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建设与实施研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sliuxi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涉及硬件配置、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而衔接的关键与核心问题是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并应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统筹安排计算机教学计划。文章从中高职模块化课程体系和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入手,探索解决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新途径,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中职;高职;衔接;一体化;建设;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4-0071-03
  中高职教育衔接既为中职教育提供了提升空间,提高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水平,又为高职教育奠定了牢固的生源基础,促进了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发展问题意义重大。笔者认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设置应整体考虑,宜采用模块化的课程形式、“3 2”的中高职学制模式,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科学制订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计划。本文基于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存在的问题,对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策略进行论述。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性和意义
   市场导向、服务经济是职业教育的目的,而经济转型带动了职业教育的转型。职业教育集团为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群体性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模式,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成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才发展的要求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继续深造的迫切需要,必须从各个方面提升两者的一致性。面对社会和经济的挑战,职业教育逐渐形成了多方力量集中、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资源整合、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校本办学和社会化运作的跨界协调,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中高职教育衔接有利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资源共享,从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率。中高职院校从办学的优势资源入手,如教师、实训、教学场地、网络数据平台等,可以解决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打破界限,真正实现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办学水平。其次,中高职教育衔接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改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院校通过构建层次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后,中高职教育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學习能力和素质水平,扩大高职教育的招生规模,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中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能够吸引更多生源,扩大学校规模。
   二、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
   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解放初期,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为地方经济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中等职业教育已不能满足需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中职学生的一条出路。中高职教育之间的历史差距,使其连贯性建设遇到了许多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中高职教育是在不同层次上设计的,两者的培养目标也是不同的,但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然而,目前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定位不明确,难以实现中高职教育的一致性。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错位,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教育部关于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和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全面素质和能力本位的新观念、新思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并具备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综合职业技能。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发展中的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国家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技术人才。虽然目前条件成熟的中等职业学校会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甚至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但对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来说,仍然是发挥基础教育作用,重点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如果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低,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吸引力会降低,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会挫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学生资源的流失。而中高职教育的不平衡和培养目标不明确,使得中高职教育衔接出现了问题。
   2.课程结构衔接错位
   由于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中高职在课程结构设计上出现了衔接错位的现象。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兼顾中职生源的学习基础和学生特点,文化课的要求较高,理论内容较深,导致中职学生的知识学习出现断档、不连贯的现象,很难跟上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进度。另外,为了适应普通高中起点的学生,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和技能训练与中职生源在中等职业院校学习的内容常出现重复的现象。这些因素,导致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中职生只有学历提升,知识水平和就业能力得不到实质性提升。
   3.课程教学体系不一致
   课程是职业教育质量的保证,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随着办学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结构复杂,既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又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在课程开发时常常忽视了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课程起点与中职生源的基础素质不相适应。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已经涵盖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而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却落后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通过整合中高职课程教学体系,解决中高职教育的课程一致性问题,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4.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
   中职学生在知识基础、专业技能上有所欠缺,在高职阶段的学习中,常常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养成教育,才能与其他学生相当,导致在高职阶段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中高职教育虽然分属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但两者的人才培养定位都是职业岗位需求,而中高职院校恰恰在这方面缺少沟通,导致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    三、中高职教育衔接一体化建设与实施策略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不是简单的连接,而是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功能作用上的相互补充,实现取长补短,从而达到一個有机的统一完整体系。具体来说,应通过建设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完善衔接过程等方式,解决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中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共同提升。
   1.建设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职业教育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更新的,其更新速度快于普通教育。为解决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快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指出:应积极探索和促进职业学校资源整合、重组和共享;以高职计算机与产业为纽带,以骨干职业学校为核心,以相关职业院校为成员,与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相关组织合作,组建各类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加强区域合作和城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各行业、企业、产业、地区的共同发展。
   中高职各专业都面临课程衔接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素质养成课程等多个方面。而对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而言,构建科学合理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就需要开展层次化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建设。层次化的中高职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以层次化的中高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为基础,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科学定位,在职业岗位、职业任务、职业能力三方面采用模块化设计,构建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层次化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衔接上,应制定统一的、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按照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不仅要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更要延伸和深化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真正具有连续性、逻辑性,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建立职业教育集团
