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材是我们学习历史基础知识,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素养水平的专门用书,是获得系统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必须以本课的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考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电脑媒体教学,使过去上课“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师唱独角的状况发生改变。无论教学手段怎么改进,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都不能忽略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而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同时,还应注重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文阅读的指导,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历史课中学生普遍不够重视,而培养与训练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采用阅读法尤其显得重要。那如何培养学生去阅读历史课文呢?
一、课前阅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基本条件是学会阅读,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而阅读能力不可能天生具有或自然形成,是需要经过练习的。课前阅读不仅使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新课的好习惯,而且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为达此效果,避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性,老师的指导不可少。在课前,老师针对所讲内容,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使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如讲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节时拟出阅读提纲:(1)美国战后出现经济繁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繁荣时期潜伏哪些危机?(2)什么是金元外交?20年代美国推行金元外交的原因、目的是什么?其重点是什么?这样学生阅读时注意力集中,不仅完成了作业,而且熟悉了教材内容,理清了头绪,获得个人感悟,长期坚持,阅读能力和效果必然会提高。还有预习阅读时引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在书上做记号,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阅读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方便记忆,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突出要点,还有利于今后复习,使书本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掌握,逐步养成了自主阅读学习的习惯,培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结合性特点,学生在阅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甚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 段,,可以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 而采用编写学习提纲,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1)通过审题启示:如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一节,使学生通过审题头脑中有本课在讲什么,随之产生想知道经过、结果的念头。(2)填空体会:通过填空把握内容重点,突出个别,如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3)提问引路,疑难突破,重点探索:什么是文艺复兴?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兴起于意大利?……这可使学生围绕所提的问题、要求的阅读方法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课本内容中,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觉阅读能力。
三、设置悬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听过评书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听到故事情节最精彩,最激动的地方时,说书人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不仅深感遗憾,更想知道后事, 给听众留下悬念。在教学中,为了吸引、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一节课的导入、过渡还有结束时,都可以设置悬念。
1、设置“悬念”作为开场白
经过课间活动,学生不容易进入新课状态,设置悬念,以便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围绕问题阅读课文。如在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课时,先出示一张戈尔巴乔夫电视讲话照片,问照片中的人物名字,告诉学生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讲话的内容是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变为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就此解体。随即提出问题:苏联为什么解体呢?这样学生迫切想了解原因,注意力很快在自然状态中顺利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随之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
2、内容过渡时设置“悬念”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些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体,由这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悬念的设置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在讲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一节时,让学生阅读回答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有那些?老师插问:为什么没有南斯拉夫?留下悬念,这样促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阅读下面内容,努力探索,找到相应的答案。
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一种主动探索过程,如果把学生看成是加工对象,通过外部压力迫使学生去学习显然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觉行为,要珍惜学生的好奇心,阅读活动是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在教师指导下采用多种读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项活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为其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外因——教师的点拨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也就是说,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对祖国优秀文化以及人类一切进步文化中,也就达到了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810003青海省西宁市国营牧场中学)
一、课前阅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基本条件是学会阅读,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而阅读能力不可能天生具有或自然形成,是需要经过练习的。课前阅读不仅使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新课的好习惯,而且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为达此效果,避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性,老师的指导不可少。在课前,老师针对所讲内容,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使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如讲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节时拟出阅读提纲:(1)美国战后出现经济繁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繁荣时期潜伏哪些危机?(2)什么是金元外交?20年代美国推行金元外交的原因、目的是什么?其重点是什么?这样学生阅读时注意力集中,不仅完成了作业,而且熟悉了教材内容,理清了头绪,获得个人感悟,长期坚持,阅读能力和效果必然会提高。还有预习阅读时引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在书上做记号,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阅读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方便记忆,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突出要点,还有利于今后复习,使书本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掌握,逐步养成了自主阅读学习的习惯,培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结合性特点,学生在阅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甚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 段,,可以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 而采用编写学习提纲,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1)通过审题启示:如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一节,使学生通过审题头脑中有本课在讲什么,随之产生想知道经过、结果的念头。(2)填空体会:通过填空把握内容重点,突出个别,如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3)提问引路,疑难突破,重点探索:什么是文艺复兴?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兴起于意大利?……这可使学生围绕所提的问题、要求的阅读方法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课本内容中,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觉阅读能力。
三、设置悬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听过评书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听到故事情节最精彩,最激动的地方时,说书人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不仅深感遗憾,更想知道后事, 给听众留下悬念。在教学中,为了吸引、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一节课的导入、过渡还有结束时,都可以设置悬念。
1、设置“悬念”作为开场白
经过课间活动,学生不容易进入新课状态,设置悬念,以便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围绕问题阅读课文。如在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课时,先出示一张戈尔巴乔夫电视讲话照片,问照片中的人物名字,告诉学生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讲话的内容是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变为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就此解体。随即提出问题:苏联为什么解体呢?这样学生迫切想了解原因,注意力很快在自然状态中顺利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随之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
2、内容过渡时设置“悬念”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些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体,由这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悬念的设置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在讲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一节时,让学生阅读回答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有那些?老师插问:为什么没有南斯拉夫?留下悬念,这样促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阅读下面内容,努力探索,找到相应的答案。
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一种主动探索过程,如果把学生看成是加工对象,通过外部压力迫使学生去学习显然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觉行为,要珍惜学生的好奇心,阅读活动是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在教师指导下采用多种读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项活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为其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外因——教师的点拨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也就是说,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对祖国优秀文化以及人类一切进步文化中,也就达到了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810003青海省西宁市国营牧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