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孔圆钱名词浅释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cra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古代货币中,方孔圆钱(亦称制钱)使用的时间最长,一般说从秦始皇统一货币(公元前221-前215年)到清朝末年(1911年),历时两千一百多年。实际上,它的铸行时间要更长一些。因为,秦在统一六国之前已行“半两”钱,此外,如“一刀”、“朝刀”、“明四”等方孔圆钱的铸行时间,应当也早在战国晚期。清以后,在民国初年,我国的某些地区也还在铸行方孔圆钱。如成都曾铸折二型“民国通宝”背“十文”钱,云南曾铸“民国通宝”背“东川”平钱,福建曾铸“福建省造”背“二文”钱和“福建通宝”背“一文”钱、背“二文”钱,天津也铸造过“民国通宝”背“一文”钱。
  
  
  一、方孔圆钱的类别
  
  年号钱。也称元号钱。即指钱面铸明年号的钱。如唐“乾封泉宝”、“乾元重宝”,北宋“太平通宝”、“淳化元宝”。
  国号钱。即指钱面铸明国号的钱。如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北宋“皇宋通宝”,南宋的“大宋元宝”。
  记重钱。即指钱文铸明重量的钱。如秦的“半两”,汉的“五铢”。
  记值钱。即指钱文铸明价值的钱。如新莽的“大泉五十”、“小泉直一”。
  也有国号钱又记年号的,如两晋十六国时期夏的“大夏真兴”。也有年号钱又记值或记重的,如后魏的“太和五铢”、“永安五铢”,明的“天启通宝”背“十·一两”,清的“咸丰重宝”背“当十”。也有年号钱又记国号又记值的,如清福建宝福局铸“大清咸丰通宝”背“一十”。
  记年钱。即指钱背铸明铸造年代的钱。如南宋的“淳元宝”背文记年,自元至十二。
  记号钱。(1)铸有铸造地望或钱监(钱局)名称的钱。如唐会昌年间的“开元通宝”背铸“洛”(洛阳)、“兖”(兖州)、“越(越州)”等,明“大中通宝”、“洪武通宝”背铸“鄂”、“豫”、“广”、“浙”等。也有既记钱监名称又记年的。如南宋“嘉泰通宝”背“汉二”铁钱。这里的“汉”,即湖北汉阳监简称,“二”即指嘉泰二年。(2)以决文、星点、月牙、祥云等简单图案作为记号,如汉“半两”穿上星,汉“五铢”内郭四出,唐“开元通宝”背铸星、月等等。
  合背钱。即指两面都铸有同样文字的“双面钱”。
  合面钱。即指两面都是背部的钱。
  剪边钱。即指剪去外轮的小钱。如剪边“五铢”。
  磨边钱。即指磨去边缘的钱。
  环钱和对文钱。即一个制钱剪凿成两个钱。外圈曰“环”,内半曰“对文”,指文字只剩下一半的意思。如对文“五铢”、对文“货泉”。
  对钱。也称对子钱。日本钱币学家称之为符合钱。起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盛于两宋,尤以北宋为最。对子钱一般以篆书字体的一枚为主,配以其他书体的另一枚钱(如真书、隶书、行书、草书),两枚钱除文字书体不同之外,钱文内容,钱制大小,钱身厚薄,轮郭阔狭,串孔大小,文字位置,字体大小,笔画粗细、深浅,乃至铜质、锈色,制作风格完全一样,因此双双成对。
  御书钱。即指皇帝亲笔题写钱文的钱,如宋徽宗书“崇宁通宝”、“大观通宝”。
  奸钱。也作悭钱。即指民间盗铸、私铸的劣钱。
  镇库钱。即指钱局开炉之初,为纪念或辟邪而特铸的镇库大钱。如“大唐镇库”。
  母钱。唐以后,废除“母范”铸钱的办法,改用钱母翻砂,于是出现了“母钱”。母钱分雕母、铸母两种。雕母有木雕、牙雕、锡雕、铜雕四种。铸母则一般为锡铸、铜铸两种。
  祖钱。与母钱相对而言,用来翻铸母钱的钱叫“祖钱”,也叫“雕祖”、“雕母”。
  样钱。分进呈样钱和部颁样钱两种。进呈样钱是送给最高统治者皇帝审阅,以备选用的一种样品钱,有牙样、腊样、木样、铜样四种。部颁样钱则是由中央户部或工部铸造的一种特别精制的铜钱,颁发给外地各钱监(钱局)。可以把它用做样钱,也可以当做母钱。
  样钱、祖钱、母钱的共同特点是制作特别工整精美,文字挺拔清晰,形制较一般通用的钱略大。这些钱实际上只起样品或钱范的作用,并不是正式通用货币。与样钱、祖钱、母钱相对而言,人们又把一般通用的制钱称作“子钱”。
  平钱。也叫小平钱、折一钱,即指当一行用的钱,直径一般在2.3厘米左右(这个数字,包括下面的数字,都只供参考,因时代不同,钱的大小厚薄各有差异,特别是折五以上的大钱,更无定数)。
  折二钱。即指当二行用的钱,直径一般在2.8厘米左右。
  折三钱。即指当三行用的钱,直径一般在3.1厘米左右。
  折五钱,折十钱。即指当五、当十行用的钱。
  大钱。一般折五、折十以上的钱统称为大钱,有当二十的、当五十的、当百的、当五百的、当千的。也有当三十的、当四十的。还有当更大值的钱,如当二千、当五千的。甚至当万的。如王莽的“错金刀”为“一刀平五千”,五代十国刘守光的“应天元宝”值万。铸大钱是国力衰弱、通货膨胀的反映。
  小钱。即指特别轻小的钱,甚至小到直径只有0.8厘米左右。有“鹅眼钱”、“榆荚钱”、“菜子钱”等名称。铸小钱也是国力衰弱、滥发货币的反映。
  大型、大样和小型、小样。在同时铸造,同时当一的钱中,有大小版别的区分,大者称作“小平大型”或“小平大样”;小者称作“小平小型”或“小平小样”。折二、折三钱也有大小版别钱差异,称谓依次类推。
  厌胜钱。也作押胜钱、压胜钱。泛指重大纪念、赏赐以及逢年过节、喜庆作乐时所铸的非正式通用货币。大致包括:赐钱、吉语钱、庙宇钱(供佛钱)、撒帐钱、洗儿钱、春钱、打马格钱等等。厌胜钱有金质、银质、铜质的,也有牙雕的,它们中间有很大一部分铸有图案。
  
