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看当下军旅文学的走向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tim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中国出现了红色电视剧热,人们对《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等一系列红色电视剧尤其喜爱。其实这些都属当下军旅文学系列。它们在塑造英雄人物、表现英雄主义的主题上继承了以往的军旅文学传统,但在此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并预示着当下军旅文学的走向。本文着重从突破英雄塑造模式,彰显英雄个性化特征和呼吁人性的回归,深入挖掘人性这两大方面来论述当下军旅文学的走向。
  关键词:军旅文学 塑造模式 个性特征 表现人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英雄主义从来都是军旅文学的灵魂。无论是传统的军旅文学还是当下的军旅文学都在着力塑造各种各样令读者震撼的英雄人物,都以表现英雄主义、塑造英雄形象为主要内容。不管是以往的《保卫延安》、《红日》,还是当下的《亮剑》、《历史的天空》。这些作品所塑造的都是一些光辉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都具有旺盛的斗志、钢铁般的意志、敢于作战、不怕牺牲的共性,都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
  虽然当下的军旅文学在表现英雄主义、塑造英雄形象上继承了以往的军旅文学传统,但也有所发展和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突破传统英雄塑造模式,彰显英雄个性特征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它与英雄结合在一起则是指人们对英雄的预期,从文学接受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读者‘期待视野’中的英雄形象或英雄品格。在军旅文学中,理想英雄往往蕴含着特定的时代精神和时代品格。”
  作为当下军旅文学作品的《亮剑》,与以往的军旅文学作品在英雄塑造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它突破了传统军旅文学作品中英雄塑造公式化、概念化、脸谱化的倾向。《亮剑》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群像,而塑造的最为成功还是李云龙这一英雄形象。他的出现让人们眼睛为之一亮。“他不仅有英雄人物普遍具有的旺盛的斗志、钢铁般的意志、敢于作战,不怕牺牲的共性,他还有凡夫俗子的七情六欲,敢爱敢恨的鲜明个性。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他始终身先士卒深入敌阵,靠前指挥,表现了他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他敢于同数倍于己的凶残的日军开战;他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他讲义气,为死去的魏和尚报仇,甘愿接受军事处罚,罢职丢官,也要将顽匪杀个精光;他忍痛割爱,大义灭亲,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减少部队的伤亡,毅然下令,向已经沦为日军人质的新婚妻子秀芹开炮;他背负炸弹,只身赶赴国军师长楚云飞设下的鸿门宴,令敌手由衷折服;他粗中有细,即使在新婚之夜,他也巧布兵,有效抵御了日军的偷袭;在和平年代,他不甘平庸,始终向往炮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主动请缨,上阵杀敌。正如他自己所言‘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李云龙这样的七尺伟男,面对敌手敢于亮剑,才换来一个新中国。”
  但就是李云龙这样的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却也有如常人般的缺点。这与以往的军旅文学作品塑造的英雄是有所不同的。以往的军旅文学特别是“十七年”文学中的军旅小说,都致力于英雄塑造的完美化、神性化。那时期的作品中所塑造的英雄几乎没有任何缺点和弱点,他们就是神的化身。而作为当下军旅文学作品的《亮剑》则不同,它塑造的英雄群像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如李云龙,除具备传统革命英雄人物的优点外,他还具有普通人的性格特点和缺点,如他爱喝酒——战争动员,他喝壮行酒;铩羽而归,他喝闷酒;凯旋而归,他喝庆功酒。他爱骂人——张口闭口“老子、他娘的”。他爱女人,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场、重病治伤的医院也表现了一个军人和男人的浪漫情怀。他骄傲,个人英雄主义、经验主义表现十足。他所有的智慧,都似乎充满了“农民式的狡黠”。这与以往四平八稳的英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但正是这些个性鲜明的缺点描述,才使得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拉近了革命英雄与普通老百姓的距离。突出了英雄人物应从高大全的完美型人物向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回归这一主题,展现了英雄的个性特征,使英雄塑造具有了突破的意义。
