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密谋”:俄德贵族合谋刺杀希特勒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_daiv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特勒和贵族阶层之间关系紧张。“七月密谋”历来被认为是源于德国军官对战场失利的不满和失望,但深层原因是贵族精神与纳粹主义的对决。
  希特勒任职生涯中不止一次被人谋杀,其中最有名的是“七月密谋”。1944年7月20日,德国一批军政界人士欲刺杀希特勒而发动政变,但最终功败垂成。
  近日,《柏林记忆:逃离悲恸之地》一书出版,书中一名流亡到柏林的白俄女爵,以战时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这场爆发在德国内部的反纳粹行动,也首次披露了俄国贵族与德国贵族在纳粹极权帷幕下的秘密联络。
  参与者多为年轻贵族
  日记反映了一个通常为人所忽略的历史事实:希特勒和贵族阶层之间关系紧张。“七月密谋”历来被认为是源于德国军官对战场失利的不满和失望,但从事件亲历者玛丽·瓦西里奇科娃公开的日记来看,“七月密谋”的深层原因是贵族精神与纳粹主义的对决。
  “七月密谋”的参与者多是名字里带有“冯”字的年轻贵族(“冯”在德国代表贵族或贵族后裔),这些贵族的理想是:德国应该是自由、民主、平等和强大的国家。当希特勒复国、兴国的纳粹理论出现后,多数贵族欣喜若狂,认为他能将德国从“凡尔赛和约”(一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的耻辱中拯救出来,于是纷纷投靠他,但随着纳粹政策及作战方法愈加残酷,专制独裁的法西斯德国越来越不符合贵族的理想。一度崇奉纳粹主义的德国贵族军官逐渐认清其虚伪本质,并最终彻底舍弃了希特勒。
  日记还记载,“七月密谋”失败后,纳粹德国党卫队官方周报《黑色军团》谩骂密谋者是“流着贵族血液的猪猡和叛国贼”。希特勒则称政变是“伯爵们和反动分子的俱乐部”,并以此为借口铲除了当时欧洲许多地位显赫的贵族。书中数据显示,当时被捕总人数超过7000人,其中约200人直接涉及密谋案,包括21名将军、33名上校及中校、2名大使、7名资深外交官、1名部长、3名国务秘书和多位地方首长及警察局高官。
  即便面对酷刑,几乎所有被捕的密谋者都在法庭上坦承他们想杀希特勒。他们坚持认为,“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是个诅咒,亦是罪恶的渊薮”,甚至有被捕人员声称,“即使被吊死也不会改变想法,如果再有机会,还会尝试刺杀”。
  白俄贵族加入密谋阵营
  日记显示,许多参与“七月密谋”的贵族都有“俄国根”。日记作者瓦西里奇科娃就是一名白俄流亡贵族,她的祖先是为沙皇效劳的“公务员”。十月革命爆发后,苏维埃政权决定将为沙皇效劳的贵族们驱赶出俄国。瓦西里奇科娃从此长期在法国和德国等地流亡,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二战时期,德国急需外语人才,精通多国语言的瓦西里奇科娃于1940年初迁往柏林,在德国外交部情报司任职。显赫的贵族身份和政府要职的经历,使得她跻身于德国上层圈子,并和同事们一起策划了“七月密谋”。
  被放逐的俄国贵族在欧洲渐成气候。他们尊重欧洲文化,迅速融入当地社会,与欧洲各国贵族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瓦西里奇科娃在1940年4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我们去拜会普鲁士路易·裴迪南王子及其夫人。他是前太子的长子,而他夫人是弗拉基米尔·基里洛维奇大公的女儿。”大公是俄罗斯罗曼诺夫家族少数幸存下来的人之一,也是俄国皇帝之家的首脑。正如日记所写,到了1944年,“七月密谋”事件提上日程时,这位大公受德国贵族的邀请悄悄来到欧洲,名为饮宴,实为议事。
