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别再挑拨情侣们的关系了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wa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只要是个所谓的“女性公众号”,都爱撺掇男人给女人买礼物。昨天是手袋,今天是口红。还有更直白一点的,直接就说男人应该给女人还信用卡,还要体贴地察言观色,不然就是直男癌。
  截取每一篇“男人要给女人买东西”的文章,惯用的说辞都一样:
  “作为一个男人,之所以那么努力地奋斗,为的不就是对你的女人好吗?”
  “你自己的女朋友,你不疼、你不宠,难道让别的男人来帮你宠吗?”
  “你女朋友如果找个年纪更大的男人,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所以你只有更努力地给女朋友买东西,才不算亏待她。”
  还有关于“为什么男人喜欢独立的女性”,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因为抠。
  合着天底下所有男人都是为了女人活的,而女人要花钱必须得靠攀附男人。所有不支持这一论点的男人都是因为抠;所有不同意这一论点的女人都是酸葡萄心理、没男人疼。
  总结起来,男人就该“为女人生,为女人死,为女人奋斗一辈子”。
  其实这完全不是男人给不给女人买礼物的问题,而是男女在感情中是否能相互体谅、相互付出的问题。
  如果你们平时常常互相送礼物,觉得这增加情趣,这当然没有任何问题,祝你们永远快乐;但如果你的男朋友经济吃紧,正在为你们的未来拼命努力,你非要用那些烂俗的理由强迫男朋友给你送礼物,这就不太好了。
  其实中国的情侣关系是一年比一年健康的:在越来越高的房价压力下,能体贴男人的苦衷、和男人一起分担生活压力的独立女性越来越多。在现代教育下,不觉得女人是消费品、懂得尊重女性的男孩子也年年增长。
  结果偏偏就有那么些人,年年都试图把好不容易走上正轨、有点建树的中国情侣关系拉回一无所有的起跑线。
  有多少小情侣,本来一起奋斗得好好的,就被这一篇两篇三篇四篇的闲言碎语,让女性花式花男人钱的文章撺掇得不欢而散。
  当你忍无可忍,指责那些自己三观不正还到处输出价值观的人时,他们往往还特委屈:“不给我花钱,怎么证明你爱我呢?”
  他从没给你花过钱吗?你又给他花过多少钱呢?说好的平等呢?多大人了还在玩这种幼稚的证明游戏,你到底要多久才能长大呢?你有没有为你男朋友考虑过呢?
  当他把辛苦赚来的年终奖给你买包包以后,当他想和你结婚拿不出首付的时候,你猜你妈妈会不会接受他“我的钱都给你女儿买包了”的说辞。
  可怜的中国男人,一方面要被高昂的房价剥去皮肉,另一方面又要被无孔不入的绑架式营销敲碎骨头,就因为多长了根会充血的玩意儿,于是一辈子都只能作为奴隶活着。
  如果你们坚持认为衡量一个男人是否爱你的方式就是让他给你花钱,那未来只会有更多的男人觉得,还是别他妈的谈感情了,太费钱。
  朋友圈里为男人说话的文章不多,原因是為男人说话势必不讨女孩子喜欢,而转发微信文章的主力军是女性,所以各大博主都不太爱写。但说心里话,现在的中国男人过得很不容易,压力很大,如果有女人能够体谅点,当他在外面拼搏的时候少作一点、少任性一点,他一定会非常感激你的。
  退一万步说,即使你毫不在意男朋友的感受,只希望得到你该得到的东西,独立自强对女性来说也是好事。
  一个事实是,男女平等并不代表着女人什么都不用做,甚至可能因为需要独立,需要自己养活自己而过得更辛苦,但这些辛苦换来的则是最宝贵的自由和话语权。
  只有在那些性别歧视最严重的地方,男人给女人买东西才是天经地义的。那些地方极端起来,女人的妆容、衣服,甚至是生殖器官都不属于自己。因为他们已经默认了女人是一种资源,唯一的价值就是取悦男人。哪个男人强大,哪个男人拥有的财富多,他就能拥有更多女人。这种时候,性最实用,当男人内心焦躁烦闷,看到娇滴滴的女孩子便觉得生活有了安慰。
  我相信稍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希望我们的未来变成这样:男人殴打老婆是天经地义、女人出去工作就被评头论足。
  中国的女人并不比男人差,考上名牌大学的女人比男人多,而在城市里就业的白领女人工资也并不比男人低。然而因为长时间接受“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女人不要拼命工作,要花男人的钱”等思想的荼毒,使得愿意像男人一样承担责任、努力奋斗的女性总也多不起来。而中国的大部分男人又喜欢通过让女人依恋自己获得自尊心和安全感。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于是现在的女人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劳而获。但是长期来看,一个群体能获得的尊重永远是和他们承担的责任相关的,当男人被经济压力逼到忍无可忍时,你猜现在的情况还能维持多久?