  另外,与以往的军旅文学相比,作为当下军旅文学作品的《亮剑》在对敌方将领的塑造上也有所突破。以往的军旅文学作品,特别是“十七年”军旅文学作品过分强调文学的政治功用,评判英雄时过分强调政治意识形态。这样就导致了的军旅文学作品中塑造的敌方将领具有简单化、脸谱化甚至丑化的倾向。即使如“十七年”文学中,吴强的《红日》中塑造的敌方将领张灵甫,虽与众不同,但最终仍未走出以政治意识形态为认可英雄的标准。而《亮剑》则对此进行了全新的突破,在英雄认可的标准上超出了政治意识形态,真实地刻画了敌方将领形象,塑造英雄不问出处。如文中详细描述了敌方将领楚云飞。“楚云飞站在共产党的对立面,‘对共产党十分不屑’,但作者一样将他塑造成英雄:楚云飞是黄埔军校的高才生,胆略过人,枪法精到,是个典型的职业军人。他忠于国民党但同李云龙一样充满英雄气概,两个人在长期的合作与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战场上的毫不留情并没有妨碍他们的交情。李云龙自杀后,他还隔着海峡发表祭文悼念这位老朋友。他们俩是真正的‘英雄惜英雄’。”
  
  二 呼吁人性的回归,深入挖掘“人性”主题
  
   “人性,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性。对它的认识,历史上产生过多种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它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具体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是形成人性的决定因素。它在历史上是不断演变的。在阶级社会里,人性往往打上阶级的烙印。”
  在以往的军旅文学作品中,往往把人性作为抽象的社会属性,而忽略了人的自然属性。它们把英雄塑造成神,很少去表现“人”的七情六欲,尤其是“十七年”的革命英雄主义小说,人性被蒸馏纯净后只剩下阶级性,着意突出英雄们英勇无畏的一面,对于英雄如何从平凡走向非凡的过程或视而不见或有意忽略。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拒绝英雄和躲避崇高成为军旅文学的主题。军旅作家们一边解构着人性一边进行着人性的回归,在人性探索的道路上进一步拓展。而在这拓展的过程中,成功的作品有都梁的《亮剑》,石钟山的《父亲进城》,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等。这些作品所塑造的英雄不仅勇敢、机智、忠于革命、富于牺牲,而且有着人的七情六欲,他们追求自己的爱情、婚姻和友情,在他们的身上都充满了人性美,凸显着人性的回归。其主要表现是:
  1 浓墨重彩地叙写爱情和婚姻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而以往的军旅文学特别是“十七年”军旅文学,这一主题的叙写却成了可有可无的部分。那个时期的作品对英雄人物的爱情写得很少,要么不写,要么只写一些概念化、表面化的东西,很少正面、详细地表现。由于受“左”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像《红日》、《林海雪原》中有关英雄人物的爱情描写(只占很小篇幅)在那个时期被视为了“毒草”。而当下的军旅文学作品则不同。它们注重浓墨重彩的爱情婚姻叙写,极力渲染英雄追求爱情这一主题。
  《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的两次爱情婚姻都非常精彩。他与秀芹的爱是热烈、质朴与纯真的。当秀芹被敌人抓为“人质”时,他怒不可遏,毫不掩饰地说:“老婆被鬼子抓走了,咱连个屁都不放,还叫爷吗?”他执意要攻打平安县城,既要救秀芹,也要为赵政委及赵家峪死去的老百姓复仇。当副团长在战士面前为他开脱时,李云龙竟直抒胸臆:“什么解放县城,净来虚的,我打开窗子说亮话,你嫂子被鬼子抓走了怎么办?”这种直白地表现一个革命英雄既要革命又要爱情的方式,在以往的军旅文学作品中是很少见的。它突破了以往军旅文学中,爱情在革命面前低头这一主题。在小说中,李云龙与青年护士田雨的爱情也很独特。李云龙身上独有的一身正气和霸气强烈地吸引了田雨,使她对李云龙由崇拜进而爱慕。李云龙的求婚方式也是英雄气十足。他不像《红日》中的少剑波那样羞于表白自己的真实感情,而是拿出革命英雄的气质,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这在以往的军事题材作品中并不多见,也为整部作品增色了不少。其实,当下的军旅文学作品都不自觉地在朝着重点叙写英雄爱情婚姻的方向努力。如石钟山的《父亲进城》,小说中的石光荣与琴的爱情婚姻生活是整个故事的叙事主线。如果没有这些描写,后来的石光荣与他的儿女们的故事就无从谈起。《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本来无意参加八路军,却因为看到了美丽的女八路军战士东方闻音而决定留下来。因为对东方闻音的爱,他愿意并乐于接受东方闻音的批评、帮助,从而迅速成长起来。尽管在姜大牙的成长过程中,上级杨庭辉、王兰田的教育帮助是主要的,但东方闻音的存在仍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姜大牙、东方闻音之间也演绎了一场毫不逊色于任何经典爱情的爱情故事。再如2009年热播的电视剧《潜伏》,浓墨重彩地叙写了男主角余则成在险象环生、压力巨大的生存环境中与三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发生的三段让人感动、唏嘘不已的真挚爱情。她们爱上余则成的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却都和一种坚定的信仰有着巨大的关系:余则成和革命战士左蓝因为信仰在失散多年后再度重逢,重拾旧情;游击队长翠平,因为和余则成有着同样的信仰而并肩作战,最后消除隔膜,互生情愫;富家小姐晚秋因为深爱所以深信,在失意中选择了余则成为她安排的道路,拥有了同样的信仰,并最终为了这一信仰和余则成在台湾结为连理。
