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故事 评说事理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据事说理,是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的形式,也是其一大特色。本文分析了该类节目的制作流程,思考其发展空间。
  【关键词】新闻 故事 评说
  
  近几年,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在电视节目中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它把视角聚焦在平民身上,受到老百姓的欢迎,随之而来的还有较高的收视率。分析整个制作流程,从选择故事、调查采访、后期制作到播放,这个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的新闻类节目,有着不可低估的生命力,当然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世间百态 精筛细选
  
  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之所以受观众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吸引人的故事。每天都有故事发生着,而选择故事制作节目却不能信手拈来,随便一个故事就去采访报道。一期好的节目,笔者认为在故事选择上要考虑两个因素:新闻价值和影响。
  (一)注重新闻价值
  新闻事件有价值才能进入媒体和受众的视野。对于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选对了故事,等于该节目成功了一半。①新闻学者弗莱德·希伯特认为新闻价值最重要的5种要素是:事件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人情味。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的故事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但找出一个合适的故事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值得讲述的新闻故事,新闻价值当然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二)预见影响
  选择故事时,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事件的影响性,预见事件的影响性就需要慎重地选择故事。大多故事都是受众或熟悉或关注的话题,事件通过荧屏报道出来,加上光影画面的加工制作以及主持人的解说,对特别是有着故事中当事人相似经历的受众来说,心理冲击力更是不容忽视。有的电视台选择家庭纠纷、邻里争吵、夫妻矛盾等所谓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故事来制作节目,这样的选择也许有时会给观众警醒作用,让他们结合自身、反思自我。但也有适得其反的时候,对于没有结果的新闻,没有得到法律公正判决的新闻事件,往往会带给观众更加偏激的思维和行动。
  所以,故事的选择,对故事的影响一定要有预见性,负面的影响太多,不但会危害受众,危及社会,还会危害节目自身的发展。
  
  二、调查采访 细节思量
  
  选择了故事,下一步当然就是对故事的来龙去脉进行调查采访。在调查采访中,细节不容忽视,不仅包括采访者与观众都想了解的细节、还包括观众没有想到的细节。这样的采访而制作出的节目才更显真实,更能紧吊观众胃口,增添节目的韵味。
  (一)采访全面 另眼相看
  深入全面的调查采访是获得“第一手”材料保证新闻事件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故事类新闻节目,在采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主要因为故事的当事人往往会过于激动打断采访或根本拒绝采访。还有存在的问题是,在采访当事人的过程中,有时即使是现场的同期声也很难保证事情的真实性,因为当事人有着明显的主观感。所以这就需要全面的进行采访,对于在当事人那里得不到答案的问题,可以采访其他知情人士,即“另眼相看”故事真相,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然,对于旁观者的采访也要理性把握,选择客观公正,认真对待采访的旁观者,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能够让当事人真实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事与愿违”的时候选择通过他人的眼睛看故事,只要采访到位,调查深入,故事同样能够客观、真实地展现给观众。
  (二)把握细节 凸显真实
  大致概括的故事情节很难牵动观众的心,具体细致的描述才能让整个故事充满立体感,更加生动、形象地走进观众的心中,造成情感上的波动。新闻故事不仅要吸引观众,还要给观众真实感。真实感的获得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展现细节,通过对故事细节的交待,让观众更加了解故事当事人的性格和心理,从而给观众一个判断是非的依据,认清故事中的谁是谁非。那么,新闻故事如何展现细节呢?把握细节,首先要学会认真“倾听”。故事当事人的话语往往会把故事中最凸显的矛盾体现出来,抓住主要矛盾,寻找故事的细枝末节也就会相对容易。其次,在“倾听”的同时,要有思辩的能力,注意把故事当事人说的话有机联系起来,经过细节的对比,寻找有出入的地方,调查事情的真伪。
  故事类新闻节目,重要的一点就是故事要以情动人而且要情真意切,细节的把握和展现不仅能让受众体会到故事中人物最细腻的感情,还能给受众最真的感受。
  
