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古筝启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ei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古筝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成为一种精神生活的助推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家长很重视小孩的古筝特长学习,这必然给古筝教师带来很多压力和动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儿童古筝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1.以琴激趣,引发兴趣
  在初步教学中,孩子对古筝充满了极强的好奇心,但思想不集中,缺乏耐心,这时如果教师采取强压、批评,其教学效果就适得其反。儿童的心理及生理正处在发展阶段,有时没有耐心,注意力不集中,意志不够坚定,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彻底,这都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应抓住儿童爱玩好动、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事物上这一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使无意识变为有意识,完成从好奇心到产生兴趣的转变。即以音乐基础教育为主体,以兴趣培养为依托进行古筝教学活动。事实证明,当孩子对古筝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学习古筝的积极性就会表现出来,这时孩子对学习内容就会有一种自发的注意倾向,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热情。正是这种“热情”鼓舞着孩子主动且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古筝是一种负担。所以,兴趣和热情是儿童学琴前进的动力,兴趣和热情是相辅相成的。
  如:融乐曲和技巧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孩子第一个技法的时侯,就应该避免追求机械的手指运动,我们可以用美的旋律,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古筝的热情。初学琴时,学生和家长都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他们都迫切的想在琴上弹出小曲来。这时老师就应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结合练习曲,教会学生演奏几首优美动听的小乐曲,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果一开始只顾教会孩子那些技法,就会使他们感到十分乏味,产生厌恶情绪,易导致孩子学琴半途而废。因此,在古筝教学的启蒙阶段,应选用一些技巧性融于旋律优美、形象鲜明、格调清晰、短小精悍的乐曲教材,激发儿童学琴的兴趣和热情。
  又如:表演和演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儿童古筝启蒙教学中,为了让孩子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除了用不同的方法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孩子外,还可以在教学中举行一些汇报演出,让孩子在练习中提高演奏水平和竞争意识,在演出中享受学古筝的快乐,体验成功的感觉,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认真地学习古筝,为以后演奏出美妙动听的古筝曲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随着儿童对古筝的兴趣和热情的高涨,我们启蒙教学目的,“为他们步入音乐殿堂打开一条通道”也随之达到。 “教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把单纯的教学表演化、生动化,把抽象的定义具体化、形象化,把枯涩的概念优美化,使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教育才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再如:欣赏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儿童古筝启蒙教学中,孩子的古筝技巧还不是很纯熟,乐感也不是很好,这个时候,老师可以为孩子适当的演奏一些孩子爱听的乐曲,或放一些古筝演奏家的视频,激发他们更大的兴趣。欣赏环节可以设在课头或课尾,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2.注重基础,循序渐进
  我们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古筝?业余爱好、消磨时间、从事音乐工作、考级、其他?学习古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在现在的古筝学习中,许多家长都觉得不考级就没有学的必要,家长的攀比心理十分严重。本人在部分学生中做過一个粗略的学习意愿调查,结果是百分之七十的回答都为了考级。考级结果固然是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双向评定,但是,如果片面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不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对孩子提出过高过难的要求,那么结果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使孩子对古筝这门乐器感到厌恶。因此,在初始阶段,作为教师就必须根据儿童年龄小这一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一些由浅人深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左右手的演奏从保持手的基本手型的顺指法开始,逐渐拓展;在节奏音型的选择、技能技巧的安排、练习曲和乐曲的选择等方面均做到逐渐增加难度,不让儿童有过量的负担。这样的过程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由浅人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水到渠成让孩子扎扎实实地掌握古筝演奏技巧。很多父母都要求孩子在初中之前把十级考完,这是强人所难。孩子们白天要学文化,晚上有文化作业,很难有富余的时间练琴。家长的这种要求完全是不合规律的,也在逼老师们进行速成教育,这样学古筝就不再是他们的一种乐趣,而变成一种负担。因此古筝学习还得注重基础,循序渐进。为了打好扎实的古筝基础,就需加强对学生乐理、视唱、音准的训练,让学生对古筝的旋律、风格,有进一步的了解。由于乐理、视唱、音准训练非常枯燥,所以在教学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学琴初期找音训练,低音区两个点的音符比喻为“脚穿两只鞋子”;高音区一个点的音符比喻为“头顶一只帽子”;高音区两个点的音符比喻为“头顶两只帽子”。 中音区没有点的音符比喻为“不戴帽子”;这样形象的比喻有利于小朋友们记住这些音区和音符。再如在进行连勾、连托练习时,让学生“开火车”练习,依次完成“接龙”音阶。节奏训练是初期学习的重点,也是深度学习的基础。由于少儿对节奏的把握能力往往与教学要求不同步,所以可以把一些节奏型根据形象化的特点作分类练习,更加逼真地反映生活里的事物所发出的声音。例如,模仿母鸡叫“咯咯嗒”; 模仿走路“一二、一二”或者“左右、左右”;模仿机关枪的声音“嗒嗒嗒嗒”等。通过这些形象的模仿,让原本复杂难学的节奏变动简单易懂了。
