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学生的不敬行为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u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老师,刚刚参加工作,有激情,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但也容易遭受学生的一些不敬行为,如直呼老师的名字,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故意违规违纪,夸大事实向领导打小报告等。学生之所以会对老师产生不敬行为,多半是因为老师在教育管理他们的时候,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师生彼此产生激烈的冲突,在学生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以下提供一个本人亲身经历的案例:
  [案例]
  一次班会课,笔者主要针对最近跑操时讲话严重的问题进行批评,其中周同学讲话现象严重。班会课上,周同学嘴里嚼着口香糖,手里转着一支圆珠笔,头还在左右摇晃,一副自由散漫的样子。
  老师:周同学,请你站起来!嘴里的东西吐出来!
  (周同学站了起来,但东西没有吐)。
  老师:上课的时候不许吃东西,你不知道吗?
  (周把头转过去,不吭声,吐了一下舌头,一脸的不屑)。
  笔者想起了上午学校跑操时,笔者看到他一边跑,一边把头转到后面和一个 女同学讲话,笔者说了他两次,他还没有停止说话,满脸不在乎的样子,于是笔者以跑操讲话为借口,开始批评他。
  笔者说,开会时你吃口香糖,你还有点纪律观念没有。你在跑操时还和同学讲话,如果不小心跑跌了怎么办,全班同学受你影响队形不整齐怎么办?笔者越想越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笔者要他站起来说原因和后果。 可他还是一脸不在乎的样子。笔者再也忍受不住了,当众批评了他,可他不但不接受,反而顶撞笔者说,他讲话了也没有跌倒,班级的跑步队形也没有乱,笔者说是如果,他却说,你的如果不是事实。笔者被他顶撞得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把班会停下来,把他叫到办公室单独谈话,可不管怎么说,他都听不进去,没有一点悔过的意思。
  一、突发事件,“冷处理”
  课堂上如果遇到以上突发事件,不应该冲学生发火,应尽量缓和矛盾,把问题暂时放在一边,推迟到课下再去解决。尽量安定全班学生的情绪,把大家的注意力巧妙地转移到教学认识活动上来。等学生的火气下去了再解决,会有更好的效果。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容易激动,当情绪激动时,他们就可能不考虑后果,也不容易接受正面的批评。同时学生一般都有逆反心理。当还没有认识到自己错了的时候,就很难接受老师的批评,只有等学生的情绪冷静以后,再去做思想工作,学生才能够接受。
  “年轻人犯错,就连上帝都会原谅的。”面对细小的错误,不妨“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二、爱心和尊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
  在所有导致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因素中,因为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尊重而逆反的学生占76%,这个数字刺激了笔者一下。那些学生为什么会有那些行为,其根本原因是他们的个性太强,自尊心太重,希望首先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学生,并不能取代教育的本身,但剥夺了学生的尊重,就更谈不上教育”。中学生知识面广,内心世界丰富,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呈增长趋势,应该了解这一现象,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平时多沟通交流,将他们的逆反心理软化。
  了解到周同学来自单亲家庭,他的妈妈在他上初中的时候去世了,爸爸在外地工作,基本没时间照顾他。周末回家后就他一个人,也难怪他养成这样自由散漫的性格。他再一次犯错误的时候,笔者没有像以前那样一味地批评,而以关心他的方式进行交流。 “周末回家谁做饭给你吃?你爸爸一个月给你多少零花钱?”……周同学诚恳地回答了笔者,这是跟周同学谈话以来,他第一次正式地回答老师。原来人都有一个弱点:吃软不吃硬,人都希望被爱。后来,周同学还会时不时犯一些小错误,但经过耐心教育后,他都能改正,他在默默地前进。进步需要一个过程,他们毕竟还是未成年人,犯错不是很正常吗?我们成年人不也会犯错吗?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反倒觉得这些学生都是可塑之才。
  三、思想教育要趁热打铁
  案例中的学生毕竟行为习惯相对差一些,想感化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不断地经常地督促与鼓励,让他有点滴的进步。
  遭遇学生的不敬行为,应善于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讲究工作的艺术和方法,问题方可迎刃而解。只有不断反思的人,才会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教育才能逐渐具备一种深度、高度和气度。而没有爱成不了教育,仅有爱也完成不了教育的使命。教育的成功取决于爱与智慧的完美结合。在转化这些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增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还有更加丰富的观察、沟通能力及帮助他们计划未来的能力。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我是南宁市一所职高学校的班主任。最近,班里有两名学生不请假就外出,四天未归,最初,我是着急、发慌,学生回来后,我是生气、不理解。但后来,经过换位思考,我转变了思维方式,把这件坏事变成了一件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就业认识,进一步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好事。    一、家长报警    2009年11月4日晚,我在查晚自习课时,发现有两名学生不在教室。询问了他们的同桌、同宿舍的,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去向。晚上10点钟,
