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共青团“希望工程”的首批海报人物之一,“大鼻涕”男孩胡善辉的成长历程中,始终伴随着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从参军入伍到进入铁路集团工作,从全国青年文明号成员再到“善辉善行”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胡善辉在角色转换中始终牢记初心,倾心回报社会,用奉献与拼搏,让爱与温暖在青春的荣光中持续传递……
29年前,摄影师解海龙在河南省新县八里畈镇王里河村的一间简陋的小学教室里,拍下了一张照片——“大鼻涕”男孩。30年来,这张照片与“大眼睛”苏明娟等照片一起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标志性照片,有效推动了大批希望小学的兴建,改变了千百万中国贫困失学儿童的命运。照片的主人公胡善辉因此也获得了全社会的关注。
1982年,胡善辉出生在大别山区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八里畈乡王里河村。新县是国家重点帮扶的贫困县,王里河村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当时胡善辉一家住在一间破旧的平房里,因为父母身体不好,家里更是一贫如洗,胡善辉和哥哥经常吃不饱,一年中只有过生日时才能吃上一次鸡蛋。贫困,让胡善辉的上学路坎坷不断,和其他同学一样,每年都要为了几十块钱的学费向学校打欠条。
1991年,那时的胡善辉一家正处于最困难的时候,父母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又营养不良,相继病倒住院。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摄影师解海龙的到来,悄然地改变了他的命运。
“拍摄这张照片时,我完全不知道。直到1993年,我突然收到了一封广州师范学院房敏琳姐姐写来的信,里面夹了5元钱和一张从杂志上剪下来的‘希望工程 ’的照片,才知道自己已经在全国‘火’了很长一段时间。”此后的多年间,有不少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向胡善辉伸出援助之手。
“那几年里,足足有好几十位捐助者一直奉献着他们的爱心,在我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我得到了各级组织的关怀和好心人的帮助。这份温暖让那时的我在懵懂中坚定了将来回报社会的决心。”胡善辉说。
初中毕业后,胡善辉参军入伍,在部队期间,他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嘉奖4次、优秀士兵7次。转业后,胡善辉在众多选择面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铁路工作。
“因为在部队的时候我就与铁路有过长时间接触,铁路职工在工作中奉行的‘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深深影响着我,选择铁路能够让我更好地实现回报社会的愿望。”回忆当时来铁路工作的理由时,胡善辉说。
2017年,胡善辉顺利成为了京沪高铁济南西站的一名客运员。在选岗时,胡善辉一眼就看中了车站最繁忙的岗位——客服中心。“我就是想冲在一线发光发热,为来往的每一名旅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为了能快速熟悉客运业务,他和身边的小伙伴一道认真开展每月的“青年文明号”集中活动。从学习现场客运作业流程到背诵业务规章知识再到提升服务沟通技巧,胡善辉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了全部的客运服务流程和业务技能,并且顺利通过了车站的考核。
从“希望工程”到“青年文明号”,共青团组织的温暖在胡善辉身上传递着,共青团的光荣在胡善辉身上践行着。在这个最能帮助旅客的青年集体中,胡善辉感觉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他同身边的同事一道救助突发疾病的孩子,帮助与家人失去联系的大娘,归还旅客遗失的巨款等等。他平均每天需要解答旅客上千次的问询,虽然很辛苦,但是胡善辉心里踏实又温暖。
“能够回報社会让我感到很满足,同时还能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帮助他人,予人方便,予己幸福;”胡善辉说,“在火车站,人与人之间都是最陌生的彼此,这里所发生的互助和关爱,也是彼此间最温暖的情感和祝福。”
2018年,车站团委以胡善辉为核心骨干,成立了“善辉善行”志愿者服务队。90后团员青年在胡善辉的带领下,利用休班时间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每天推送轮椅20多次,在候车室、站台之间来回跑动两万余步,中间还要不间断地回答旅客的各种问询。一天下来,有的脚上磨起了水泡,有的嗓子干涩嘶哑,即便如此,服务队里也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
如果说尽心尽力帮助他人是胡善辉回报社会的“星星之火”,那么建立“善辉善行”志愿者服务队,就是以“燎原之势”带动和影响更多的青年传递关爱与温暖。
每年的3.5学雷锋日,“5.26—我爱路”爱路护路日,以及节假日、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期,“善辉善行”志愿者服务队成员们都会到车站、周边沿线为旅客和市民义务提供安全宣传、文明劝导、候乘引导、重点帮扶等服务。在他们的带动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到了铁路青年志愿者的队伍。
近3年,在全国“暖冬行动”志愿服务活动中,共有8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善辉善行”志愿者服务队中,他们放弃假期,积极解答旅客问询、引导候车秩序、辅助旅客购票取票、帮助旅客找寻失物及便捷乘车,用奉献和爱心温暖了旅客的回家旅程,其中90余名志愿者先后荣获全国铁路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目前,胡善辉所在的济南站青年志愿者协会已经有注册志愿者1173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5935小时,协会先后荣获全国铁路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全国铁路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山东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爱心传递在路上,青春没有终点站。胡善辉奉献的脚步从未停止,“善辉善行”的队伍持续壮大,爱的故事仍在继续……
