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教师行为的转化。尤其对广大农村中学物理教师来讲,更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农村的初中学生原有的基础较差,知识面较狭窄,反应不快,厌学情绪较严重等特征。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的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缺少分析和知晓。我结合本校物理教学的实际,按新课标理念,进行了一些尝试,目的是让农村初中学生懂得怎样去学好物理。
1.让学生学习“现实”的物理
“现实”的物理,是指物理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同时学习物理又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生产、生活。因此在学习新的物理知识时,尽可能以一些实际例子导入新课,尽量与现实原型进行联系。例如,激光手电筒的光束可作为光线的现实原型,茶壶可作为连通器的现实原型,筷子的使用可作为杠杆的现实原型,等等。通过联系现实原型,有利于农村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内容,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从而唤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求。物理知识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际应用的广泛性,在每学习一个物理知识后,我都会设计一些应用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应用,体会到学好物理的重要作用,加深对物理的认识,找到学习物理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一课之前,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回去洗一次碗,观察当筷子放入盛水的碗中时的现象,这样就让原来较为难以理解的光的折射现象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了。例如:在复习阶段,我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研究课题是:塑料大棚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大棚技术是现代化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然而学生对于大棚技术的科学原理几乎一无所知。此问题一出立刻引起了众多学生的好奇,他们议论纷纷但仍不知其所以然,一下子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了。接着在我的讲解下他们认识到塑料是透明物质,光易进入大棚,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传进去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棚内温度升高,保持植物生长的温度,并由此加深了教材中对温室效应的理解。学生还知道大棚顶上如有积水,要及时清理,由此可知这个“水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复习了透镜中的知识。在研究中学生自己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棚顶的大量水珠是在里面还是外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多的水珠?棚内大量的水蒸气从何而来?为什么夜间大棚内的植物不易受冻?接下来的学生情绪高涨,并一一分析和回答了上述问题。可见把具体问题搬进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情境中,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物理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衔接
物理与语文的衔接,用凿壁偷光、立竿见影、坐井观天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刻舟求剑引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海市蜃楼理解光的折射;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一个巴掌拍不响,阐释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磨刀不误砍柴工说明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我曾让学生列举古诗、谚语、俗语、成语、寓言故事中的物理知识,学生说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中有桃花反射红光的知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包含空气振动发声和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物理知识;谚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问起声而知其人”表明能根据音色来判断人;俗语“四两拨千斤”蕴含杠杆原理,“真金不怕火炼”包含金的熔点高不易被熔化的物理知识;成语“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震耳欲聋”是指它的响度很大,等等。学生兴致很高,列举的例子又多又好。我认为这不但能增强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3.注重物理概论的建立过程
物理的研究与学习之初都必须在已经建立和认识一些基本物理概念之后。对学生而言这个新的概念、新的名词有何意义?为什么要掌握?为什么要这样定义?这样定义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了哪些方便、准确之处?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思考和注意的问题。
4.教师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到相关的物理现象、规律的分析,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好奇心,因而课堂上如果能利用有效的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就会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5.注重物理教学方法的选用
一般情况下物理知识的教学常用讲授法,物理规律的教学适用于探究法及发现法,物理现象的教学适用于演示法和实验法。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实验、课堂实验做与不做,学生的收获是不同的。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切忌“强行”地让学生接受结论,对于教材中安排的物理实验,学生可做的应该让学生动手做,教师不要自己演示实验;可用实物或模型的用实物做,可以用模型或画图代替的用模型代替,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比较直观地把握教学内容,得出结论。在实验中,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增加实验的可信度和可见度,合理把握实验的时间。
6.要重视比较法的学习和应用
所谓比较法就是指通过事物间相同的特征或相异特性的比较,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区别。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物理量和物理规律之间具有可比性。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可以对概念的异同加以巩固、对比,避免错误的发生。例如:晶体与非昌体的比较,蒸发与沸腾的比较,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比较,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比较,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比较,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的比较,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比较,压力和重力的比较,质量和重量的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比较,串联电路特点与关联电路特点的比较,汽油机与柴油的比较,交直流发电机与交直流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的比较,伏安法测电阻与伏安法测功率的比较,等等。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比较,能够迅速、顺利地做出正确的分析和简答,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让学生学习“现实”的物理
