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尔克斯曾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中说,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一段时间以来,这本书一下就击中了读者的“软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与疫情有关的非虚构和虚构作品,引起了读者的热切关注,疫情文学阅读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
《花冠病毒》,旧书网喊价800元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让读者不由想起2003年的非典,中国作家毕淑敏的长篇小说《花冠病毒》甚至一度成为热搜,在旧书市场价格更是一路攀升。
《花冠病毒》2012年出版,在孔夫子旧书网最高喊价已达800元,还有500多元、400多元、300多元等不同价位图书在售。在京东图书,二手书价格也高达200~300多元。
《鼠疫》《血疫》双双加印5万册
2020年春天,国外作家关于疫情的作品,同样成为焦点。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发展,法国出版界突然发现,法国文学家加缪的著名小说《鼠疫》销量突然上升,比去年同期翻了好几倍。
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加缪代表作《鼠疫》、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理查德·普雷斯顿的《血疫——埃博拉的故事》成为疫情期间当当网新上榜的图书,这三本书占据了热销电子书前20名的三个席位。而在北京开卷虚构类畅销书榜单中,《霍乱时期的爱情》位列第11位,为该书历史上最好的位次。
对读者疫情文学阅读需求的攀升,出版社快速作出反应。来自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最新消息,《鼠疫》刚刚加印了5万册,将于近期正式上市;《血疫》也刚刚加印了5万册,即将投入市场。
如果不写,才是灾难
“如果不写,才是灾难,这意味着忘记。”诗人、作家于坚面对疫情,发出了汉语写作者的宣言。他还说,如果没有那些见证、记录,奥斯维辛也许还会再次发生。对于作家而言,灾难文学如何书写,同样是个问题。
疫情发生以来,作家須一瓜的《白口罩》比平日受到更多的关注。书中写一场瘟疫突然暴发,一夜之间几乎所有人都戴上了白口罩,恐怖到不真实的气氛笼罩全城,灾难中人性显露殆尽。有读者评价,该书让人在某种程度上噩梦重温。噩梦中,你会感到作家审视到人性深处时,既充满希望,又无限悲凉。尽管如此,须一瓜提醒,作家对灾难的写作不应一哄而上,不是写急就章,而是需要倾注思想和情感,需要时间来沉淀。“小说是慢的艺术,发酵的艺术,需要再回首、再思考,就像是酿酒的过程,酿得好了,可能是美酒;酿得不好,可能会发酸。”
在毕淑敏看来,写灾难文学、疫情文学是作家的使命和职责所在,但经验告诉她,没有第一手资料,没有亲临一线的感觉,很难写好。那段非常岁月,毕淑敏采访了梁万年、陈薇这些专家领导,也采访了时任外交部长的李肇星,更采访了大量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康复的患者、殡葬工人,亲历了当时抢购的情况。毕淑敏说:“作家不能隔岸观火。”
身在广西的作家东西则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作家是预告灾难的人,他们常常虚构未曾发生的灾难,这不是诅咒,而是一种警示。而灾难发生后的写作大都是反思。如果作家对这两者都无感,那说明这个作家与灾难题材无缘。他说:“当我们真的写不出优质的灾难文学时,不如就喊一声:加油!这比硬写、瞎写、乱写要强。”
身在武汉的作家宋小词坦言,疫情发生以来,荒诞、无奈、疼痛、分离、真诚、牺牲、成全、坚守汇成波浪,一次次撞击她的胸口。“我可能会写,只是我不知道它们何时流淌出来。”
(摘自《北京日报》 路艳霞/文)
《花冠病毒》,旧书网喊价800元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让读者不由想起2003年的非典,中国作家毕淑敏的长篇小说《花冠病毒》甚至一度成为热搜,在旧书市场价格更是一路攀升。
《花冠病毒》2012年出版,在孔夫子旧书网最高喊价已达800元,还有500多元、400多元、300多元等不同价位图书在售。在京东图书,二手书价格也高达200~300多元。
《鼠疫》《血疫》双双加印5万册
2020年春天,国外作家关于疫情的作品,同样成为焦点。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发展,法国出版界突然发现,法国文学家加缪的著名小说《鼠疫》销量突然上升,比去年同期翻了好几倍。
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加缪代表作《鼠疫》、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理查德·普雷斯顿的《血疫——埃博拉的故事》成为疫情期间当当网新上榜的图书,这三本书占据了热销电子书前20名的三个席位。而在北京开卷虚构类畅销书榜单中,《霍乱时期的爱情》位列第11位,为该书历史上最好的位次。
对读者疫情文学阅读需求的攀升,出版社快速作出反应。来自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最新消息,《鼠疫》刚刚加印了5万册,将于近期正式上市;《血疫》也刚刚加印了5万册,即将投入市场。
如果不写,才是灾难
“如果不写,才是灾难,这意味着忘记。”诗人、作家于坚面对疫情,发出了汉语写作者的宣言。他还说,如果没有那些见证、记录,奥斯维辛也许还会再次发生。对于作家而言,灾难文学如何书写,同样是个问题。
疫情发生以来,作家須一瓜的《白口罩》比平日受到更多的关注。书中写一场瘟疫突然暴发,一夜之间几乎所有人都戴上了白口罩,恐怖到不真实的气氛笼罩全城,灾难中人性显露殆尽。有读者评价,该书让人在某种程度上噩梦重温。噩梦中,你会感到作家审视到人性深处时,既充满希望,又无限悲凉。尽管如此,须一瓜提醒,作家对灾难的写作不应一哄而上,不是写急就章,而是需要倾注思想和情感,需要时间来沉淀。“小说是慢的艺术,发酵的艺术,需要再回首、再思考,就像是酿酒的过程,酿得好了,可能是美酒;酿得不好,可能会发酸。”
在毕淑敏看来,写灾难文学、疫情文学是作家的使命和职责所在,但经验告诉她,没有第一手资料,没有亲临一线的感觉,很难写好。那段非常岁月,毕淑敏采访了梁万年、陈薇这些专家领导,也采访了时任外交部长的李肇星,更采访了大量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康复的患者、殡葬工人,亲历了当时抢购的情况。毕淑敏说:“作家不能隔岸观火。”
身在广西的作家东西则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作家是预告灾难的人,他们常常虚构未曾发生的灾难,这不是诅咒,而是一种警示。而灾难发生后的写作大都是反思。如果作家对这两者都无感,那说明这个作家与灾难题材无缘。他说:“当我们真的写不出优质的灾难文学时,不如就喊一声:加油!这比硬写、瞎写、乱写要强。”
身在武汉的作家宋小词坦言,疫情发生以来,荒诞、无奈、疼痛、分离、真诚、牺牲、成全、坚守汇成波浪,一次次撞击她的胸口。“我可能会写,只是我不知道它们何时流淌出来。”
(摘自《北京日报》 路艳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