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文化交流结出的一枝奇葩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nkf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言志,诗寄情。诗是心灵绿洲的放大。
  认识沙特阿拉伯麦加埃米尔哈立德·费萨尔亲王不是因为诗歌,虽然这位担任国家要职、有着多项社会职务的亲王是一位卓越的诗人。我们的第一次相识是在2009年12月8日于科威特举行的阿拉伯思想基金会第八届年会上。
  在该届年会上,我代表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哈立德亲王代表他所主持的阿拉伯思想基金会,共同签署了“同一文明”中阿翻译出版合作项目协议。根据这项协议,具有丰富图书出版资源和较强翻译实力的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每年将选定一定数量的中文图书翻译成阿拉伯文,在阿拉伯国家出版发行。图书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
  阿拉伯思想基金会成立于2001年,是在哈立德·费萨尔亲王倡议下组建的思想学术机构,旨在促进阿拉伯思想界、知识界与政府决策者之间的对话,弘扬阿拉伯民族的价值和原则,促进各民族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共享等。“同一文明”项目是该基金会实施的一项翻译工程,通过阿拉伯文与其它文种互译的形式促进跨文化交流。双方开展的这一合作,不仅是中国书籍阿文翻译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为中阿思想领域的沟通与交流、中阿文化的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丰富做出的有益尝试和贡献。
  世界各国文明都属于“同一文明”,那就是人类文明,虽然各国各民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在相互借鉴中使人类文明得以共同发展。同属人类古老文明的中阿文明,始终在彼此借鉴中发展,并促进了人类灿烂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哈立德亲王出生于1940年2月24日,是沙特阿拉伯王国著名政治家、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费萨尔·本·阿卜杜·阿齐兹国王(1906-1975年)之子。自幼受过良好东西方教育的哈立德是伊斯兰圣地沙特麦加的埃米尔,一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感情丰富、极具爱心的他,更是阿拉伯著名的诗人和画家。
  此次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字符与色彩》(中文版)是哈立德亲王的第四部诗集,共选译诗作近三百首。当同事王复女士向我推荐这部诗集,并邀我与她合作负责诗集的译审时,我曾推辞和犹豫,因为我深知阿拉伯文学和涛歌的博大精深,深知阿拉伯诗歌翻译工作的艰巨,更对自己文学和诗歌知识的储备、阿语水平和翻译能力有自知之明。然初读诗作原著,再阅中文译作初稿,欣赏中我被感动了——震撼力来自于原作和译作的精美结合。诗人不凡的文学造诣和语言驾驭功力令人叹服,泽者忠实于原作的深透理解和译文表现同样令人赞赏!更令我感叹的是,哈立德亲王如此娴熟的阿拉伯诗歌表现方式和高超的方言土语运用技巧,让人过目难忘,很难相信《字符与色彩》这样一部诗歌作品集竟出自于一位驰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行政要员和王室成员之手!
  诗以言志,言为心声。一位伟大的诗人一定也是一位思想家。读哈立德的诗,能感受到他身上学者、艺术家和思想家的融合与转换。《字符与色彩》中,有歌颂祖国和王室的,有颂扬世间真善美和人类之爱的,也有谴责列强、鞭挞丑恶的……无论哪一内容,都洋溢着诗人博大的仁者胸襟、真挚的亲朋情感和饱满的爱国情怀。
  诗歌的第一要素是情感,无情即无诗。读《字符与色彩》,会发现几乎每首诗都渗透着一个“爱”字,这成为整部诗集的主旋律和抒情基调。诗人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人类又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他所表达的爱是纯洁的、温暖的,更是无限的、不朽的,是自我之上对自然万物的爱。这爱与常人一样发乎于心、充满向往,却超越性别、物质、欲望与行动,而升华为利他、付出、道义、无私、责任之爱,无论对家人、对朋友、对志同道合者、对国家与世界和平,还是对世间万物美的追求。
  如《山上》,诗人将人类的思想、理想,与岁月、平原、鲜花、蜜蜂等人文自然现象相融会,将个体的我置于“宇宙万千”之中,感叹人生短暂,但对希望的追求无限:“梦在圆,圆着我的想象和梦幻,哪怕实现的只有四分之一,它亦舞蹈蹁跹。”而当“笑着的阳光把阴云驱散”,“时间流逝,白发增加我的恐惧,太阳西沉希望永不落山”。
  读《不,没有完结》,我们可以透析形与神,体悟情与理,感受诗人展现的瞬间美好即永恒:“和你在一起,我击败了不可能。我触到了光,我抓住了影,我画出了声音,我给空气涂上了颜色。……和你在一起,我呼唤,和你在一起,我唱吟。……你是我的生命,不,没有完结,我和你在一起,我生命中的最美。”
