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东周社会和谐思想之美所在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17878213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礼乐文明的发源起始期,所蕴含的和谐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引导着我国美学思想的发展与丰满,在此之下对于东周社会中所蕴含的和谐之美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分别从东周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和谐所在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东周社会下的和谐思想的总体表现,并分析其影响与意义。
  关键词:东周;和谐;影响
  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开始,至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灭东周结束,期间以周元王即位之年即公元前476年为划分春秋与战国之界线。[1]由统一走向分裂的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极为严重、持久的列国并立的时期。[2]政治上王权解崩、纷争战乱,但迎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文化黄金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思想家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及思索使得文化面貌为之一新。《礼记·乐记》载:大地以和顺为命,万物以和顺为性,继之者善,和顺故善也。成之者性,和顺斯成也。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对和谐一定概念上的阐释。《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自然法则是一切事物——天、地、人、社会、自然等存在的共同依据。而这种依据的根本要旨就是和谐,和谐则欣欣向荣,生意盎然。了解东周这一动荡社会下所产生的和谐思想更是必要之所在。
  一、人与自然之间所表现的和谐思想
  周人对于大自然的认知于后来朝代对自然的认知具有一定的意义。其一,在周人看来,不可知的天,是宇宙万物的神,也是人类的主宰者。《尚书尧典》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里的“神人以和”,其真实背景基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和自然对人的强大制约。而这其中存在的一种最初的艺术形态就是原始人在想象中表达自身意志、改造自然的一种手段——巫术,它遵循一种潜在的律感,将诗、乐、舞三者融为一体,强调乐舞中各种因素的协调配合,只有做到“神人以和”,才能风调雨顺,而神代表着另一种自然力量,这也是另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所在。
  诸子百家中孟子是对孔子的儒家思想的继承,也首先提出了系统的“天人合一”的学说。《孟子·梁惠王上》中记录: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在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孟子主张实践活动中的索取不可违背自然资源的生长规律。
  《庄子·齐物论》记录: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即是道家所表现的人们与自然和谐相思想。我们与这个世界天地是完整体,顺应与天地自然的发展我们自身才能协调发展。《管子·五行》载: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这即法家学派所体现人与自然相和谐之美。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就会产生美,所谓的“美”便是一种和谐的境界。自然循时而转,万物顺然而生,人类随之和美与共。
  二、人与物之间所表现的和谐思想
  人与物之间存在的联系众多,整个社会国家的构成除人之外便是物的存在,如宴、乐、食、各種器物之间,周代本就是一个礼乐社会,所以一切前提皆是服务于“礼”,器物的创造以及运用,毫无疑问也是服务于“礼”的,在此之下即构造和谐社会而生,而我们重点探析一下“乐”与周人之间所蕴含的和谐思想。周代是礼乐社会,所以在此前提之下应讲一下礼乐之间的联系。
  《礼记·文王世子》载: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通过礼乐的教化使得百姓安于统治阶层的思想,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化目标。如《乐本》中讲:“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 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册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正是看到了“乐”的这种社会功用,中国古人将其与“礼”相结合,形成礼乐制度,以谋求政达民和。《论语》中孔子有言:“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可见,春秋之前的“礼”已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礼” 的社会功用,最高境界也是倡导“礼”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礼之用,和为贵”。和谐是“礼”的最终目的。
  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思想所在
  “性善论”是孟子人际关系和谐思想的人性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一系列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一是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二是确立了五伦关系和相应的准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三是提出了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伦理要求,即仁爱、舍生取义和良知良能;四是提出了实现人际关系和谐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并提出了“求放心”,“养浩然之气”等道德修养的方法。孟子的人际关系和谐理论在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调整和重建社会和谐友爱关系,重建社会伦理道德,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道家思想的老子所提倡的和谐图景是“小国寡民”,老子提出:“以无事取天下”,只有“无为而治”才会使天下呈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和谐图景。《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载: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即老子对于人与人之间社会秩序之间的和谐主张。
  周代诸子百家中各家学派虽都有不同的中心,但仍存在共同的思想即和谐。可见东周虽纷争,社会虽动荡,诸子虽争辩,但都有共同的美好向往——和谐。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是崇尚和谐的,注重为政仁和、做事谦逊、家庭和谐、国家的和谐,强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新社会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依然存在“和谐”这一思想所在,可见周人的和谐观影响着后来的几千年并沿用至今,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核心思想内容。
  参考文献
  [1]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卷)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2]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陈立群,先秦天人观念的变迁与审美意识的酝酿[D]上海:复旦大学,2003.
  [5]陈昌明,先秦儒道“感官”观念探析[J].国立成功大学中文学报,2002.
  [6]庄子[M].诸子集成本[Z].上海:上海书店,1986.