  三、后期制作 全面把握
  
  節目能否在观众看到的第一时间就抓住其注意力,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它的后期制作,即它以怎样的形式搬上银屏展现在观众面前。在整理素材后期制作过程中,一是叙事技巧的巧设,二是画面效果的把握。
  (一)叙事技巧 慎重斟酌
  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首先是要讲述一个故事。讲述故事就要考虑叙事的技巧。找准一个切入点是关键,是主持人拉开故事的帷幕,还是故事中的某个画面作为故事的引子?当然要首选最引人关注的方式进行叙述。讲故事要吸引观众,不能只设置一个悬念。一般一个完整的故事起码要有一个总悬念。总悬念在故事伊始就要提出,且贯穿故事始终,是整个故事主要矛盾冲突的焦点②。如何提出一个可以贯穿故事始终的悬念?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故事的高潮部分剪辑出来放在节目的开头最先展现给观众,进而由主持人对画面进行解说并向观众提出此时已在观众心中形成的疑问,即画面中的主人公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这样既可以引起与观众的共鸣,又可以统摄全篇,进而展开故事的叙述。
  一个好的故事上映到荧屏上,好的叙事技巧才能给故事锦上添花的效果。慎重斟酌叙事的切入点,才能迅速抓住受众的视觉和听觉。
  (二)影视技术 补充效果
  节目采用电视画面讲述故事。观众通过画面感知形象信息,突破语言符号,逻辑思维的限定并随着画面的运动和事件的发展,获得一种亲近感和参与感③。对于一些已经发生但又有向观众展示价值的故事情节,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可以用环境或其他手法制作出过去的场景来满足这一需求,当然这必须在遵循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利用影视技术补充故事细节部分,既可以让观众最深入地了解故事的本质,提高他们的判断力,又可以渲染场景,让观众对故事有着无限的揭发欲。在后期对拍摄画面进行筛选补充的过程中,画面的色彩,同期声的处理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色彩能发挥象征、隐喻的功能在故事中运用阴郁的色彩表现疑云重重的故事情节,用明亮的色彩象征打开心结、明朗乐观的结果。同期声的运用是最能让观众感受故事真实和人物真情的技巧。
  故事虽需要真实性,但前期的拍摄采访很多时候毕竟是冗杂、粗糙的,在节目制作中运用影视技术对画面进行补充、修饰,对于节目的质量起着不容小视的作用。
  
  四、节目出彩 重在评论
  
  对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来说,论是出重头戏。主持人在故事讲述完毕后的评论往往是观众从情感的漩涡回到现实中的一个跳板,理性、睿智的评论是节目出彩的的重中之重。
  (一)拿捏语言 情理相融
  该类节目是要通过一则故事向观众揭示其蕴含的道理,语言的把握是评论是否精彩的关键。精彩的评论并不是非要谈吐不凡、妙语连珠。这类节目主持人更应该根据故事的内容,拿捏语言、用心评论。是用简洁的词句,鞭辟入里,直接道明故事背后的真真假假?还是应该委婉含蓄采用反问语句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很明显,对于众人批判,社会愤怒的事件,评论时就要简洁明了指出症结。对于引起观众怜悯或反思的故事,主持人用语就应当委婉含蓄,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当然,故事基础之上的评论如果不结合故事而是纯论理,也不免有些单调、乏味。主持人在评论的同时带领观众回顾故事,特别是故事中的细节部分,也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故事的感情基调,确定评说时的语言、语调,语言准确到位,在观众心理才能恰到好处,与观众产生共鸣,达到评论走进观众心中被观众认可的目的。事与理结合才更显得评得到位、评得在理。
  (二)舆论引导 关注人文
  透过故事看世间百态,不一样的故事蕴含着不一样的道理,这就要求该类节目要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让观众在故事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故事的选择往往避免不了揭人伤疤的尴尬,让痛苦减到最低,这就要求在调查采访时要时刻有种人文关怀在心中,尊重当事人的尊严,揭发隐私适可而止而不是刨根问底。当然,对故事当事人充满着人文意识对于该类节目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发现生活中的人文故事,多些人文精神的报道,才能温暖受众的心,跟上时代的步伐。
  
