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好暖新闻 传播社会正能量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casdvg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暖新闻在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占比越来越大,积极传播暖新闻是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需要。本文以安徽新闻综合广播《最美安徽人》《榜样》专栏为例,探讨暖新闻节目的声音表达。
  关键词:暖新闻;广播;传播意识;情景再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154-03
  作为传播正确社会舆论导向的主流新闻人,笔者坚持将塑造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思想融入日常工作。具体而言,笔者在自身从事的全省新闻联播播音主持工作中,对播音员的职责和使命有这样的见解:播报不是冷冰冰地再现编辑的文字成果。正如读者阅读已完结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赋予作品新的架构与编码一样,播音创作者同样应该赋予稿件以生命,使新闻有温度,有灵魂,有生命力,努力让白纸黑字的书面信息,转化为在忙碌喧嚣的清晨能深入受众内心深处的话语音频。在新时代的召唤下,为了培育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情感,全力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新兴媒体,都在全力讲好新闻故事,用新闻影响人、感染人、塑造人。因此,向受众呈现有温度的暖新闻,成了有担当的媒体人崇高的方向与目标。我们必须认识到,新闻媒体在暖新闻的传播上存在很多新特点。当下,如何用声音准确表达、播好暖新闻,传播社会正能量,成为新闻播音创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暖新闻的内涵、特点、社会功能
  “暖新闻”这一名词在教材中并无明确定义。综合各家媒体的实际操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可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在题材上以社会新闻为主,以普通人、百姓事为主要报道对象,多为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反映社会风尚的新闻;在主题上均为正面报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和追求,能普遍引发人们感动温暖、向上向善的情绪情感;在写法上多为平视视角,注重娓娓道来,与受众实现情感上的交流沟通、共鸣共振,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起到温暖社会、感化大众的效果[1]。
  例如,安徽新闻综合广播《最美安徽人》《榜样》专栏中播发的大量典型人物报道,以触动人心的安徽实事为底板,以善良质朴的安徽人民为对象,深入实地、多平面、多角度叙述,着力打造有安徽特色的新闻故事,展现安徽人民昂扬向上、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风貌,传播满满正能量。与此同时,“江淮·暖新闻”频道也暖心讲述平凡人的善德义举与感人故事,得到了各年龄段受众的广泛好评。新闻中那些看似平凡却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大爱之举,实际存在于我们生活随处可感的方方面面。暖新闻通过亲近人民、感染人民,进而塑造人民、传播正能量。
  从暖新闻的社会传播效益出发,笔者总结了优秀暖新闻的三大特点。
  其一,暖新闻源自真实生活,极接地气。艺术源于生活,我们要做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求实新闻工作者。空中画饼、毫无根据的文学编造,既不符合专业新闻人的职业素养,也无法创造出真正有深刻意义的人民作品。主流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只有深入人民真实生活场景,才能真正让老百姓感同身受,产生代入感,才能再现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反映老百姓的真情实感,做出具有政治敏锐性和时代特质的暖新闻。
  其二,暖新闻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新闻向受众传递重要的时效性事件,既要在短时间内将重点内容阐述清楚,又要在有限语段中把要点罗列明白,使受众快速接收核心信息。
  其三,叙事性与感染力强。暖新闻用人文情怀感动受众,新闻故事具有一定的叙述性,能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拉近新闻与受众的距离,使受众产生认同感,实现新闻对人的情感的正向引导。
  当受众被新闻内容感染与影响后,就会产生极强的代入感和“被关注”的满足感,进而重构自身的认知体系,用新闻隐含的价值观和价值倾向引导自己的行为实践,增强自身认知。这种具有正能量的认知模式的构建,有助于形成社会层面的普遍共识,这种社会层面的共识又能反作用于社会发展,使个人话语和国家话语紧密联结,从而提升国民文化素养,提高人民审美鉴赏水平,推动国家文化建设纵深发展。
  在古希腊,政治家用悲剧艺术洗涤人心,释放人心底的善与美,21世纪的中国同样用新闻净化人,让声音突破空气介质,直入人心,起到感化的作用,这体现了暖新闻的力量和效用,也是培育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手段。
  二、如何播好暖新闻?
