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33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初中教育中,要将道德与法治归纳进教学必须实践部分。那么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养成学生道德品质基础和法律素养为教学根本目标,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三观。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教育中达到这些要求,一直是初中教师在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在核心素养教育概念提出后,对于学生的要求更高,也就更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摸索,本文将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教育  道德与法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7-0036-02
  在新课标课改的大环境下,为了完成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教师应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學中有目的性的渗透给学生核心素养的观念,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以及具备核心素养的顶尖人才,是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概述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核心素养的解读由于不同的学生情况而得到了不同的解释。从根本上来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的概括应该是:“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基础能力的培养,而此能力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学习过程中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道德品质的养成以及法律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安排出最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在未来的发展中,教师需要深刻地贯彻生本理念,将学生设定成为教学主体,从而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在初中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初中学生建立良好的三观和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让学生能够吸取知识的同时,成为一个有理想、讲道德的合格的中华公民。而在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导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后,这一基础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明显的变化[1]。而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成果中,首先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导,来让学生对于政治认同方面得到提升,对于我国我党的领导产生正确的认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能够实现知识迁移,也就是教师通过教学来让学生学习的新旧知识能够得到融合。最后,则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所谓的公共参与意识需要对学生政治、经济、文化、其他方面都有着参与的意识,了解到进行公共参与的重要性,能够愿意将自己的公民责任以及公民权利进行使用。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将以上的教学目标进行贯彻实施,从而帮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发展。
  (二)教学标准
  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进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这一过程,就是教学。那么在教学中,教师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温馨活跃,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满足了这三点之后才能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达到了良好的程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铭记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且健康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每个学生的条件都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根据学生情况,其次根据教学需要,来择优选择教学方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法律意识[2]。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分析
  (一)过于重视知识传授
  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虽然素质教育的形式已经提出,但由于初中学生还面临着中考的压力,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并没有改变,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会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不是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3]。那么在素质教育方面得到根本性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诚然,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进行生活中的实践,积累生活知识,然后与理论相互结合,但是在当下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重视的都是自己的成绩,很难把书上的道理放在生活中认真的思考,那么也就导致了初中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学始终没有本质性的提高。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从以往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成为更深刻的素质教育。
  (二)教学内容、模式固化
  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想要对他进行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就需要联系他的生活实际,不能天马行空的讲大道理。在素质教育中,教育是与生活情感态度挂钩的,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时掌握好教学的尺度,始终保持三维教学的平衡,生活、课堂、理论都能让学生有所发展。教师在完成这个目标时,需要及时洞察学生的兴趣,掌握教材内容后进行深度发掘。科学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努力发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课堂时间、教学目标的完成等。在一潭死水的课堂上始终只能是老师问学生答,无法让学生自己思考,更不要说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4]。
  (三)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没有明确认知
  很多学生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时,思想还停留于杀人犯法欠债还钱的境界上,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在细处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逐步渗透,先让学生对于好奇的问题进行提问,然后教师由一个点进行多方面的讲解。在初中教育中,中考一直是学生关心的重点,因为中考关系着升学,决定着学生以后能否上一个好高中。而道德与法治在中考中的分数又不如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科目,这就难免会造成学生对于课程的轻蔑情绪。这时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当,就会容易造成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彻底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认知与有效施行。
  (四)社会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三观以及对法律的认识,让学生的品德人格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对于知识性的学习反而要排在其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判断是非的能力还很薄弱,年纪小时贪玩好动是天性,在学校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干净健康且单纯的环境,对于外部的社会,应该给学生普及好社会知识,防止学生因为接触到负能量事件后对本来就没有完全成型的三观产生影响[5]。
  四、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一)改变考试体系
  在引入核心素养教学后,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再僅仅只教授给学生基础知识,更多是对学生各方面进行教育:道德、法治、心理健康、国家主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成为执法懂法、明礼诚信、爱护祖国的合格公民。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来说,改变势在必行。在这样的改变下,传统的考试体系显然已经无法显示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反而会让教授道德与法治的教师无法开展新的教学模式,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长此以往,道德与法治课还是学生眼中那个无聊的思想品德。要想让道德与法治课在初中教育里有实实在在的发展,就需要在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改变。
  首先是评价形式要多样化,不能仅仅只看一次的考试成绩,更要看学生平时的表现,在教学方式的执行以及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这些综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评价,才能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分数[6]。
