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作为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必须是开放式的,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活跃、更为开阔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更是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积极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课堂上放飞,使学生都能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亲身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切实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特别是小说的阅读教学方面,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大胆尝试,积极探索,采用了“找准切入点,凸显主题”的小说教学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这种方法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方式来实现。
一、对比切入点
这种方法就是将小说中人物前后不同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加以对照以突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揭示小说的主题。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先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小说,读完后,让学生快速找出小说中关于于勒的不同称呼。学生读后找出了“坏蛋”、“流氓”、“分文不值的于勒”、“贼”、“讨饭的人”、“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等许多种称呼。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称呼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由于这些问题浅显,答案都在课文中可以直接找到,学生非常积极主动,思维也异常活跃,很快就走进了文本,纷纷发言,课堂气氛非常热烈。通过讨论回答,学生归纳出:“坏蛋”、“流氓”、“分文不值”的于勒等称呼是在于勒穷困潦倒时说的;“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等称呼是在于勒去美洲后写信回来说在那边发了点财,希望赔偿“我”父母的损失后说的。通过对于勒的称呼和这些称呼是在什么情况下的称呼的对比,我又让学生说说从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什么样的人。这下学生的发言更加积极,连平时不爱课堂发言的学生也踊跃举手,有的说他们毒辣,有的说他们自私冷酷,有的说他们只认钱不认人,有的说他们是唯利是图的小人,甚至还有的说他们是变色龙。于是我又顺势将学生引入到了《变色龙》小说主题的讨论中,这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对比,学生很快就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的嘴脸和赤裸裸的拜金主义的丑恶灵魂,至此,小说的主题就完全显现出来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其他的细节,由于思维此时正处于活跃时刻,学生回答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这样的对比分析法大大加深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又如,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我让学生在快速阅读课文后,找出范进中举前后对胡屠户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文字,再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于是,一个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形象便透纸而出,栩栩如生,映入学生的脑海中。可见准确地把握小说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在篇幅较长的小说教学中确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问题切入点
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进而领会小说的主旨。如我在教学《社戏》一文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平桥村“在我是乐土”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小说,读后围绕这个问题分组展开讨论,我参与各组的讨论并适时启发点拨,学生很快就得到了以下答案:可以得到优待,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可以钓虾放牛,最主要的是能看社戏,等等。我在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赏析小说的重点部分“看社戏”时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开始为找不到船去看社戏而无可奈何地沮丧,找到船后,船行得飞快,“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可见“我”看社戏心情的迫切。但看社戏时“我”又昏昏欲睡,那么看社戏为什么还令“我”如此怀念呢?这一问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了,讨论异常激烈,发言争先恐后。经我的适时点拨,学生很快就领悟到了“在我是乐土”的更重要的原因是社戏,以及在看社戏的过程中平桥村小伙伴们和村民们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人情美、民风的淳朴美和村庄的景色美。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的,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也难见到或少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的是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又如在教学《葫芦僧判断胡乱案》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贾雨村在看了门子所献的“护官符”及听了门子对案情的叙述后,对于精通官场之道、城府极深的贾雨村而言,他心中一定早有了如何了断此案的计策,那他为什么还要向门子询问如何了断此案呢?要求学生结合后面的情节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讨论,很快就认识到贾雨村老奸巨猾、利欲熏心、见风使舵、草菅人命的封建官吏的性格特征,进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整个封建官场的黑暗与腐朽。
三、情境切入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谈话,创设一种与主题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小说主题、人物性格品质的探索。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我引用了雨果的一段名言,设计了这样一段话:“比大海更为浩瀚的景象是蔚蓝的天空,而比蓝天更为浩瀚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遇难时就表现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雄的比蓝天更为浩瀚的情怀。”这一段话激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创设出了一种适合讨论“英雄”的课堂情境。在学生受到英雄感染的情境下,再去引导学生谈论英雄的形象,去和英雄展开对话,学生很快就领会了英雄的内涵,并创造性地诠释、拓展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从而使学生的情操受到了陶冶,生命受到了洗礼,灵魂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提升。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小说的教学,凸显主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以上只是我在小说教学中的几点实践和经验总结。在教学工作中,只有深入领会新课程的精髓,树立生本思想理念,把学生当成是真正的学习主人,让学生走进文本,真正开展师生、生生、生本间的对话,探索出各种行之有效的适合新课标、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自主探究,主动构建知识,才能真正摒弃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特别是小说的阅读教学方面,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大胆尝试,积极探索,采用了“找准切入点,凸显主题”的小说教学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这种方法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方式来实现。
