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碰撞与交融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pymh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华裔文学作品中,无不唱响着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这一主旋律,这不仅是华裔文学作家特定的经历和身份所决定的,也反映了当代美国华裔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重新构建文化身份的现状。
  关键词:文化碰撞 文化交融 华裔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一部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史,“经历了从被忽视到被关注,从被边缘化到逐步进入‘主流’的曲折而动荡的过程”。美国华裔文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为开创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转折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为繁荣发展阶段。美国华裔文学经过三代作家的共同努力,为中美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打开了大门。综观华裔文学作品,从早期的开山之作《华女阿五》,到转折期的《女勇士》,再到繁荣发展期的《喜福会》,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在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构建自我身份、寻求自我发展。
  二文化碰撞与交融——美国华裔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美国华裔文学的创作反映了中美两国文化相互碰撞、吸收和交融的历史,折射出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华人移民及其后代对中美文化所持有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两代人围绕着文化认同、民族身份的得与失所表现出来的矛盾与冲突。
  首先,民族差异导致中美文化之间的碰撞。美国华裔文学本身就是中美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的产物,从它作为“边缘文学”初登美国文学殿堂之时,就充满了各种文化碰撞和冲突,其中包括华人与白人的民族冲突、美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美国社会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冲突,等等。因此,大多数华裔文学作品都表现了华裔作家们复杂而矛盾的边缘文化心态,反映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困惑,两个世界之外的迷茫。
  其次,作为文学创作的主体——美国华裔作家大都具有双重的文化背景和身份,特别是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三代华裔作家,他们要接受来自父母的中国文化传统和习俗,同时又生长在美国,每天体验的是美国式的文化,接受美国的教育和价值观。可以说,他们各自的发展道路就是两种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和相互交融的结果,因而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展现两种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自传体文学作品层出不穷。
  最后,作为华裔作家身处的社会环境——美国社会越来越成为多元文化、多种族的社会,各种成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如何在这样的语境中,正视文化碰撞与冲突,构建华人的文化身份,自然成为当代美国华裔作家通过文本展现的重要主题。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激发了华裔作家们的文化意识,使之能够更进一步从文化的角度思考现实问题,当代美国华裔作家之所以更加着眼于文化碰撞和文化对话,全球化话语的扩散起到了很大的催化作用。
  在经历了文化碰撞所带来的无助和困惑之后,华裔作家们对在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构建自身文化身份的途径取得了共识,并以此作为他们文学创作的主题,即:继承优良的中华文化,并吸收美国文化的精髓,实现二者的交融和互补。这也正是华裔文学发展到繁荣阶段的主要特征: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观物视角关注着华裔群体在两种文化碰撞中的生存以及对于命运和人生选择的思考。
  三华裔小说作品中展现的文化碰撞与交融
  1《华女阿五》中的文化碰撞