  二、方孔圆钱各部位的名称
  
  面。即指钱的正面,铸有国号、年号或其他主要文字的一面,如“开元通宝”、“大观通宝”、“半两”、“五铢”等等。
  背。即指钱的背面,也称作“缦”、“幕”。背面没有文字或图案的叫“光幕”,也叫“素背”、“光背”。背面文字在穿孔上的,叫“穿上×字”;在穿孔下的,叫“穿下×字”,在穿孔左的,叫“穿左×字”;在穿孔右的,叫“穿右×字”。背面图纹(记号)在穿孔的上、下、左、右者,称呼亦以此类推。如:“穿上云”、“穿下星”、“穿左月”等。
  肉。即指钱身的地张。地张较厚实的,称作“厚肉”;地张较轻薄的,称作“薄肉”;地张上,称作“肉上”。
  外郭。也称作“周郭”、“外郭”、“边缘”。外郭双重的叫“重轮”,也叫“重棱”。外郭较宽的叫“阔缘”,较窄的叫“狭缘”。
  好。也称作“穿”。即指钱的穿(串)孔,也称作“肉串”、“钱眼”。穿孔大的叫“广串”,穿孔小的叫“狭串”。
  内郭。也称作“好郭”。内郭有双棱的叫“重好”。内郭重印,不呈方形的,叫“花串”。其中呈六角形的,又叫“龟甲串”。
  决文。即指内郭角部向外突出,或向外延伸的斜纹。内部的四个角都向外反出,呈“”状,叫“四决”,也叫“决郭”、“反郭”。四决的斜纹一直通到外郭的叫“四出”。
  对读。也叫直读。即指钱面文字指上、下、左、右次序排列者,如“大观通宝”。
  