  [7]关于春秋、战国史的划限,学界历来较多争议。如:前722~前481年(顾栋高《春秋大事表》;钱穆《国史大纲》;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前722~前473年(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童书业《春秋史》) ;前770~前481年(吕思勉《先秦史》) ;前770~前476(郭沫若《奴隶制时代》) ;前770~前453年(金景方《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下》;罗勇《春秋战国史断代新议》;王美凤等《春秋史与春秋文明》)。本文暂依《史记·六国年表》的起点即前476年为春秋战国之划限。
  作者简介:
  张雪(1996.5-),女,汉族,研究生,河南省人,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从多个方面入手,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了新加坡对外汉语教材的开发现状。综合以上内容,形成了这份新加坡对外汉语教材开发现状调查报告。  关键词:新加坡;对外汉语教材  一、引言  华人移民新加坡古已有之,这里的华人华侨几乎占据了总人口的四分之三,汉语背景底蕴深厚。20世纪50年代双语教育政策实施之前,新加坡的汉语传承主要靠的是华人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认同;而双语教育政策实施之后,新加坡人学习
期刊
摘要:外来语,也叫外来词,是韩国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韩语外来词的发展与韩国历史密切相关,并且会伴随着韩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继续发展。发达的外来词很好地诠释了韩国对于外来文化的开放与包容,体现了韩国高度的全球意识。  关键词:韩语;外来语;文化;开放;  一、韩国语外来词概况  外来语是指他国语言流入本国后被同化使用的词汇。韩文是典型的表音文字,即任何国家的语言词汇,都能通过韩语表现出来。韩文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党员的党建工作繁多且充满一些变数,由于不同的学生其党性不同,理论知识储备不同,在党建过程中问题主要表现有入党材料内容趋同,抄袭材料情况偶有发生;入党培训形式单一,学生党员对于培训积极性较低;入党后续工作较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未充分发挥。因此,持续推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党建工作融合,既可以完善当前党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更可以让高校思政工作得到从基层组织上的改正,提高育人效果
期刊
摘要:在创新高效管理机制的过程中,治理理论的应用非常关键,这一理论要求学校着眼于校园内部管理工作的创新要求,实现管理主体之间的有效交流及沟通,不断提升内部管理的感知力,确保管理服务质量的全面升级。本文以法治理论为分析切入点,了解这一理论基础上高校管理机制创新改革的相关策略及要求,以期为推进高校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治理理论;高校管理机制;创新分析  高校管理机制创新是高校内
期刊
摘要:近几十年来,林语堂的在文学上的成就一直蜚声中外,而他在翻译上的成就也是不相上下。他的翻译思想主要集中体现为三大标准——忠实、通顺、美,这对翻译实践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介绍了林语堂先生的生平、翻译实践、翻译思想以及译品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他在翻译实践中践行了他的翻译思想,保持了译作的可读性与艺术性。  关键词:林语堂;三大标准;翻译  一、翻译思想  (一)忠实的标准  “直译、死译、意译、胡
期刊
摘要:在如今这个“快时代”中,人心极易被物质的欲望所遮蔽,陷入精神的空虚与灵魂的麻木,渐渐迷失了纯真的自我,“内卷”在我们的生活里愈演愈烈,当代青年更是在比较的强压下失去了灵魂安稳的栖息地。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阅读经典,从传统的国学中汲取生活的经验与智慧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  关键词:内卷;国学智慧;回归自性  一、当前的社会问题  自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国门,船
期刊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迅速发展进步,在数量和质量上突破,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民族作家在文学探索中充分认识和反思民族文化特性在文学创作中追求文化自觉,走向多元发展趋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中国梦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要书写各族人民积极参与中国变化,民族团结凝聚的巨大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爱国主义,弘扬新时代,弘扬当代中国价值观,
期刊
摘要:随着高职英语教学的不断研究和改革,演技人员发现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学习认知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阐述了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提高高职英语课程的具体案例,主要是以课堂活动中的warming up为例。  关键词:情感因素;高职英语; warming up  一、引言  英语教学,向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经历了初高中的英语教学,大学的英语教学,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要求上,都有了
期刊
摘要:日本美学家大西克礼将宅寂、物哀和幽玄定义为日本三大美学概念,除这三大美学概念之外,还有另一独属于日本的审美概念—“意气”。从江户时期的游廓、游里①中,到近代文学的选材中,再到当代社会的动漫、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有“意气”之美的踪迹。本文将简单叙述“意气”的诞生与其内在外在的表现,了解了这一美学概念之后,对于一些日本文化、文学作品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日本文化 日本美学 意气  1
期刊
摘要:陕甘宁边区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在形成并巩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下,实现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性转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伟大胜利,极大地加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程,塑造了伟大的政党形象。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里执政思想的真谛,吸收和借鉴延安时期丰富的政党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