  《华女阿五》是被誉为“华裔美国文学之母”黄玉雪(Jade Snow Wong)的代表作,是美国华裔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也是研究美国华裔文学、社会和历史的必读之作。小说讲述了一名在唐人街成长的华裔少女玉雪凭借坚强的决心和过人的毅力读完大学并开创自己事业的故事。女主人公从小就在一个与白人社会相隔绝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接受的是中国文化的熏陶,深受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的毒害,无法从父亲那里获得与弟弟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助,而在美国那样一个机会相对均等的国度里,她是无法接受这样的待遇的,因此她暗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拼搏来赢取家人的尊重。
  小说中的另外一个人物“郭叔叔”则更加具有典型性,他那破旧的衣服、卡纸板的鞋底、粗布的围裙、帆布包里的中国古书以及当一个私人教师的梦想都与美国社会格格不入,因此郭叔叔注定是一个悲剧性人物,是文化碰撞的牺牲品。
  2《女勇士》中的文化碰撞与交融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华裔文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以华裔女作家汤婷婷(Maxine Hong Kingston)为代表,其作品《女勇士》在美国华裔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小说以第一人称展示了叙述者与母亲和她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深受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影响的移民母亲试图把女儿也培养成循规蹈矩、安命顺从的人,而女儿接受的是地道的美国教育,独立自主是她的信条,因此代表着两种文化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自然突显出来。例如:当药店把邻居的药错送到她家以后,母亲认为非常不吉利,硬逼着女儿去药店找老板要糖果作为补偿,老板却因认为华人没有钱而可怜女儿,把过期的糖果施舍给她,母亲看到女儿拿到了糖果,认为避了邪,很是高兴。只有女儿感受到被施舍糖果时的羞辱,而又无法向母亲解释清楚,只能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忍受煎熬。
  随着岁月的流逝,女儿逐渐成熟,理解和爱取代了不满与愤恨,能够认同并接受自己的中国特征,并自觉地探索解决矛盾的途径,即通过对中美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构建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实现文化融合。
  3《喜福会》中的文化碰撞与交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美国华裔文学进入了繁荣发展阶段,一批新生代华裔作家活跃在美国文坛,其中,谭恩美(Amy Tan)、任璧莲(Gish Jen)、李健孙(Gus Lee)、雷祖威(David Wong Louie)被成为美国文学界的“四人帮”。
  小说《喜福会》是谭恩美的处女作,描写了四位解放前从中国内地移居美国的女性和她们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恩恩怨怨,小说以母女间的关系为主线,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了美国文化对二代华裔的深刻影响,揭示出东西方文化间的碰撞与冲突,以及两种文化从对立走向融合的趋势。
  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的价值观,小说中母女间的文化碰撞随处可见。母亲们试图按照自己的理想来培养女儿,不遗余力,煞费苦心。吴素云为了把女儿培养成为钢琴家,靠帮人打扫房间、干杂活来换取女儿练习钢琴的机会,而儿女好像并不领情,她出生在美国,受到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渴望自由、平等和民主,对母亲中国式的家长制无法容忍,从而导致母女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龚琳达期望通过女儿的成功来实现自身价值,在发现女儿薇弗莱有很高的象棋天赋后,便对她百依百顺,把女儿的成绩当作在众人面前炫耀的资本,而女儿对母亲的此举非常反感,最终导致矛盾的激化:“为什么你非要拿我出风头?如果你自己想出风头,那么你为啥不学下棋呢?”
  作者在正视中美文化碰撞的同时,在作品中更加寄托了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的期望。一方面,母亲们渐渐地接受了美国的文化,她们开始讲英语,参加周末的宗教活动,接纳女儿的美国男友,等等;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们对母亲有了更多的理解,并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更加客观的态度,薇弗莱和男友想去中国度蜜月, 并邀请龚琳达同去。
  透过《喜福会》这部作品,我们不难看到,对于美国华裔来说,经历文化间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而由碰撞走向交融则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