  瓦西里奇科娃的记载展现了俄国贵族和德国贵族的联系和互动,也轮廓清晰地描绘出了德国贵族精神和俄国贵族精神在纳粹极权帷幕下的秘密交叉、发酵和融合。
  不过,这些贵族之间也有分歧。德國贵族旨在通过杀掉希特勒来建立过渡性政府,然后再由这个新的德国政府与盟军谈判,争取一个相对缓和的投降条件,从而拯救德国免于灭国。以瓦西里奇科娃为代表的俄国侨民贵族则只在乎一件事——“除掉那个魔鬼!”她在日记中抱怨,德国贵族多次延后谋刺行动,浪费太多时间在筹划刺杀的细节方面,“至于他死后德国的未来该如何,以后再讨论不迟”。
  二战中的“乱世佳人”
  在瓦西里奇科娃的日记中,欧洲贵族在二战时期的日常生活细节也首次为世人所了解。刚到柏林的瓦西里奇科娃是个流连于酒会、爱社交的年轻姑娘。
  即使盟军对德国本土的轰炸越来越密集,有时空袭警报声甚至能持续一整夜,瓦西里奇科娃也会在一片漆黑中坚持练习手风琴。在四周炸弹纷纷落下的情况下,瓦西里奇科娃镇定地穿梭在炮火催生的荒城废墟之间,甚至在日记中淡然写道:“剪了一个简单的发型,比较适合空袭。”
  日记提到战时柏林城内一位名叫霍斯特曼的贵族。希特勒上台后,原为出色外交官的霍斯特曼因妻子是犹太人而被迫辞职。霍斯特曼很富有,热衷于收藏艺术品,且在柏林市中心地带有一栋虽小却极其精致的公寓。一群同为贵族的客人在公寓定期聚会,彻夜谈论艺术品,仿佛置身于战时野蛮汪洋中的文明小岛。
  尽管当时整座柏林城烟尘弥漫,到处堆积着破砖碎瓦,但瓦西里奇科娃所交往的外交界人士仍然坚持看电影、喝咖啡,甚至装束优雅地出现在华尔兹舞会上,并兴奋地感叹舞会“成功极了,仿佛战前一般”。他们既听得到炮火声,也听得到交响乐团的奏乐声和唱诗班的歌声。
  也正是这同一批人,为了德国和欧洲的和平,多次密谋刺杀希特勒,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瓦西里奇科娃在日记中唯一一次感情宣泄,便是在听到密谋同伴被处死的消息时,她说自己当时“整个人僵住”,此后便是想尽办法打探消息,找关系营救入狱的同事和朋友。二战后,这些反纳粹贵族被称为“抵抗战士”。为纪念他们而立的纪念碑上还印有这样一行字:“你们无需羞愧,因为你们把生命献给了自由、正义与荣耀。”
  (摘自《今古传奇·人物》)
其他文献
在半个多世纪的军旅生涯中,冯玉祥南征北战,很少有时间、精力顾及家庭。他的发妻刘德贞病逝后,冯玉祥续娶李德全。婚后,二人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上帝怕你不为人民办事,派我来监督你”  李德全生于1896年,穷苦出身,父亲是一位牧民,从草原逃荒到了通州。李德全长大后,父母省吃俭用供她读书。1911年,她考入北平贝满女中。1915年进入京师女子协和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贝满女中任教,并任青年会总干事,
那个和比尔·盖茨一起改变世界的人走了。  2018年10月15日,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在西雅图逝世,终年65岁。九年前,他因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而接受化疗,去年10月初,他曾透露自己旧病复发,并正接受治疗。即便曾掀起过PC时代的革命浪潮,也在后半生看遍了人间风月,但终究没能敌过病魔和时间。  在福克斯2018年亿万富翁排行榜上,艾伦以205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名列第44位。离开微软之后,他注资成
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为明神宗,年号万历。这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千疮百孔,摇摇欲坠:政治上,阁臣倾轧,内斗不已,政出多门,吏治混乱;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王公贵族、勋戚宦官大量占夺土地,徭役的名目也日益繁多,农民苦不堪言,多次暴动;边患上,东南沿海的倭寇与北方蒙古草原的鞑靼,都对明王朝的国防安全造成了严重的隐患。而上述的一切又导致明王朝的财政危机逐渐加重,明王朝的财政
