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8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及教学重点,但也是数学老师们常感到困惑的问题,因为计算是枯燥无味的教学,也是学生最不喜欢学的知识。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计算知识感兴趣,能较主动地进行计算呢?以下我就个人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因此,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新型的教学情境,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思想在教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
如教学“口算除法”一课时,为让计算课开端去掉“枯燥和乏味”,增加“生动和趣味”,我创设了“小猴分桃”的趣味情境引入了新知:“如果小猴子和小狗比赛爬树,猜一猜谁会获胜?”此时学生的兴致高涨,便出示小猴分桃情境图:小猴一共摘了80个桃子,准备送给好朋友们,每个人送20个。“从图上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学生很自然想到的问题是“可以送给几个朋友?”列算式为“80÷20=”。这样以境促情、以情促动,促发学生主动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冲动。
又如教学“小数乘整数”一课,我创设了去超市买东西的情境,先出示超市的水果价格:苹果每千克3.4元,葡萄每千克5.5元,香蕉每千克3.6元等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然后买2千克算算需要付多少钱?如此设计,让学生切实的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为小数乘整数增添了生活的色彩,让学生愿意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的主动性。
二、创造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学生用合理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探究算理,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核心。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把引导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的学法指导有机结合,是教师引导学生全体参与探索发现、主动实践、合作交流、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多向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如“口算除法”这一课,教学“80÷20”重要的是理解它的算理,因此我抓住“探索”这个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除法口算方法形成的过程。当学生根据情境中的问题列出算式“80÷20=”时,我没有直接讲算理算法,而是引导学生思考: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呢?请你先尝试算一算,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通过思考、探索与小组交流,得出了不同的想法:(1)想乘法:20×4=80;(2)想加法:20+20+20+20=80;(3)想除法:8÷2=4。然后请同学们依算法说算理:你是怎么想的?此时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情绪高涨,,思维异常活跃,个个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马上就上来了。师寻机在屏幕动态显示分桃过程配合学生说理。整堂课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去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强,他们在思考、讨论、合作、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中,自主地掌握了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三、童化練习,促发学生主动学习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能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技能转化,而且可以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可以根据儿童的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天性,我经常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比如:在口算竞赛中,我会以“开火车”“师生对答”“接龙比赛”“争冠军”等游戏进行比赛练习,做得好的同学立即给予表扬,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一举两得。又如创设“智勇大冲关”的练习形式,把练习的内容融入到闯关游戏中。冲关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让学生在技能训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提升对新知的认识,形成技能。而有些习题用讨论、争议的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口味,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可设计玩“扑克牌”游戏,让同学在玩扑克牌的过程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在一节课里,根据教学需要如果给学生恰到好处的创设一两处快乐学习的激发点,就能克服学生厌学的心理障碍,使单调的数学习题趣味化和多样化,赋予童化的生命力,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总之,在两年的计算教学研究中,我深切体会到:计算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学”;更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重学法研究,培养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从而获得更大的精神动力,自动、积极的学习精神才能一以贯之。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及教学重点,但也是数学老师们常感到困惑的问题,因为计算是枯燥无味的教学,也是学生最不喜欢学的知识。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计算知识感兴趣,能较主动地进行计算呢?以下我就个人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因此,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新型的教学情境,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思想在教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
如教学“口算除法”一课时,为让计算课开端去掉“枯燥和乏味”,增加“生动和趣味”,我创设了“小猴分桃”的趣味情境引入了新知:“如果小猴子和小狗比赛爬树,猜一猜谁会获胜?”此时学生的兴致高涨,便出示小猴分桃情境图:小猴一共摘了80个桃子,准备送给好朋友们,每个人送20个。“从图上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学生很自然想到的问题是“可以送给几个朋友?”列算式为“80÷20=”。这样以境促情、以情促动,促发学生主动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冲动。
又如教学“小数乘整数”一课,我创设了去超市买东西的情境,先出示超市的水果价格:苹果每千克3.4元,葡萄每千克5.5元,香蕉每千克3.6元等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然后买2千克算算需要付多少钱?如此设计,让学生切实的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为小数乘整数增添了生活的色彩,让学生愿意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的主动性。
二、创造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学生用合理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探究算理,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核心。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把引导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的学法指导有机结合,是教师引导学生全体参与探索发现、主动实践、合作交流、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多向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如“口算除法”这一课,教学“80÷20”重要的是理解它的算理,因此我抓住“探索”这个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除法口算方法形成的过程。当学生根据情境中的问题列出算式“80÷20=”时,我没有直接讲算理算法,而是引导学生思考: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呢?请你先尝试算一算,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通过思考、探索与小组交流,得出了不同的想法:(1)想乘法:20×4=80;(2)想加法:20+20+20+20=80;(3)想除法:8÷2=4。然后请同学们依算法说算理:你是怎么想的?此时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情绪高涨,,思维异常活跃,个个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马上就上来了。师寻机在屏幕动态显示分桃过程配合学生说理。整堂课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去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强,他们在思考、讨论、合作、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中,自主地掌握了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三、童化練习,促发学生主动学习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能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技能转化,而且可以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可以根据儿童的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天性,我经常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比如:在口算竞赛中,我会以“开火车”“师生对答”“接龙比赛”“争冠军”等游戏进行比赛练习,做得好的同学立即给予表扬,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一举两得。又如创设“智勇大冲关”的练习形式,把练习的内容融入到闯关游戏中。冲关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让学生在技能训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提升对新知的认识,形成技能。而有些习题用讨论、争议的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口味,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可设计玩“扑克牌”游戏,让同学在玩扑克牌的过程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在一节课里,根据教学需要如果给学生恰到好处的创设一两处快乐学习的激发点,就能克服学生厌学的心理障碍,使单调的数学习题趣味化和多样化,赋予童化的生命力,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总之,在两年的计算教学研究中,我深切体会到:计算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学”;更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重学法研究,培养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从而获得更大的精神动力,自动、积极的学习精神才能一以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