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iangre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品德教学要回归生活。在“生活德育”的理念指导下,学校要使知识化的德育回归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本文通过一些课例,说明品德教学怎样回归生活。
  一、 课前布置作业,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切身感受
  任何一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只有和所学的有意义材料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学习。因此,在授新课前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布置学生课前作业,为新课作预备,使德育课更有实效。
  1. 填补教材空白
  品德教材中有好多课文都是需要学生提前作准备的。如“小调查”、“采访”、“观察”、“实验”等活动,课前都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这样,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通过感受、调查、试验等学习活动,获得对生活的、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为课堂上和同学们交流讨论奠定基础,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效果更好。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备课时我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养尊处优,从未想过别人的感受。基于这点,课前我先让学生通过采访,调查和观察周围有多少人为了我们在默默付出辛劳。孩子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发现,原来自己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这些人,因此感受到了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同时也懂得了要体谅别人,感恩别人、自己也要回报社会的道理。这些活动是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填补了教材中的空白,收到了自我教育的效果。
  2. 产生情感共鸣
  品德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学生由于没有亲身体验,所以不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布置学生去实践,体悟课文所要传达的情感。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的《父母的难处》一课,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并布置学生去街头、社区对一些家长进行调查采访,做好记录。上课时,我先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故事,使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采访调查的结果,说说父母们有哪些难处。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明白了我们的父母有很多难处,需要子女的理解和帮助,和父母共患难,产生了情感共鸣。
  二、 课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体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感是架在认识和行为之间的桥梁,是认识转化为行动的一种内在动力。教学中,我按照小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感受——体验——共鸣),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借助多媒体创设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鸣。
  如教学《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一课,我先利用班内两个学生之间曾发生的一个诚信小故事导入,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白诚信就在我们身边,诚信使同学之间的友谊更深,增强了学生的道德认识。那么,不讲诚信会带来什么危害呢?第二环节,我用课件出示了“三鹿奶粉事件”危害的人数,并播放了在这次事件中受害者和家人悲痛欲绝的图片,让学生目睹了违背诚信者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那悲伤的乐曲、感人的画面以及教师动情的解说,使学生的心震撼了,为本课定下了感情基调。他们纷纷表达了对受害者的同情和对违背诚信者的痛恨。接着,我再通过剪辑的录像资料播放这次事件的主犯接受审判的片段,此时又一次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他们激情流露,感慨万千。最后,我组织了“辨一辨”活动,内容全部选自学生间的一些小事例,让他们来判断,提高辨别能力,使诚信的种子深播在孩子们的心里。
  三、 课后组织活动,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动
  鲁洁教授在《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一文中有这样的阐述:“作为一门生活实践的课程,从生活出发还必须让它在回到生活中去,使它在与生活的其他方面不断发生动态联系和作用中真正融入生活世界,促使人们去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这才是具本质意义的回归。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品德教育不能止于课堂的40分钟,学生课堂上的道德认识需要生活的浸润和实践的历练。
  1. 亲历生活,实现道德反思
  只有亲历生活实践,学生才能把课堂上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观念。为此,在品德课后我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去体验,去感悟,在实践和感悟中实现道德反思。
  如学完《父母的难处》一课后,我让学生回家亲身体验做家务(如为父母准备一次早餐,为父母洗一次衣服,与父母谈一次心等等),在下一课时交流感想。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的感触很深。有的孩子说:“本来以为我早上起得早,已经很辛苦了,没想到父母为了给我做早餐,每天都要比我早起,真是够辛苦的。”还有的说:“洗衣服真不容易啊,我以后要注意卫生,尽量使衣服干净一些,为妈妈减轻负担。”……孩子们由衷的感慨流露出对父母的感激和体谅,这是所有说教不能达到的效果。
  2. 引导实践,认识转化为行动
  品德课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讲究实践性,课后还要组织学生办展览、出墙报、贴标语等实践活动,写好品德课的“续篇”。
  如四年级的《绿色小卫士》一课学习后,我就布置学生去周边地方做宣传活动。如在学校的走廊、垃圾桶边放置环保小标语,时刻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卫生;在学校的宣传橱窗、板报等处布置宣传资料,鼓动全校同学一起行动,争当环保小卫士。
  我们提倡学生课后实践,是希望学生在实践中将道德知识更好地落实到行动中去。
  (作者单位: 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苏轼在《石苍舒醉墨堂》中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讲的是人生从开始认字的时候,忧愁和苦难就伴随而来,做人只要能认识记得自己姓名即可!郭沫若曾曰:“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能有效丰富儿童口语,强化儿童阅读和表达能力。
期刊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限于认知、情感、经历的局限,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真情很不容易,作文“假、大、空”的现象比较普遍,写老师无非就是“批作业到深夜”、“雨雪天坚持给学生补课”、“生病了仍然坚持上课”,写母爱就是“冬夜织毛衣,双手冻得通红,两眼布满血丝”、“孩子生病
期刊
冷静观察课堂上那热烈讨论的合作场面,不难发现不少合作学习还只是停留在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的外显形式上,合作学习的内涵和优势没有得到体现,学生的合作欲望和合作能力没有提升。以上种种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反思。  一、 从学生合作的需求处出发,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教学课堂中,老师出示情景图问:“小朋友,你们在图上都看见了什么?”许多同学都对图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广泛使用。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首选。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为数学
期刊
知识教学是思维训练的载体,如何更好地借助载体促进思维?精心设问便是其中的一种适合的方法。心理学研究得出:在学习中附加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注意,而且问题与思维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也就是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问题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并决定思维发展的方向和性质。而问题的位置和问题的类别对学生注意及思维均有不同的作用,因此要善于设问、注重问题的定位、定类,从而发挥问题的催化
期刊
故事一: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使用教材: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角的认识》。  过程:  师: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角吗?  学生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得出4种做角方法:① 剪角;② 折角;③ 画角;④ 搭角。  师:请你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学生小组活动:先每人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再在自己的小组中交流自己做角的方法。  师:你的角是怎么做的?  (学生边演示,边说自己的做法。)  生1:我用剪刀在纸
期刊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下面,我就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谈一些实践体会。  一、 创设生动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表明:兴趣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积极的情绪,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绚丽多彩的图片,形象的动画能创设出生动的语言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期刊
农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往往无电脑、无网络。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呢?笔者在学习邮箱的使用中做了一些尝试,采取“头痛不能只医头”、“关键问题细讲解”、“及时评价增信心”、“同伴互助增友谊”、“综合测试验真功”等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信息应用的能力不断提高,差异不断缩小。  四十三个邮箱是我所任教的五(1)班所有学生所
期刊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评价原则进行形成性评价呢?我觉得,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遵循情感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及科学性原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以下就谈谈我对这三个原则的实践与体验。  一、 情感性原则  在进行英语教学评价时,我们要特别
期刊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耗时很多却收效甚微,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现状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小学作文教学为什么如此劳心劳力以收效甚微?这与缺乏情感的支撑有很大的关系。本文拟从情感入手,对作文教学的素材、构思、评改三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 快乐情绪促学生积累写作素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的积累在写作中是最基础的。如何积累素材?其实,生活中遍地都是素材。作文就来源于生活,学生的欲望、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