  也许与受过西方教育有关,哈立德的一些诗中,或多或少显现出现当代欧美诗歌象征主义、现实主义等流派的痕迹。同时,他的诗凝练、含蓄,强调韵味和质感,使诗的哲理性强,且具有雕塑感和音乐的旋律美。比如《夜行人》:“当我的眼睛拥抱你,却在瞬间失去了你,我把我的时间和地点问询,我把爱情的故事收集。……我拥有了你,我失去了你,但愿我不认识你,也就不抛弃你。”再如《时间的边界》,营造出一种物意契合的意境美:“我站在时间的边界上,看着日月的眼泪和生命的太阳,沉没在时间的海浪。我看见黑夜扩展,日落时白日消融,在悲伤的黑暗里告别明亮之光。”
  同时,诗人又是现实的。在《我的字符痴醉》中,哈立德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我的字符痴醉放歌,韵律和诗行对唱。诗的时代又返回,我们从思想的花园把新的启示获享。……诗歌是艺术之主,在这个晚上,穆罕默德,我们需要诗章。我们摘下涛的星星戴在胸上,那晶莹是独一无二的灯光。……诗歌是人们不朽的历史,诗歌反映着阿拉伯人光荣的立场。人们说今夜的聚会已定,我对你们的爱的思念又在增长。你们知晓我的爱在增加,一首诗不能把对你们的爱容装。”
  作为沙特阿拉伯人民爱戴的费萨尔国王的儿子,追随真理、坚持正义、维护道义、主张和平,是哈立德亲王生命中最高和唯一的追求。这集中体现在《我歌唱对你的爱恋》中:“祖国,我歌唱对你的爱恋。你的源泉是我生命之水,啊,光荣的沉醉和爱恋。为了你,我在盛柳木的炭火上行走,哪怕双脚融尽化干。祖国,我歌唱对你的爱恋。”
  一首《褐色的尼罗河》,更直抒诗人对祖国之爱:“褐色的尼罗河,我又一次思念你,三十年,你未变的空气。日月未带走我对你的爱,每次说我忘记,对你的爱却加剧。”
  从文学意义上,诗歌是阿拉伯文学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但诗歌之于阿拉伯民族的重要意义远非于此。她是国家和民族的文献与史册,在历史上的各个时代,阿拉伯疆域都涌现出众多杰出诗人,他们在当时十分受人尊敬爱戴,多是部落代言人或精神领袖,在社会上拥有崇高地位并发挥重要作用。从随着骆驼蹄子的节拍 而吟唱的古老韵律,到部落战争、游牧生活和世情记载的格言成语类文体“日子”;从被黑格尔称誉为“抒情而兼叙事的英雄歌集”(黑格尔《美学》)《悬诗》(阿拉伯语音译为“穆阿莱葛特”),到可用于吟咏歌唱的新颖诗歌体“彩诗”(阿拉伯语音译为“穆瓦舍赫”),在历史发展的时间轴上,阿拉伯诗歌始终洋溢着自由、快乐、美好的气息……
  从蒙昧时代到安达卢西亚时代,从阿拉伯半岛地区到北非地区,从反映现实生活、歌颂圣战的叙事诗,到回忆往昔、书写时事和赞美爱情的抒情诗……岁月使阿拉伯诗歌充满丰富、奇妙、神秘的韵味,更成为世界文学浩瀚海洋中澎湃不息的浪涛。
  哈立德亲王还是位著名画家。本诗集中的插图(画作局部)就都出自亲王之手。他的作品多以油画为主,像他的诗歌一样,充满着西方油画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特点。更有行家评论,其画作艺术造诣并不亚于其诗作水平。
  译者王复女士是一位资深阿拉伯文翻译家,现任《今日中国》杂志阿文版主编。她在阿拉伯国家留学和工作多年,对阿拉伯文学和诗歌有着广泛的涉猎和研究,当过翻译、记者、编辑,长期致力于中阿文化交流和社会活动,作品和译著颇丰。《字符与色彩》是她在多名阿拉伯学者、专家鼓励和支持下,历经三年时间翻译完成的。
  相比较英文、法文等语种来说,国内的阿文翻译要少得多,专家级阿文文学翻译更是凤毛麟角。在阿文翻译工作中,文学翻译难,文学中诗歌的翻译则难上加难。它要求译者不仅要精通中文和阿文,更要兼具广博的知识,熟谙对象国文化、历史及现状,除诗歌语义、内容转换外,还要传达出原作的节奏、韵律及内在精神。当然,还需对原著透彻的理解,对诗歌文化的悟性以及深厚的双语文学功底。作为中阿文学交流实践的一种尝试,上述这些在我们手中的《字符与色彩》(中文版)中或许略见一斑。诚然, 由于水平所限,译作同原作相比,在更追求忠实于原文原意翻译准则的驱使下,无论诗意还是美学都还有不小距离,纰误在所难免,还望读者谅解和赐教。
  长期以来,由于翻译人才、出版物市场等方面的局限,中国读者读到的阿拉伯文学特别是当代文学作品并不多见。国内读者的记忆中,大多留有对伊斯兰经典故事《天方夜谭》等古代文学作品的印象。因此,《字符与色彩》(中文版)可喻为中阿文化交流结出的一枝奇葩,是中阿文化交流学者、跨文化传播研究者,以及所有长期致力于人类文明事业这一“同一文明”的人们共同期待、得以欣慰的果实。正因此,我想,“责无旁贷”、“任重道远”两句中国成语,应可以道出我们这一代阿文翻译、乃至所有中国翻译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渐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获得了出国工作或者访学的宝贵机会。那么,在“走出去”后,这部分“海外华人”该如何借助在地优势,更好地肩负起文化传播的使命,如何掌握“介绍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技巧是一个值得我国文化外宣工作重视的问题。  为此,本论文以笔者在澳大利亚所做的中国文化传播调查为例,总结成为在域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见领袖”的主要途径和需具备的跨文化传播意识。    通过科研自觉
期刊
今年22岁的叶菲与同龄人相比有着丰富而特殊的经历。她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童年时随出访外国的父母生活在匈牙利,那时她便经常在父母和中国使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出席匈牙利国会等机构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叶菲在美国完成高中学业,任该校亚洲俱乐部负责人,获得由小布什颁发的美国总统奖。而后,叶菲在美国雪城大学传播学专业读书,任高中学生会主席。毕业时叶菲因成绩优异获该校学生最高奖项学者奖。叶菲从小就有很多机会接触到