  3.贴近心理,因材施教
  现在的古筝课大部分是一周一课,孩子们有一个星期的练琴时间,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接受能力,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的孩子天资聪明,课上就消化了百分之八十的内容,这样的孩子就可以在情感表现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有的孩子课后作业都难以完成,可以延长练习时间,并针对乐曲中的难点附加辅助性的专项练习曲,以求帮助顺利完成作业。总之,尽可能地让学生能轻松接受新课,并能顺利完成还课任务。这样,孩子学习的兴趣就会持续浓厚,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我们针对的是儿童,语速一定要放慢,给小朋友思考的时间;语言简练,重在给小朋友们示范正确的动作,发挥小朋友的模仿潜能。   在课堂上孩子们的性格也千差万别,有的小朋友聪明又乖巧能够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不分心,这是最好教的孩子,而有的孩子过于内向,不懂不吭声,结果往往很多都没学会。针对内向的孩子,老师一定要多加关注,随时给他鼓励和肯定的眼神,这样他才能感觉到老师是喜欢他的,他们也就有了自信,有了学古筝的兴趣。也有的孩子过于外向,课堂纪律意识欠缺,老师可以用激将法试着改变他,比如选他当班长或者随时发现他的优点在同学面前表扬他。总之孩子的古筝教学是要贴近孩子心理,因材施教的。
  4.生动引导,真诚鼓励
  在儿童古筝教学中,需要老师进行生动引导,孩子们才有学习的方向和动力,我们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古筝教学中,我认为不但需要学生认真听讲,还要进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广的学习空间。教师在课堂上既要维持好纪律,也要保持师生互动的宽松氛围,对于孩子,要更多地给予鼓励和肯定。本人在工作中曾碰到这样的问题:一个孩子刚来学习古筝时非常有兴趣,每次的作业都完成地很好,但后来随着知识不断深化,就逐渐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了,于是她的老师就给予了她很严厉的批评。以后孩子每次上课都变得自卑,胆怯,缩手缩脚地几乎整节课都思想抛锚,孩子的抵触情绪越来越明显,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后来,学校给她调班,另一个老师温和细心,从不随便去批评孩子,而是在课堂上随时保持微笑面对每个孩子,对于刚调进去的胆小的她,这位老师则是采用无中生有表扬法重新树立起她的自信心和兴趣,如我们的小朋友进步好大,纪律真好,真乖,真漂亮等等。老师们要善于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找机会去鼓励孩子。让他们知道自己还能弹得更好,表现得更好。让学生能正确地欣赏自我,自信心也随之加强。
  老师和学生要多多沟通,不但要在课堂上沟通,课间也需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了解近期孩子在家里练琴的情况,弄清楚他们碰到的困难,一点一滴的对孩子付出,孩子就会觉得老师很亲切,就会认为老师是他们的大朋友,这样就有利于他们快乐学习,放松学习,教学上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为了要在学校里表演,或者要在家长单位里表演,经常有学生家长临时邀请教师去登门辅导乐曲,诸如此类的事充分说明了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家长也强烈的表现欲望。其实,这是好事,于是教师就会乐意前往,进行精心辅导,让学生能比较圆满地在舞台上展演。通过演出,琴童们能增强自信,展示风采,更加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总之,少儿古筝的教学包含“教”与“学”的双重内容,不仅仅是教者一个人能完成的,还得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通过和孩子之间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摸索出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孩子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5.循偱善诱,培养乐感
  儿童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艺术思维能力普遍比较低。而古筝艺术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一种时间的艺术。但是,每部作品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有快乐的,有悲伤的,也有悲喜交加的,我们古筝教师在培养学生乐感时,重点应放在音乐语言上,尽量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具体化,以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以达到教学要求。如在学弹乐曲《秦桑曲》时,乐曲的本意是描寫妙龄女子思念远方夫君的激切心情。但儿童没有乐曲本意的体验,怎么办?教师就这样设问:你有没有亲人在远方?你思念他吗?你怎样思念他?这种“引导”就成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学生充发分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表述自己所理解的乐曲的意境和情绪。这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只有教师在古筝教学中遵循音乐学科的特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学生在学业上才会有所建树。如在学习古曲《雪山春晓》时,教师是这样描述乐曲意境的:春天到了,雪在慢慢地融化,万物开始复苏,为了表达西藏人民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他们在雪山上载歌载舞,期盼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然后教师整体示范一次雪山春晓给小朋友听,让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象老师刚刚描绘的那副雪山画面,听完之后再分段进行讲解,如引子,慢板,流水段,快板一一进行学习。如此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用心、用情去表演乐曲的内涵,才能进入角色,才能将乐曲的色彩、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通过对作品的旋律、节拍、速度、力度等处理的训练中逐步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对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