  旋读。即指钱面文字按上、右、下、左次序排列者,如“祥符元宝”。
  重文。也叫复文。这是范、模移动所造成的,有四个字变成八个字的,两个字变成四个字的,如“半两半两”,“五铢五铢”等。
  传形。也叫“反文”、“左读”。如“半两”铸成“两半”,“五铢”铸成“铢五”,“大泉五十”铸成“大泉十五”,“直百”铸成“百直”等等。对于传形,有一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即有的钱是正式左读,与普通的传形不同,不能把它们混同起来。如五铢钱,普通传形的“铢”字反书,写作“”,而正式左读的“铢”字虽亦铸穿右,但正书,仍写作“”。
  
  三、有关的几个问题
  
  1. 钱文书体。随着时代变迁,钱文书体也应时变异:
  大篆。秦以前,刀、布、圜钱和蚁鼻钱的钱文都属大篆体系。
  小篆。秦汉至隋,钱文总的说属于小篆体系,如“半两”、“五铢”。其间也包括一些小篆的异体,如新莽“货泉”、“布泉”的钱文为悬针篆(或称铁线篆),北周“布泉”的钱文则为玉筋篆。汉以后,还出现了个别隶书体的钱文,如成汉李寿铸的直读“汉兴”。
  隶书。唐以后,钱文盛行隶书体,到五代十国则有新的发展,出现了同一种钱不同书体的对子钱,如南唐“开元通宝”,钱文有篆隶二体。至北宋,钱文的书体进一步扩大为篆、隶、真、行、草各书俱全。
  真书。南宋孝宗淳熙七年以后,直至元、明、清历代,钱文均以真书为主,但间或也有篆、隶书体,并且出现了蒙、满等少数民族的文字。太平天国时期的钱文还使用了简体字。
  2. 钱币取材。作为正式通用货币的方孔圆钱,除铜质外,还有铁质、铅质的。此外,也还有锡的、金的、银的、象牙的、蜡的、木的等等,但后几种不是正式通用的货币。
  3. 古钱色泽。
  传世古。乌黑发亮,系指传世未曾下过土的古钱色泽。
  原包浆。即指传世色泽未遭破坏者。
  生坑。即指带有锈色、出土的钱。
  老生坑。即指出土时间较长久,但仍带有锈色的钱。
  钱锈中,带铁色锈的叫“铁色古”;带绿色锈的叫“松儿绿”,也叫“瓜皮绿”;带蓝色锈的叫“锭青蓝”;带红色锈的叫“朱砂斑”,也叫“鸡血斑”;带水银光的叫“水银古”,也叫“水银锖”,其中又有“白水银锖”、“黑水银锖”、“绿水银锖”等称谓。
  (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岫岩软玉:岫岩玉产于辽宁省岫岩县,分为蛇纹石和透闪石两个品种。其中透闪石矿位于岫岩县偏山岭镇与海城县交界的细玉沟,所采玉料称“岫岩软玉”。岫岩软玉的透闪石含量达95%以上,杂质很少。硬度为摩氏6~6.5度,比重2.91~3.02。颜色主要有黄白色、浅绿色、青色和黑色。岫岩软玉根据地质产状的不同,可分为原生矿和砂矿两类。原生矿即开采的山料,俗称“老玉”,块度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多为棱角状,有的有白色
期刊
历代衲子中,不少能手都将艺术视为文人隐士遣兴之余事,但因其学识宏富、见闻广博,梵修之隙即迁性于文艺圣域。因此,即便自认是诗文余事,然每每援笔挥毫,便落墨超逸、浑然天成,其意趣飘渺空灵、清逸出尘,反而斩去了诸多世俗中的羁绊,凸显出卓尔不凡的艺术风貌。大须便是一位艺术佛子中的佼佼者。  大须的诗书画俱佳,但遗世作品稀罕,纵有藏者亦多秘不示人。加之其史实著录典籍均已成为文物珍本,为海内外藏家或大型图书馆
期刊
郑爕(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中期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艺术成就的文人画家。郑板桥早年在真州之江村设塾教书,30岁后弃官至扬州卖画达十年之久。后有机会至山东当县令,但始终与官场格格不入,终因私开国库赈济灾民,触犯了一些贪官污吏的既得利益遭人诬陷而被罢官,再次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对于郑板桥的生平
期刊
