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了实验教学,尤其是增加了探究实验。为了适应新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师应该实行角色的转换。科学实验教师要从独立工作者向协作工作者的转换,从实验仪器管理员向实验教学研究员的转换,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反思、发展和创新,为新课程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好保障。
关键词:新课标; 实验教师; 角色变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47-003
科学课程新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新课程增加了探究实验,加强了实验教学,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机会。新课程的实施,加大了实验数量和难度,这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认识和定位的误区,实验教师在工作上表现得比较被动,任课教师要什么给什么,实验室里有什么提供什么,既不维修仪器也不自制教具,更不会去创新实验,毫无主观能动可言。思想上懒散,反正矮人一等,业务上不钻研,也不参与教研活动,实验教师之间也不交流,各吹各的号,行动独往独来,非常孤立。这种被动、懒散、孤立的现状,与新课程对科学实验要求相去甚远,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科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中,科学实验教师如何转换角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新课标下实验教师要转换角色,从实验教学的配角变成实验教学的主角之一,他们不仅是仪器管理员,还是实验教学的老师。科学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实验教师,他们既是仪器设备的管理员,也是教书育人的实验师。每个科学实验教师要主动适應新课标下的科学教学工作,从被动工作者向主动工作者转换、独立工作者向协作工作者转换,从按部就班工作者向创新工作者转换。
一、新课标下实验教师要从独立工作者向协作工作者的转换
(一)新的实验教学需要实验教师之间的协作
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实验性强的学科,如七至九年级科学新教材整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七年级科学的第一课“科学并不神秘”和第二课“观察和实验”等的一堂课中就要同时做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演示实验。鉴于科学实验教学特殊性,必须实行实验教师的整合,第一,实现办公室的整合,把原来分坐三室的三位老师集中在一个办公室,便于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第二,实现教师工作的整合,三位教师一起准备一个实验,尤其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可以提高时间效率;第三实现教师工作考核的整合,对实验室工作整体考核,不分你我,只分主次,对口专业为主,非对口专业为辅。通过整合,促进了实验教师之间协调合作,改变了原来单打独斗的局面。三人一起探讨实验室管理,一起准备实验,一起探索仪器性能,一起检修器材,研讨教具的改进和自制等等。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通过比较把最佳的实验方法转告给任课教师。三位教师通力协作,可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为任课教师准备一个分组实验,在下课十分钟的时间里整理一个教室里的分组实验。可轮流值班延长实验开放时间,有利于课外实验活动的开展。由于相互配合,提高了效率,保证了每个实验的及时开出。
(二)新的实验教学需要实验教师与任课教师的相互协作
新课标倡导探究式学习,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设计力求突出科学素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观念上,课程理念上,管理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全体实验教师要积极投入课改实验行列,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每周参加科学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活动,要协作先沟通,每个实验的开设,实验教师与任课教师都要交流想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自主实验”,尽量采用以实验来支持讨论的方法,形成教学合力。通过这样的备课,把实验中的人、物、时空等要素和实验、讨论等学生活动加以整合。采用开放式教学设计,准备多个教学预案,应对课堂多种可能。如改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既增加了学生操作的锻炼机会,又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又如,初一新生在学完第一章最后一节“科学探究”和案例探究“怎样根据人脚印的长度来判断人的身高?”和“黑盒里面有什么?”后,紧接着第二章的第一节中的学习内容“观察蜗牛”中的验证性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主设计的探究性实验。