  我国社会正处于发展转型期,作为暖新闻的传播者,我们要积极做好暖新闻的报道,做有担当的新闻工作者,努力传播社会正能量,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明确播音创作者的政治站位和职业道德
  作为有声语言传播的新闻播音创作者,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新闻播音创作者首先是党的思想的重要传播者,其次才是信息的传递者。我们必须明确自身的政治使命,努力研读党的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紧跟时代脚步,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新闻作品。我们不能有半点偏颇,要看得准大势,有全局观念。这是新闻宣传工作者的第一要务,缺之不可,缺之难为。
  在此基础上,提升新闻播音创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十分必要。新闻人可通过阅读理论书籍和参加教育活动明确自身的政治站位。我们要不断增强新闻播音创作者的職业荣誉感,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思想境界,坚持职业操守[2]。
  (二)增强播音创作者的传播意识
  新闻产生的初衷,就是为了传递实时信息,如笔者前文提到的暖新闻创作,其最终目的也是以新闻信息感染人与影响人。因此,传播是新闻与受众之间的重要纽带,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传播意识,在创作新闻时,要考虑受众偏好与社会效益,既不能流于媚俗,也不能曲高和寡,要真正创作出有意义、能够广泛传播的作品。
  暖新闻主要以真实的人物案例与暖心的人间真情感染人、净化人,进而塑造人。暖新闻中蕴含的为人处世观念,不论是见义勇为、服务人民,还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无不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又与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新闻播音创作者要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阐释,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成果上挖掘暖新闻的本质属性,彰显最真诚质朴的人性魅力。   例如,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传递正能量,《最美安徽人》中的最酷好医生江永强立志设立“东方特困患者救助基金”,他自小定下从医的目标,刻苦读书,勤奋学习,完成学业后坚定地选择了普外科,实现了成为一名优秀医师的梦想。在工作岗位上,江永强不忘初心,以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治病救人的神圣工作中,在完成手术任务之余,他还悉心照看年纪较大的患者。虽然工作艰苦,但他从不畏难,始终任劳任怨,尽忠职守,信念从未动摇。好医生江永强的事迹感人至深。针对这一故事传达出的社会正能量,在具体播音表达时,传播意识要强烈,播音状态要振作,态度要郑重,节奏要明快利落,语言要规整潇洒,一定要播出具有共鸣力的新鲜感。
  (三)明确新闻语体特点,根据受众内心实感再现情景
  暖新闻立足于发生的社会事件,讲求真实性,因此,它其实是在回归一种更为真实的新闻视角:新闻人只需要认真而有情怀地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着重突出叙述主体做出的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事,无须刻意渲染,无须添油加醋。受众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感和经历,自发地将自己代入具体的故事情境中,感悟暖新闻想传达的内容。
  因此,暖新闻注重从平淡的叙述视角,引导人自觉发现那些平时生活中容易忽略的、隐藏的却又突然清晰可见的美好的人性品质。所以,在有声语言表达中,新闻语体要重视思想感情的传达,新闻播音主持者要自然得当地处理情感转换之处,做到集饱满与含蓄为一体,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1.新闻播音要有融入感
  新闻播音创作是一种声音传达的艺术形式,声音只能靠耳朵来感受,与影视作品相比,表现力不是很强,所以播音者一定要有融入感。笔者以为,以平缓而含蓄的语调进行播读较为恰当。播音时,要明确新闻的“暖”点,围绕这一核心,将事实讲述清楚,做到节奏明快,有新鲜感。但平缓的叙述并不意味着语调如枯井沉钟般平淡与淡漠,感情要饱满,对新闻价值要有深入把握,播讲愿望要强烈,对社会生活要充满热情。新闻播音创作者一定要响应时代的感召,考虑受众的接受程度,认真调节语言表达中的细微之处,起承转合、吐气换气的节奏都应与故事的节奏性与音乐性相合,务必精细地把握语言表达的分寸。
  例如,《榜样》中列举了感动无数受众的典型人物:百岁老红军胡正先、“大国工匠”朱恒银、“时代楷模”李夏、“为民所长”鲍志斌、“最美女村官”金玉琴、“师德标兵”路丙辉、矢志问天的航天指挥员于新辰等,他们的故事满含崇高向上的奋斗精神和时代精神。对这些暖新闻而言,播音创作的核心立足点就是以情感人。新闻播音创作者要充分挖掘每一篇暖新闻中最打动人心的核心力量,结合自己的理解与认知,悉心琢磨,仔细揣摩,将自身的理解与播音技巧、独特音色、个人情感相结合,呈现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2.新闻播音要体现独特的内心感受