期刊
民间外交参与对外传播具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现代传播学认为,对外传播的类型有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类大众媒体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大众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单向性是其难以克服的弱点。绝大部分受众仅仅是简单接受各种来自大众媒体的信息,缺乏对信息的理性分析和思考,十分容易受到信息发布者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民间外交更多采用的是人
期刊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这个拥有354万人口的南美洲国家,近年来有一批执政党的议员和政府部长对中共党史津津乐道——原来,这些政要均在认真倾听了中国驻乌拉圭大使李仲良所上的“中共党课”以后,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功的经验非常钦佩,于是一再要求中国大使经常为他们“上上党课”。  我在乌拉圭与李仲良大使接触后强烈感到,这位大使确实是一位善于对外传播中国声音、有效把握国际话语权的专家里手。这位
期刊
8月9日上午,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不到30小时,我和同事作为新华社对外部自北京派出的记者克服重重困难抵达灾区。经过紧张采访,当天傍晚我们发出了灾难后新华社第一篇完整的现场报道:《月圆村救援最后的冲刺——甘南舟曲泥石流重灾区直击》。  事后,我们通过新华社稿件采用系统查询,发现这篇现场特写被121家国内媒体、27家境外中英文媒体采用,是舟曲泥石流报道中转载率最高的稿件之一。  回顾采写过程,我
期刊
2008年底成功助选奥巴马,2009年初轰动助战以色列,基于Web2.0技术的在客、微博、维基、在客、BBS论坛、社交网络和虚拟社区等社会化媒体在政治传播、军事传播领域已初显公关威力。2010年,美军国防部的社会化媒体进路明显加快了步伐,打造国防部2.0,领跑e时代的政府公关,成为美军社会化媒体对外传播应用的新方向。    一、徘徊:矛盾的作战安全与公共事务    美军公共事务即军队公共关系,指面
期刊
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一本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编写的法租界老房子调查档案。这本手写档案几乎是上海最早调查登记历史建筑的一手资料之一,老建筑的照片还是文普工作人员自己拍摄后一张张粘贴上去的。但正是这本质朴粗糙的档案启发我在《上海日报》开设专栏,开始用英文向外国读者讲述散落在城市角落里弄里的老房子的故事。    意料之外的外宣效果    专栏刊出后在外籍读者中反响强烈。报社外籍专家说上海的外国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和区内翻译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新疆陆续出版发行了一大批外宣品,值得关注的是,图书、杂志、期刊等外宣品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外宣品的中文选材不错,但是翻译质量亟待提升。    外宣品翻译谬误百出    1.单词拼写错误。如“环保”写成了“Envoirnmental Protection”;喀什的翻译按照约定俗称和国外一直沿用的译名“Kashgar”,然而喀什玉素甫·哈斯·哈吉甫陵墓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电视对外传播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单就“硬实力”而言,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国家对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以说,我国对外电视正处在一个绝佳的发展阶段,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期。但是,我国电视对外传播依然存在着“外忧”与“内患”。    一、我国电视对外传播的“外忧”    有数据显示,全球90%以上的新闻由西方七大国家
期刊
第九届亚洲安全大会上,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上将代表我方重申了我国首倡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阐释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的三个战略安全目标,提出了构建新型安全伙伴关系的五点主张,并有理、有力、有节地说明了中美军事交流出现障碍的原因与责任,成为大会的一个亮点。而就在几年前,亚洲安全大会还一直是“中国军事威胁论”的盛会,是妖魔化中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策源地。今昔的这种转变正是我国军事外交逐步向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