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547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雷贝拉唑钠10 mg/d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奥美拉唑20mg/d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临床研究,患者随机进入雷贝拉唑钠组(治疗组)或奥美拉唑组(对照组),共有137例病人完成治疗,其中治疗组70例,对照组67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钠片每次10 mg,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每次20 mg,每日1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程为4周,胃溃疡为6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的改善及疼痛时间的消失,差异无显著性(P>0 05).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中,治疗组痊愈率和愈合率分别为38 5%和98.1%,对照组分别为26.0%和94.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 05).胃溃疡病人中,治疗组痊愈率和愈合率分别为50.0%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35 3%和94.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整个试验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3%和4.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1.000).结论雷贝拉唑钠10 mg能安全、有效地治疗消化性溃疡,其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的疗效与奥美拉唑20 mg相当.

其他文献
目的体内研究已提示胃内肠嗜铬样(ECL)细胞在调节胃酸分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以往由于缺乏分离、培养ECL细胞的方法,对它的生理调节、病理变化的研究受到了限制.方法采用链霉蛋白酶的消化,淘析法和颗粒梯度离心分离纯化ECL细胞.结果经电镜,组胺含量测定,纯化率达90%~95%.经锥虫蓝染色细胞成活率大于95%.分离纯化后的ECL细胞短期培养24 h后,胃泌素对ECL细胞的作用,经酶标免疫测定组胺分泌
目的探讨粪便p53检测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潜在价值.方法收集连续就诊的62例胰腺癌、19例壶腹癌及胆管癌、7例结肠癌及6例胃癌患者的粪便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方法检测粪便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同时按性别、年龄配对选择慢性胰腺炎21例、良性上消化道疾病18例及正常人55例作对照.结果粪便p53突变率在胰腺癌患者为37.1%(23/62例),胃癌、结肠癌
目的研究三联脆组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FHIT基因对胰腺癌增殖的抑癌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pRC/CMV FHIT质粒转染有FHIT全基因丢失的胰腺癌1990细胞株.用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对获得G418抗性细胞进行外源性FHIT基因整合及表达的鉴定.对导入有外源性FHIT基因表达的细胞(1990p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不同三联方案"丽珠胃三联"药物搭配、疗程和剂量的效果来探索较理想的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方案.方法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126例、胃溃疡4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枸橼酸铋钾0.22 g/次+克拉霉素0.25 g/次+替硝唑0.5 g/次,称"丽珠胃三联",均为2次/d,疗程7 d;B组:药物组成、用法同A组,但疗程为14 d;C组:奥美拉唑20 mg,甲硝唑400 mg,阿莫西林1 g
期刊
期刊
目的建立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动物模型并探讨致萎缩因素。方法应用①60%酒精和20 mmol/L去氧胆酸钠(A因素);②0.05%~0.1%氨水(B因素);③0.05%吲哚美辛(C因素)按有重复的L8(27)正交设计对SD大鼠分三批进行制模刺激,三批刺激时间分别为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实验到期后取出全胃,观察大鼠胃黏膜大体观及各项萎缩指标。结果应用A、B、C三因素(单因素或多因素)刺激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