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习作教学的选材指导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n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习作有明确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简言之,就是要“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以生活为源头,引导学生用笔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其他文献
一、出示“美”字,拓展选材rn师:我们这次作文的要求是“围绕中心意思写”.在写作文之前,我们先玩儿个游戏好不好?这个游戏就叫作“真心话”.(生接“大冒险”)暂时没有“大冒险”,只讲真心话,你能做到讲真心话就可以了.(出示“美”字),看到这个字,你马上就想到了什么?
期刊
一、谈话铺垫,导入新课rn1.由一段评价引出作家梁晓声:“他是中国文坛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总能成为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他仿佛是这个时代的书记员.”rn2.出示董卿在《朗读者》节目中对梁晓声的访谈片段.看了这段访谈,你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期刊
《祖父的园子》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通过对祖父园子里的景物,以及“我”与祖父一起生活情景的描述,展现了“我”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父深切的怀念之情. 从布局谋篇上看,“借景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将“借景抒情”作为这篇课文的语言教学点,既尊重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又兼顾了课程的学段目标,实现了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期刊
三年级下册中的《燕子》一文,是郑振铎先生的一篇状物散文.写景状物散文的解读应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内容形象层,包括描写对象及其特征、内容整合与画面还原;二是情感内涵层,主要阐释作者通过文字表达出的情感内涵;三是描写技巧层,主要揭示作者景物描写的技巧.前两个层次聚焦文本内容阐释,重点关注文本“写什么”,第三个层次关注文章建构方式,即“怎么写”.
期刊
八年级下册的《社戏》,节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删去了原文中两次在北京戏园看京戏的经历,保留了童年时在平桥村看社戏的内容.单元导读有这样的语句——“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勤劳、热情无私上,而从完整版的《社戏》和鲁迅写作的时代背景出发,在教学《社戏》时,我们应该有更全面、更理性的认识.笔者从叙事节奏分析《社戏》的叙事特点,希望为《社戏》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期刊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三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三篇课文,语言清新明丽,活泼灵动.课后小练笔、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写一写自己观察的动植物等语文活动穿插进行.学习这个单元,学生眼前一定会浮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一定想去和小昆虫、小鸭子、小燕子这些可爱的生灵打个招呼!
期刊
一、分享资料,激兴趣rn1.同学们,我们刚刚过了一个节,叫什么节呢?(生:清明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今天,我们就聊聊各种各样的瓜.rn2.课前我们一起搜集了关于瓜的资料.你收集到了什么?rn预设:给瓜画了画,收集了瓜的儿歌,带了一个瓜,等等.rn3.小结:看来,菜场、超市甚至水果店都变成了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你认识了什么瓜?
期刊
一rn陈睿在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界颇有声名,她是南京市、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小学组第一名获得者,年纪轻轻的她还是南京市小学语文和小学德育的“双料优青”.这么优秀的教师,我久闻其名,却无缘相识.直到前几年,我和特级教师陈林静在一起闲聊,她提到了陈睿并给出极高的评价,我禁不住有见一见陈睿的想法.
期刊
什么叫“亲和”?《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三种解释:亲切、和蔼;亲近,和合;物质之间性质相近,可以相互包容.rn在我看来,语文教学的“亲和”味,一方面是教师通过自身的亲和力,用真诚和热爱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与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是语文本身所彰显的“亲和”,让教学回归本真,从“教的课堂”走向“学的课堂”,让学生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精神的成长,构筑本真的课堂教学.下面,我结合此次参加江苏省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课评选的课例《精卫填海》,谈谈我所追寻的语文教学“亲和”味.
期刊
《庄子·天道》:“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rn文章所贵者,“道”也.从孔子的“思无邪”到扬雄、刘勰的“文从道出”“文以明道”,从韩愈、周敦颐的“文以载道”到今天的“立德树人”,“道”本“无痕”,但“道”融于“文”中,“文”是“道”的物质载体和具体表现,也推动“道”的继承、传播和发展.对初中学生来说,一篇好的作文,是细节和情境的再现,是情感的充分表达与智慧的完整呈现,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美丽折射,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树立和生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