  2 细致入微地刻画同志间的友情
  当下的军旅文学在表现英雄人物时,还特别细致展现了英雄人物与周围的人的关系。
  《亮剑》细致地刻画了李云龙与周围人的关系,刻画了他与赵刚、魏和尚等人同志间的友情。李云龙与魏和尚,一个是首长,一个是警卫员,上下级关系明确,可他们之间却如同兄弟般亲近。魏和尚去收编一群土匪,却在路上被土匪误杀。盛怒之下的李云龙,扫平了土匪的老窝,杀了土匪的头领,因此也背上了处分。李云龙和赵刚,一个是军事指挥官,一个是政委;一个管军事,一个管党政;一个是大老粗,一个是文化人,可历史偏偏把他们捆在一起,而且风风雨雨共同走过几十年。作者没有忽略他们的差异,而是颇带戏剧性地把他们从对立争吵到慢慢熟悉再到沟通、理解以至最后互相珍惜的全过程写出来。“文革”时,赵刚作为知识分子坚守自己的理想,自杀前把孩子托付给李云龙,李云龙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保护。当得知赵刚自杀的消息时,李云龙觉得世界都塌了。两个性格、气质截然不同的人为什么能成为心灵相通的生死之交?因为他们都有一颗追求正义、热爱人民之心,都不是贪图个人私利的伪共产主义者,而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与张普景,与《亮剑》中的李云龙与赵刚非常相似,同样是个性、气质相差很大的两个革命英雄,但他们身上都充满了人情味,弥漫着浓浓的英雄气息。《父亲和他的警卫员》中的石光荣与小伍子是上下级的关系,但在他们之间却充满了普通人的友情和亲情。石光荣是个不要命的指挥官,经常在打仗时前往阵地前沿。为此,小伍子常常进行劝阻,甚至还强行将其扛在肩上往回跑过。当石光荣要冒险上山袭击土匪时,还要事先将小伍子绑起来。在“文革”期间,小伍子遭受迫害,石光荣挺身而出救了他。到了晚年,两个老爷子像年轻行军打战一样聚在一起,住在一起。白天,像当年一样,石光荣在前面走,小伍子拿着刀和枪跟在后面;晚上,两人喝酒回忆过去的岁月。两人的生命似乎早已融为一体,他们之间的情感已不再是简单的阶级兄弟可以涵盖,而是闪耀着更为温馨、更为质朴的人性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刘艳:《浅谈军旅文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2] 周永涛、张飞:《论〈亮剑〉的英雄塑造对传统军旅小说的突破》,《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3] 刘斌、邹茜:《从〈亮剑〉热播看英雄人物的塑造》,《学习月刊》,2006年第1期。
   [4] 于宏:《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嬗变》,延边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邓丹,女,1970—,重庆巫山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文学与应用写作,工作单位: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黄自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对中国专业音乐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堪称“学院派”歌曲创作最早的蓝本。以《春思曲》为例,论文阐述作品完全采用西方声乐作品创作的格局、运用西方传统作曲技法进行中国艺术歌曲探索的创作手法,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蕴含古诗词韵味和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的创作特点,揭示其“学院派”作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黄自 艺术歌曲 学院派 春思曲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安代,作为蒙古族重要的民间仪式事项,融歌舞于一体,它承载着蒙古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无限的潜在内涵。本文对其音乐的产生、社会功能、音乐特点等内容进行了挖掘、分析与整理。  关键词:安代 音乐特点 社会功能 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早期的安代,蒙古语称为“查干·额勒”,即唱鸢,鸢亦称为白海青鸟,它是一种行动敏捷、性情凶猛的猎鹰。安代这一艺术形式,深刻地反映了早期蒙古族人
期刊