  五、找出问题 完善节目
  
  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发展至今,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该类节目发展中的瓶颈,只有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其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
  (一)模式呆板 缺乏创新
  该类节目大都是首先讲述故事,然后就事论理。这样的模式从节目创办伊始就固定了下来。④这种围绕故事做文章的套路,致使节目从框架到策划思路,从内容到主持方式都出现了雷同。所以节目模式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只要适合该类节目的模式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灵活变换,给节目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故事庸俗 缺少品位
  该类节目在选择故事注重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但如果只选择家长里短、婚外恋等一些满足观众猎奇、寻乐的故事,然后刨根究底地暴露隐私。那么,久而久之,节目也就不免显得庸俗、低下。时代在发展,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品位要求也越来越高。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在故事选择上应该以一种长远的目光选择一些立意较高的题材。如反映时代潮流、催人上进、顽强拼搏等一些能够鼓舞人心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促进社会的进步,也能使节目长远地赢得受众,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①刘墨非,《谈故事化新闻叙事》,《新闻知识》,2009(1)
  ②③都海虹,《一样的故事 不一样的讲述》,《中国电视》,2009(1)
  ④东臻懿,《民生新闻问题之思、定位之辩和发展道路》,《新闻知识》,2009(5)
  (作者:赵知静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07级本科生;蔡金秋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08级本科生)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中的每个人由于对归属感的需求都会产生从众心理,当单个的人结成群体后,个人的个性被淹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群体的无意识。大众媒体便利用了这种无意识,通过与时尚明星合作,运用广告进行时尚宣传。尤其是当下的网络时代,媒体甚至具备了凭空创造时尚领袖的能力。因此,传媒主导着时尚传播。  【关键词】时尚传播 大众媒体 时尚领袖 主导 合作    从字面意思来看,时尚就是“时间”与“崇尚”二者的结合,这
【摘要】本文从大众话语时代,新闻时评的新特点、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时评进行了探讨,认为新闻时评唯有做到理性、深刻、情怀才能符合时代与读者的需要。  【关键词】大众话语时代 新闻时评 理性 深刻 情怀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迅速涌现,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众话语时代,人人都可以是消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和接受者。而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社会现象尤为纷繁复杂,观点碰撞尤为多元激烈。
2006年3月11日清晨,一个名为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的塞尔维亚老人,在走过64个春秋后,突然挥别人世。几个小时后,他渐渐冰冷的遗体,才被人发现于荷兰海牙前南战犯刑庭囚室同样冰冷的床上。官方目前给出的死亡原因:心脏问题和高血压。  在全世界的一片哗然中,这位6年前退出政治舞台的前南联盟总统,6年后背着60多项罪名控告,身着囚徒号服,彻底退出了人生舞台。  米洛舍维奇1983年步入政坛、1997年就
祸起假钞案  几天前,外省查获了一批仿真度极高的假币,经过调查,源头居然就来自我们市。  这下上头给的压力可大了,局长督促我们尽快破案。我们自然也不敢大意,马不停蹄地调查取证,可就在最后分析得到制造者的窝藏点时,我们的一位调查员突然惊呼起来。  “怎么了?”我连忙问道。  “我刚听其他科的同事说……这个地方发生了一起命案,几分钟前已经派人去处理了。”  我心头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赵队,你快组
美丽姑娘  放学后,莫西在学校附近的山丘上捡到了一个奇怪的盒子,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上面雕琢着精美的花纹。莫西喜欢得就连睡觉的时候都不舍得放下。夜间,他突然被一团光照醒了,怀里的小盒子缓缓地打开,散发出夺目的光,越来越亮,亮得他睁不开眼睛……  等光散去之后,从盒子里出来了一个美丽的姑娘。莫西惊讶极了:她,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头银色的长发一泻而下。衣服更加美丽绝伦,耀眼的红、醒目的绿、尊贵的金、霸
【摘要】通过观察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中公共话语空间的营造现况,以《一虎一席谈》。为分析对象,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中话语实现的五个层次以及如何营造出真正的公共话语空间,实现精英与草根阶层的话语权平等。  【关键字】公共空间 话语权 精英 草根    关于公共空间,“哈贝马斯认为它是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威之间的一个领域,是一种非官方的公共领域。它是各种公众聚会场所的总和,公众在这一领域对公共政策和其他共同关
【摘要】本文从国内访谈类节目的形态谈起,归纳、总结出访谈类节目中倾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探寻了如何搭建主持人与受访嘉宾沟通的桥梁。笔者认为,要做好访谈类节目就需要在人文关怀精神的指引下,听闻于耳、思考于脑、感受于心,不断提升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质,为被访者提供情感展示的平台,进一步展现被访者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倾听 访谈节目 主持人 嘉宾 桥梁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访谈类节目
1
期刊
【摘要】随着相亲类节目的火爆,受众对其关注程度的提高,在社会中引发了婚恋观、价值观以及一些社会问题的讨论。本文以江苏卫视的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为个案,试从相亲类节目火爆的原因、对女性形象形成潜在的贬低、媒体应警惕的几个问题等反思当今媒体之责任。  【关键词】相亲类节目 媒体 责任    近段时间以来,婚恋交友节目异常火爆,占据电视荧屏的半壁江山。江苏卫视的婚恋交友节目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飚升,
【摘要】关于旱情的新闻报道中,预测性报道占有不可低估的分量。本文以新浪“多省出现严重旱情”专题的“最新消息”栏目中1月1日至2月20日的新闻报道为对象,对其中的预测性报道进行分析,认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服务、监督和引导三个方面。  【关键词】预测性报道 旱灾 网络专题    中国北方一些地区自2008年10月以后就没有降雨,日积月累,旱灾酿成。这场大旱灾,中国拉响了史上第一次I级抗旱警报,可见灾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