因为蜗牛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可能还早在幼儿时期妈妈就教他们认识了蜗牛,所以学生兴趣非常浓厚,趁热打铁,给学生一个体验完整探究过程的机会。而且这个探究实验比较安全,非常适合学生的初探实验。学生在老师的帮助或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定实验的课题,自主确定实验目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最后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的评价,完成整个探究过程。这一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获取的信息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及自己的各种设想和猜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新的实验教学需要实验技能教学与实验理论教学的协作
学生在做分组实验时,实验教师要下班辅导。学生在实验中,尤其是探究性实验,由于学生的思维不同,对实验的理解也不同,导致探究的方向必然是多方位的。实验教师就必须在实验前对实验进行研究分析,预计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实验方案,准备相应的仪器、试剂等。同时实验教师还必须协助任课教师对学生实验探究进行引导和指导,因为每个学生的探究方向和实验方案是各不相同的,教师无法集体引导的,就算是一样的实验方案出现问题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靠南边窗户的几个实验小组气密性检查不成功,教师就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原来这几只锥形瓶一直处于阳光下,瓶内的温度比其他小组高,当用手去加热瓶内空气时,空气膨胀不明显,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教师让学生把锥形瓶盛满水放在水槽中,倒掉水后擦干外壁,重做气密性检查,学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在“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中,显微镜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算得上是复杂、高档仪器了,第一次使用时会感到紧张,手忙脚乱的,就会忘了操作要求,用手遮挡反光镜对光,或者是没把要观察的头发丝对着镜头,或者转动准焦螺旋过快使镜筒上升幅度过大了等等,每个观察不到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教师只能是个别辅导解决问题。教师在个别辅导时要注意策略,要使学生感觉到实验是在自己的探究中完成的,而不是在教师的控制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会比“照方抓药”的实验容易出现仪器故障等问题,如小灯泡烧掉时,实验教师就可以随时排除仪器故障,处理有关问题。收到了“服务性”和“教学性”双赢的效果。
二、新课标下实验教师要从实验仪器管理员向实验教学研究员的转换
(一)积极参加实验教学的研究
我们学校有三个实验教师虽然以前也都是自然科学教师,但我们熟悉的是以前的传统的实验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根本目的,更侧重于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加很多新的探究实验。并因此而增加了很多新的器材。这些新的实验、新的器材需要实验教师先去熟悉,先去探究。研究教材的内涵,研究器材的性能,力求实验更合理,现象更明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所以,实验教师要经常在一起探讨实验方法,设想学生的自主探究方向会有几种可能,把想到的都实验验证一下,这样既了解了需要哪些器材,也熟悉了器材的使用方法,没有现成的器材还可以利用时间差进行自制和改制,由于实验教师的被动管理变成了主动工作,滞后管理变成超前工作,简单的仪器管理变成了复杂的探究工作,充分保障了学生探究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实验教具的自制创新
实验老师的工作并非都是按部就班,有些工作需要创新。实验教具的自制创新,是实验教师从实验管理员向实验研究员转换的具体体现。原有的教学仪器都是基本、常规的,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自制和改制教具,是对原有仪器的改进和补充,选用废旧材料和日常生活用品等廉价易得物品,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作教学仪器,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这些工作是实验管理的最高境界。如科学八年级下中的“生物是怎样呼吸的”一节中,膈的升降与呼吸,书上有图,实验室里还没有现存的模型或器材,教师就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做胸腔,用科学实验室里三通做气管和支气管,两个小气球当左右两肺,把矿泉水瓶底剪掉,然后绑上橡皮膜表示膈,用单空橡皮塞塞住瓶口,一个胸腔的模型做好了。演示效果非常好,科学老师去杭州借班上课,使用了这个模型获得了观摩老师交口称赞。
实验教师不但要自制教具,还要引导学生自制学具、教具,这是一种最直接的科技创新實践活动,非常适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的重要途径。如在学习“不断运动的地球”时,可以指导学生在乒乓球、气球上画地图,制成地球仪;找一只装过薯片的筒,在圆筒面上绘画世界时区、日界线、时间、世界版图等制成时间计算尺,在筒盖上制成时间计算盘;用橡皮泥制成等高线模型等等。当学生看到那些用生活物品与身边的常见材料来做实验,会使学生觉得科学离自己很近,容易激发学生产生爱科学的情感。你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会给你一个奇迹。