简陋教室里的“大鼻涕”男孩一夜成名
29年前,摄影师解海龙在河南省新县八里畈镇王里河村的一间简陋的小学教室里,拍下了一张照片——“大鼻涕”男孩。30年来,这张照片与“大眼睛”苏明娟等照片一起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标志性照片,有效推动了大批希望小学的兴建,改变了千百万中国贫困失学儿童的命运。照片的主人公胡善辉因此也获得了全社会的关注。
1982年,胡善辉出生在大别山区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八里畈乡王里河村。新县是国家重点帮扶的贫困县,王里河村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当时胡善辉一家住在一间破旧的平房里,因为父母身体不好,家里更是一贫如洗,胡善辉和哥哥经常吃不饱,一年中只有过生日时才能吃上一次鸡蛋。贫困,让胡善辉的上学路坎坷不断,和其他同学一样,每年都要为了几十块钱的学费向学校打欠条。
1991年,那时的胡善辉一家正处于最困难的时候,父母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又营养不良,相继病倒住院。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摄影师解海龙的到来,悄然地改变了他的命运。
“拍摄这张照片时,我完全不知道。直到1993年,我突然收到了一封广州师范学院房敏琳姐姐写来的信,里面夹了5元钱和一张从杂志上剪下来的‘希望工程 ’的照片,才知道自己已经在全国‘火’了很长一段时间。”此后的多年间,有不少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向胡善辉伸出援助之手。
“那几年里,足足有好几十位捐助者一直奉献着他们的爱心,在我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我得到了各级组织的关怀和好心人的帮助。这份温暖让那时的我在懵懂中坚定了将来回报社会的决心。”胡善辉说。
从部队到铁路,他投身“青年文明号”
初中毕业后,胡善辉参军入伍,在部队期间,他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嘉奖4次、优秀士兵7次。转业后,胡善辉在众多选择面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铁路工作。
“因为在部队的时候我就与铁路有过长时间接触,铁路职工在工作中奉行的‘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深深影响着我,选择铁路能够让我更好地实现回报社会的愿望。”回忆当时来铁路工作的理由时,胡善辉说。
2017年,胡善辉顺利成为了京沪高铁济南西站的一名客运员。在选岗时,胡善辉一眼就看中了车站最繁忙的岗位——客服中心。“我就是想冲在一线发光发热,为来往的每一名旅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为了能快速熟悉客运业务,他和身边的小伙伴一道认真开展每月的“青年文明号”集中活动。从学习现场客运作业流程到背诵业务规章知识再到提升服务沟通技巧,胡善辉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了全部的客运服务流程和业务技能,并且顺利通过了车站的考核。
从“希望工程”到“青年文明号”,共青团组织的温暖在胡善辉身上传递着,共青团的光荣在胡善辉身上践行着。在这个最能帮助旅客的青年集体中,胡善辉感觉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他同身边的同事一道救助突发疾病的孩子,帮助与家人失去联系的大娘,归还旅客遗失的巨款等等。他平均每天需要解答旅客上千次的问询,虽然很辛苦,但是胡善辉心里踏实又温暖。
“能够回報社会让我感到很满足,同时还能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帮助他人,予人方便,予己幸福;”胡善辉说,“在火车站,人与人之间都是最陌生的彼此,这里所发生的互助和关爱,也是彼此间最温暖的情感和祝福。”
暖心善辉,传播一路志愿善行
2018年,车站团委以胡善辉为核心骨干,成立了“善辉善行”志愿者服务队。90后团员青年在胡善辉的带领下,利用休班时间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每天推送轮椅20多次,在候车室、站台之间来回跑动两万余步,中间还要不间断地回答旅客的各种问询。一天下来,有的脚上磨起了水泡,有的嗓子干涩嘶哑,即便如此,服务队里也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
如果说尽心尽力帮助他人是胡善辉回报社会的“星星之火”,那么建立“善辉善行”志愿者服务队,就是以“燎原之势”带动和影响更多的青年传递关爱与温暖。
每年的3.5学雷锋日,“5.26—我爱路”爱路护路日,以及节假日、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期,“善辉善行”志愿者服务队成员们都会到车站、周边沿线为旅客和市民义务提供安全宣传、文明劝导、候乘引导、重点帮扶等服务。在他们的带动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到了铁路青年志愿者的队伍。
近3年,在全国“暖冬行动”志愿服务活动中,共有8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善辉善行”志愿者服务队中,他们放弃假期,积极解答旅客问询、引导候车秩序、辅助旅客购票取票、帮助旅客找寻失物及便捷乘车,用奉献和爱心温暖了旅客的回家旅程,其中90余名志愿者先后荣获全国铁路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目前,胡善辉所在的济南站青年志愿者协会已经有注册志愿者1173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5935小时,协会先后荣获全国铁路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全国铁路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山东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爱心传递在路上,青春没有终点站。胡善辉奉献的脚步从未停止,“善辉善行”的队伍持续壮大,爱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