  4《典型的美国佬》中的文化碰撞与交融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华裔美国移民的故事,其中贯穿着主人公在中美两种文化的相互作用下所发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一系列变化。三位来自中国的移民在美国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张家),并在美国的种族歧视和文化霸权下寻求身份,谋求立足之地。作者任璧莲在这部作品中清晰地指出了华裔美国人寻求身份认同的途径就是在两种文化的矛盾碰撞中实现平衡与融合。
  张家在面对文化碰撞和种族歧视之初,先是固守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德主义和家庭主义观念,将自己置身于美国文化之外,但现实告诉他们,这样只能停留在美国社会的边缘地带。而后,张家人开始接受现实,积极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甚至抛弃了中国的文化纽带,盲目地追求美国价值观——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然而,美国梦的破灭,家破财散的现实再次让他们觉醒并开始重新审视本民族文化,从而最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取长补短,构建跨文化身份。小说最后以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尾而结束,预示着华裔这一群体在美国的适应力和新生活的开始。
  5《支那崽》中的文化碰撞与交融
  自传小说《支那崽》是华裔文学作家李健孙的第一部作品,主人公丁凯在生母去世后,受到继母的虐待以及街头不良少年的群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开始学习拳击,最后他自强自立,打败了欺负他的坏小子威利,并开始反抗继母的虐待,靠力量赢得了尊严和认同。小说的主人公在经历了多种文化碰撞之后,最终成功地实现了文化融合。
  小说中的文化碰撞在丁凯的母亲、邻居辛伯伯和丁凯的继母身上均有体现。丁凯的母亲在战乱年代,历经磨难带着三个儿女来到美国,但却与旧金山的生活环境“格格不入”,并“常常哭泣”,她执著于自己的家乡话,因为不能在父亲身边尽孝而自责,因为不能与家人团聚而痛苦,这一切都是母亲固守中国文化、抵制异国文化的结果。邻居辛伯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曾经是晚清官员的他虽然接受了一些异国的生活方式,却身着带有樟脑味的长衫,满腹经纶,与母亲谈论唐诗,组织棋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缅怀中国的传统文化。丁凯的继母则是作者从美国人的角度展现文化碰撞的代表,她的性格和处事风格都与中国文化矛盾重重,而身处一个中国家庭,身为中国孩子的继母,她试图以强制和暴力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种种文化冲突,例如:她禁止丁凯说中国话吃中国食物,把家里与中国有关的东西统统烧毁,把丁凯的姐姐赶出家门,对丁凯肆意打骂,等等,而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就是丁凯暴力的反抗。
  小说的主人公丁凯则是在经历了无数文化碰撞之后,成功地融合中西文化的代表。他继承了母亲和辛伯伯身上固有的中华传统美德,比如母亲的“勇敢、机敏、孝道而可爱”,辛伯伯的“沉稳、刚柔相济”;同时又在美国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下,在教练的悉心培养下学会了拳击,发奋图强,凭借自己的实力打败了大个子威利,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实现了自我价值。这也正反映了华裔作家们的一个共同愿望:促使中美文化从对立走向融合。
  四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作为多部美国华裔文学代表作品共同的主题,不仅展现了过去几代美国华裔的生活和发展状况,而且反映了众多华裔作家们的心声和愿望,而这也正是当今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碰撞不可回避,文化的融合才是文化发展和演进主流,因为文化的融合体现了差异文化的同一性,同一性不仅会促成和谐,使其能够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还会积聚力量,使差异的文化可以互相利用、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正是这种同一性决定了华裔作品中的文化碰撞必然会走向文化交融。
  
   参考文献:
   [1] Amy,Tan.The Joy Luck Club[M].New York:Ivy Books. 1990.
   [2] Gish Jen.Typical American[M].New York:Plume.1992.
   [3] Gus Lee.China Boy[M].Boston:South End Press.1991.
   [4] Kingston,Maxine Hong.The Woman Warrior[M].New York:Random House.1976.
   [5] Ling,Amy.Between Worlds:Women Writers of Chinese Ancestry[M].New York:Routledge.1990.
   [6] Wong,Jade Snow.Fifth Chinese Daughter[M].Washingt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95.