  不同的播音创作者在呈现相同的新闻报道时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有时甚至趋向极端、迥然不同。播音创作者不同的性格特征、思想修养、生活经历、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等,决定了他们对不同播音创作特色与风格的审美追求,以及对新闻独有体验。它包括播音创作者独特的审美认识和发现,这种独特的体验是独特的表现的内在依据[3]。
  例如,笔者所播的《榜样》栏目中的人物——砀山县朱楼镇农民杨秋菊,是扶贫济困、助残脱贫的典范。她创办的挚爱残疾人手工坊为弱势群体提供了300个就业岗位,这些人中不乏留守妇女与劳动能力较弱的人。目前,杨秋菊已带领45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她说:“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坚定心中的信念,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克服,不要向困难低头,勇往直前。”笔者对杨秋菊自立自强带动村民脱贫创业的成就感到由衷的敬佩和尊重。不论从事何种行业,不论面对何等困难,拥有这样的信念都会迎来成功。基于这些独特的感受,笔者以质朴含蓄的风格讲述了杨秋菊的美好德行,明确了她身上体现的新时代最好的榜样力量。
  由此可见,独特的内心感受决定着思想感情表达的真实性。看似有技巧的、华丽的表达只是空壳子,若缺乏这种独特的感受,只能呈现出一幅没有内核的、矫揉造作的外部图景。
  3.新闻播音要运用情景再现激发自身感情
  情景再现是指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景物等等,情景式地浮现在播音创作者的脑海里,如同放电影一般,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在这些画面中,播音创作者不但能感受到内中的形象“景”,而且能体验到内中的神采“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3]。播音创作时,为了调动播讲愿望,要在感受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把握目的、确定对象。播音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让自己身处其中,感主人公所感。以《最美安徽人》报道的亳州市涡阳县高炉镇代集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张超为例。从2017年任命开始,张超扎根基层,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力为人民排忧解难。虽然两个月前他刚刚接受了一次癌症手术治疗,身体并未完全康复,但依然坚守如磐初心,砥砺扶贫。在播音创作中,文字描述的人物形象会在播音创作者的脑海里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播音者一定要发散思维,结合自身经历,联想其处境,设身处地地想象张超是怎样在身患疾病的情况下一步步走进老百姓的家里、在田间地头开展工作的。播音者要对这些画面作出积极的内心反应,或叙述、或抒情、或评价。
  4.播音创作者要明确以人为本的理念
  全媒体时代,个人的爱好、兴趣、经历等都不相同,网络语言传播速度进一步提升,线上线下互动时的表达应以人为本,做到可亲、可近、服务至上。首先,网络上的语言传播要营造出一种人文环境,让人一进入网页,听见网络中的声音,就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或古朴典雅,或温馨舒适,或清新流畅,或激昂前卫[4],应以对人尊重的口吻传达暖新闻内容。
  以《榜样》为例,每期榜样人物播出之前,我们都会在微信公众号“安徽之声”中播放预告小片。在播读不同类型的预告时,播音创作者会努力播出具有不同语言风格的新闻作品,让受众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身边的平凡人正切实做着许许多多不平凡的伟大事业,正是这些事业一点一滴汇聚成了人间大爱。尽管播读者不同的语言风格会给人带来不同的理解与感受,不同的播音创作者对新闻播读也有自身的见解与技巧,但作为新时代的播音创作者,我们不能慢于时代浪潮,要做逐浪人、赶潮人。我们应该敏锐感知时代的气息,主动了解当今社会的特点,总结不同年龄段受众的心理特征。我们还应注重在生活中充分收集素材。
  笔者常备录音笔与新闻记事本,不论去何地工作和旅游,都积极同人民群众交流与沟通:早高峰的早点铺大姐、傍晚归家的出租司机、弄堂里闲坐的布衣奶奶、景区里递送传单的青年小哥等。与他们谈天说地,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职业中看见不同的人生风景,了解不同的人生故事,感悟他們的人生,感悟自己的人生。当我们用心承担起传播新闻的社会责任时,我们不仅是生活的体验者与感受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与传递者。如何真正做出打动人心的暖新闻?播音创作者是信息的搜集者,更是情感的缔造者,只有先将真实的自己放入暖新闻中,才能让受众看见有意义的人生,听见属于自己的人生信息。
  三、结语
  暖新闻是真实再现社会生活,以人性光辉感染人、影响人、塑造人的新时代新闻,充满魅力。探讨暖新闻节目的声音表达,播好暖新闻,传播社会正能量,是新闻播音创作者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柯杨.“暖新闻”的正确“打开方式”探析[J].新闻爱好者,2018(05):82-84.