紫云岩是景德镇名胜之一。地处市区西北,从中渡口沿昌江支流西河西行约2公里,山石突兀,削壁如屏,绿树丛中山色璀璨似紫云,故名紫云岩。清代御窑厂督陶官唐英曾两次游紫云岩圆通庵题壁。晚清民国时,庵中仍香烟缭绕,此后曾一度冷落颓败,近年又修葺一新,为优游之处。    ·十八罗汉瓷雕简介·    20世纪前期,紫云岩圆通庵内曾供奉有十八罗汉瓷雕,50年代移交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罗汉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行的最高果位
期刊
已是初夏,在一间简朴却充盈着淡淡墨香的屋子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正在专注地抚琴,只见他时而颦眉幽思,时而抬头冥想,时而又慷慨激昂地跳跃着指尖,一曲《平沙落雁》被他演绎得精彩绝伦。这位抚琴的老先生,正是笔者此次专访的对象杨臣彬,也是集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书画鉴定专业硕士生导师等数职于一身的书画鉴赏大家。琴声悠扬,随着这别开生面的采访,杨臣彬丰富而神秘的鉴定生涯在笔
期刊
这是一件造型别致、结构精巧的青白釉瓷枕(图1),元代景德镇烧制的产品,1982年出土于安徽岳西县店前乡元墓中。釉色青白,光泽莹润,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古代夏令寝具。    图1    该枕整体呈楼台形,透雕而成。高18厘米,长32厘米,宽15厘米。枕面状如一片翻卷着的荷叶,上面满布“”字形花纹(图2)。下有底座,两边绕以回廊,上围云勾状花环挂落,下有透雕护栏。枕正面厅堂隔扇饰有古钱形花窗(图3)。背
期刊
首届中国民间国宝审选活动有几件藏品获得民间国宝称号?本届入选民间国宝的榜首是哪件藏品?颁奖典礼主持人是谁?国宝的收藏者有哪些人?来自何地?  谁为入选的民间国宝持宝人颁奖?出席颁奖典礼的嘉宾有那些?  欲知以上藏界谜底,敬请收看:中央电视台(CCTV-4)中文国际频道  自2007年6月19日起,每晚18:50~19:00播出   《国宝档案·首届中国民间国宝入围·入选藏品·藏家全记录》;  敬请
期刊
福建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瓷都,在白瓷制作上独有建树,被称为“中国白”。在中国陶瓷史上,福建省可圈可点、能留下重笔浓彩的有闽北建阳市的“建窑黑釉兔毫盏”和闽南的“德化白瓷塑像”,为闽省制瓷的两道绝妙之风景线。    提到德化瓷,被人称道的多为佛塑像,很少有人潜心研究碗、盘、杯、盏等大量的民间日用器皿。  笔者是福建人,对建窑黑瓷和德化白瓷情有独钟,二十年来潜心收藏有600余件
期刊
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息在汉江流域安康地区的先民,就进行着陶器的烧制,古陶器是僻处偏隅的安康先民智慧与文明的闪光点。安康地区陶器最早出现在7000年前的前仰韶李家村文化时期,汉江两岸自石泉县马岭坝至旬阳县枸元,长约300公里的范围内,皆有李家村文化陶器的出土。到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陶器已成为安康各县新石器遗址中最常见的遗物。其中有罐、盆、碗、甑、釜、杯、瓮、釜形鼎、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拍卖行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火爆,画廊如春笋般涌现,拍卖槌声此起彼伏,书画、瓷器、玉器等往日用于怡情悦性的器物大量涌向市场,被收藏家和投资者们竞相购买,价位迅速向上攀升。仔细观察这十几年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变化,就会发现每一时期都有特别为人推崇的收藏热点,从书画、瓷器到邮品、钱币,都曾经是市场中炙手可热的对象。事实上,收藏风尚总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任何一个收藏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