  其次是评价主体多样化,以往的评价主体是试卷分数以及教师,然而正如前文所说,一张试卷的分数是体现不出一个人的水平的,那么同样,教师一个人的话也无法全面的评价一个学生的。在进行了评价形式的改革后,评价主体也应该转变,更多的转向同学互评以及家长评论,这样才能以客观的目光观察每一名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认知以及亲身生活的实践情况。
  再次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能只以试卷分数来评价学生,仅仅以试卷分数来评价学生是非常不准确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综合学生在平时的各方面表现进行打分,如课堂认真与否,与同学相处的关系,对道德与法治的了解程度等等。科学的评价体系能让学生真正的获得最公平的定位,有了准确的定位,教师才可以为学生设定最适合的学习计划。
  (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大部分都是面向生活而提出的,这就需要教师可以准确地掌握生活实际与教材知识的关系,教学方式现实化,不天马行空,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达到以下的要求:教学有目标,教学有方法,以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得到提升为目标。有一个准确的教学目标,更能让教学的前进方向清晰起来,进而保证教学是行之有效的。而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再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和学生进行实例讨论,在谈论中,学生会自然的与同学的思维产生碰撞,也就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思考。
  五、结束语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对于教育的要求也是日益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日益转变的教学中不断地创新尝试。素质教育以及核心素质都是在未来教育道路上必须贯彻下去的核心思想。对于学生来说,成为一个全面的人,就避不开道德与法治教育这一关,而初中时期是学生一生学习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决定了学生将来的成就高低以及三观的构成,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来说,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肩膀上的担子,用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来为国家、为社会不断地培养出人才,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程树平.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54.
  [2]王艳霞.怎样达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J].文教资料,2019(25):201-202.
  [3]唐多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思考——以九年级“富强与创新”单元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8):145-146.
  [4]苏慧.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9(24):63-64.
  [5]任娜.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20):46.
  [6]龚北海.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81-82.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是小学一门十分重要的综合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关键词】小学科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7-0017-02  小学科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科
期刊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发展的动力。加强对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民族精神,还能实现培养四有青年的目的,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傳承和创新。高职院校中学生活动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管理和引导,提高学生活动质量才能有效实现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本文对加强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学生活动
期刊
【摘要】国家利益的实现需要国家安全来保障,国家安全有保障才能让人民体会幸福,也可以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说国泰民安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愿望。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中学教材集中阐述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帮助中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安全观是什么,从而培育中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并知道在生活中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国家安全 国家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期刊
【摘要】在数学的教学当中需要教师不断地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时将数学抽象知识具象化,不断地创新学生们的数学思维。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们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对数学抱有好奇心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于学生来说,思维导图可以给予学生许多好处,于教师来说,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得到优化,从紧张、高压的课堂转变成轻松、愉快的课堂,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们快速地融入到课堂学
期刊
【摘要】研究发现随着信息化发展,学生课堂偏好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偏好新鲜知识;二是偏好能够证实的知识。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始至终都是崇尚“科学”的,在信息化背景下,不应该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局限于思辨式教学,而应当用科学方法和数据分析让学生学会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优势。因此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应当加强教师的实证
期刊
【摘要】随着依法治国方针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界也更加重视青少年法治意识的提升。青少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法治意识、法律知识的水平高低对祖国法治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就是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的重要场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相关概念,阐释其重要性,来提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增强学生法治意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重要性 措施  
期刊
【摘要】立德树人是学校的立身之本,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课堂渗透,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幸福;通过德育管理,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幸福;通过典范引领,让学生享受教育的幸福;通过全面发展,享受生命的幸福。幸福是德育的终极目标,在教学中全面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立德树人 提升 主观幸福感  【基金项目】甘肃省2018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家长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大家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越来越重视。在高中政治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上,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品德教育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对学生的未来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做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高中 政治 教学 活动 立德 树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7-0046-02  2017年版高中课程标准的各学科核心素养中,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课程,“思维”都是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对称结构和思维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一些抽象物理领域的教学实践中,合理利用对称素材,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了解、发现、挖掘或创造出物理问题中的对称美,从物
期刊
【摘要】初中班级德育的开展要与班级管理、学生结合起来,做到:第一是通过班级良好人文氛围营造,将班级管理与德育相结合;第二是通过学生民主参与班级管理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第三是通过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使德育浸入其中;第四是通过时代潮流来引导班级德育,实现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德育工作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