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按下录音键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twa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了文革期间的文化荒芜,80年代对音乐的向往如同对一切艺术、文学、思想领域的向往一样,有着近乎癫狂的饥饿感。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造就了传播领域的一时风潮:过去单调划一的广播节目出现了民歌以及西洋古典音乐;新潮的年轻人梦想拥有一台“双卡”录音机,看着红色的二极管随着音乐蹦蹦跳跳。
  


  
  1980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一档新节目开播了:《请您录音》一时红遍大江南北,尽管当年的节目在今天看来严重侵犯了知识产权……广播选择优美的古典乐曲向全国播放,主持人甜美的嗓音提示听众准备好空白磁带,一声“请您录音”之后,全国听众就可以同时按下录音键。
  《请您录音》早已停播,然而80年代的这档广播节目却永远留在了几代人心里,引发了广播媒体的音乐热潮,更是多年来无数中国人的音乐精神食粮。时至今日,欣赏音乐的媒介前所未有得丰富多彩,互联网的兴起、宽带的普及更使音乐离我们如此之近。28年后再回眸,蓦然灯火阑珊处。
  
  60后张先生:
  步入中年的张先生是企业高管,同时也是温文尔雅的音乐爱好者,收藏了颇多的CD和DVD,家里拥有一套高级发烧音响,还常去北京保利剧院听音乐会。聊到80年代初的《请您录音》,张先生目光里透出柔和的光芒,仿佛回到了一段逝去的美好时光。经历过70年代末那片文化沙漠,虽说当时还只是青春期的文艺高中生,但张先生依然记得当年音乐的青黄不接:1976年到1978年整天在耳边回响的就是各种版本的《祝酒歌》和《打倒四人帮》。自从收音机里听到《请您录音》这档节目,便说要学英语,死活央求父母给了几十块钱,再搭上自己的小金库,买了台单卡录音机。从此每到节目开播时,便着了魔一样提前半个小时准备好空白磁带、调节好天线,等候按下录音键神圣的一刻到来。大师的杰作就这么滋润着青年人的心田。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全套、贝多芬的《哀格蒙特序曲》《第三交响曲》,还有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格什温《蓝色狂想曲》、德沃夏克《匈牙利舞曲》……
  因为没有双卡录音机翻录,他每次借给同学朋友的时候总是反复叮嘱要还回来。后来大学毕业了,工作了,成家了……这些录下来的磁带也丢失了大半。剩下的一小部分如今也仅剩下了留念的价值,家里的发烧音响没有配卡座,“想找卡座只有去二手电子市场了,可换了高级发烧音响,现在听音乐反而没有那时候守在录音机前面开心了”,张先生笑着摇摇头。
  对于张先生这代人,《请您录音》代表了一个逝去的黄金时代。物质不丰裕,听音乐这样的精神享受可选择的范围也很少,但求知的欲望和得到的满足感却让这段黄金时代一生铭记。
  
  70后李小姐:
  “我小时候的一大乐趣就是拿着爸爸给的钢崩儿去买电视报,然后剪下来印好的磁带封皮”,70后的李小姐现在回忆起来忍俊不禁,“因为怕小孩子毛手毛脚,我爸就是不让我按录音键,非要自己守着录下来。我和姐姐就跟着听。”少年时代的音乐欣赏教育,就这样潜移默化之中进行。
  收音机的效果并不好,经常有电波干扰声,但这并不妨碍每周痴痴的等待。张小姐的父亲从报纸上看到用易拉罐制作天线的办法,就发动孩子们给他留下易拉罐来做天线。这些小小的细节都伴随着音乐,留在了孩子的记忆里。因为家里有双卡收录机,能复制磁带,帮同学们翻录磁带的重任也就落在了李小姐肩上。“礼拜天下午我就翻录磁带,我不喜欢快速翻录,总是普通速度,这样翻录的同时还能反复听几遍,一举两得”,李小姐回忆。
  现在李小姐是中学教师,她说过去英语教学还是用磁带、广播,现在早就都用CD和网络了。她翻出丢在角落中很久、已蒙上一层厚厚灰尘的磁带。杂音很大,听了会儿还是忍不住关掉,换上一张CD。“我还记得那个播音员声音特别好听,好像叫劳鸥”,李小姐轻轻说。少年时的记忆,音乐欣赏的启蒙,甚至家庭生活的甜蜜瞬间,
  70后们这样感受1980年的这档《请您录音》。
  
