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和大人一起读”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liu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版《语文园地》新增的栏目,这个栏目指向的是课外阅读,重在创设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化途径,是让大人陪伴孩子走向“我想读,我要读”的主动阅读境界的桥梁。因此,“和大人一起读”不只是教材,是阅读材料,是阅读环境,是阅读兴趣……是学生借助媒介走向阅读世界,是让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的途径。这里的“大人”,指有能力协助孩子阅读的人,包括“教师、父母、亲友、邻居、哥哥和姐姐……”。这一板块的教学该如何实施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和老师一起读
  在孩子与大人结伴前行中,教师起到引领点拨的作用,因此,上好第一次“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课至关重要。《语文园地一》中的《小兔子乖乖》是部编版一上第一次“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谣,这首歌谣节奏明快,还采用反复的写法,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颇深。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就听大人反复叙述,大部分孩子都能歌唱。我引导学生阅读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第一步,观看视频,演唱歌曲。播放《小兔子乖乖》的动画片,同学们一边看动画,一边拍手演唱。学生有了真实的体验,便能引起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指导阅读,表达想法。老师问:“同学们,刚才,老师发现你们唱得很投入,有些小朋友还情不自禁地和同学交流起来。谁愿意把你想到的与大家分享呢?”于是,有的学生回答,这只小兔子很聪明、乖巧、听妈妈话;有的学生回答,在家时,有人敲门,要先看看是谁。这个环节的设置,基于这个故事同学们已经听过无数次了,爸爸、妈妈、幼儿园老师也引导过多次,同学们能畅所欲言。而这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初步表达的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倾听能力。接着,老师继续问:“同学们真了不起!可这节课咱们要看着文字读好这首歌谣,你们有信心吗?你们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吗?”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又有较强的亲师性,模仿老师读是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最佳办法,学生自会学得趣味盎然。
  第三步,指名同学模仿老师的样子分小节读,交流歌谣中都有谁,再进行分角色表演。
  第四步,布置作业:回家把这首歌谣读给妈妈、爸爸听,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
  在引导学生第一次“和大人一起读”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模仿读书,并与老师交流的同时,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和父母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有个关键的角色是爸爸、妈妈,孩子对家长有着天生的信赖感。因为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人。教学“和大人一起读”,在重视教师引导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家长的陪伴。
  1. “故事妈妈”参与阅读。首先,我在班级每周的兴趣课前几分钟开设“故事环节”,邀请家长成为“故事妈妈”,为同学们讲绘本故事,从中选择朗读能力强的家长合作阅读“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部编版《语文园地二》中《剪窗花》是一上第二次“和大人一起读”内容,本篇阅读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次阅读,我请了一位朗读能力较强的家长参与课堂阅读。事先,请这位家长学会剪窗花,并带着作品走进教室。经过我简单介绍后,“故事妈妈”的陪伴阅读就开始了。
  “故事妈妈”先出示窗花,并相机介绍:孩子们,今天,咱们要读的儿歌中,有一位小朋友跟着奶奶一起剪窗花呢。你们能借助学过的声母、单韵母及两拼法,自己先试着读读这首儿歌吗?不会读的字可以做上记号,可以请教老师和我哟。“故事妈妈”在班上和学生一起学习,学生们请教时显得更大胆了,读书氛围也显得更自由了。
  接着,“故事妈妈”又问:“刚才,许多孩子都很勇敢地向我请教,真了不起!现在,给我一个机会也读读这首儿歌,好吗?”“故事妈妈”朗读好后,指名学生读,并纠正读音。
  然后,“故事妈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从儿歌中,你知道我和奶奶都剪了哪些窗花?”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出喜鹊、鸡、鸭等,“故事妈妈”便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出对应的窗花,并在窗花旁边配上字,一起对读儿歌。
  最后,“故事妈妈”说:“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儿歌,你们也可以考考他们哟!”
