乡下老家,一个北方偏僻的小镇,东西横竖一条街,任意方向走,没几步,都是农田。我生长在这里,熟悉这的一切,这儿没有燥热的晚风,没有映满霓虹灯的酒杯,这里的一切都是是安静的,沉默的,清凉的。  从天微微亮开始,田野在黎明时的静谧中就保持着一分清凉,草木葱茏湿润,鱼白东方的云暧昧不明,不知今天是雨是晴。几声鸡鸣打破疑惑也打破了村落的安静,父辈们匆匆吃过早饭,点点星光下,二舅顺着门前几条弯弯
期刊
在游圣徐霞客登过泰山的齐鲁大地上,于五岳之首东岳泰山的西北二百公里处,有一个已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镇——清平镇,位于鲁西北高唐县西南部的黄河故道。  早就听说清平有一处世外桃源。阳春三月,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有幸游览了这个世外桃源的所在地——清平生态公园。细雨纷飞,怀着丝丝缕缕的春意坐上了车,思绪不由地随着车轮启动起来,春暖人间桃花开,朵朵妩媚惹人爱。那些光影中留存的古朴画面,也许会为我们拼接起一个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