“杜郎口”旋风去年刮到了我们这个位于祖国南疆,毗邻祖国南大门的偏僻小县。这个学期笔者有幸成为本校第二批前往“杜郎口”学习取经的教师,笔者和许多人一样是怀着“朝圣”的心情而去,在火车上颠簸了一天两夜,终于达到了向往已久的“圣地”。当晚在入住的酒店里,我们就从当地的导游口中探知:目前,除了西藏、香港、台湾未见有教师前来参观外,全国各省市均已有教师代表团前来参观学习。听他这么一说,一种新奇神秘感更加强烈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那么,在新课程中,教师该如何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呢?    一、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教学问题情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然而,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农民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顾,最终造成了农民工和子女分割两地的局面。于是,形成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
虽然初中生尚缺乏社会经验,但其对身边的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同时也开始初步对政治和经济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因为,相对于枯燥的知识,新闻、故事、材料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教师应将理论和现实相结合,通过时事,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锻炼实践能力。  一、将时事政治引入初中政治教学十分必要  许多学生常常觉得政治课枯燥乏味。如果将时事引入初中政治教学,不仅可以让政治课堂变得比较生动活泼,同时也能帮助学
在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是历史新课改的尝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此,历史教师要转变既有的观念,以超越自我的心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营造探究情境,开拓探究空间,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实践探究式学习,并不断将之深入,才能给予学生智慧和启迪,实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发展的终极教育目标。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强调改进学生的学习
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思想,还能够培养他们博古通今、鉴往知来的能力,对于其心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都有着不容替代的作用。笔者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已有多年,现就探究式教学方法实施的重要性及策略谈谈看法。  一、实施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必然  历史是一门思辨性很强的课程,可是很多学生都将其视作单纯的复述性和记忆性学科,缺乏思维训练,深感学习枯燥无味。究其原因,传统闭塞的历
课改已有十多年,但是历史在学生心目中依然是一门靠死记硬背的学科,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也依然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采用以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当历史教师让学生在历史课上画书、默写的时候,也拉远了学生与历史学科的距离,历史课成了遥远的冷漠的呆板的老古董。而历史学科本应该“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活水源头”,历史课也应该是亲切的。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课具体的教学过
我们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和艰难性,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的。的确,反思本人近十六年来的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状况,大体也是如此。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笔者反思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教材空洞无物;其二,教法单一。为改变空洞说教的现状,本人在近五年来,把课堂的主干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的特长以及学校的人文环境、社会的实际和时尚元素相结合,组织主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分为以下四点。  
初中历史的知识点多,复习时常有学生看书时觉得每个内容都很熟悉,到做题时又发现复习时遗漏了不少知识点。中考历史改为开卷考试后,题型有了调整,难度也有了提高,教师以往复习闭卷考试的方法对现在的考试已不完全适用。据此,笔者针对现在的历史中考复习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中考就像打仗,只有对中考内容了解透彻,才知道如何复习,如何应试,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试内容包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