  6.精益求精,注重细节
  古筝课的学习一般是一周上一两次课,上完课就走,教室里弄得很乱、很脏、没有人主动收拾。一个整洁的环境也是有教育作用的,整洁的课堂环境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创造,这对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和能力很重要。因此,每次上完课后,就把要做的事明确地告诉学生,比如整理筝、扫地、抹窗台等一些她们力所能及的事。在劳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出榜样;打扫完后,要总结打扫的情况,肯定孩子们的成绩,指出以后还需要注意的地方。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动手习惯。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们在家也开始帮助扫地整理房间了。所以学习古筝是可以让孩子全面发展的。
  艺无止境,法无定则。各种教学方法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在特定时期有所突出。我认为,古筝教育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古筝艺术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和热情,让孩子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自主地感受音乐,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不断弘扬中华名族的国粹,让古筝文化在艺术之林源远流长。
  地址:湖南省益阳市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音乐系,肖燕华收,18711704039,342400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替莫唑胺(TMZ)抑制大鼠C6胶质瘤增殖及对p5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构建C6胶质瘤模型。荷瘤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替莫唑
新课程的课究竟怎样上?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知识是我们送给学生的,还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的?我们组织的语文课堂的讨论是否真的有效?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我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在这次新课改中,我尝试着把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以新课改的实施为契机,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落实
摘要:人才盘点是近几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才筛选模式,所谓人才就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专业型人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才的培养对单位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人才盘点;人才发展战略;房地产  人才盘点就是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特殊技能的专业型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和分配,将专业型人才输送到专业的技术岗位上去,使生产能够有条不紊地继续进行下去。从近几年的社会发展需求中不难发现,单
教材与学情分析:此篇小说人物、情节等不是特别复杂,对于学生来说不难把握,易于审美疲劳,但其背后的深刻内涵并不一定准确把握,故采取学生乐于做,又能发掘其深刻内涵的方式。
直观教具是很有价值的教辅手段,尤其适用于那些教学对象年龄较小、对目的语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的外语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作用尤其突出。它可以使英语教学方法、方式多样化,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都参与活动,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直观教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作了研究。  一、教具的使用要促成教学目标的达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巧设悬念,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
社会心理学家在研究自信形成的机制时发现:在很多情况下,人的自信来自社会比较。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评价除了来自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以外,还来自其社会交往中的角色行为。小学生往往以别人眼里的“我”来评价自己。比如,老师怎么看“我”?同伴怎么看“我”?在《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了: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下面来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种具体做法:  一
期刊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学生自主审美体验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身个性化的阅读,而非教师的“填鸭式”、“公式化”的模式教学。因此,大力倡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已经成为现今新课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科学理念。  一、阅读教学的误区  新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