演示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可用它来探索和验证现象及规律,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形象化。课本中的演示实验一般是通过专家们的认真思考、认真筛选、认真尝试过的,所选用的应该是很具代表性又很能说明问题,同时也是很容易操作的实验。但只要教师有心钻研,对有些演示实验的器材稍加改造就能操作更简单、效果更明显。如九年级教材中的“克服摩擦做功”的实验,金属管里放乙醚,实验成功率不高,比较难控制,塞子塞得太紧,塞子就跳不起,塞子塞得宽些漏气也跳不起。教师把它改成金属管里什么都不放,塞子改成单空橡皮塞,用玻璃导管和橡皮管把金属管与压强计的U型管连上,照原来的方法,用一根绳子绕在金属管外并迅速来回拉绳子,一拉,U管的红色液柱就发生改变,效果非常明显。有些演示实验,废物利用把器材稍加改变、整合,就会出现神奇的效果。如八年级物质的导电性中,纯净水不导电普通水导电的实验,利用报废的无线电测向仪的器材,装上两跟金属棒、一个白炽灯、导线和插头整合成一个,插上插座,把金属棒放在普通水中,电灯亮了,放在纯净水中电灯不亮,效果很明显。这样一改为上课教师带来了操作上的方便,同时可以节省很多宝贵的操作时间,实验器材还一劳永逸。实验室里类似这样的还没有取好名字的仪器有很多。
由于实验老师主动、超前的保障工作,使得实验教学多而不乱,秩序井然;全套科学教材规定209个演示实验,56个学生实验,全部开出开齐;全校学生都能亲自完成规定实验,还有不计其数的创新实验得以完成,也都没有出现什么教学事故。由于实验教师的角色及时转换,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得以发扬,团结协作不断创新事例连续出现,学校的实验教学创新氛围浓厚;促使并保障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每年上级部门组织的九年级学生实验考试,学生人人都能独立无误地提前完成,足已说明学生实验动手能力高超。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尤其是探究和学生自主实验,没有经典的模式可循,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实验,把实验教学方法的研讨、实验内容、实验器材的探究,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实验室管理的中心工作,作为实验教师的己任,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发展和创新,为新课程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实验稿)
[2]庄前昭.《实验室管理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黄志良.《实验室管理》 华东华工学院出版社(1988)
关键词:新课标; 实验教师; 角色变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47-003
科学课程新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新课程增加了探究实验,加强了实验教学,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机会。新课程的实施,加大了实验数量和难度,这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认识和定位的误区,实验教师在工作上表现得比较被动,任课教师要什么给什么,实验室里有什么提供什么,既不维修仪器也不自制教具,更不会去创新实验,毫无主观能动可言。思想上懒散,反正矮人一等,业务上不钻研,也不参与教研活动,实验教师之间也不交流,各吹各的号,行动独往独来,非常孤立。这种被动、懒散、孤立的现状,与新课程对科学实验要求相去甚远,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科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中,科学实验教师如何转换角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新课标下实验教师要转换角色,从实验教学的配角变成实验教学的主角之一,他们不仅是仪器管理员,还是实验教学的老师。科学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实验教师,他们既是仪器设备的管理员,也是教书育人的实验师。每个科学实验教师要主动适應新课标下的科学教学工作,从被动工作者向主动工作者转换、独立工作者向协作工作者转换,从按部就班工作者向创新工作者转换。
一、新课标下实验教师要从独立工作者向协作工作者的转换
(一)新的实验教学需要实验教师之间的协作
