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武是中国传统美德和社会忠孝教育所倡导的人格典型。苏武精神对于传统人格的完善及中国大一统社会的形成和持续稳定,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激励和鞭策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顽强奋斗,勇往直前。
两千多年来,“苏武牧羊”作为历史事件和传奇故事,家喻户晓,经年不衰。苏武以危难持节、忍辱亮节,刚烈忠节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正义气节的杰出代表。
前不久,由陕西省咸阳市人民政府、宝鸡文理学院、世界苏氏宗亲总会主办,武功县承办的首届“苏武精神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汇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苏武精神的现代意义
“中国先秦儒学仅仅局限于人格,中国在秦汉时期成为多民族统一国家以后才提出了国格观念,苏武是中国西汉时期国格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研究苏武精神,对秦汉时期国家统一、主流文化、多元价值,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通过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作出积极贡献。”中国思想史研究首席专家张岂之的一席话,道出了苏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研讨会上,大家围绕苏武精神与现代社会的主题,侧重苏武精神的道德价值、苏武和苏武精神的历史考证两个方面开展学术探讨。大家的共识是,在当今社会发展和生存环境下,发掘苏武精神的道德价值和人格魅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唤醒民族良知,提升民族素质,振奋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十分必要和非常现实的。
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赵馥洁指出,当今社会,研究苏武精神具有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道德意义;具有弘扬中国传统的文化意义;具有深入理解中国历史的认识意义;具有发掘地域文化资源的推动意义;具有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意义。
人民出版社研究员金春峰认为,苏武的出现,是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产物,苏武体现的首先是一种时代的英雄气概,这种英雄气概不是个人气质力量的支持,根本的是民族、国家和文化力量之强盛所带来的必胜信念的支持。伴随着的则是一种事业的正义感、进步感、道德感及其所产生的精神力量。
宝鸡文理学院教授苏振武提出,发掘苏武精神的道德价值,目的在于以此作为重要内容和生动教材,认识传统文化,创造现代文明,实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标。
台湾著名伦理学家、高雄孔孟研究会会长、义守大学教授方俊吉指出,苏武是践行儒家思想的一个范例。苏武身上体现的忠贞节操,是儒家大无畏精神和顽强意志的内化。苏武精神对于当今儒家伦理道德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武功县委书记孙亚政在研讨会致词中说:“苏武精神永远闪烁着历史的光芒。他的爱国情怀,诚信理念、忠勇品质,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苏武精神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情感魅力,又具有丰富的现代人文理性思想,是我们思想宝库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中,我们更需要弘扬苏武精神。”
拜渴苏武墓
参观苏武纪念馆、拜谒苏武墓是此次研讨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苏武墓位于武功镇龙门村前的台地,坐西朝东,背靠青山,漆水河蜿蜒流过,苏武墓1957年5月31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武节碑龙门传”为“武功八景”之一。
依特苏武墓修建的苏武纪念馆,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其主要建筑依次为仿汉阙门、苏武牧羊铜像、庑廊、大殿、祭亭、祭台、墓冢。苏武文化广场、司马大道即将竣工。
纪念馆内苍松翠柏,芳草萋萋,古色古香,庄重典雅。中共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主席华国锋(苏铸)题写的“苏武纪念馆”和“高风亮节”的牌匾,表达了苏姓后裔对苏武和苏武精神的崇敬与缅怀。