  80后王先生:
  王先生是时髦的80后,在德国留学攻读新闻传播管理,也是一个乐迷。不过对于他来说,广播这种传统的传播手段在信息化的时代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是变革的一代”,王先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侃侃而谈,“小时候赶上了80年代文化的井喷式发展,广播、收录机是最主要的爱乐媒介;随后随声听、CD机开始普及,然而几年后MP3和高速互联网又迅速进入生活,占据了主流”。的确,许多80后的记忆里,童年时代的听音乐经历都曾和双卡收录机、广播联系在一起,尽管可能模糊,但家里尘封的卡带可以作证。而中学时代,拥有一个SONY的Walkman(包括后来的CD Walkman)那是相当拉风的事情。高速互联网的出现,更使得聆听音乐的体验变得丰富多彩,无限可能。
  在德国,王先生这样描述自己的聆听体验:打开电脑,轻易登陆各大音乐广播的网站,在线收听各种现场直播的音乐会或者歌剧;用Itunes下载喜欢听的Podcast并塞到自己的苹果Ipod里;买来的或者图书馆借来的CD用电脑转进Ipod……
   王先生认为,广播在21世纪已经不复当年独霸江山的强势媒体地位,而转变为有特色的内容提供方、针对特定用户群的媒介平台;同时高速互联网的出现也使得广播的传播途径超越了传统的电波,可以进行在线播放和点播、重播,这也是自身传播方式的一次革命。■
其他文献
柏林的流行音乐专家迪尔克·沙德认为,俄罗斯的流行乐队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德国和欧洲演出市场上。今年秋季在柏林召开的流行音乐博览会上,有创纪录的24个俄罗斯乐队申请参展。    “在流行音乐博览会上最受欢迎的是独立流行乐的海豚乐队”。柏林的这个博览会近期到莫斯科举办了招商活动,在第一次正式的见面会上迪尔克·沙德尔如是说:“现在,尽管没有形成俄罗斯流行乐的高潮,但是随着迪马·比兰在贝尔格莱德流行音乐大将
期刊
音教专递    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促进音乐治疗的学科发展,在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以及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的支持下,第一届“全国高校音乐治疗教学研讨会”日前举行。建立音乐治疗专业或开设了音乐治疗课程的6所医学院、7所音乐学院、2所特殊教育学院、11所师范大学和综合大学的3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在我国,音乐治疗专业首次由中国音乐学院在1988年设立。20年来,在不断的质疑声中,这一新兴交
期刊
12月20日,中国少年民族乐团将用一场汇集现代与古典曲目的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厅向社会各界作精彩展示和成果汇报。  音乐会上,将演出五首民族管弦乐合奏,分别是张晓峰《音乐会序曲》、朱琳《舞之光影》、吴华编配京剧曲牌《夜深沉》、赵季平《古槐寻根》、邹航《佛跳墙》。吴碧霞将演唱韩静霆词、徐沛东曲的《梅花引》 和由曹文工编配的新疆民歌《一杯美酒》。此外,弓弦乐合奏《月夜》《听松》和弹拨乐合奏《弹拨
期刊
湖南文艺出版社·台湾卓著出版社    “好听的音乐都值得耐心去练习,也值得再次聆听……”这是台湾地区著名编曲人施富然先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的新编力作《海上钢琴师与他的情人》正是这样一部“值得耐心去练习,也值得再次聆听”的钢琴作品集。该曲集由台湾卓著音乐出版社的《海上钢琴师》以及《钢琴师和她的情人》两本原版琴谱合并而成,并加入了由原版编曲者新谱的四首四手联弹曲目,是一辑格调高雅、高技术含量的流行
期刊
1979  策划/张大江 视觉/黄静  执行/陈志音 张欢 张蕾 孙静   王义军 刘娜    上世纪80年代,《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一系列美妙动人的旋律深深感动着人们的心灵,直到今天仍久唱不衰。施光南,无愧于“时代歌手”的称号,他用卓越的才华歌颂着那个绚烂多彩的年代,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音乐潮流。  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演唱了施光南的许多歌曲。她饱含深情回忆起自己的恩师和挚
期刊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79年1月第一版  1980年6月第一次印刷  页数:626  印数:1-60000册  定价:1.20元  责编:萧黄    《抒情歌曲300首》是建国以来印行篇幅较大的简谱歌曲集之一。  全书收入中国与外国抒情歌曲各150首。“五四”以来的30首作品,如刘大白作词、赵元任作曲的《卖布谣》,黄自《春思曲》《山在虚无缥缈间》,陈田鹤《采桑曲》,吕骥《风歌》以及刘雪庵《长城谣
期刊
法国已故著名流行歌手雅克·布雷尔的经典歌曲《阿姆斯特丹港口》的歌词手稿近日在巴黎拍出10.8万欧元(1欧元约合1.41美元)的高价。  被拍卖的《阿姆斯特丹港口》歌词潦草地写在一个作业本上。其拍卖价高出预估价2倍,由一名竞拍者通过电话拍得。《阿姆斯特丹港口》歌词手稿,是苏富比拍卖行在巴黎举办的布雷尔物品专场拍卖会95件拍卖品中的一件,其他拍卖品还包括唱片、吉他等。布雷尔的家人反对将这些物品拍卖,认
期刊
小提琴家伊萨克·斯特恩于1979年6月参观了中央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他通过琴房的小窗口,看到学生们在勤奋地练琴,不禁感慨:“这每一扇窗口里都蕴藏着一位未来的音乐大师”。    1981年,斯特恩的中国之行被拍摄成电影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这部影片对架起中国和世界桥梁,其作用大大超越了奥斯卡小金人的重要性。影片中为斯特恩演奏的3位中国青少年分别是小提琴徐惟聆、大提琴王健和钢琴潘淳。30年过
期刊
月 小泽征尔指挥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演出,首都体育馆和红塔礼堂,演奏《二泉映月》《白毛女组曲》及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    月 博多与西尔万·康布拉指挥法国里昂交响乐团访华演出,红塔礼堂,演奏拉威尔《鹅妈妈》组曲与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月 斯特恩访华演出与教学,演出两场,红塔礼堂。第一场演奏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和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协奏。第二场演奏贝多芬第五“春
期刊
中国当代作曲家访谈录    张难:1933年生,昆明人,解放初期在省文联音干班学习,曾任个旧市工会宣传队及红河州歌舞团作曲、指挥、团长,1986至1993年执教于云南省文艺学校。小提琴协奏曲《红河音诗》入选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      记:创作这部小提琴协奏曲始于怎样的想法?  张:我退休之后到北京生活,比较舒适和空闲,有时间回忆和总结一下自己过去的经历。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很多坎坷,我们能够平平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