  自己挣来的才是自己的,讨来的、要来的、求来的永远都是别人的。
其他文献
和许多大城市不一样的是,昌乐是个很小的县城。和许多大城市一样的是,昌乐县城也有一条步行街。  我去的时候正是初夏,一到晚上,步行街就开始热闹起来。各种各样的摊点在街中间依次排开,一条街就成了两条。三三两两的行人,陆陆续续出现在这两条街上,或驻足,或缓行,构成一幅独特的画面。街道的两旁是一家接一家的各色店铺,有的简单朴素,不事奢华;有的新潮净洁,亮如白昼。差不多每个店铺里都有询问和正在讨价还价的人,
期刊
大多数刚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国人,通常会感慨其教育的宽松——隔三岔五的假期、3点钟就下课的学校、近乎于游戏的课堂教学以及老师们体贴耐心的鼓励,似乎只要孩子表现得不那么弱智,就可以轻松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一个家长,你会情不自禁地觉得,在欧美读书太轻松了、太容易了、太简单了。大多数在欧美短期呆过几年的家长,都会把这种印象带回国内,作为他们与朋友们闲聊时的重要谈资。  可是在这些印象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故事
期刊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春天是主生发的,所以要吃辛辣或是辛凉、发散的食物,不要吃酸的,不要喝原本应该是秋天喝的果汁,也不要到雪地里去撒野。你要那么做就叫“逆春气”,结果就是压抑了肝胆的生发之气。  中医认为,肝和胆互为表里,一个在里面藏着,另一个在外面代言。谁出头露面呢?大家见到的是胆。其实它的背后是肝。胆储存的是胆汁,胆汁哪儿来的?肝分泌的。  为什么胆在外面?你从嘴里伸进去一个钩子,能够
期刊
一本1992年的杂志能够保存多久?德州临邑的苏眉细细给编辑部写来的这封信告诉我们,它可以是“23年+”。23年,改变的是一份杂志的面貌,不变的,是那份实实在在的情感。信中,苏眉细细给我们讲了一张欠条的故事。23年,婚姻里玩笑中写下的欠条已泛黄,“债主”和“追债的”也都有了白发,婚姻的小船却因为经历了风雨而更加坚固。那么,欠条上到底写着什么呢?    整理抽屉时,在户口本和荣誉证书的旁边,我找到了一
期刊
我所在的城市不是农村,但也不是移民聚集的繁华大都市,艾西是我在教会遇到的唯一的亚洲老人。  他今年82岁,是第二代移民。  艾西的爸爸是个孤儿,出生在广东一个小渔村,靠堂姐之类的远亲照顾着长大。堂姐出嫁后他决定去美国,于是学着别人托美国的同乡办假证件。证件办好后先去香港,住在一个老乡家里,呆了一两周便前往旧金山。临走前那家女主人送给他一本英国教会传教用的宣传小册子,上面有些简单的英语,叮嘱他到了美
期刊
青草、山峦、河流和天空,  纷纷走进我的血液,  此刻,我正等待着它们,  药性发作。  由于青草,  我觉得全身开始葱笼;  由于山峦,  我的心胸变得辽远;  由于河流,  我的双足磨圆了,  路上的每一颗石子,  依然在打听大海的下落。  我感到,  自己仿佛变得蔚蓝,变得无边无际,  眼睛和指尖上,  棲息着无数的星辰。
期刊
Q:  我前夫在结婚的第三年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了,他是在工地上工作时不慎从高处坠落而亡的,所以公司按照工伤赔偿了10万块钱。  我本想拿着这笔钱抚养自己的儿子、孝顺公婆,谁知道公公私自将钱都存到了他的账户里面,说是他保管着安全一点。  其实我已经猜到他的用意了,小姑子当时已经订婚了,但是公婆还是觉得他俩准备的嫁妆有点寒碜,所以他们就想用这笔钱来给小姑子再置办一点嫁妆。  但是公婆也没有这样明说,一切
期刊
这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韩国时间傍晚7点40分左右,儿子去了跆拳道馆,我泡了杯咖啡,陪女儿在阳台的桌边写作业,一天的事情都忙完,窗口有秋风徐徐吹来,我从17层的窗口看着外面的万家灯火,感觉无比的惬意。  在韩国的中国朋友发来了语音,我打开手机正听着,突然感觉到了晃动感,不是很强烈,什么情况?难道是地震?正纳闷着,震动感已经非常强烈了,屋顶的玻璃吊灯发出哗啦哗啦碰撞音,我把手机一扔,对着闺女喊,快跑
期刊
很多人都有废墟情结。  我喜欢穿堂弄巷地去探险,看冷清破败的宅院里杂草丛生,看被火烧黑了的断墙或一张被遗弃的旧沙发,空气中好像有一种磁场,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往事。  喜欢废墟与喜欢历史或文化建筑无关,而是单纯喜欢残垣断壁带来的感官冲击,有冷酷而凛冽的风从中吹过,有时看到照片不够,更希望能身处其中。  某网站的“北京废墟探险团”有4000 多个成员,曾有人独自夜探二环某处的排水系统,也有人组团深入首
期刊
有一次家里停电,我用一个小砂钵放在煤球炉上煮出了米饭,被鲍老师惊为天人——他第一次见到有人能不用电饭煲煮出饭来。  正是认识了鲍先生以后我才体会到作为农村人的“优越性”,在生活常识这个领域,我可以完虐这个大我足足一轮的城里人。  生长在城市里的人,他们生活在生活的终端,是插电才能行走吃喝的电动娃娃,离开了现代化就寸步难行。而我们农村人,生活在生活的源头,个个都是自带原始驱动的,我们从小就在学习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