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全身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7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单位:652400 云南省泸西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王经天
  【摘要】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要求及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手动调节扫描或自动触发扫描程序,当靶血管内造影剂浓度达到一定峰值时即进行CT扫描,扫描完毕后利用高级血管后处理软件,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图像。结果 5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100%,其中阳性359例,阳性率69.1%。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是一种安全实用、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管腔内外及管壁的病变,可作为很多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手段及介入术前的筛查手段,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CT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2.041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是一种实用、无创的检查方法,可同时显示血管腔内、腔外及血管管壁的病变,全身各大脏器血管均可行CTA检查。本院2010年7月~2011年10月利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机,成功检查全身大血管CT成像(CTA)519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519例中男296例,女223例,男女比例1.33∶1。年龄21~83岁,平均52岁。
  1.2 仪器 飞利浦64层螺旋CT机,飞利浦8G内存后处理高级软件,飞利浦心电监控仪,美国EZEM双筒高压注射器。
  1.3 造影剂选择 选用非粒子型造影剂碘佛醇,碘浓度320 mg/ml。
  1.4 操作方法 嘱患者仰卧,于肘部粗大静脉置入19号留置针(也可事先留置),并与双筒高压注射器连接,检查心脏及冠状动脉时必须配有心电监控,期间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训练好患者的屏气动作。扫出CT定位像后,设置扫描范围、扫描条件。选择120 kv管电压,250~350 mA管电流,层厚0.6~0.8 mm。球管转速为每圈0.35 s。设置手动调节扫描或自动触发扫描程序,根据检查的部位不同造影剂用量为30~90 ml,造影剂流速为4~5 ml/s。注射造影剂前先试注生理盐水30 ml,观察有无外漏外渗现象,CT扫描与造影剂注射同时进行,造影剂注射完毕后追加注射生理盐水30 ml,以便让造影剂得以充分利用和减少静脉伪影。当靶血管内造影剂浓度达到一定峰值时即进行CT扫描。
  CT扫描结束后,将原始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利用高级血管分析软件(AVA),进行图像后处理,根据不同部位、不同血管及临床需求,笔者常用的后处理技术是多平面重建(MPR),包括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CPR),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重组(VR)。通常是多种重建技术的结合,最终得到所需要的图像。
  2 结果
  519例CT血管成像均顺利完成检查,血管显示好,图像清晰,分辨力高,成功率100%。其中头、颈部血管成像389例,心脏及冠状动脉成像51例,胸、腹主动脉成像30例,肺血管成像14例,门静脉成像14例,肾动脉成像10例,髂总动脉成像5例,双下肢动脉成像4例,锁骨下动脉2例。阳性359例,总阳性率69.1%,其中钙化及硬化斑块287例,狭窄92例,动脉瘤34例,闭塞29例,主动脉夹层5例,血管畸形及变异31例。
  3 讨论
  3.1 概述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是近年来随着螺旋CT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来的一门技术,是以多层螺旋CT扫描成像为基础,通过血管内注射造影剂后扫描,以达到显示所需血管为目的的一项检查技术,特别是64层螺旋CT的应用,更让人类可以常规使用无创技术使血管成像,为血管病变的检查开创了新的篇章[1]。
  3.2 造影剂的选择 目前绝大部分医院已不主张做碘过敏试验,因为碘过敏试验假阳性率高,影响真实性及医生的判断[2],笔者采用非粒子型造影剂碘佛醇,碘浓度为320 mg/ml,所有病例无一例出现造影剂所致的不良反应。注射过程中需严防造影剂外漏,因含碘造影剂外漏进入软组织后肿痛明显,消肿慢,甚至有坏死的可能。本组病例中有4例出现造影剂外漏现象,笔者的处理经验是立即用地塞米松10 m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用纱布浸泡后敷贴患处,患者肿痛程度明显减轻,2 d左右恢复正常,效果较好。
  3.3 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训练好患者的屏气出气动作,特别是心脏冠脉成像及肺动脉成像尤为重要。设置好扫描速度、扫描延时时间、层厚层距、电压电流等,选择好造影剂的浓度、剂量、注射速率等。图像后处理的图像质量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关系很大,有时会出现“假阳性”表现,所以在进行图像后处理时,要求操作者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尽量回顾性分析原始图像,对图像重建质量有很大帮助。
  3.4 CTA与血管造影(DSA)的比较 血管造影(DSA)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在造影的同时还可进行介入治疗,但对血管壁、血管周围组织病变的显示不如CTA;对于很多血管如头颈部血管造影,DSA需要分别进行,造影剂用量大,且操作复杂,有创伤性,检查费用高,不易让患者接受。而DSA的劣势恰好又是CTA的优势所在,CTA操作简单、无创、安全实用,一次性注射造影剂可同时显示血管腔内、腔外及血管管壁的病变,对含钙化的病变显示明显优于DSA,从而成为很多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手段及介入术前的筛查手段。 CTA在很大程度上可替代有创性的DSA检查。
  综上所述,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是一种实用、安全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它可实现血管的精细解剖图像,对血管壁及血管以外的病变显示也有其独到的优势,对血管病变程度和范围显示效果已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是血管病变介入术前的最佳筛查手段。在临床应用的选择上,与血管造影(DSA)相比,CTA以更小的危险性而更容易让患者接受,更容易普及,从而成为很多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手段。所以,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梁长虹,赵振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106.