   [7] 程爱民:《论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阶段和主题内容》,《外国语》,2003年第6期。
   [8] 赵莲:《不再沉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9] [美]尹晓煌,徐颖果主译:《美国华裔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刘哲,女,1976—,天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国社会与文化、英语教学,工作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 当过兵,以纯军旅小说唱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坛,以《康熙王朝》、《三国》等多部热播剧备受关注,朱苏进的名字家喻户晓。在他的作品中,以独特的观照方式,透视了军营生活,并融入了对和平时期军人思想的深刻体验。正因其骨子里的军人基因和将军梦想,让他潜心于军事题材的探索与创作。本文从其人生经历和作品的精神流露中,探析他不变的职业军人情怀。  关键词:朱苏进 小说 剧作 军人情怀  中图分类号:I206
期刊
摘要 作为一个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的城市作家,贾平凹熟悉并关心着农民和城市人群的生存状态。在他的小说中,他在时代和民族背景下去透视和分析人性,并通过对人物追求、人性解放和人性复归的理想和结果的对比来审视人性,从而使他的小说对人性的弱点和缺陷的揭露更为深刻。  关键词:贾平凹 长篇小说 人性弱点 分析批判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在贾平凹的作品中,特别是小说当中,他发现了许多
期刊
摘要 以普通的平民视角,关注现代都市卑微而丰赡的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以诗意的语言,展现悲天悯人的情怀。黄咏梅的小说无疑迥异于90年代以来年轻女作家的“私人化写作”、“身体写作”,显示了女性文学的另一种存在。  关键词:平民视角 小人物 诗意洋溢 悲悯情怀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个性话语充分彰显,以卫慧、棉棉为首的“70后”小说家高扬“回到个体”,倡导“身
期刊
摘要 繁漪这一文学形象颠覆了传统文化中的母亲形象,她不满长期压抑的家庭环境,努力冲破像牢笼一样的家庭生活,甚至不惜担上不伦的罪名和继子相爱。当发现继子另有恋人时,她歇斯底里般阻止,妄图完成对自身爱的权利的追逐。然而,文本叙事鲜明地告诉读者她这一追求的虚妄与苍白。  关键词:母亲形象 女性权利 消解 建构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母亲是吃苦耐劳、含辛茹苦的
期刊
摘要 杨绛的小说以旁观者的角度,以机智幽默又同情宽容的态度,描绘一定历史时期普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和思想感情,并妥善布局,熟练运用文字,塑造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示“语淡意浓、婉而多讽”、刚柔相济、平和隽永的风格特征,为中国现代文学留下自己独特的脚印。  关键词:杨绛小说 题材内容 风格特征    杨绛的小说创作,以独特的角度,“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演进轨迹和知识分子的心态历程”。解放前的作品
期刊
摘要 卞之琳的诗具有极强的知性色彩,蕴涵丰富,具有哲理性,是对玄理的暗示,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传达深奥的哲理,流露出对历史的追忆与思索和对现实的关注,其诗作与生命永远闪烁着智慧、艺术与真情的光芒。  关键词:卞之琳 诗歌 象征 哲思 玄理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卞之琳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主知”派的代表,其诗作蕴涵丰富,具有冷峻的特色。诗人的笔触伸向宇宙、人生、历史、自我、社
期刊
摘要 《河上柳》是废名先生于1925年4月发表的短篇小说,字里行间留下了巨大的遐想空间。本文从小说叙述视角的转换、文本的断裂、隐含的主人公等几个问题考察小说所体现的独特的叙述技巧,感受小说中韵味无穷的诗意。  关键词:《河上柳》 叙述技巧 意象 反讽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河上柳》是废名先生于1925年4月发表的短篇小说,字里行间留下了巨大的遐想空间。这篇小说
期刊
摘要 本文尝试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出发,浅析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去第十九号房间》中苏珊这一悲剧人物的毁灭之路。论文主要依据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人格结构的划分,剖析了苏珊在缺失爱的外部世界中,在过度理智的超我和极度压抑的本我的共同作用下,最终步入疯癫迷狂的精神历程。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去第十九号房间》 人格结构 精神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获得
期刊
摘要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坛极富才华的女作家,一生不幸的经历给她带来了难以磨灭的痛苦,于是把自己的苦难遭遇和对人生的体验都融入到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些女性生存境况的叙写,鞭笞了封建制度残害妇女的罪恶,表达了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萧红 女性 生存境遇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历尽人世苦难而又才华横溢的女作家——萧红,鲁迅
期刊
摘要 《非法入侵》是美国当代推理小说家苏·格拉夫顿的一部力作。通过文中人物索拉纳对孤寡老人财产和生命的掠夺,金西的关照、梅拉妮的亲情、亨利的善良集中体现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作品的伦理主题——掠夺与人文关怀。作品的矛盾伦理主题耐人寻味,不仅体现了不同人性格的特点、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同时又预示了社会发展的前景,展示了美好战胜邪恶、正义战胜阴谋的主旋律。  关键词:《非法入侵》 伦理主题 掠夺 关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