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y8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认为颠覆与重组原有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并组织实施,是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提出在实践中研究并优化课程体系架构,深研课程体系实施与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通过所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对比,确立课程体系和组织实施方案,在科学考核评价下实现质量诊断与改进。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工业机器人技术 课程体系
  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调整与优化。现代学徒制式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专业中尝试应用,以及教育部在部分院校进行试点深入改革,必然带来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及其高效的教学实践,是现代学徒制式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工业机器人技术是现代新兴的专业技术,其专业人才缺口极大,是近年来高职热门专业之一,其专业课程体系也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优化。将现代学徒制应用于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推动机器人工业技术的发展。
  一、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现代学徒制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随制造业的发展而兴起,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当前自动化和智能化制造业发展的产物,借助工业机器人这一新兴技术而诞生,市场应用潜力巨大,人才缺口大。
  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别于普通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它的重点是立足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企业共同实现对人才的培养,两者的参与性同等重要,两者是融合、共同前进的,可以解决以下问题:知行合一地体验学习、工作乃至人生,学以致用的切身体验,企业招工难,企业用工稳定,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等。
  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双重主体育人为根本,以“学生”“学徒”双重身份为保证,以岗位成才为路径,是一种全新的深层次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形式。
  现代学徒制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模式不同于全程校内“教室+实训室”培养模式,更与传统的教室理论教学有很大区别,因其教学方法、教学地点、授课形式以及授课教师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也带来其课程体系结构的变化。
  (一)校企对接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现代学徒制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内涵上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规划建设、人员配置上与之前有非常大的区别。在课程体系建立之前,学校和多个企业已经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现代学徒制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是由校企双方的人员共同设计、共同商讨、共同执笔,区别于学校部分教师通过企业岗位调研而建立的专业课程体系,只通过调研就建立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对专业工作岗位较肤浅的认知上,未能深层次体现岗位特点,无法准确对接行业标准。
  现代学徒制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者应由校方学院领导、专业所在二级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公司级管理者、车间级管理者、技术主管、现场技术员等构成,各方人员先共同研讨,确立基本框架,再由校内专业带头人和企业的技术主管共同执笔完成初稿,再经多轮研讨修改确定。这样所建立的课程体系才能充分体现专业上的校企对接,既能做到专业内涵和行业标准的精准对接,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点校企对接
  现代学徒制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在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上校企共同合作,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具体到每门课程中,教育与企业生产相结合,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职业的角度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同时,工业机器人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相互印证,有利于加深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互相促进有利于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探索创新的工匠精神,为“大国工匠”夯实基础。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知识点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具有校企对接的特点。它是集中性用脑型的学习,所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均来源于生产,来源于实践,教得多不如做得多(见表1)。
  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也具有校企对接的特点,并非只有在企业中才能学习到专业技能,学校中也可学习到非常多的专业技能。学校中学习的技能具有基础性、通用性、知识验证性和单个性等特点,而企业中学习的技能具有应用性、专用性、工程性和整体性等特点,它们具有非常好的互补性,有些技能在两地都需要练习和熟练掌握。
  当然,并不是说在企业中学习就比在学校中学习更好,两者侧重点不同,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也不用担心重复教学、浪费时间的问题,因为事物的認知与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螺旋上升的,温故而知新,熟能生巧,巧而至精。
  (三)专业课程和岗位工作任务对接
  由于工业机器人应用行业广泛,应用场景也各不相同,每一个应用都需要进行定制开发,所以需要大量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人员,即能够进行工业机器人外围系统整体方案设计,在线离线编程、安装调试和维护的人员。这些岗位对员工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比较适合专科以上层次人员。企业工作岗位中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的职业素养要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专业课程教学无缝对接,如此“学生—学徒—员工”角色的自然融合将变得水到渠成。但现代学徒制下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对接面临着教育模式的变革带来的巨大挑战,是人才培养的重点,但也是难点。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来源于高质量完成相应岗位工作任务,并归纳入课程,若要实现精细划分,则其交叉包含关系非常复杂。以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与调试岗位为例,它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有生产工艺、设备结构及运行特性、机器人编程、逻辑思维等,但这些同样存在别的岗位中,也分布于不同的课程中。对此,应对课程体系进行传承与变革并行,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内涵与实现方式均有巨大的改变,它是建立在深度校企合作之上的产教融合,变学校单一培养为校企共同培养,变脱离生产环境下的学习为实际生产环境中的学习,专业知识的集中学习与生产中专业知识学习相互转换。专业课程和岗位工作任务对接关系如图1所示。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实施
  中国在高等教育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中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相关的批示和指示中,多数集中在校企合作领域。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充分展示了在专业层面坚持工学结合、在学校层面深化校企合作、在产业层面推进产教融合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一)学习过程融合工作过程
  专业课程实施过程即为学生的学习过程,现代学徒制下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大量融合于专业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在企业工作的学习过程中,虽难以清晰地一一对应课程,但仍有迹可循,有脉可分。表2是现代学徒制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主体专业课程学习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对应关系。