一、对比切入点
这种方法就是将小说中人物前后不同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加以对照以突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揭示小说的主题。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先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小说,读完后,让学生快速找出小说中关于于勒的不同称呼。学生读后找出了“坏蛋”、“流氓”、“分文不值的于勒”、“贼”、“讨饭的人”、“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等许多种称呼。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称呼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由于这些问题浅显,答案都在课文中可以直接找到,学生非常积极主动,思维也异常活跃,很快就走进了文本,纷纷发言,课堂气氛非常热烈。通过讨论回答,学生归纳出:“坏蛋”、“流氓”、“分文不值”的于勒等称呼是在于勒穷困潦倒时说的;“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等称呼是在于勒去美洲后写信回来说在那边发了点财,希望赔偿“我”父母的损失后说的。通过对于勒的称呼和这些称呼是在什么情况下的称呼的对比,我又让学生说说从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什么样的人。这下学生的发言更加积极,连平时不爱课堂发言的学生也踊跃举手,有的说他们毒辣,有的说他们自私冷酷,有的说他们只认钱不认人,有的说他们是唯利是图的小人,甚至还有的说他们是变色龙。于是我又顺势将学生引入到了《变色龙》小说主题的讨论中,这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对比,学生很快就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的嘴脸和赤裸裸的拜金主义的丑恶灵魂,至此,小说的主题就完全显现出来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其他的细节,由于思维此时正处于活跃时刻,学生回答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这样的对比分析法大大加深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又如,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我让学生在快速阅读课文后,找出范进中举前后对胡屠户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文字,再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于是,一个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形象便透纸而出,栩栩如生,映入学生的脑海中。可见准确地把握小说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在篇幅较长的小说教学中确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问题切入点
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进而领会小说的主旨。如我在教学《社戏》一文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平桥村“在我是乐土”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小说,读后围绕这个问题分组展开讨论,我参与各组的讨论并适时启发点拨,学生很快就得到了以下答案:可以得到优待,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可以钓虾放牛,最主要的是能看社戏,等等。我在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赏析小说的重点部分“看社戏”时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开始为找不到船去看社戏而无可奈何地沮丧,找到船后,船行得飞快,“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可见“我”看社戏心情的迫切。但看社戏时“我”又昏昏欲睡,那么看社戏为什么还令“我”如此怀念呢?这一问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了,讨论异常激烈,发言争先恐后。经我的适时点拨,学生很快就领悟到了“在我是乐土”的更重要的原因是社戏,以及在看社戏的过程中平桥村小伙伴们和村民们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人情美、民风的淳朴美和村庄的景色美。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的,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也难见到或少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的是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又如在教学《葫芦僧判断胡乱案》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贾雨村在看了门子所献的“护官符”及听了门子对案情的叙述后,对于精通官场之道、城府极深的贾雨村而言,他心中一定早有了如何了断此案的计策,那他为什么还要向门子询问如何了断此案呢?要求学生结合后面的情节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讨论,很快就认识到贾雨村老奸巨猾、利欲熏心、见风使舵、草菅人命的封建官吏的性格特征,进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整个封建官场的黑暗与腐朽。
三、情境切入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谈话,创设一种与主题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小说主题、人物性格品质的探索。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我引用了雨果的一段名言,设计了这样一段话:“比大海更为浩瀚的景象是蔚蓝的天空,而比蓝天更为浩瀚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遇难时就表现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雄的比蓝天更为浩瀚的情怀。”这一段话激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创设出了一种适合讨论“英雄”的课堂情境。在学生受到英雄感染的情境下,再去引导学生谈论英雄的形象,去和英雄展开对话,学生很快就领会了英雄的内涵,并创造性地诠释、拓展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从而使学生的情操受到了陶冶,生命受到了洗礼,灵魂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提升。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小说的教学,凸显主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以上只是我在小说教学中的几点实践和经验总结。在教学工作中,只有深入领会新课程的精髓,树立生本思想理念,把学生当成是真正的学习主人,让学生走进文本,真正开展师生、生生、生本间的对话,探索出各种行之有效的适合新课标、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自主探究,主动构建知识,才能真正摒弃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