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艳绘先生的《“冬至”一词的结构关系》一文,肯定“冬至”的“至”不作“到、达到”解,这一点我很赞同。但曾先生因而认为“冬至”一词不是主谓关系的复合词,而是偏正式复合词,我却起了疑心。
我们知道,汉语的构词法有所谓主谓、偏正、述宾、述补、并列等结构关系。这些结构关系,并非适合于所有的词类,而是各有其适应性。而且,不同的词类,因采用了不同的结构关系,它们所显示的词义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或限制。
主谓结构的特点在于前一音节多具名词属性,表明“谁”或“什么”并处于主体位置,后一个音节则具动词或形容词属性,表明前面的“谁”或“什么”在“干什么”或“怎么样”。可知两者是共同表达一个整体意义,是没有主次之分的,是一个名词。“冬至”就是这样的词,所以说它是主谓结构。“至”字在这里确实不作“到、达到”讲,也就不可能具有动词的属性,所以曾先生就认定它具有名词的属性,于是就变成偏正关系了。这当然不对。其实,曾先生也知道这个“至”有“极也”的意义,虽不具有动词属性,却具有形容词的属性。凡具有动词和形容词属性的,都可充作“谓词”,正好跟前面具有名词属性的“冬”构成了主谓关系,共同表达了一个整体意思。“冬至”是如此,“夏至”也是如此,“春分、秋分”同样如此。也就是说,同为主谓结构关系的词,实际上有“名+动”和“名+形”两种不同的下位结构关系。明乎此,就不至于把它错当成偏正关系的词了。
偏正关系的词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该词的意义有所侧重,其意义重点落在后一音节上,前一音节虽说不可或缺,起着修饰或限制的作用,但二者终归不一样。它的前一音节常常表明“怎么样的”或“什么样的”,后一音节则表明一种“行为”或“物件”,整个结构是在表明“怎么样的行为”或“什么样的物件”。就以“冬至”一词来说吧,如果认为它是偏正结构关系,那它的意义重点就该在“至”字上,我们就要把它解释为“什么样的‘至’”或者是“怎么样的‘至’”。谁要是真的这样来理解“冬至”这个词,就算别人不笑话你,你自己也会觉得别扭。无他,不符合实际!
总之,不同结构的合成词,它们的词义重点是不同的,必须分别对待。只有弄清了词义的重点,再结合词性、词的结构关系综合分析,才可能准确无误。
(通讯地址:654300云南省建水县朝阳南路72号)
我们知道,汉语的构词法有所谓主谓、偏正、述宾、述补、并列等结构关系。这些结构关系,并非适合于所有的词类,而是各有其适应性。而且,不同的词类,因采用了不同的结构关系,它们所显示的词义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或限制。
主谓结构的特点在于前一音节多具名词属性,表明“谁”或“什么”并处于主体位置,后一个音节则具动词或形容词属性,表明前面的“谁”或“什么”在“干什么”或“怎么样”。可知两者是共同表达一个整体意义,是没有主次之分的,是一个名词。“冬至”就是这样的词,所以说它是主谓结构。“至”字在这里确实不作“到、达到”讲,也就不可能具有动词的属性,所以曾先生就认定它具有名词的属性,于是就变成偏正关系了。这当然不对。其实,曾先生也知道这个“至”有“极也”的意义,虽不具有动词属性,却具有形容词的属性。凡具有动词和形容词属性的,都可充作“谓词”,正好跟前面具有名词属性的“冬”构成了主谓关系,共同表达了一个整体意思。“冬至”是如此,“夏至”也是如此,“春分、秋分”同样如此。也就是说,同为主谓结构关系的词,实际上有“名+动”和“名+形”两种不同的下位结构关系。明乎此,就不至于把它错当成偏正关系的词了。
偏正关系的词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该词的意义有所侧重,其意义重点落在后一音节上,前一音节虽说不可或缺,起着修饰或限制的作用,但二者终归不一样。它的前一音节常常表明“怎么样的”或“什么样的”,后一音节则表明一种“行为”或“物件”,整个结构是在表明“怎么样的行为”或“什么样的物件”。就以“冬至”一词来说吧,如果认为它是偏正结构关系,那它的意义重点就该在“至”字上,我们就要把它解释为“什么样的‘至’”或者是“怎么样的‘至’”。谁要是真的这样来理解“冬至”这个词,就算别人不笑话你,你自己也会觉得别扭。无他,不符合实际!
总之,不同结构的合成词,它们的词义重点是不同的,必须分别对待。只有弄清了词义的重点,再结合词性、词的结构关系综合分析,才可能准确无误。
(通讯地址:654300云南省建水县朝阳南路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