  (二)教师与师傅角色互换
  在现代学徒制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师傅的角色也并不是固定的,在校教学中,教师也是师傅,在企业教学生产中,师傅也是教师。而且,在校教学中,企业工程师也可参与,在企业教学生产中,教师也可参与。这些都对从事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师和现代企业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催生和发展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正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所要求的,“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学校和企业也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教师和企业员工角色合理、高效互换的制度,做到校企互惠互利。
  (三)人生成长与技术学习共进
  对大学生而言,此段时间的人生成长阶段既是知识、文化学习阶段,又是能力培养与发挥阶段,更伴随着人生境界的提升。在校、企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生产技术学习并行、混合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不断体验社会,领悟人生,人生成长与技术学习共同进步。理论知识学习和生产实践锤炼能力相得益彰,文化育人、劳动育人、环境育人,在充实自己的同时,也在技术学习与生产中体现人生价值,人的心胸、器量、格局、德行,在这过程中一步步得到升华,形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丰富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提升了境界。
  总之,经过约两年的教學实践,在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培养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无论是学生单门课程还是整体课程体系的教学实践,都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实行精细化评价,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实施过程,细分项目和工作任务,逐项评分,兼顾知识、技能与素质的全面提升。在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下培养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技能还是职业素养,都有很明显的提高,对工程的概念上有了清晰的理解,对学生走向社会、适应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家林.校园中现代师徒制的探索:以金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唯实(现代管理),2015(1).
  [2]孟凡荣,张琳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2).
  [3]徐淑英.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信息系统工程,2019(8).
  [4]蒋庆斌,朱平,陈小艳,等. 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
  注: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GXGZJG2019B107)
  【作者简介】韦 韩,男,壮族,广西河池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学与研究。
  (责编 龚维玲)
其他文献
对于身处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身边的很多事物都是信息技术的产物。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了渗透,对于教育板块,也不例外。那么,对于小学体育教育来说,该如何应用好信息技术去丰富课堂,提高课堂的效率,也成了我们小学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一定改变,需要在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效运用知识,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活跃。因此,如何搭建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四步教学法”应时而生,主要是指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四个步骤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在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四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开展研究。
【摘 要】本文阐述阿德勒的自卑与补偿理论、路桑斯的积极心理资本理论,以此探究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基于积极心理学,创新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建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服务体系;丰富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为学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经济困难学生 心理健康 自卑补偿理论 效能感 心理资本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贯彻
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之下,人们的教学思维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需求已经不足以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学习成绩只是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之一,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更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之上,因此,各个学科都在这样的标准下创新教学,调整教学方向和策略,积极创新实践途径,实现教学的效果最大化。就初中的语文学科而言,良好的语文思维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明晰题意,具备清晰的理解能力,结合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他们理清文章脉络,找到阅读主旨,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不断优化初中语文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导入其实是很关键的一环,可以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可否运用适当的导入策略,将会对整个课堂的氛围以及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极大的影响。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因为高考带来的重压,不少教师被传统的老旧观念所影响,往往会忽略导入环节。本文针对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中对导入设计的现有问题展开了具体的分析。基于此,探讨了高中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是怎样做到有效导入策略的,并就此提出了笔者的意见与建议。
【摘 要】本文阐述高校用户画像技术的现状、用户画像技术实现过程、智慧校园中用户画像技术应用场景及实践,提出用户画像技术局限及展望,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日趋成熟,用户画像技术必将大放异彩。  【关键词】智慧校园 信息化 用户画像技术  伴随着信息的爆炸高校也迎来了智慧时代,智慧校园成为高校服务的主要载体,并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利用用户画像技术对学生个体进行描绘,从而智能分析学生的学习
本文基于个别化教学理念,以《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教学实践为例,论述在培智语文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挖掘文本资源、构建生活情境、开展技能训练等,以增加学生生活常识、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劳动能力。
本文阐述“食育”的提出背景、育人价值和开展策略,提出将“食育”与本地饮食文化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本地食物资源的认知,体验食物制作的过程,促使学生改变食物消费习惯,学会爱护自然环境,并对本地的饮食文化进行学习和传承。
本文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为例,分析疫情背景下学生线上教学实施现状,探讨线上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并针对线上教学应用效果进行反思。
本刊讯6月4日,2021年全区“感党恩跟党走,助学筑梦成才”学生资助主题演讲比赛决赛在广西广播电视台举行。本次比赛由自治区教育厅主办,自治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承办,是2021年全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的重要活动。由各设区市、各校推荐的162名选手角逐决赛资格,经专业评审,最终共有55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