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模拟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ridzmhuiyo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是小学阶段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面广;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对学生未来的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影响日益被人们所重视。要求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反复的实验活动中,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获取各种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自主地去尝试、实践、经历,在操作中有所得、有所悟、甚至有所创新,这固然很好。但是学生要学的科学课内容可是包罗万象的呀!课堂上只有40分钟,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的形成,您都能让学生经历一次、实践一次、还是都能尝试一次呢?显然不能,那么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应用模拟实验。虽然模拟实验不能使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但却能让学生亲眼所见知识生成的全过程。俗话说:“眼见为实”,模拟实验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得和有所悟。况且,如今的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把事物、现象、情景、过程等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既能和实际的实验相似,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应用模拟实验来教学,能更好地服务于小学科学的教学。况且,模拟实验也是当代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君不见,模拟实验已经成为科学家研究的最主要手段。
  
  一、在科学课中,有些实验的周期很长
  
  例如:《植物的一生》,在教学中,即使教材分成了“种子变成芽”、“芽长成苗”、“开花结果”、“果实和种子”四个实验阶段来进行,但是每个实验(实践)的周期也很长,有些多则几个月,少则七八天。学生无法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就算有学生能坚持实践完植物的一生的观察记录,也不可能获取完整的印象,因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学生不可能只做这一件事。但是教师却可以应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把植物的一生变化过程系统地展现给学生,把几乎是在一年里发生的现象集中在一节课(或更短的时间)里发生,让学生亲身观看(经历)植物一生的变化过程,从而获取《植物的一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然后再有条件地实践“种子变成芽”、“芽长成苗”、“开花结果”、“果实和种子”的实验,就能更完整、更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再如:《蚕的一生》也是周期性很长的,也只有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把它压缩在几十分钟里展现完,学生才会有所得,毕竟小学生的注意力和持久性是很有限的,不能自觉地去做一个时间很长很长的实验(实践)。
  
  二、在学校目前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实验
  
  这种实验如果不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那就只有不做实验了,这样显然不行。例如:《昼夜的形成原因》,在现在的教学条件下,不可能让学生亲自到太空去,亲眼看一看地球饶太阳公转,地球的某一点面向太阳时就是白天,背对太阳时就是黑夜的现象;即使到了太空也不能让学生马上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过程。因此只有通过模拟实验了,用地球仪当地球,用蜡烛当太阳,让地球仪饶蜡烛转,观察地球仪上的某点,当它面向蜡烛时就是白天,背对蜡烛时就是黑夜。学生亲身经历模拟实验后,通过类比想象而获取感性知识,随着以后知识的不断积累而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不能亲自实验
  
  在教学中,理论上应该让学生亲自实验,但是,在实际中有些实验还是不能做到这一点。例如:“人工降雨”的实验,它是人们通过飞机向空中播撒盐粉、碘化银、固体二氧化碳(干冰),使悬浮在空气中的极小水滴和冰晶增大到一定的程度而降落,形成降水。然而我们不能让学生亲自驾驶飞机上天去撒干冰,不能经历降雨的全过程吧!而只有应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向学生展示人工降雨的录相或课件,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表象认识,逐步过渡到理论,从局部认识过渡到整体,从而获得人工降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有危险性的实验
  
