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废墟情结的你,其实是在逃离现实的焦虑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bertra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有废墟情结。
  我喜欢穿堂弄巷地去探险,看冷清破败的宅院里杂草丛生,看被火烧黑了的断墙或一张被遗弃的旧沙发,空气中好像有一种磁场,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往事。
  喜欢废墟与喜欢历史或文化建筑无关,而是单纯喜欢残垣断壁带来的感官冲击,有冷酷而凛冽的风从中吹过,有时看到照片不够,更希望能身处其中。
  某网站的“北京废墟探险团”有4000 多个成员,曾有人独自夜探二环某处的排水系统,也有人组团深入首都防御圈体系内的小寺地堡地道,更多的是去一些小范围内知名的废弃工厂,比如停产10年了的北京焦化厂和首钢。
  拥有废墟情结的人,看到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悬浮起来的时间。
  你会忍不住去想象,原来在这里生活的那些人呢,为何要离开,又去向何方,现在生活怎么样,是否还会怀念这座独自腐烂的房屋。
  数年前开始,奥地利摄影师Roland Verant 反覆踏入禁区拍摄下大量触目惊心的废墟照片。切尔诺贝尔核事故后的乌克兰鬼城,是最著名的废墟之一。1968 年的那场核子反应堆事故,让大量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环境中,大约是广岛原子弹的400 倍以上,普里皮亚季的 5 万居民被迫背井离乡,城市也一直荒废至今。30 年的时间,一座城市就變成鬼域,听说不少动物都在这里出没,但人类却不会再回来居住了。
  这就是废墟带来的厚重、让人难以喘息的“时间”感:遗弃的人类居所提醒着我们,我们永远无法抗拒时间。
  那些我们的辛苦劳作,或者自以为是的成就感,都只是与自然和时间的抗争中微不足道的一点胜利,我们永远无法战胜自然,更永远无法抵抗时间,只需倏忽之间,事物就能毫无道理地开始或结束。
  这让我们显得异常渺小,但又无比轻松。
  还有那些曾经人声鼎沸的欢闹场所,人去楼空后,留下更深的落寞,比如1936 年柏林奥运会后被遗弃的游泳馆和选手村。
  喜欢废墟的人,不完全是为了寻求那一种“悲感”——体会一种发生在他人身上,赤裸裸的死亡感以及那种怅然若失的惆怅情绪。
  一些人迷恋这种近似自虐的沉重,享受心脏隐隐作痛的不适感。这是安全的悲观主义,毕竟位置离得足够远,足够客观,能体会现实残忍,却不凿心。
  更多拥有废墟情节的人,实际上是在躲避焦虑。
  现代人时常处在忧心忡忡的顾虑之中,就像马上要交卷的考生,明明已经把能写的部分都写完了,依然要紧张地、一刻不停地盯着卷子,总觉得自己遗漏了什么关键,或有哪几题看错了什么条件,大脑缺氧,一片空白,总是忍不住瞄挂钟,才过去十几秒。
  当结束铃声真地响起的那一刻,一切都轻松了——不管你是否写完,也不管是否在最后一分钟发现了什么错误——这一切都结束了,你烦躁的情绪也随之消失。
  放大到生活中,这种焦虑情绪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现实焦虑,只要那件将会发生的、悬而未决的事能顺利完成,你的焦虑也会消失,可以重新进入一种坦然镇静的状态之中。
  但如果,你并不确切知道何时会有解放的铃声响起呢,假如那件让你牵肠挂肚的事情极难完成呢?比如买房、还房贷、生孩子、养孩子,或者一个工作、下一个工作,真正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会永永远远扰动着我们,难以停歇。
  废墟与“末日情结”十分相似,我们借助真实的图景去感受自我的渺小:房屋会倒塌,村庄会迁徙,或伟大或卑微的人都会离去,我们毕生所有引以为豪的成就包括我们自己,终将化为尘土。
  这样绝望而平静的想法安抚着我们焦虑的心——我们被迫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的尺度去看待生命,这种宏大的单位与个人短暂的生命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能够从容接受自己不满现状的身份焦虑。
  我们很累、很难,我们微不足道。
  我们想要把自己埋进百倍大于自己的东西里,深切感知自己的渺小,才能获得某种凡尘俗世的解脱。
  这或许就是你的废墟情结。
其他文献
这故事很简短。古时候有个姓俞的江西人,生來就很聪明,读书时老师讲什么,他几乎都能领会,在乡里他也是出名的聪明,早早就中了秀才。可到考举人时却屡试不中,无奈就自己办私塾教学生,勉强度日。  及至娶妻生子,4个男孩夭折了仨,剩下一个聪明伶俐的三子,可在8岁那年,有一天出去玩就再没回来,这唯一的儿子又丢了;接着又生了5个女儿,死了4个仅剩下一个。他就带着哭瞎眼的老婆和这个女儿艰难度日。后来和以前的同窗又
期刊
