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潇湘烟雨图》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_im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耀《潇湘烟雨图》,绢本,设色,纵155.8厘米,横58.5厘米。左上自题:“潇湘烟雨,冷崖耀又草”,钤“袁耀”等印。此画为家父20世纪50年代之初捐赠给安徽省博物馆,后刊登在由文物出版社发行的《安徽省博物馆藏画》第134号图目上。
  袁耀,生卒年不详,大约生于清代康熙后期,卒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以后。字昭道,号溺渔者,江苏江都人(今江苏扬州)。袁江之子,一说为袁江之侄,根据不多。袁家父子深通营造法式,精于界画,且山水、人物宗法宋元,丘壑无尽,为一代名师。由于清代画坛奉“四王”为正宗,界画由袁家父子兴起,后期逐被人们所重。袁家父子曾受山西盐商尉姓之聘,在山西太原作画多年,至近代始在山西太原尉姓家发现袁氏作品。其传世作品创作年代约在乾隆四年至四十五年(1739-1780年),其名远扬,世称“二袁”。袁耀的山水画近似其父,在题材上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非常写实的。他根据当地的自然景色,以写生的手法把它描绘下来,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扬州名胜图》共四幅,画扬州北郊“春台明月”、“万松叠翠”、“平流涌瀑”、“平冈艳雪”四景,这些都是扬州瘦西湖周围的美丽景点,由当时一些盐商出钱,为乾隆皇帝南巡到扬州而建的。袁耀以写生的手法绘制出来,与《扬州画舫录》和《扬州府志》文字记载完全吻合,为其写生杰作。袁耀的另一类作品是以想象或虚构的,描绘的是他想象中的仙境和古代建筑,此类作品不但瑰丽壮观,还富有意境,多为其精品之作。袁耀在继承唐宋之法的同时,又富于创造力,他将雄伟壮观的山色与富丽堂皇的楼阁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画面中动与静、整齐与活泼的鲜明对比,又相互衬托,使之相辅相成,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种把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比宋元时期的一部分画家只注重建筑物,对自然环境表现不够,是其在艺术创造上的一大进步。
  袁耀《潇湘烟雨图》是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作者的理想意境。明山秀水,山林烟雨,枝繁叶茂,山坡处云雾缭绕,似隐似现,景色深邃万千。几间茅舍隐然而露,炊烟袅袅。近处沟溪两边横卧木桥,一夫执伞顶风冒雨而过。山下湖水细浪清澈,渔舟荡泊坡岸,船首一翁垂杆闲钓,船篷内一翁依窗远望。此图表现了作者避嚣拒垢,对幽居清静生活的美好向往。
  此图无确切年号,从构图、用笔、用墨、用色上分析,应是作者中年之作。袁耀绘画题材与其父袁江非常接近,但在创意上是有区别的,他首先强调“非常写实”,又“富有意境”。《潇湘烟雨图》是袁耀将两者结合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一幅作品,一改以往青绿山水界画的风格。此图以高远之法绘之,山石、飞瀑、云雾以简笔点皴,渲染一气呵成,景气高阔,意气深远。山林翠竹用笔精细,表现烟雨蒙蒙,又富有青春活力,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篷舟荡泊具有动感。坡石洗墨点苔,色墨互不相碍,茅舍、木桥、船舟,工细简拙,具有写意感。整图高调清雅,笔墨细腻淹润,有元四家的遗风,又有明代吴门画派的特点,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绘画史上关于袁耀的记载很少,人们对他更多的是通过其作品来了解并加以认识。袁江袁耀父子是扬州人,他们以其绘画的面貌和对于绘画的严谨态度,深得当时社会的认可与欢迎。在明清绘画史上袁家父子的绘画艺术及风格占有重要的地位。
  
  (责编:唐陌楚)
其他文献
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的水稻田底,历经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由于材质呈现黄色而得名,是寿山石系中的珍品,素有“石中之王”的尊号。又因它含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富贵色)的寓意,具备细、洁、润、温、凝、腻之六德,故又称为“帝石”。其色泽温润可爱,
期刊
他没有显赫的大师头衔,但他对宜兴紫砂产业化的推动作用不可替代,他没有精湛的紫砂壶制作技艺,但他为紫砂传统技艺的传承潘砷了无数的种子;他没有传世作品,但他最大的作品却恩泽了紫砂行业。他就是一中国陶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  印度学者克里希纳穆提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史俊棠的生命之光不止照亮了自己,还照亮了当代紫砂行业。  从八十年代白手起家创办了宜兴