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实验性强的学科,如七至九年级科学新教材整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七年级科学的第一课“科学并不神秘”和第二课“观察和实验”等的一堂课中就要同时做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演示实验。鉴于科学实验教学特殊性,必须实行实验教师的整合,第一,实现办公室的整合,把原来分坐三室的三位老师集中在一个办公室,便于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第二,实现教师工作的整合,三位教师一起准备一个实验,尤其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可以提高时间效率;第三实现教师工作考核的整合,对实验室工作整体考核,不分你我,只分主次,对口专业为主,非对口专业为辅。通过整合,促进了实验教师之间协调合作,改变了原来单打独斗的局面。三人一起探讨实验室管理,一起准备实验,一起探索仪器性能,一起检修器材,研讨教具的改进和自制等等。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通过比较把最佳的实验方法转告给任课教师。三位教师通力协作,可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为任课教师准备一个分组实验,在下课十分钟的时间里整理一个教室里的分组实验。可轮流值班延长实验开放时间,有利于课外实验活动的开展。由于相互配合,提高了效率,保证了每个实验的及时开出。
(二)新的实验教学需要实验教师与任课教师的相互协作
新课标倡导探究式学习,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设计力求突出科学素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观念上,课程理念上,管理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全体实验教师要积极投入课改实验行列,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每周参加科学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活动,要协作先沟通,每个实验的开设,实验教师与任课教师都要交流想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自主实验”,尽量采用以实验来支持讨论的方法,形成教学合力。通过这样的备课,把实验中的人、物、时空等要素和实验、讨论等学生活动加以整合。采用开放式教学设计,准备多个教学预案,应对课堂多种可能。如改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既增加了学生操作的锻炼机会,又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又如,初一新生在学完第一章最后一节“科学探究”和案例探究“怎样根据人脚印的长度来判断人的身高?”和“黑盒里面有什么?”后,紧接着第二章的第一节中的学习内容“观察蜗牛”中的验证性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主设计的探究性实验。因为蜗牛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可能还早在幼儿时期妈妈就教他们认识了蜗牛,所以学生兴趣非常浓厚,趁热打铁,给学生一个体验完整探究过程的机会。而且这个探究实验比较安全,非常适合学生的初探实验。学生在老师的帮助或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定实验的课题,自主确定实验目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最后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的评价,完成整个探究过程。这一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获取的信息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及自己的各种设想和猜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新的实验教学需要实验技能教学与实验理论教学的协作
学生在做分组实验时,实验教师要下班辅导。学生在实验中,尤其是探究性实验,由于学生的思维不同,对实验的理解也不同,导致探究的方向必然是多方位的。实验教师就必须在实验前对实验进行研究分析,预计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实验方案,准备相应的仪器、试剂等。同时实验教师还必须协助任课教师对学生实验探究进行引导和指导,因为每个学生的探究方向和实验方案是各不相同的,教师无法集体引导的,就算是一样的实验方案出现问题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靠南边窗户的几个实验小组气密性检查不成功,教师就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原来这几只锥形瓶一直处于阳光下,瓶内的温度比其他小组高,当用手去加热瓶内空气时,空气膨胀不明显,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教师让学生把锥形瓶盛满水放在水槽中,倒掉水后擦干外壁,重做气密性检查,学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在“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中,显微镜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算得上是复杂、高档仪器了,第一次使用时会感到紧张,手忙脚乱的,就会忘了操作要求,用手遮挡反光镜对光,或者是没把要观察的头发丝对着镜头,或者转动准焦螺旋过快使镜筒上升幅度过大了等等,每个观察不到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教师只能是个别辅导解决问题。教师在个别辅导时要注意策略,要使学生感觉到实验是在自己的探究中完成的,而不是在教师的控制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会比“照方抓药”的实验容易出现仪器故障等问题,如小灯泡烧掉时,实验教师就可以随时排除仪器故障,处理有关问题。收到了“服务性”和“教学性”双赢的效果。
二、新课标下实验教师要从实验仪器管理员向实验教学研究员的转换