从2005年起,武功县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世界苏姓祭祖大会。2008年10月,世界苏姓第七届恳亲大会与苏武文化艺术节将在这里隆重举行。
武功之行,沿途浓郁的秦川风光和陪同人员的生动讲解,使与会代表对苏武故里这片神奇的土地惊叹不已。
武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据《史记》载,周民族始祖后稷出生于武功,教民稼穡,开启华夏农耕文明之先河。武功不仅诞生了名垂青史的一代英雄苏武,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还有文韬武略的宋代龙图阁大学士游师雄,旷世昭彰的明代大文学家康海……
武功古为有邰国,是周、秦、汉、唐等王朝的京畿之地,历史悠久,文物荟萃。武功境内有姜塬墓、教稼台、后稷祠、苏武墓、隋炀帝陵,报本寺塔等文物古迹多处,馆藏文物2000余件……。
苏武和苏武精神,对武功人民的思想文化,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在苏武精神的激励下,武功干部群众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全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
苏氏家族寻根觅祖
长期以来,由于战乱、饥荒、灾难,人们不得不东迁西移,南来北往。苏氏家族也不例外。
冬去春来,多少苏姓子孙,虽忙于创家立业,但仍常念远祖列宗。他们对武功苏族亲情有加,宗谊弥笃,总以“武功”为郡望,以“武功堂”为总堂。
在研讨会上,来自海内外的苏氏后裔回首寻根觅祖的艰苦历程,无不为终归找到自己祖先的所在地武功而欣喜和荣耀。他们因了武功而繁衍生息,因了武功而事业有成。
1937年,海外苏氏后裔筚路蓝缕,苦心孤诣,在菲律宾成立了“武功苏氏宗亲会”。1993年9月,他们又在首都马尼拉修建了宏伟壮观的新会所“武功大厦”。同年10月,又在马尼拉成立了“世界苏姓宗亲会”,与会的有新加坡、泰国、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分会长以及台湾代表。
1997年11月3日,菲律宾苏氏宗亲会一行24人组团回国寻根谒祖。他们在陕西省政协副主席苏明、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苏永祁的陪同下来到武功。谒祖仪式隆重热烈而又礼数有序,苏武长门传人平陵侯63世孙,武功苏氏联谊会理事长苏振武主陪祭祀。平陵侯62世孙苏耀斌老人保存的苏氏长门传世家谱,让域外苏氏族人感激涕零。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吃上故乡的饭菜,不免激情满怀,兴奋不已,他们赠送家乡的那面“情系家乡”的锦旗,表明苏氏家族认定第一祖籍地在陕西武功。
研讨会期间,我们与马来西亚世界苏氏联宗会理事长苏清棋攀谈许久,他介绍说,苏氏寻根觅祖,也曾费过周折。现在,我们终于确认,苏氏家族为黄帝一脉,我们的祖先就在陕西武功。近些年我多次回武功,每回来一趟,都是又激动又感动。他说,苏氏家族在东南亚发展的很好,我们都因苏武引以自豪,非常崇尚苏武精神。我们现在都有自己的事业,心里总想着要把事业搞大,以实际行动传承苏武精神。发展事业,创造业绩,才是对苏武最好的纪念。
苏武精神在国外
苏武作为忠于祖国和民族的杰出外交家,其精神与气节已享誉海内外。
汉武时代,中华民族以一个强盛的大国屹立于世界东方,而称雄西方的是日益崛起的古罗马帝国。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忠于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就成为那个时代英雄人物和有识之士的共同特征,这是因为,他们身后耸立着一个强大的祖国,有着一个强盛的民族和卓越文化的巨大民族力量的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苏武精神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
一位代表向大家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1996年9月的一天中午,日本东京大学历史教师上山浩一和他的母亲一起来到陕西武功拜谒苏武墓,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自我介绍说,他小时候看过苏武牧羊的故事,十分钦佩苏武的爱国精神,所以特地自费来瞻仰苏武墓。他巧遇苏明,苏永祁并得知他们是苏武的后代时非常高兴,从此成了忘年之交。后来,他又多次来到武功,挖掘有关资枓,得知当地要修缮苏武陵园,他还特意寄来10万日元资助款。
韩国著名中国文化研究学者、大邱教育大学教授张闰洙的观点,引起了极大反响。他说,苏武对韩国文化影响比较大的时期是朝鲜时代,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都了解和敬仰苏武,尤其是做过日本俘虏的学者如姜沆和郑希得等人曾把自己的被俘经历跟苏武的经历一视同仁,并以苏武的忠节来评价自己或他人的道德情操,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张闰洙深情地说:“韩中是友好邻邦,长期拥有同样的文化和思想。苏武不仅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忠节之士,也是传统的韩国人所尊崇的典范,苏武的忠节精神和战胜逆境的忍耐力对现代人而言仍具有积极意义,它将成为韩中两国民众相互理解和沟通的文化桥梁。”