  [2] 张兆琪.心血管64排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20.
  (收稿日期:2011-12-23)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观察静脉用蔗糖铁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度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度贫血患者52例,给予静脉滴注蔗糖铁和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时间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等指标及两种药物的临床副作用。结果:5
期刊
【摘要】 目的:评价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常规剂量他汀药物血脂控制不佳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服用常规剂量他汀药物血脂控制不佳的冠心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依折麦布联合他汀药物治疗组62例(依折麦布10 mg/d+阿托伐他汀10 mg/d)和双倍剂量他汀药物治疗组64例(阿托伐他汀20 mg/d)。持续24周测定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菜油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闽西地区相关流域水体污染情况,观察服用矿区暴露饮用水是否会增加闽西地区居民胃癌的发病率。方法:调查闽西地区相关流域水体污染情况,以及调查2005-2009年闽西地区居民饮用本地区饮用水后胃癌的发病率情况。结果:闽西虽然地处戴云山脉西北山区,矿产资源丰富,矿山生产活动频繁,以及地质暴露辐射较多,但是却未对闽西相关流域水体造成相关污染。2005-2009年,闽西地区男性胃癌发病10
期刊
【摘要】 目的:对NZ-1型动脉压迫止血器使用方法进行改良并总结。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83例改良使用NZ-1型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患者临床资料,全部为经股动脉穿刺置鞘,其中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68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15例。总结使用方法,分析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安置顺利,1例患者安置过程中一过性不适,安置术后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
期刊
【摘要】 参考我国近10年的急诊心肺复苏培训方法,结合本院实际运行情况研究发现,多种培训模式并存,以导师授课模式、视频指导自学模式、模拟急救场景模式为主的急救培训模式,各有优缺点。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传统心肺复苏培训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培训模式; 优化组合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现代临床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学科[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变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对2型DN患者分组,观察血清IL-8、IL-10水平的改变。结果:糖尿病3组的IL-8、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且与及血肌酐呈正相关。结论:检测血清IL-8、IL-10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观察DN病情及判断DM预后的参考指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低温环境下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时心电图的变化。方法:将56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只。两组家兔均置于自然低温环境下(10 ℃、5 ℃、0 ℃、-5 ℃)暴露30~60 min后做肢体导联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心率、ST段及T波的变化。结果:10 ℃、5 ℃及0 ℃自然低温环境下实验组心律失常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自然低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在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60例患者及210例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D-二聚体(DDimer)、血栓前体蛋白(TpP),对各项指标在诊断血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实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对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实施具体干预措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观察、调查和分析护士职业倦怠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前护士自我效能感与情绪枯竭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护士自我效能感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呈显著正相关,护士自我效能感与去人格化倾向维度无明显相关性。实施干预措施后,病房、急诊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房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进行剖宫产的产妇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1年9月治疗的36例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的病例资料。结果:经分析总结显示,生殖道感染、腹部脂肪厚度、手术时间为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此几种原因给予产妇实施早期预防措施,能明显避免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 剖宫产; 术后; 切口感染   doi:10.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