  [2] 矫立丹.如何做好暖新闻,传播社会正能量[J].新闻研究导刊,2016,7(01):124-125.
  [3] 姚喜双.播音学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136,139.
  [4] 张颂.广播电视语言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240.
  作者简介:俞虹(1969—),女,浙江永康人,本科,主任播音员,研究方向:广播播音主持。
其他文献
编者按:科技的巨大进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日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以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闻传播领域,从素材收集、成文到内容分发,从新闻线索搜集、写作到事实核查,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不夸张地说,人工智能正重构传媒业态。  本期专题聚焦人工智能于新闻领域的应用现状,辩证地剖析人工智能给新闻事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新闻从业者面臨的危机与转型展开思考,并提出应
期刊
摘要:古镇的网络形象作为互联网时代古镇开发与传播的基石,是当代古镇建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安昌古镇网络形象的构建与传播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其他古镇的建设及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形象;形象构建;安昌古镇;IP打造;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075-02 
期刊
摘要:融媒体时代不仅带来了海量、便捷的信息资源,也悄无声息地给乡村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和传播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基于X乡油菜花文化节品牌打造出现的问题,聚焦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及文化品牌构建新特点,探讨如何在融媒体时代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节品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文化传播;乡村旅游文化节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地方党媒如何破题,临汾日报经过初步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匠心铸精品、扩大朋友圈、挺进主战场、抢占新领地是有效之举。而要加快深度融合,就需要持续在内容、技术和运营上发力,通过三箭齐发,有效促进地方党媒在深度融合道路上高歌猛进、行稳致远。  关键词:临汾日报;深度融合;内容为王;技术为上;运营为要  中图分类号:G2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
期刊
摘要:提高新闻评论的时度效,是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一环。本文以“货拉拉女孩跳车身亡”事件为例,分析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是如何通过准确把握时度效来有效引导公众舆论的,期望为主流媒体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和质量带来些许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新闻评论;舆论引导;时度效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127-02  一、引言  201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直播的普及和直播电商行业的发展,头部主播的数字劳动过程愈发受到学界关注,而作为“大多数”的草根带货主播,其劳动过程模式也值得探究。本文以“网红直播第一村”——浙江省北下朱村的直播带货草根主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并以“劳-资-客”为分析逻辑探究其如何从“逐梦者”沦为“数字劳工”。分析发现,互联网直播技术赋能缺乏专业性的草根阶层参与数字经济的劳动过程,并让劳
期刊
摘要:2021年,“拉面哥”“菜馍奶奶”被自媒体作者拍摄上传到短视频平台后,皆因温暖质朴的励志生活故事,引起了网友的广泛情感共鸣。但也有一众以反蹭流量为途径、以谋求利益为目的的视频作者和网络主播,引发了一系列围绕“拉面哥”“菜馍奶奶”的流量狂欢乱象,对“拉面哥”和“菜馍奶奶”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思考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的同时,笔者也发现整个事件其实体现了景观社会的审美悖论,一方面受众希望在视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游戏越来越被大众熟悉和热衷,呈现出风靡的态势。本文通过探讨互联网时代手机游戏发展的现状及其社群结构特征,对手机游戏仪式发展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进行阐释,进而分析互联网手机游戏仪式的转变路径,以及这种转变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手机游戏;仪式;社群;认同;归属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1
期刊
摘要:党报是重大主题宣传的主力军、压舱石。在阅读移动化、碎片化、轻量化的当下,党报如何响应“四全”媒体要求,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既保持高端大气的风格,又具有和风细雨的亲近感?重庆日报网页设计作品《重走成渝古驿道 感受双城新变化——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就是党报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一次有益创新和尝试。本文探寻该作品如何在常规方式手法的基础上,加载游戏闯关答题,应用实时拍照、AI人体人脸识别智能分割抠图、智
期刊
摘要: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在新文创生态下各自具有独特中国意蕴的美学韵味,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本文对两部影片的价值取向、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文创;动漫电影;传统元素;《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174-03  新文创是面向未来文化生产的新机遇、新视野,承担着连接传统与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