两千多年来,“苏武牧羊”作为历史事件和传奇故事,家喻户晓,经年不衰。苏武以危难持节、忍辱亮节,刚烈忠节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正义气节的杰出代表。
前不久,由陕西省咸阳市人民政府、宝鸡文理学院、世界苏氏宗亲总会主办,武功县承办的首届“苏武精神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汇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苏武精神的现代意义
“中国先秦儒学仅仅局限于人格,中国在秦汉时期成为多民族统一国家以后才提出了国格观念,苏武是中国西汉时期国格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研究苏武精神,对秦汉时期国家统一、主流文化、多元价值,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通过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作出积极贡献。”中国思想史研究首席专家张岂之的一席话,道出了苏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研讨会上,大家围绕苏武精神与现代社会的主题,侧重苏武精神的道德价值、苏武和苏武精神的历史考证两个方面开展学术探讨。大家的共识是,在当今社会发展和生存环境下,发掘苏武精神的道德价值和人格魅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唤醒民族良知,提升民族素质,振奋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十分必要和非常现实的。
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赵馥洁指出,当今社会,研究苏武精神具有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道德意义;具有弘扬中国传统的文化意义;具有深入理解中国历史的认识意义;具有发掘地域文化资源的推动意义;具有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意义。
人民出版社研究员金春峰认为,苏武的出现,是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产物,苏武体现的首先是一种时代的英雄气概,这种英雄气概不是个人气质力量的支持,根本的是民族、国家和文化力量之强盛所带来的必胜信念的支持。伴随着的则是一种事业的正义感、进步感、道德感及其所产生的精神力量。
宝鸡文理学院教授苏振武提出,发掘苏武精神的道德价值,目的在于以此作为重要内容和生动教材,认识传统文化,创造现代文明,实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标。
台湾著名伦理学家、高雄孔孟研究会会长、义守大学教授方俊吉指出,苏武是践行儒家思想的一个范例。苏武身上体现的忠贞节操,是儒家大无畏精神和顽强意志的内化。苏武精神对于当今儒家伦理道德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武功县委书记孙亚政在研讨会致词中说:“苏武精神永远闪烁着历史的光芒。他的爱国情怀,诚信理念、忠勇品质,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苏武精神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情感魅力,又具有丰富的现代人文理性思想,是我们思想宝库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中,我们更需要弘扬苏武精神。”
拜渴苏武墓
参观苏武纪念馆、拜谒苏武墓是此次研讨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苏武墓位于武功镇龙门村前的台地,坐西朝东,背靠青山,漆水河蜿蜒流过,苏武墓1957年5月31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武节碑龙门传”为“武功八景”之一。
依特苏武墓修建的苏武纪念馆,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其主要建筑依次为仿汉阙门、苏武牧羊铜像、庑廊、大殿、祭亭、祭台、墓冢。苏武文化广场、司马大道即将竣工。
纪念馆内苍松翠柏,芳草萋萋,古色古香,庄重典雅。中共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主席华国锋(苏铸)题写的“苏武纪念馆”和“高风亮节”的牌匾,表达了苏姓后裔对苏武和苏武精神的崇敬与缅怀。
从2005年起,武功县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世界苏姓祭祖大会。2008年10月,世界苏姓第七届恳亲大会与苏武文化艺术节将在这里隆重举行。
武功之行,沿途浓郁的秦川风光和陪同人员的生动讲解,使与会代表对苏武故里这片神奇的土地惊叹不已。