“现实”的物理,是指物理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同时学习物理又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生产、生活。因此在学习新的物理知识时,尽可能以一些实际例子导入新课,尽量与现实原型进行联系。例如,激光手电筒的光束可作为光线的现实原型,茶壶可作为连通器的现实原型,筷子的使用可作为杠杆的现实原型,等等。通过联系现实原型,有利于农村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内容,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从而唤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求。物理知识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际应用的广泛性,在每学习一个物理知识后,我都会设计一些应用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应用,体会到学好物理的重要作用,加深对物理的认识,找到学习物理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一课之前,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回去洗一次碗,观察当筷子放入盛水的碗中时的现象,这样就让原来较为难以理解的光的折射现象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了。例如:在复习阶段,我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研究课题是:塑料大棚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大棚技术是现代化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然而学生对于大棚技术的科学原理几乎一无所知。此问题一出立刻引起了众多学生的好奇,他们议论纷纷但仍不知其所以然,一下子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了。接着在我的讲解下他们认识到塑料是透明物质,光易进入大棚,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传进去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棚内温度升高,保持植物生长的温度,并由此加深了教材中对温室效应的理解。学生还知道大棚顶上如有积水,要及时清理,由此可知这个“水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复习了透镜中的知识。在研究中学生自己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棚顶的大量水珠是在里面还是外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多的水珠?棚内大量的水蒸气从何而来?为什么夜间大棚内的植物不易受冻?接下来的学生情绪高涨,并一一分析和回答了上述问题。可见把具体问题搬进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情境中,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物理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衔接
物理与语文的衔接,用凿壁偷光、立竿见影、坐井观天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刻舟求剑引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海市蜃楼理解光的折射;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一个巴掌拍不响,阐释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磨刀不误砍柴工说明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我曾让学生列举古诗、谚语、俗语、成语、寓言故事中的物理知识,学生说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中有桃花反射红光的知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包含空气振动发声和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物理知识;谚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问起声而知其人”表明能根据音色来判断人;俗语“四两拨千斤”蕴含杠杆原理,“真金不怕火炼”包含金的熔点高不易被熔化的物理知识;成语“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震耳欲聋”是指它的响度很大,等等。学生兴致很高,列举的例子又多又好。我认为这不但能增强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3.注重物理概论的建立过程
物理的研究与学习之初都必须在已经建立和认识一些基本物理概念之后。对学生而言这个新的概念、新的名词有何意义?为什么要掌握?为什么要这样定义?这样定义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了哪些方便、准确之处?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思考和注意的问题。
4.教师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到相关的物理现象、规律的分析,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好奇心,因而课堂上如果能利用有效的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就会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5.注重物理教学方法的选用
一般情况下物理知识的教学常用讲授法,物理规律的教学适用于探究法及发现法,物理现象的教学适用于演示法和实验法。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实验、课堂实验做与不做,学生的收获是不同的。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切忌“强行”地让学生接受结论,对于教材中安排的物理实验,学生可做的应该让学生动手做,教师不要自己演示实验;可用实物或模型的用实物做,可以用模型或画图代替的用模型代替,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比较直观地把握教学内容,得出结论。在实验中,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增加实验的可信度和可见度,合理把握实验的时间。
6.要重视比较法的学习和应用
所谓比较法就是指通过事物间相同的特征或相异特性的比较,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区别。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物理量和物理规律之间具有可比性。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可以对概念的异同加以巩固、对比,避免错误的发生。例如:晶体与非昌体的比较,蒸发与沸腾的比较,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比较,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比较,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比较,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的比较,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比较,压力和重力的比较,质量和重量的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比较,串联电路特点与关联电路特点的比较,汽油机与柴油的比较,交直流发电机与交直流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的比较,伏安法测电阻与伏安法测功率的比较,等等。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比较,能够迅速、顺利地做出正确的分析和简答,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