(一)积极参加实验教学的研究
我们学校有三个实验教师虽然以前也都是自然科学教师,但我们熟悉的是以前的传统的实验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根本目的,更侧重于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加很多新的探究实验。并因此而增加了很多新的器材。这些新的实验、新的器材需要实验教师先去熟悉,先去探究。研究教材的内涵,研究器材的性能,力求实验更合理,现象更明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所以,实验教师要经常在一起探讨实验方法,设想学生的自主探究方向会有几种可能,把想到的都实验验证一下,这样既了解了需要哪些器材,也熟悉了器材的使用方法,没有现成的器材还可以利用时间差进行自制和改制,由于实验教师的被动管理变成了主动工作,滞后管理变成超前工作,简单的仪器管理变成了复杂的探究工作,充分保障了学生探究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实验教具的自制创新
实验老师的工作并非都是按部就班,有些工作需要创新。实验教具的自制创新,是实验教师从实验管理员向实验研究员转换的具体体现。原有的教学仪器都是基本、常规的,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自制和改制教具,是对原有仪器的改进和补充,选用废旧材料和日常生活用品等廉价易得物品,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作教学仪器,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这些工作是实验管理的最高境界。如科学八年级下中的“生物是怎样呼吸的”一节中,膈的升降与呼吸,书上有图,实验室里还没有现存的模型或器材,教师就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做胸腔,用科学实验室里三通做气管和支气管,两个小气球当左右两肺,把矿泉水瓶底剪掉,然后绑上橡皮膜表示膈,用单空橡皮塞塞住瓶口,一个胸腔的模型做好了。演示效果非常好,科学老师去杭州借班上课,使用了这个模型获得了观摩老师交口称赞。
实验教师不但要自制教具,还要引导学生自制学具、教具,这是一种最直接的科技创新實践活动,非常适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的重要途径。如在学习“不断运动的地球”时,可以指导学生在乒乓球、气球上画地图,制成地球仪;找一只装过薯片的筒,在圆筒面上绘画世界时区、日界线、时间、世界版图等制成时间计算尺,在筒盖上制成时间计算盘;用橡皮泥制成等高线模型等等。当学生看到那些用生活物品与身边的常见材料来做实验,会使学生觉得科学离自己很近,容易激发学生产生爱科学的情感。你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会给你一个奇迹。
演示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可用它来探索和验证现象及规律,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形象化。课本中的演示实验一般是通过专家们的认真思考、认真筛选、认真尝试过的,所选用的应该是很具代表性又很能说明问题,同时也是很容易操作的实验。但只要教师有心钻研,对有些演示实验的器材稍加改造就能操作更简单、效果更明显。如九年级教材中的“克服摩擦做功”的实验,金属管里放乙醚,实验成功率不高,比较难控制,塞子塞得太紧,塞子就跳不起,塞子塞得宽些漏气也跳不起。教师把它改成金属管里什么都不放,塞子改成单空橡皮塞,用玻璃导管和橡皮管把金属管与压强计的U型管连上,照原来的方法,用一根绳子绕在金属管外并迅速来回拉绳子,一拉,U管的红色液柱就发生改变,效果非常明显。有些演示实验,废物利用把器材稍加改变、整合,就会出现神奇的效果。如八年级物质的导电性中,纯净水不导电普通水导电的实验,利用报废的无线电测向仪的器材,装上两跟金属棒、一个白炽灯、导线和插头整合成一个,插上插座,把金属棒放在普通水中,电灯亮了,放在纯净水中电灯不亮,效果很明显。这样一改为上课教师带来了操作上的方便,同时可以节省很多宝贵的操作时间,实验器材还一劳永逸。实验室里类似这样的还没有取好名字的仪器有很多。
由于实验老师主动、超前的保障工作,使得实验教学多而不乱,秩序井然;全套科学教材规定209个演示实验,56个学生实验,全部开出开齐;全校学生都能亲自完成规定实验,还有不计其数的创新实验得以完成,也都没有出现什么教学事故。由于实验教师的角色及时转换,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得以发扬,团结协作不断创新事例连续出现,学校的实验教学创新氛围浓厚;促使并保障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每年上级部门组织的九年级学生实验考试,学生人人都能独立无误地提前完成,足已说明学生实验动手能力高超。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尤其是探究和学生自主实验,没有经典的模式可循,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实验,把实验教学方法的研讨、实验内容、实验器材的探究,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实验室管理的中心工作,作为实验教师的己任,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发展和创新,为新课程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实验稿)
[2]庄前昭.《实验室管理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黄志良.《实验室管理》 华东华工学院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