如今我们一提起清明,主要想到的是扫墓。实则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代才形成,而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却更早的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所以清明更重要的是一个节气,我们常常会忽略掉节气的意义是因为我们离农耕生活越来越远了。    古人厘定节气是依据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最早确定的显然是四至——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清明定在春分后的15天,也就是月相变化周期一半的时日。为什么这个节点重要呢?《黄帝
期刊
和许多大城市不一样的是,昌乐是个很小的县城。和许多大城市一样的是,昌乐县城也有一条步行街。  我去的时候正是初夏,一到晚上,步行街就开始热闹起来。各种各样的摊点在街中间依次排开,一条街就成了两条。三三两两的行人,陆陆续续出现在这两条街上,或驻足,或缓行,构成一幅独特的画面。街道的两旁是一家接一家的各色店铺,有的简单朴素,不事奢华;有的新潮净洁,亮如白昼。差不多每个店铺里都有询问和正在讨价还价的人,
期刊
大多数刚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国人,通常会感慨其教育的宽松——隔三岔五的假期、3点钟就下课的学校、近乎于游戏的课堂教学以及老师们体贴耐心的鼓励,似乎只要孩子表现得不那么弱智,就可以轻松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一个家长,你会情不自禁地觉得,在欧美读书太轻松了、太容易了、太简单了。大多数在欧美短期呆过几年的家长,都会把这种印象带回国内,作为他们与朋友们闲聊时的重要谈资。  可是在这些印象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故事
期刊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春天是主生发的,所以要吃辛辣或是辛凉、发散的食物,不要吃酸的,不要喝原本应该是秋天喝的果汁,也不要到雪地里去撒野。你要那么做就叫“逆春气”,结果就是压抑了肝胆的生发之气。  中医认为,肝和胆互为表里,一个在里面藏着,另一个在外面代言。谁出头露面呢?大家见到的是胆。其实它的背后是肝。胆储存的是胆汁,胆汁哪儿来的?肝分泌的。  为什么胆在外面?你从嘴里伸进去一个钩子,能够
期刊
一本1992年的杂志能够保存多久?德州临邑的苏眉细细给编辑部写来的这封信告诉我们,它可以是“23年+”。23年,改变的是一份杂志的面貌,不变的,是那份实实在在的情感。信中,苏眉细细给我们讲了一张欠条的故事。23年,婚姻里玩笑中写下的欠条已泛黄,“债主”和“追债的”也都有了白发,婚姻的小船却因为经历了风雨而更加坚固。那么,欠条上到底写着什么呢?    整理抽屉时,在户口本和荣誉证书的旁边,我找到了一
期刊
我所在的城市不是农村,但也不是移民聚集的繁华大都市,艾西是我在教会遇到的唯一的亚洲老人。  他今年82岁,是第二代移民。  艾西的爸爸是个孤儿,出生在广东一个小渔村,靠堂姐之类的远亲照顾着长大。堂姐出嫁后他决定去美国,于是学着别人托美国的同乡办假证件。证件办好后先去香港,住在一个老乡家里,呆了一两周便前往旧金山。临走前那家女主人送给他一本英国教会传教用的宣传小册子,上面有些简单的英语,叮嘱他到了美
期刊
青草、山峦、河流和天空,  纷纷走进我的血液,  此刻,我正等待着它们,  药性发作。  由于青草,  我觉得全身开始葱笼;  由于山峦,  我的心胸变得辽远;  由于河流,  我的双足磨圆了,  路上的每一颗石子,  依然在打听大海的下落。  我感到,  自己仿佛变得蔚蓝,变得无边无际,  眼睛和指尖上,  棲息着无数的星辰。
期刊
Q:  我前夫在结婚的第三年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了,他是在工地上工作时不慎从高处坠落而亡的,所以公司按照工伤赔偿了10万块钱。  我本想拿着这笔钱抚养自己的儿子、孝顺公婆,谁知道公公私自将钱都存到了他的账户里面,说是他保管着安全一点。  其实我已经猜到他的用意了,小姑子当时已经订婚了,但是公婆还是觉得他俩准备的嫁妆有点寒碜,所以他们就想用这笔钱来给小姑子再置办一点嫁妆。  但是公婆也没有这样明说,一切
期刊
这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韩国时间傍晚7点40分左右,儿子去了跆拳道馆,我泡了杯咖啡,陪女儿在阳台的桌边写作业,一天的事情都忙完,窗口有秋风徐徐吹来,我从17层的窗口看着外面的万家灯火,感觉无比的惬意。  在韩国的中国朋友发来了语音,我打开手机正听着,突然感觉到了晃动感,不是很强烈,什么情况?难道是地震?正纳闷着,震动感已经非常强烈了,屋顶的玻璃吊灯发出哗啦哗啦碰撞音,我把手机一扔,对着闺女喊,快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