期刊
在晚清的官僚中,有一位状元出身,又子承父业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朝帝师,曾执掌朝廷多部的大权、两次担任军机大臣,并一手促成维新变法的重臣,他就是翁同龢。  翁同龢,清朝大学士,同治皇帝师傅翁心存的幼子。1830年生于北京,字声甫,一字均斋,号叔平,又号瓶生,晚号松禅、松禅老人。  翁同龢在担任帝师的同时,还被委以朝廷要职,先后担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等,并两次
期刊
中国重庆第二届文化艺术节文物艺术品拍卖会预览    为活跃中国西部文物艺术品投资市场,搭建中国西部文物艺术品交流的一流平台,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文联、文广电局及艺术节组委会主办的中国重庆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已确定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华夏文物拍卖有限公司在艺术节期间于2009年9月13日联合举办2009中国当代艺术品专场和文物精品专场拍卖会。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负责与市委宣传部、文联、文
期刊
关于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雕母钱的出现,因为直接关系到古代钱币铸造工艺最关键的问题,所以一直是古钱研究同仁非常关注的问题。  上世纪后期,孙仲汇先生在南京博物院库房中发现了明代“嘉靖通宝”背“十一两”雕母,被认为是当时最早的雕母钱。其后又陆续出现了“大元国宝”背“龙凤”锡质母钱,“大定通宝”背“申”和四川广元的木质母钱,但由于钱币的品相较差或钱币界关注度较小,讨论的范围及深入程度均不能令人满意。作为本刊
期刊
朋友,我很想泡一壶好茶,邀你共饮,茶是好茶,壶也是好壶,茶碗更不得马虎,因为茶碗不同,茶入口的味道也会很不同。泡青茶我会选择手工打制的紫砂,乌龙茶用青瓷碗,红茶则用日本产的一种叫“贝泉烧”的粗瓷茶碗,后味最香醇,但我不会选择太贵的茶具,千元以上的茶壶我不爱用,因为心里不踏实。因此,几十元到几百元的茶杯茶壶是我的最爱,使用这样的茶具,会让我轻松愉快地邀朋友共饮。曾经见一个朋友,博古架上摆满了很贵的茶
期刊
在中国古代,书房是文人和士大夫读书、藏书的场所,多称为斋、堂、轩、居、室、庐、馆等,范围大一点的称阁或楼,朴素一点的称草堂、精舍,可谓五花八门,使书斋充满书香气息和高雅风韵。而书斋的确立,更是各具风采,大致可分为两类:  援引古义。这类书斋的名称出自古代的诗文典籍。如南宋诗人陆游的“老学庵”,就出自《说苑·建本》:“臣闻之,……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清代书法家翁方纲的“复初斋”,出自《庄子·缮性
期刊
福冈奖(福冈亚洲文化奖)7月30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将2009年(第20届)福冈亚洲文化奖——艺术·文化奖的获奖通知书颁发给中国艺术家蔡国强先生,同时获得三百万日元奖金。颁奖仪式将于2009年9月17日在日本福冈市举行。    中国作家巴金、日本电影导演黑泽明等人获得第一届福冈亚洲文化奖,蔡国强是第十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王仲殊、侯孝贤、张艺谋、莫言、许鞍华等也曾获该奖项。日本福冈市总务企画局
期刊
青花瓷和釉里红都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杰出创造,两者在工艺制作、纹饰图案等方面极为相似,都是釉下彩器。“青花釉里红”就是由这两个瓷器种类结合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瓷器,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绘纹饰,也属于“釉下彩”的一种。“青花釉里红”在元代已经烧出,清朝乾隆以后俗称“青花加紫”,以色彩绚美著称。蓝色雅致,红色绚丽,两者相互辉映,融为一体,有着独特的韵味。但由于烧成难度大,一直被视为我国古瓷中的名贵品种。
期刊
(接上期)  除上述十二人外,罗阳谷、蒋玉卿、汪章、李蕴辉、方秀之、程钟山、方家珍、焦佩兰、蔡瑞、罗联碧、邹玉辉、邹文藻、毛凤恺、友竹、梅峰樵、何明谷等16人亦有作于“珠山官廨”的作品存世,也应归入御窑厂画师之列。  三、合理推断。在近年来的浅绛彩瓷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就是御窑厂画师作品中的代笔现象。一些早期浅绛作品,画意高超,但落款和画家典型作品上题款字体又有所不同。其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