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画和音乐助力小学古诗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h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与绘画、诗与音乐有着相通之处,亦有区别之处。相通之处在于,诗与画都通过形象来表达情趣,诗与乐都通过声音来表达情趣;区别之处在于三者所用的符号不同,绘画以线条和色彩为符号,音乐以声音为符号,诗歌主要以语言为符号。但毋庸置疑,三者最为相通相近,可称为姐妹艺术。古诗教学中,三者自然应该首先考虑相互融合,即通过不同符号之间的相互转化,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促进学生审美感受、想象思维的发展。
  一、绘画助力
  绘画和语文的学习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都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古诗教学中,可以尝试用绘画的手段,促使学生将古诗中包含的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达到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目的。
  1.巧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简笔画是一种利用点、线、面等绘画要素来表现事物基本特征的绘画形式,具有概括性、可识性、示意性等特点。它的概括性、示意性特点,与诗歌的特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若是能够巧妙借助简笔画,将诗歌所描绘的事物精简地勾勒出来,就能让学生对文字背后的事物及意境产生直观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如,学习《咏鹅》时,笔者就通过鹅的简笔画,引领学生理解这首诗的写作顺序。《咏鹅》是天才诗人骆宾王的一首诗,相传为诗人七岁时所作,不要看作者年龄小,但是这首诗写得却很精妙。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作者写鹅时是有明晰的顺序的:首先,先听觉(鹅的叫声),后视觉(鹅的形体及动作);其次,写视觉时又是由上及下的:“曲项向天歌”是鹅的脖子及鸣叫,“白毛浮绿水”是鹅的身子及所处状态,“红掌拨清波”是鹅的脚掌及动作。为了让学生走进这首古诗,除了创设情境、视频演示等手段让学生了解鹅的外形、习性外,笔者还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指导”教师作鹅的简笔画,问学生应该先画什么,后画什么,再画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故意把鹅的脖子画得像鸵鸟似的,脚掌画成鸡爪的样子,让学生来纠正。这样的画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顺序。
  2.通过绘画创作促进学生理解古诗
  学生学习古典诗歌,有时虽然能够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学识在脑海中复现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或意境,但却受制于认知水平,无法用抽象的语言符号表达出来。此时,若是采用绘画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脑海中的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促进其言语表达的发展。
  如,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笔者就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作画的过程,逐步促进学生理解诗所描绘的意境以及传递的情感。
  师: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幅画也是一首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首诗来画一幅画。请同学们说说可以画哪些美景呢。
  生: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师:同学们发挥想象,在作画时我们应该突出这些美景的什么特点呢?
  (生思考、交流。)
  师:“寒山”应该画成什么样子?
  生: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大树的颜色变得更深。
  师:“石径”你会画成什么样的?你从哪个字理解出来的?
  生:从“斜”字看出石径要画得弯弯曲曲。
  师:从“人家”你会想到画哪些事物呢?
  生:房子、池塘、庄稼、小朋友……
  师:石径弯弯曲曲,白云悠闲地飘在天空,稀疏的几处房屋,远处的山上有黄有绿……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啊!读读这两句诗,期待你们的朗读能把我带进诗中的美景。
  师: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让我们感受到了枫叶那经霜不凋、遇寒更盛的生命力。请大家再次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师: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根据这首诗可以画哪些景,突出景物的何种特点。除此以外,我们在作画时还要注意各种景物的远近高低搭配。那么,这些景中哪些是远景,哪些是近景呢?
  生: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远景,要画小些;枫林、霜叶是近景,要画大些。
  (生作画,师巡视指导。)
  3.通过制作书签激发学生的
  理解
  比如在教学《登鹳雀楼》时,笔者拿出事先制作好的书签(其他诗歌)展示给学生,学生都被这种新颖的绘画形式所吸引。笔者趁热打铁,提出让学生以《登鹳雀楼》为内容制作一张书签,学生都跃跃欲试。在制作前我先让学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是横幅的书签还是竖幅的书签?为什么?2.准备画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后,开始制作书签。制作好后,让学生说说准备把书签送给谁。这样的绘画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究古诗的兴趣,并且将古诗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变得更加有意义。
  此外,笔者在古诗教学中还尝试了将古诗与连环画、石头画、树叶贴画等相结合,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音乐助力
  音乐,是由有节律而丰富不同的声音派生而成,其最本质的作用是通过感知天地人而抒发人内心的感受或者情志。诗歌虽然是用文字符号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情志,但文字通过口头表达出来就是声音,从这一点上来说,诗歌也是声音的艺术,最讲究节奏和音律。在古代,音乐和诗歌本就为一体。因而在教学古典诗歌时,借助音乐手段,有时会帮助学生越过抽象的文字符号,直达诗人内心的声音。
  1.运用音乐创设导入情境
  在古诗教学的课堂伊始,可以选用学生熟悉的音乐或者歌曲导入古诗的学习。比如,学习《游子吟》,在导入环节,就设置了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学习情境的环节:
  师:(播放《烛光里的妈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认真听,想一想:这首歌是唱给谁的?在这音乐声中,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母爱是三月的阳光,温暖儿女的心房,母愛是巍峨的高山,不怕风吹雨打的磨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讴歌、赞颂母爱的古诗——《游子吟》。
  在动听的歌声中,学生似乎联想到自己的妈妈,想到了妈妈平日里对自己的关怀和照顾,心底最柔软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为古诗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利用音乐创造情绪氛围
