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感是数学文化中的重要成分,也是数学思考的催化剂。对学生数感进行培养,有利于改善以往枯燥的知识记忆,令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自主探索数的关系,实现思维水平的良好发展。同时,当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感以后,他们将真正理解数的概念、算理与运算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
如今,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教育目标为主,数感培养观念相对淡薄,缺少深刻认识,同时,不重视利用身边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且教材潜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局限于“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加之,教学情境与生活相脱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要革新陈旧教学观念,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紧密联系生活
数感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上,为丰富学生的数感体验,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精心创设适合的生活情境,激励他们站在数学角度思考生活问题,深入理解数字含义、数与量的对应、数字间大小关系等。这种教法,容易被学生接受,能丰富他们的体会和感知。但在生活情境具体创设中,要重视以相对直观的方式展示情境,便于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其中,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教学时,可先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小棒、小鸭子、耳朵、小旗、小钩的图片。结合1像小棒,2像小鸭子等每个数字特点,带领学生认识数。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几个数字以后,为他们展示一幅动物园场景图,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分类数数每种动物有多少只。在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下,有的学生将正确表示出:“动物园里有3只小猴子。”有的学生将正确表示出:“动物园里有5只长颈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深入理解数字含义,从中获得良好数感体验。
二、组织合作交流
在对学生数感进行培养时,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用数表达、交流的机会,如此才能提高学生数感水平。课上,要尝试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数字含义等内容,互相出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反复用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学生将在取长补短学习氛围下不断强化自身数感。合作学习,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主动探索数的意义。因而,要精心创设合作交流学习空间,在“倍的认识”一课教学时,可先为学生耐心讲解“倍”的概念。当学生初步理解了“倍”的概念以后,组织一个“摆一摆”的活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若干根小棒,要求他们在桌上摆一摆,在第一行摆3根小棒,再在第二行摆上根数是第一行5倍的小棒。待学生兴趣变得浓厚以后,将他们分为两人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一人提摆的要求,另一人负责摆。同时,比一比谁摆得最认真。合作交流中,学生将加深对“倍”的認识,真正弄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含义,显著提高数感水平。
三、加强估算练习
估算,对学生数感培养有着一定促进作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情境,将估算练习置于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自觉分析问题。同时,估算练习中,要教会学生数据简化、凑整估算、根据运算性质估算等一般策略,以保证他们能顺利完成估算练习,较好地得到数感训练。另外,要在估算练习中,组织学生交流具体的估算方法,对估算过程进行解释。其间,将有效强化学生数感。如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课教学时,可先为学生耐心讲解加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当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以后,为他们安排一些估算练习内容,用课件展示座机电话、冰箱、收音机、电视机的价格分别是216元、1080元、104元、1299元,请学生任选其中两种物品,估计大约需要多少钱,再计算实际价格。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将估算出一台收音机和一台电视机大约需要1400元。当学生进行完估算以后,可要求他们解释估算过程,阐明估算中以凑整估算法将104和1299分别简化为100和1300,从而估算出1400这个结果,再计算出实际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将得到强化。
四、注重问题解决
课上,为发展学生数感,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策略,精心为学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于问题解决中提高他们的数感水平,让他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于问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生活,以唤醒学生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同时,在问题解决中,要锻炼学生用数据进行推论,对数据精确性进行检验。另外,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以取得较好的数感培养效果。例如,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学时,当学生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以后,可为他们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块蛋糕,小红第一天吃了一半,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第三天也吃了剩下的一半,那么小红三天共吃了蛋糕的_____。问题解决中,学生将抓住每次吃掉一半的单位“1”不同,理解分数问题,先统一单位“1”,探究出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分别吃了单位“1”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
如今,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教育目标为主,数感培养观念相对淡薄,缺少深刻认识,同时,不重视利用身边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且教材潜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局限于“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加之,教学情境与生活相脱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要革新陈旧教学观念,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紧密联系生活
数感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上,为丰富学生的数感体验,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精心创设适合的生活情境,激励他们站在数学角度思考生活问题,深入理解数字含义、数与量的对应、数字间大小关系等。这种教法,容易被学生接受,能丰富他们的体会和感知。但在生活情境具体创设中,要重视以相对直观的方式展示情境,便于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其中,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教学时,可先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小棒、小鸭子、耳朵、小旗、小钩的图片。结合1像小棒,2像小鸭子等每个数字特点,带领学生认识数。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几个数字以后,为他们展示一幅动物园场景图,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分类数数每种动物有多少只。在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下,有的学生将正确表示出:“动物园里有3只小猴子。”有的学生将正确表示出:“动物园里有5只长颈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深入理解数字含义,从中获得良好数感体验。
二、组织合作交流
在对学生数感进行培养时,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用数表达、交流的机会,如此才能提高学生数感水平。课上,要尝试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数字含义等内容,互相出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反复用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学生将在取长补短学习氛围下不断强化自身数感。合作学习,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主动探索数的意义。因而,要精心创设合作交流学习空间,在“倍的认识”一课教学时,可先为学生耐心讲解“倍”的概念。当学生初步理解了“倍”的概念以后,组织一个“摆一摆”的活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若干根小棒,要求他们在桌上摆一摆,在第一行摆3根小棒,再在第二行摆上根数是第一行5倍的小棒。待学生兴趣变得浓厚以后,将他们分为两人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一人提摆的要求,另一人负责摆。同时,比一比谁摆得最认真。合作交流中,学生将加深对“倍”的認识,真正弄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含义,显著提高数感水平。
三、加强估算练习
估算,对学生数感培养有着一定促进作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情境,将估算练习置于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自觉分析问题。同时,估算练习中,要教会学生数据简化、凑整估算、根据运算性质估算等一般策略,以保证他们能顺利完成估算练习,较好地得到数感训练。另外,要在估算练习中,组织学生交流具体的估算方法,对估算过程进行解释。其间,将有效强化学生数感。如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课教学时,可先为学生耐心讲解加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当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以后,为他们安排一些估算练习内容,用课件展示座机电话、冰箱、收音机、电视机的价格分别是216元、1080元、104元、1299元,请学生任选其中两种物品,估计大约需要多少钱,再计算实际价格。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将估算出一台收音机和一台电视机大约需要1400元。当学生进行完估算以后,可要求他们解释估算过程,阐明估算中以凑整估算法将104和1299分别简化为100和1300,从而估算出1400这个结果,再计算出实际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将得到强化。
四、注重问题解决
课上,为发展学生数感,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策略,精心为学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于问题解决中提高他们的数感水平,让他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于问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生活,以唤醒学生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同时,在问题解决中,要锻炼学生用数据进行推论,对数据精确性进行检验。另外,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以取得较好的数感培养效果。例如,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学时,当学生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以后,可为他们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块蛋糕,小红第一天吃了一半,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第三天也吃了剩下的一半,那么小红三天共吃了蛋糕的_____。问题解决中,学生将抓住每次吃掉一半的单位“1”不同,理解分数问题,先统一单位“1”,探究出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分别吃了单位“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