  有些实验可以亲自操作,但很危险。这些实验就没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了。小学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在实验中教师无法百分之百地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为了体现“以人为本”,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可以应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来进行。例如:“铁由固态变成液态”的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拿铁块去烧,让它融化成铁水,然后观察记录。但这很危险,最好是让学生观看钢铁厂炼铁的录相,或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铁块变成铁水的过程。使学生明白铁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和条件。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根本无法做到样样都让学生亲自实验和体验实验的全过程。但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达到全面发展,有丰富的知识,很有必要应用模拟实验,让学生虚拟地经历学习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探索太空、开发利用宇宙空间的今天,每一项重大的成就都是与模拟实验分不开的。模拟实验既能节省时间,又易于变换实验方法,提高研究效率;模拟实验既有多媒体模拟,又有设计相似环境和条件的模拟,易于使用。况且,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已经达到了无所不能的程度,任何实验都可以用模拟的形式来完成。模拟实验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途径,更是学习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是当代学生应该具备的科学素质,应用模拟实验来进行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技能(模拟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研究的最好方法)。这不正是科学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吗?
  (作者单位:561000贵州省安顺市第五小学)
其他文献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可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引导求同辨异    创造性学习就要求学生要有独
期刊
声势浩大的课程改革在经历了六年的磨砺之后,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是让人心潮彭湃、刻意追求新异热闹的公开课,还是去除浮华、追求平实的“家常课”?我们曾经对“教学目标明确”、“提问精要恰当”、“适时运用媒体”、“渗透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的课孜孜以求;曾经对一节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一帆风顺的课给予热烈地掌声……的确,这样的课很中看、很精彩、很“完美”,但深究下去,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掌声雷动的课并
期刊
如今,在实施素质教育之际,仍然有不少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而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了老师的“忠实观众”。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老师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觉得自己如果讲漏一点、讲少一遍,学生就可能学不会,一定要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讲得通透明白。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还存在吗?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了!所以,不少的教育专家提出的“精讲多练”。我觉得在“多练”中,同时一定要突出“多读”。     
期刊
“说”是小学生语文诸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说与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阅读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说”与“写”的关系。六七岁的儿童正处于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他们受外界影响快,记忆力强,语言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把加强说的训练,作为上好阅读课的重要内容。在讲读课、说话课的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创设儿童口头语言训练的情境,最大限度地给儿童提供说话的机会和场所,让他们扎扎实实地把说话基础打好。   
期刊
目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语文教师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地反思、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语文教学注意文史教育,构建师生间的良好互动环境,让语文课真正“活”起来。    一、设计存疑问题,营造议论氛围    创设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营造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与广泛参与的思维空间,是上“活”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以往上课,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沉闷单调。要改变这种
期刊
创新思维是进行创造发明的火花,是人们解决错综复杂问题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不同问题,以及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还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把学生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发掘出来。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好途径,它把语文教学带到了一个新的天地。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注意从以下
期刊
读,是指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诸多训练中最基本的能力训练之重。中学生若阅读能力不强,则就很难快速地从浩浩的语文资料中获取其学习语文知识所需要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也就很难较准确地和全面地理解掌握课文中所涵的语文知识和其思想内容。所以,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小学生语文教学,应该牢牢把握住“阅读”这个重点,教师要坚持给学生创造出“阅读”的最佳空间,切实抓住、抓好、抓落实“阅读”能力的训练。  阅读能力包括两个
期刊
我在一所普通中学,从事了近十年的数学教学工作,每年总觉得班上有一部分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常感到力不从心。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学习数学,但成绩不见提高。除了智力因素外,我深深感到“辅后”工作的迫切性。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狠抓基础知识    大家都知道,后进生的基础差。他们对课本的基本知识(例如:定义、定理、公式)不熟悉,甚至根本不知道课本上有些什么内容,所以在解题时不知用哪些知识去解决,没
期刊
滦南县积极加强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劳动技能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形成具有育人、服务、创收三重特色的劳动实践基地146个,总面积417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构建勤工俭学的新机制    滦南县有中、小学校178所,在校学生84596名,勤工俭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非常必要。几年来,该县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探索勤工俭学工作新机制。一是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县、镇(教
期刊
【摘 要】学生应答诗歌鉴赏题时,感到无话可说、没有规范的答题思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诗歌鉴赏“三步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思路,规范地答题。  【关键词】高考 诗歌鉴赏 答题 三步法    清晰的思路 规范的答题  诗歌鉴赏题是能力题型,也是同学们在考场上失分率较高的题型。面对诗歌鉴赏的考察,很多学生都感到无话可说或者是有话不知从何说起,换言之,答题思路的不明晰是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的重要原因。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