  如,在教学《枫桥夜泊》时,笔者通过反复甄选,选用了一首空灵的音乐《空》创设诵读情境。音乐声中,阵阵水声似乎从诗人的船边传来,声声乌鸦啼鸣从空中传来,幽怨优美的古筝配上小提琴的演奏,一下子把听者带到了古诗的情境之中,仿佛来到了当年张继停泊的水边,看到了月落、江枫、渔火、霜满天,听到了哀怨的乌啼、悠远的寒山寺的钟声。再配上教师情境描述:水汽弥漫,一切都渐渐消失,先是月亮不见了,(擦去板书“月落”),乌啼也听不到了,(擦去板书“乌啼”)……最后只留下“愁眠”。在这样的音乐情境里,诗的朗读不再需要教师指导,在音乐所创设的氛围中,学生自然而然就声情并茂地读出了诗歌的味道。
  3.利用音乐表达古诗
  诗歌讲究对仗和声律,节奏鲜明,抑扬顿挫。古人吟诗,其实就是根据一定的音韵填写歌词。也就是说,音乐教学和古诗教学也可以是融为一体的。
  如教学《咏柳》最后的环节时,笔者邀请音乐教师走入课堂,用黄梅调来教唱这首咏柳。咏柳这首诗的意境和这首稍欢快的调子完全融合,诗的起承转合正好由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呈现出来。课堂上由朗诵、吟诵再到歌唱、表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给他们留下了深刻感触。
  最后想说的是,这里的绘画和音乐不讲究专业性,只要有些基本的、简单的知识和技巧就可以。当然,如果能够将古诗的学习与专业的绘画和音乐结合起来,那就更好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加尝试将不同学科融合。
  (作者单位:江苏睢宁县第五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适应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在开放式教育城域网平台上,架构基于IP的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目标,分别论述了网络平台、协议选择、会议安全、音视频质量保障等实现方法,并成功实现了一个多点双向式的纯软件视频会议系统。  关键词 视频会议软件;TCP/IP协议;教育城域网  中图分类号:TP3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7)10-0070-03  Desi
两个孩子刚刚还很要好,一下课,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反目成仇”,甚至“拳打脚踢”。当你想去劝说时,他们却又和好了,比原来还亲密。这就是孩子,这就是孩子的生活。情绪左右行为,喜怒无常,甚是可爱。也因此,孩子的作文往往是情绪化的,儿童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情绪写作。情绪化可以是快乐、兴奋、感动;可以是委屈、痛苦、挣扎。这就是儿童心底最原始的表达冲动,可以是正能量,也要允许所谓的负能量。  一、解开心灵的
指向儿童成长发展的主题阅读,与儿童小学六年的生命成长相链接,整体按照启程—知行—修远三个学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成为一种与生命成长链接的可持续行为。除精神价值外,基于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策略和思维发展等目标开展整本书教学,打通教学要素点和能力提升点,发掘整本书的教学价值,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在知识获得、能力提升、策略习得、思维发展的交互中实现精神价值的增长。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閱
一、课前谈话:表演读儿歌《扁担扁担》  (师生合作读儿歌,并做相应动作。)  扁担扁担弯弯,挑呀挑着担担,  嘿哟嘿哟上山,呼哧呼哧直喘。  二、听写词语,引出“扁担”  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第16课。(指板书)  生:(齐)朱德的扁担。  师:课文中共出现8个生字。你们都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口说无凭,我来检查一下。请拿出笔,准备听写。注意写字姿势,姿势正确的同学,老师会轻轻地拍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至少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解决写作中的形式问题(如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而认识能力解决的是写作中的内容问题。  “读写结合”这四个字大家都很熟悉,但要问“怎么结合”,有没有一个准确而又涵盖一切的“结合点”,如果有,这个“结合点”是什么,可能不少人会觉得有点困惑。  我们不少的教师前辈都对这一问题做过相当细致的研究,而且取得了实际成果,在实践中确实提高了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热爱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的本性,这决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是开展游戏化教学的重要依据。  游戏化音乐活动相比普通的音乐活动来讲,其游戏性、情境性更强。游戏化的活动设计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幼儿不知不觉地投身到活动中,通过参与、亲身体验,在对音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近20年的我非常重视写作和阅读,我用体验式作文法,激发了孩子们对于写作的热情,我教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在“玩玩、说说、写写”的写作训练中体验生活,踏歌而行。在为清华附小百年校庆助力的征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编织着自己的写作梦……  所谓“玩玩、说说、写写”的教学形式就是将玩、说、写三种活动融合在一起,从中让学生学习作文知识,培养说话和作文能力。它强调的是孩子们细微的观察和真切的
教学目标:  1.乐于表达观点,积极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选择充分、恰当的材料支持观点。  2.耐心倾听,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意见,态度平和。  3.在交际中及时给予回应,积极沟通,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情境,导出话题  1.播放短视频,再现生活情境。  这是王安石的《元日》中描绘的情景:新年到了,爆竹声声,银花朵朵,人们借鞭炮之声“吓走年兽,驱赶瘟神”。这一传统
“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是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学生最喜欢的习作。但读读提交上来的习作就会发现:学生的想象既缺乏神话的“奇”,又没有魔幻的“幻”。故事情节简单,故事发展缺少科学的元素,怎么看也不像一篇科幻故事。写科幻故事的难点在哪里?如何引导学生在大胆的想象中走进神奇的科幻世界呢?本文将巧借科学元素找准突破点,让想象插上翅膀,在科幻故事里“遇见”未来。  一、借科技元素激发想象,点亮科幻时空  “我
我在刚入职不久,就有幸遇见了江苏省特级教师邵兰芳校长。她让我的教师成长之路少走了许多弯路。  2016年,学校为了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不仅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而且特地聘请了经验丰富的邵校长来我校指导。邵校长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仍然乐此不疲地致力于指导年轻教师的工作。我刚教一年级时,对一年级的学生的学情不熟悉,有时甚至不知道如何与他们沟通。在语文课堂上,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很短,有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