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400米弯道跑技术特点
400m田径场是由两个相等的半圆及两个相等的直段组成。在田径运动的竞赛项目中,400m项目的跑步距离有一半以上是在弯道上完成的。因此,只有掌握好合理的弯道跑技术,才能合理发挥人体的最大运动能力,使运动成绩提高。
很多人提出掌握好合理的弯道跑技术就可以少跑弯道距离,在这里我想根据人体的自然形态结构分析提出我自己的观点。
人体的自然形态结构特点是因骨盆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两脚位置的平行分离,使人体在弯道跑步时,两脚内侧只能沿着趋于一条直线或弧线的跑进方向的技术进行,而这一直线或弧线的长短才是决定人体运动的实际位移距离。如果两脚刻意沿着一条直线或弧线重合跑进,人体的跑步形态姿势必然形成“扭捏”跑。这样,不但造成跑步时的摆动腿摆动速度和骨盆转动速度的减慢,而且还要产生相对更大的横向水平分力,影响人体运动的经济性和实效性,使人体的位移速度减慢。所以,要根据人体的自然属性来采用有利于发挥人体最大运动能力的合理技术。
二、400米弯道跑训练分析
在400米跑整个过程中一共要经过两个弯道,下面从两个不同弯道进行分析
1.第一个弯道跑技术分析
(1)摆臂技术
弯道跑时,两只手臂的摆动幅度是不一样的,内侧的手臂摆动幅度要比直道跑时小,而外侧的手臂要比直道跑时摆动的幅度要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高速运动时身体的平衡。
(2)起跑及入弯道技术
起跑加速是所有短跑项目中一个制关重要的因素,而400米跑中由于起跑一开始便马上进入弯道,就没有足够的直线距离给运动用来加速,那么运动员在起跑站位时就要尽量靠近跑道的外侧线,使自己的起跑运动路线和弯道的内侧线的切线成直线,这个距离拉得越长越有利于运动员加速,当运动员跑完这段距离后就正式进入弯道,此时运动员的摆臂由两臂摆动幅度一致变成内侧手臂小外侧手臂大,身体由竖直前倾变为向内侧倾斜。
(3)步长与步频
人体在直道上跑动时,跑动的方向不变,每次做功可以在原来已有速度的基础上进行完全叠加。可以达到本人的最高速度。而弯道上跑动的速度方向每一步都在变化。所以人体做功不能完全叠加,所以弯道跑的最高速度要比直道跑的小一些。而弯道跑的运动路线是弧线,为了更快更流畅的通过弯道,那么就要把步长缩短。步长的缩短给运动员带来了更快更好的改变运动轨迹的好处,同时也降低了运动员的运动速度。因此我们就只有提高步频来弥补速度上的损失。
(4)出弯道的技术
出弯道和入弯道的身体变化是相反的手臂摆动幅度由内侧手臂小外侧手臂大变成相同摆动幅度,身体由向内侧倾斜变回竖直前倾。由于弯道跑时的速度不能达到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在出弯道时还有个加速过程。
2.第二个弯道跑训练与技术分析
该弯道的出入弯道跑和前面一弯道基本相同。但经过前一个直道的加速进入该弯道时已经是运动员95%速度了。此时运动员体力下降,如果采用缩短步长加快频率的办法就会打乱运动员的跑步节奏,那么我们就只能从运动路线着手。训练时在跑道上画出计算半径用线标出来,运动员按照标出来的路线进行弯道跑,但不要刻意去靠拢计算半径以免影响技术动作,致使速度下降。
三、结论与建议
1.运动员在弯道跑时身体姿势要向内倾斜,同时加大右臂的摆动幅度。水平速度越快,身体姿势变化越大
2.弯道跑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应尽量沿自己左侧分道线跑进,跑进水平速度越快要求技术就越高。
400m田径场是由两个相等的半圆及两个相等的直段组成。在田径运动的竞赛项目中,400m项目的跑步距离有一半以上是在弯道上完成的。因此,只有掌握好合理的弯道跑技术,才能合理发挥人体的最大运动能力,使运动成绩提高。
很多人提出掌握好合理的弯道跑技术就可以少跑弯道距离,在这里我想根据人体的自然形态结构分析提出我自己的观点。
人体的自然形态结构特点是因骨盆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两脚位置的平行分离,使人体在弯道跑步时,两脚内侧只能沿着趋于一条直线或弧线的跑进方向的技术进行,而这一直线或弧线的长短才是决定人体运动的实际位移距离。如果两脚刻意沿着一条直线或弧线重合跑进,人体的跑步形态姿势必然形成“扭捏”跑。这样,不但造成跑步时的摆动腿摆动速度和骨盆转动速度的减慢,而且还要产生相对更大的横向水平分力,影响人体运动的经济性和实效性,使人体的位移速度减慢。所以,要根据人体的自然属性来采用有利于发挥人体最大运动能力的合理技术。
二、400米弯道跑训练分析
在400米跑整个过程中一共要经过两个弯道,下面从两个不同弯道进行分析
1.第一个弯道跑技术分析
(1)摆臂技术
弯道跑时,两只手臂的摆动幅度是不一样的,内侧的手臂摆动幅度要比直道跑时小,而外侧的手臂要比直道跑时摆动的幅度要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高速运动时身体的平衡。
(2)起跑及入弯道技术
起跑加速是所有短跑项目中一个制关重要的因素,而400米跑中由于起跑一开始便马上进入弯道,就没有足够的直线距离给运动用来加速,那么运动员在起跑站位时就要尽量靠近跑道的外侧线,使自己的起跑运动路线和弯道的内侧线的切线成直线,这个距离拉得越长越有利于运动员加速,当运动员跑完这段距离后就正式进入弯道,此时运动员的摆臂由两臂摆动幅度一致变成内侧手臂小外侧手臂大,身体由竖直前倾变为向内侧倾斜。
(3)步长与步频
人体在直道上跑动时,跑动的方向不变,每次做功可以在原来已有速度的基础上进行完全叠加。可以达到本人的最高速度。而弯道上跑动的速度方向每一步都在变化。所以人体做功不能完全叠加,所以弯道跑的最高速度要比直道跑的小一些。而弯道跑的运动路线是弧线,为了更快更流畅的通过弯道,那么就要把步长缩短。步长的缩短给运动员带来了更快更好的改变运动轨迹的好处,同时也降低了运动员的运动速度。因此我们就只有提高步频来弥补速度上的损失。
(4)出弯道的技术
出弯道和入弯道的身体变化是相反的手臂摆动幅度由内侧手臂小外侧手臂大变成相同摆动幅度,身体由向内侧倾斜变回竖直前倾。由于弯道跑时的速度不能达到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在出弯道时还有个加速过程。
2.第二个弯道跑训练与技术分析
该弯道的出入弯道跑和前面一弯道基本相同。但经过前一个直道的加速进入该弯道时已经是运动员95%速度了。此时运动员体力下降,如果采用缩短步长加快频率的办法就会打乱运动员的跑步节奏,那么我们就只能从运动路线着手。训练时在跑道上画出计算半径用线标出来,运动员按照标出来的路线进行弯道跑,但不要刻意去靠拢计算半径以免影响技术动作,致使速度下降。
三、结论与建议
1.运动员在弯道跑时身体姿势要向内倾斜,同时加大右臂的摆动幅度。水平速度越快,身体姿势变化越大
2.弯道跑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应尽量沿自己左侧分道线跑进,跑进水平速度越快要求技术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