  这节课,利用“故事妈妈”拉近大人与学生的距离,培养了学生借助学过的拼音识字并进行阅读的能力,同时,也让同学们明白原来和妈妈一起读书也很有趣。于是,同学们回到家,便缠着妈妈要陪伴着自己一起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就很自然地从课内走向了课外。
  2. 爸爸、妈妈亲子阅读。一个家庭,若有固定的朗读时间,大人每天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语言就会丰富着孩子们的语言体验和精神世界。孩子用耳朵获取这种文学的诗性的语言越多,想象力和理解力就会越丰富,创造力也就会越强。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
  在老师的引导、“故事妈妈”的感染下,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后,我就推荐学生阅读绘本,让学生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因为绘本的特点是大量的信息被隐藏在图画和简单的文字中,有助于引导低年级学生思考与想象。学完《剪窗花》后,我推荐了一些绘本故事,如:《可爱的鼠弟弟》 《我有友情要出租》 《爱心树》等一系列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绘本,要求家长和孩子每天一起阅读一个绘本故事,借助绘本提升孩子的识字能力,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家长们也可以在微信群中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促进交流。
  3. 创建“读书给你听”微信公众号。在亲子读书一段时间后,家长和孩子已经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并有了小小的收获后,建立“读书给你听”微信公众号,内容是:亲子读书音频、绘本图片、文字叙述等。一周安排两个家庭录制,录制时,形式不限,可以是孩子读,也可以是与家长一起合作读,然后发家长微信群,家长发表评论,总结经验。
  三、和他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不仅是和老师、父母一起读,还可以和哥哥、姐姐、邻居等比自己年纪大的人读。《拔萝卜》是“语文园地五”的内容,这是一篇有趣的故事,通过阅读使学生初步感知团结力量大的道理。这篇阅读是安排在拼音教学之后的,学生可以借助拼音提升阅读能力。阅读时,我请了高年级同学协助,目的是让同学们明白还可以和哪些人一起读书。
  第一步,老师:“上次,老师请来了‘故事妈妈’,今天,老师又请了高年级的‘故事能手’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欢迎。”低年级的学生对高年级同学有着无限的崇拜,他们听得趣味盎然,而且还有点跃跃欲试的感觉。于是,我继续说:“看来你们很想讲好这个故事,不过,先借助学过的拼音自己读故事,读熟练以后,读给你小组的高年级哥哥、姐姐们听。”一个小组配一个高年级学生,同学们读得认真,讲得起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步,读好故事,讲好故事,学表演。可以引导高年级同学设计这样的环节:① 小组的同学分自然段读给大家听。② 交流:文章中都有谁一起拔萝卜呢?为什么拔不动呀?你们猜他们最后把萝卜拔出来了没有?你们明白了什么?③ 重点是练习表演。表演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阅读教学的一把“金钥匙”,和高年级的同学一起表演,更有兴趣。
  第三步,选择优秀小组上台表演。要求一边表演,一边复述课文内容。
  第四步,小结阅读收获。教师问道:“同学们,通过这几次阅读课,你们知道都可以在哪些地方阅读?都可以和哪些人一起阅读吗?”有的学生说:“在学校可以和老师一起读书;在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有的学生说:“在学校还可以和高年级同学一起读;也可以和同班同学一起读。”有的学生说:“在家里还可以和爷爷、奶奶、姐姐等家人一起读。”还有的学生说:“在阅览室或书店,有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工作人员或同在书店读书的人。”……
  总之,“和大人一起读”是一个阅读情境,是一个阅读过程,要引导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利用周围的环境,创设读书氛围,引导孩子慢慢参与阅读,从而走向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拉近学生与文字的距离,产生对文字的亲近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本文梳理了近四年浙江财经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在选题上存在过小、过大、过偏等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以小见大,专注集中”、“各取所长,扬长
期刊
“如何教学生写故事”,我觉得学生自己可能对这个话题更有发言权,于是我请了两个人来谈,她们都是创新作文大赛全国冠军,一个是梁潇,她是大赛高中组首个特等奖;一个是汪锐,她的作文《
我教书以来一直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而且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小学任教,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大部分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半天写不出一句话来,或是东拼西凑,胡乱写一通,他们写作一般,只会生搬硬套,人云亦云。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学生課外阅读面狭窄,许多学生除了课本,就没有读过其他书籍,没有广阔的阅读空间,这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倘若蜜蜂只叮在
期刊
警惕中华“文化长城”被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两个问题值得特别注意,一是文化失衡,二是文化意识太差。这两个问题看似与经济问题不相关,其实关系极大。文化失衡,是指外来
期刊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多篇经典的古诗词教学内容。但古诗词年代久远,博大精深,而小学生知识面窄,阅历尚浅,学习理解往往有困难。因此,古诗词教学多需要进行相应的资料补充,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然而,我们稍微留心一下便会发现,不少教师对古诗词教学拓展的量与度没有把握好,因此,往往不能达到预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以下,便谈谈笔者在近几年觀课中发现的
期刊
这些文字,写给即将出版的《青青园中葵--清华附中圆明书院史记》。  生活真的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的味道是什么。  就像这本书--我从来不曾构想过它的出版。事
“商”、“英”之争在学科属性上已经获得学术界的基本认同,但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各大院校没有定论。本文从CBI理念出发,认为“商”和“英”应有机结合才是对“商”、“英”之争
“老师的指导很精彩,学生的学习也投入,今天你的表现很棒,可以打90分!”甫一下课,便听到了师傅给予我的新课以如此高的评价。师傅是著名特级教师,儿童习作教学的专家,对课的要求向来精益求精,难得今天对我的这节课这般不吝溢美之词,真让我喜不自胜!  的确,这一节由我自主研发设计的五年级习作教学课《香来了》,以一个极有禅意趣味的故事《黄山谷闻香》做引子,层层设置悬念,且读且聊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