   服务经济是职业教育的目的,经济转型带动了职业教育的转型。职业教育集团为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群体性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模式,即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集团涉及大量的利益相关者,各利益相关者在职业教育群体中会联合起来,共同解决两种教育的一致性问题,突破传统学校体系的问题,实现跨界创新、协调一致。职业教育集团是企业与学校、学校与学校相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平台。例如,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建立了职业教育联盟,第一个管理委员会由71个成员单位组成,包括受治理地区的5所职业学校、4个协会和商会、62家企业。管理委员会邀请了地区教育局、地区经济促进局、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地区工会和城镇联合会(分区办事处)政府等所有单位。职业教育集团的建立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大众化,避免了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确立上的盲目性和封闭性。
   通过职业教育集团,中高职院校不仅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对应的人才,而且可以直接请企业高级人才参与到教学中,或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实现更好的就业。另外,中高职院校还可以职业教育联盟的形式定期开展专业课程教研活动,就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开展研讨,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及个人素质,使教师能够满足中高职院校衔接的教学需要。另外,建立中高职教师业务学习与交流机制成为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
   3.完善衔接过程
   中高职教育在层次上有所不同,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具有较高的培养目标。而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必要一定在高职教育上找到一个连接点,因为一些岗位不需要高层次人才,学生在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后可能会直接走向社会,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担任职务。但相同的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中高职教育都必须有企业的参与。为此,中等职业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应在职业教育集团中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中高职院校还应依据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并结合学生在中职院校的学习成果以及高职院校学习要求明确中高职衔接教育标准,细化各阶段的考核要求,在高职招生考试时做到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中职学生想要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不仅要在文化知识、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方面有所提升,还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中等职业院校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推进中职学生综合发展,以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高等职业院校也需探索专业群的宽口径衔接,为中职生源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中职学生提高学历的要求。
   四、结束语
   总之,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是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基础。从根本上解决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能为职业教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转型要求。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中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还应通过明确中高职衔接教育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衔接过程,从而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媛媛,潘献晓,曹国庆,等.化工类高职计算机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培养体系中高职基础化学课程衔接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4).
  [2]王瑞敏,周建辉.统筹各阶段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于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及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2015(05).
  [3]王东.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浙江省某校药物制剂高职计算机为例[D].浙江工业大学,2017.
  [4]邹兵.生态课程观下“专升本”财务管理课程衔接研究——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6.
  [5]朱宏涛.中高职会计高职计算机一体化建设途径探索——基于CDIO理念[J].财会通讯,2015(10).
  [6]祝成林,和震.美国技术学院预科高中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7(03).
  [7]梁芳.基于职业能力递进式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以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05).
  [8]张晖.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高职衔接培养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3).
  [9]裴星星,柳欢.中高职衔接背景下构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议[J].职业,2019(36).
  [10]吕春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6).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是中职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文章对某中职院校2018级200名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学科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英语;现状;调查;思考;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摘 要:“慢”是一种教学艺术。文章探究数学课堂教学中“慢”的艺术:巧用现实性素材引入新知,导入新知识时要“慢”;以探究性问题助力学生理解,知识讲解节奏要适当放“慢”;借助关联性知识引发学生思考,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慢”;用灵活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给予学生评价时要“慢”。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慢;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
摘 要:数学纠错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文章探究新课标下数学纠错教学的有效策略:归集错题,分析原因;强化指导,自我纠错;学会预查,再次汇总;课堂预设,预防错题;合理利用错题,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纠错教学;兴趣;动力;能力;习惯;策略   中圖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数学课程抽象性强、逻辑性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渗透归纳推理意识,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文章分析数学教学中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意义,探究具体渗透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归纳推理;意识;能力;习惯;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
摘 要:批注阅读方法融入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有技巧、有方法地进行阅读,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科学选择阅读批注材料,教授学生阅读批注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批注指导策略;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
摘 要:阅读与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两大重要版块,也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先学后教”、思维导图、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并以此提高高中英语读写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策略;效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
摘 要: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外优秀经典文学作品的有效途径。目前,经典诵读教学存在学生兴趣不足、资源少、教师不重视等情况。基于此,教师可在具体教学中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搭建经典诵读展示平台,开展家校合作,以此形成浓郁的经典诵读氛围,提高经典诵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困境;对策;氛围;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导学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导学式”教学应从以下路径入手:一是设疑激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二是以旧引新,引导学生学习迁移;三是合作共建,引导学生认知内化;四是拓展训练,引导学生融会贯通。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式;教学路径;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摘 要: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逻辑性强,难度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积极优化教学方法,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构建数学智慧课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从备课环节、课堂教学环节、教学评价与反思环节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智慧。   关键词:初中数学;减负增效;智慧课堂;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诗歌教学进行有效对接,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诗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文章对诗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微课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对接的意义及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课;诗歌教学;有效对接;教学质量;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