武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据《史记》载,周民族始祖后稷出生于武功,教民稼穡,开启华夏农耕文明之先河。武功不仅诞生了名垂青史的一代英雄苏武,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还有文韬武略的宋代龙图阁大学士游师雄,旷世昭彰的明代大文学家康海……
武功古为有邰国,是周、秦、汉、唐等王朝的京畿之地,历史悠久,文物荟萃。武功境内有姜塬墓、教稼台、后稷祠、苏武墓、隋炀帝陵,报本寺塔等文物古迹多处,馆藏文物2000余件……。
苏武和苏武精神,对武功人民的思想文化,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在苏武精神的激励下,武功干部群众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全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
苏氏家族寻根觅祖
长期以来,由于战乱、饥荒、灾难,人们不得不东迁西移,南来北往。苏氏家族也不例外。
冬去春来,多少苏姓子孙,虽忙于创家立业,但仍常念远祖列宗。他们对武功苏族亲情有加,宗谊弥笃,总以“武功”为郡望,以“武功堂”为总堂。
在研讨会上,来自海内外的苏氏后裔回首寻根觅祖的艰苦历程,无不为终归找到自己祖先的所在地武功而欣喜和荣耀。他们因了武功而繁衍生息,因了武功而事业有成。
1937年,海外苏氏后裔筚路蓝缕,苦心孤诣,在菲律宾成立了“武功苏氏宗亲会”。1993年9月,他们又在首都马尼拉修建了宏伟壮观的新会所“武功大厦”。同年10月,又在马尼拉成立了“世界苏姓宗亲会”,与会的有新加坡、泰国、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分会长以及台湾代表。
1997年11月3日,菲律宾苏氏宗亲会一行24人组团回国寻根谒祖。他们在陕西省政协副主席苏明、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苏永祁的陪同下来到武功。谒祖仪式隆重热烈而又礼数有序,苏武长门传人平陵侯63世孙,武功苏氏联谊会理事长苏振武主陪祭祀。平陵侯62世孙苏耀斌老人保存的苏氏长门传世家谱,让域外苏氏族人感激涕零。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吃上故乡的饭菜,不免激情满怀,兴奋不已,他们赠送家乡的那面“情系家乡”的锦旗,表明苏氏家族认定第一祖籍地在陕西武功。
研讨会期间,我们与马来西亚世界苏氏联宗会理事长苏清棋攀谈许久,他介绍说,苏氏寻根觅祖,也曾费过周折。现在,我们终于确认,苏氏家族为黄帝一脉,我们的祖先就在陕西武功。近些年我多次回武功,每回来一趟,都是又激动又感动。他说,苏氏家族在东南亚发展的很好,我们都因苏武引以自豪,非常崇尚苏武精神。我们现在都有自己的事业,心里总想着要把事业搞大,以实际行动传承苏武精神。发展事业,创造业绩,才是对苏武最好的纪念。
苏武精神在国外
苏武作为忠于祖国和民族的杰出外交家,其精神与气节已享誉海内外。
汉武时代,中华民族以一个强盛的大国屹立于世界东方,而称雄西方的是日益崛起的古罗马帝国。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忠于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就成为那个时代英雄人物和有识之士的共同特征,这是因为,他们身后耸立着一个强大的祖国,有着一个强盛的民族和卓越文化的巨大民族力量的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苏武精神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
一位代表向大家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1996年9月的一天中午,日本东京大学历史教师上山浩一和他的母亲一起来到陕西武功拜谒苏武墓,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自我介绍说,他小时候看过苏武牧羊的故事,十分钦佩苏武的爱国精神,所以特地自费来瞻仰苏武墓。他巧遇苏明,苏永祁并得知他们是苏武的后代时非常高兴,从此成了忘年之交。后来,他又多次来到武功,挖掘有关资枓,得知当地要修缮苏武陵园,他还特意寄来10万日元资助款。
韩国著名中国文化研究学者、大邱教育大学教授张闰洙的观点,引起了极大反响。他说,苏武对韩国文化影响比较大的时期是朝鲜时代,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都了解和敬仰苏武,尤其是做过日本俘虏的学者如姜沆和郑希得等人曾把自己的被俘经历跟苏武的经历一视同仁,并以苏武的忠节来评价自己或他人的道德情操,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张闰洙深情地说:“韩中是友好邻邦,长期拥有同样的文化和思想。苏武不仅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忠节之士,也是传统的韩国人所尊崇的典范,苏武的忠节精神和战胜逆境的忍耐力对现代人而言仍具有积极意义,它将成为韩中两国民众相互理解和沟通的文化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