摘要2008年,韩剧《太阳的女人》成为韩国的年度冠军收视剧集,时隔一年之后登录中国电视银屏,同时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广泛认可和喜爱。在韩剧似乎已经“式微”的年代,很有必要对这部别具风格的韩剧给予关注和探讨。其中成功的文本建构对于现实中幸福的思考、意义阐释中折射出的悲剧精神,以及对受众“期待视界”的满足三个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宽广的探讨空间和丰富的认识基点。  关键词:太阳的女人 文本建构 意义阐释 受
期刊
自1970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我们是诱鸟,宝贝》,至2000年的《贪婪》,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共有9部长篇小说,其创作间歇都在三至五年之间。而在这9部作品中,主题的侧重又各有不同,在德语国家大为轰动、争议不休的《情欲》中,耶利内克将男女之间猎捕与被猎捕、压抑与被压抑的关系写得异常尖锐,《啊,荒野》中突出的保护原生态大自然的紧迫感,至于中国读者早闻大名的《钢琴教师》中被名利心所扭曲的亲情,《死者的
期刊
摘要同一性是城市色彩识别的基本属性。对于城市色彩识别中同一性的处理,可以借鉴绘画领域中的色彩原理和处理方法,重点处理好城市色彩中整体色调和局部色彩的关系,以及已有色彩和未来色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 色彩 同一性 绘画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城市色彩识别是城市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方法上和理论体系的建构上,主要借鉴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研究方法和
期刊
摘要作为公共艺术有机组成部分的城市雕塑对于城市的风貌、气息、以及个性形象的识别与张扬起着重要作用,而它与纯艺术不同,它与城市环境和大众之间存在着整体性的利害关系:城市雕塑要与环境相契合,与大众相亲和。  关键词:环境 城市雕塑 公众  中图分类号:J32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存环境的美化。而作为公共艺术有机组成部分的城市雕塑对于城市的风貌、气
期刊
摘要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大众化发展的今天,合院民居蕴涵着我们发展所需的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柱。合院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其形式是沟通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的重要因素和手段,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文章从合院民居的缘起,合院民居的形式和审美特征三方面,对合院民居的形式美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旨在引起人们对传统民居的关注。  关键词:合院民居 艺术 形式 美  中图分类号:TU984
期刊
摘要刘恪的小说突破了先锋小说书写的可能性,艰难地超越了骚体小说的范式,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关键词:刘恪 先锋 突围 诗性 文学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刘恪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先锋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蓝色雨季》、《城与市》、《梦与诗》,中短篇小说集《红帆船》、《墙上鱼耳朵》等。其先锋小说理论研究作品《先锋小
期刊
摘要有关童年生活的回忆几乎构成萧乾小说母题的主要来源。对于早年痛苦生活中的经历见闻,萧乾总是善用儿童这一特殊视角给以真实的展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有许多作家也同样采用儿童视角进行创作,但萧乾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与这些作家们相比显示出了他独特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童年记忆 萧乾小说 儿童视角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陈伯吹指出:“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
期刊
摘要本文大致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当代中国女性主义写作,分析了一批先锋女性作家对女性生存意义的探索以及对属于女性自己文本的构筑,肯定了这种写作方式对男权社会的权威话语所进行的激烈的颠覆和消解;同时也指出,当女性主义陷入了从单一的性别角度思考的困顿,无法广泛地面对现实社会中女性遭遇的社会问题时,有必要打开幽闭已久的大门,在探求幽微的生命意识的同时,承担起面对世界、在厚重的社会、历史维度中思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