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新课导入初探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ccc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导入能否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是一节课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也不例外。根据教学实践,笔者初步归纳出这门综合课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些导入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设疑导入、情境导入、时政导入、复习导入、音乐导入、多媒体导入等。
  关键词:新课 导入 方法
  
  课堂教学是根据课程标准确立一个教学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优化两种行为,即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其中教学行为是指为了促进学习者完成学习行为而进行的支持性、服务性、引导性的教学活动,而其第一个环节就是导入新课,这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起点。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就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导入,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劲头十足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反之,学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自然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使学生乐于学习和善于学习,在新课的导入上就要精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结合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这就是说:学生只有在强烈的学习动机驱使下,才会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悬念式的导入方法恰恰符合这样的要求。悬念的设置一般要通过一定的情节或某些事例,不是简单、直接的提问,犹如讲故事,说到紧张、激烈、热闹、扣人心弦之处,戛然而止,从而引起听者的强烈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先针对所要讲的内容,抓住关键,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疑问,有意识让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促使学生去探求答案,以此来导入新课。这种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悬念进行学习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有的放矢,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启迪和刺激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西安事变》这一内容时,我先提问学生:西安事变震惊中外,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扣押他们的最高统帅蒋介石呢?当蒋介石成为“瓮中之鳖”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不将他置之于死地,反而要和平解决呢?这样一来,学生都急切地想了解事情的经过,这样接下去的教学,学生自然都听得很认真了。
  但是这里要值得注意的是,用于导入的问题应该找准“点”、把握好“度”。质疑设问,目的是以“疑”作为学生“思”的先导,所提出的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的重点,才能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引起学生探新寻胜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情境导入,引人入胜
  
  所谓展示情境,就是教师从现实教学目的需要或根据学习者观察、想象、思维规律,结合教材实际,或者通过语言描述,或者展示实物和模型等创设一个引起学生探索学习的气氛。它是导入新课,吸引学生学习的好方法。
  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对于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厌倦。而创设情景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和思想的共鸣。如在教《水资源问题》时,我手上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这使学生都很好奇,而我则说:把这个苹果比喻成世界上现有的水源。我们很多人认为地球是蓝色的星球,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们知道吗,这些水资源目前能直接为我们人类所利用的有多少呢?接着我就开始演示,海水不能直接利用,我用小刀在苹果上切下一大块……我就这样一刀刀切下去,最后只剩下了一小块。这时候很多学生都已经目瞪口呆了,原来我们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只有这么一点啊。在这样的新课导入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时政导入,引人深思
  
  历史与社会学科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时政性比较强。在九年级的教学中就更为突出,我们教师可利用学生对时事新闻及事件的报道较感兴趣的心理,根据教材内容,用最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共鸣和探究欲望。这种导入方法也比较符合《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与时俱进的特点。例如,在教《国际性大都市》时,我就用上海将要举办世界博览会这一盛事导入新课教学。又如,在教《阿拉伯帝国》时,可以利用中东地区的时事新闻,如伊拉克局势、中东和平进程等内容,引起话题,然后转入新课教学。运用这种方法既可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拉近与教材的距离,又可以体现出社会学科的生命力。
  
  四、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在《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很多前后知识点是紧密相连的,旧知识为新知识打基础,新知识可加深对旧知识的记忆。在导入新课前先复习旧的知识,以旧带新,合乎逻辑,顺理成章。由已知导向未知,自然过渡,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并把前后知识系统化。而且这样导入新课可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还能够激活学生的旧知识,为“同化”新知识提供方便,并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和成功感,并为后继的学习提供动力。当然,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前后有逻辑关系,或者对比关系的教学内容中。例如,在教《草原人家》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水上人家,领略了水乡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情。我相信大家都流连忘返,意犹未尽。今天,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另一个美丽的地方——大草原。让我们用心去发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又会孕育怎样的美丽呢?它的美与水乡的美又有怎样的不同呢?这样既导入了新课,又暗示学生注意发现两种不同的“美”各有哪些特点,从而明确了学习目标。
  
  五、音乐导入,陶冶情操
  
  美好的生活需要音乐,历史与社会课也需要音乐。例如,在教《傍水而居》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太湖美》这首歌曲。那悦耳动听的歌声使学生很快被吸引住了,接下去上课的效果自然非常地好。
  
  六、多媒体导入,情景交融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多媒体主要包括: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多媒体的特点是可以把学生的认识对象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多媒体图文并茂,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去寻求答案,获得知识。例如,在教《最后的盛世》这一课的时候,我用多媒体先给学生播放了北京风光的片断,然后让学生说说这是哪个城市,并结合七年级学过的内容说说对北京的了解。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我们知道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历
  史上明清两朝的都城。今天的北京有许多建筑都是那时保留下来的。那么我们对历史上的明清两朝究竟了解多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时光的隧道,回到几百年前,去看看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这时学生们一边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图片,一边全神贯注地听着老师讲解,这样的导入自然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多媒体多种多样,我们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由选择和组合。用它导入新课不仅有形、有声、有色,而且还生动、形象、直观。我们教师熟练地掌握了这些现代教育技术,便可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从而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
  总之,一堂课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醒目,引人入胜;一堂课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新课导入是整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切中要领,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形成“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境。历史与社会课的新课导入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的艺术,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开阔视野,兼收并蓄,成为“杂家”,新课导入才会显示出其艺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其他文献
在许多年中,我们依赖书信维持生存。书信是我们寂寞的日子里稀少的欢乐和光明。信中的每一个字都被我们贪婪嚼碎小心咽下,然后一字不漏地“输入”记忆珍藏。收信、读信和复信
利用评价体系模型设计了科研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质量评价系统。该系统与传统的评价系统相比,建立了基于N层次模糊分析思想的多策略综合评价体系结构模型,评价指标的筛选以及评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包括妇女观的大众化。传媒作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大众化的重要载体,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就要以马克
课程改革之下,传统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否定,但是不能不说的是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持续时间过长,影响太大,尤其在当前依然有应试教育的影子和升学的压力下,英语教学改革路程漫长。某些学校为了应对检查,会创设一些英语口语课,但是即使如此,依然能看到英语教学中重视语法,片面强调读和写,忽视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很多学校或者英语教师都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如果他们能很好地
目前课堂上使用比较多的依然是讲授教学法,这种传统的方法虽然比较容易实施且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大大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必将限制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就需要调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方式,充分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既给予学生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地理知识系统是一个开放、发散的系统。既有许多已知的相对真理,更多的却是人类尚未探索到的奥秘。这些奥秘能引起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意识的培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少用“定向思维”、习惯思路要求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开拓假想思维,鼓励奇思妙想    假想思维是对客观事物假定
摘要:当今世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对正在处于身心发展中的初中生的道德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从当今初中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入手,分析了造成种种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包括社区、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  关键词:初中生 网络道德问题 表现  成因 对策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使中国人开始步入一个网络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时代。中国几千万初中生在享受着这顿“世界大餐”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正确思路,新农村建设的新特点及实现途径必然要求有新的发展理念做引导。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好地实现这些新特
汉字中有一类“品”形字,同一字根三足鼎立,“众志成城”,其义饶有异趣。且看与“五行”有关的品形字。“鑫”——“金”多,生意兴隆,有利可图,难怪旧时商行取名多钟情此字。
随着无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业务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行各业,如何运用先进的无线网络实现定向的安全的数据传输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就无线数传业务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