东汉末年,世道已经不行了,有钱人都想着怎么保命、保财,鲁肃不一样,他虽然是富二代,但不敛财货,反而乐善好施。他们乡里的人,有百分之八十,都跟鲁肃借过钱、蹭过饭,鲁肃从不计较。  鲁肃很豁达,周瑜当时带领着一支部队,没饭吃了,管鲁肃借,鲁肃当即就把家产的一半送给人家,而且没让周瑜打欠条。有人说,司马迁说“夫量主而进,前哲所韪”,鲁肃是看好周瑜将来能成事,所以慷慨解囊。不管因为什么,鲁肃这种做法很有审
在“明末四公子”中,方以智的名气,不如当时作为文坛领袖的陈贞慧,更远不如侯方域、冒襄二人,侯方域、冒襄因为与“秦淮八艳”中的美女李香君、陈圆圆、董小宛的香艳故事,流传至今。但方以智绝对是最值得一写的,因为他的才华,更因为他的忠诚——连敌人都佩服的忠诚。  “忠孝两全”的极致  常说“自古忠孝难两全”,然而在明末清初乱世之中,方以智达到了“忠孝双全”的极致。  先说“孝”。晚明内忧外患,天下大乱,方
全球研究公司歐睿国际咨询公司的一份新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取代法国成为世界上头号旅游目的地。除了到访的游客多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外,中国还将取代美国和德国,成为出境游游客最多的国家,出境游人次到2030年将达到2.6亿。随着旅游对中国经济越来越重要,地区旅游部门采用了改进过的更为统一连贯的方法,旅游正在被用来推动乡村经济。(英国《卫报》网站)
曾国藩称不称帝的说法由来已久,各种史籍均有或明或暗的指涉。  有人说,湘军中胡林翼、左宗棠、曾国荃等都曾劝曾国藩自立为帝。如当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建议以盛筵相贺,曾国藩不许,只准各贺一联。李元度第一个撰成其联:“王侯无种,帝王有真。”曾见后立即撕毁,并斥责李。后其他将领所拟之联也没有一个符合曾意。曾勃然大怒说:“你们只知拉我上草案树(湖南土话,意为荆棘)以取功名,图富贵……”曾国藩寿诞,湖北巡抚胡
唐太宗时,有个贤能博学的官员岑文本,因为勤于政事而又十分干练,官职不断升迁。  贞观十八年(644年),岑文本晋升为中书令,成为万人瞩目的当朝宰相,位极人臣。照说,做官做到这个份上,可谓登上顶峰,荣耀无比。然而,岑文本却高兴不起来,“归家有忧色”,回到家里脸上露出忧虑的神色。他母亲觉得奇怪,问他何故,岑文本回答说:“我既没有特殊功勋,也不是皇上的老臣故旧,骤然间受到如此恩宠,身居宰相高位,担负重大
1969年,我还是一个未及而立之年的小字辈,迈出大学校门进入外交部刚刚四年。那年,我作为外交部和新华社联合派出的记者常驻日本,一直工作到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后转职我国驻日大使馆,成了外交部派驻日本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记者。  问起日本的琵琶湖  1971年1月初,我奉命回国述职。同月10日,接外交部办公厅值班室通知:请于今晚9时到人民大会堂,周恩来总理接见。我既兴奋又紧张,赶紧把从日本带回的一些资料
大臣的折子  尹壮图生于1738年,云南蒙自人,1766年考中进士,1774年入阁任内阁学士。1788年,尹壮图的父亲尹松林去世,尹壮图守制回云南丁忧。久居京朝,一日回乡,往返数千里之间,尹壮图看到了很多他以前没有看到的真实面貌。这些见闻,和帝国上下宣扬的盛世境况似乎有很大的出入,尤其是议罪银制度,已经成了帝国腐败的根本原因。出于责任感和正义感,尹壮图回京后,当即给皇帝上了一道折子,建议皇帝“将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