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于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主要探究打造高中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方法,或者说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途径,从而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从“教中心”走向“学中心”。那么,新课导入就至关重要,实用、新颖、趣味的导入形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地图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工具,课堂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的追求离不开对地图的分析。基于问题驱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构建高效课堂,这也需要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进行高效课堂中的“高效提问”。下文将围绕上述观点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怎样的导入是好的,高中地理新课导入的有效性一定要把握“准,新,短”。换句话说,大致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趣味性、针对性、新颖性、直观性。以“之最”来导入新课是高中地理常用的手段,其次是以著名景观来导入新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以读图提问来导入也是有效方式之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教师可以用地理谜语、设问形式、或是用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导入新课。利用传说、故事、案例、视频、动画、音乐等多样形式导入,凡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教师都可以创新设计。
例如:在《走进风沙地貌》一课,教师首先用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来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然后再以兰渝高铁为主线的新闻视频导入,结合了我们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成功调动了学生对接下来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中,教师以一个旅游分享的视频导入,展示了旅游过程中遇到的自然植被,引导学生用地理的眼睛看世界,做个有内涵的旅行者,落实地理实践力。《地球表面形态——板块运动》一课,教师以“冰河世纪”动画视频为导课,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地区板块运动带来的震撼。《喀斯特地貌》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的片段,当学生仔细認真的阅读后,提问学生:“旅行家徐霞客描述了哪一种地貌类型?”当学生简单额回答后,接着追问两个问题:“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教师选择将天气预报视频作为导入,接着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二十四节气知识,引入天气系统这一知识点,先后讲解了什么是天气,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种类,以及如何辨别天气系统等知识点。
二、妙用地图,完善认知
高中地理读图类型试题占有一定比重,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位置、说特点、说分布、说变化等,从而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综合思维归纳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的立体地图,通过变换地图方向、放大缩小,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也可以将世界不同地区的地图对比分析,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例如:《喀斯特地貌》研究课中。教师用徐霞客游记的文字将学生带入本节内容学习,接下来学生自主完成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地理位置学案部分,然后学生到讲台上,借助希沃提供的立体地图详细地指出并说出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的地理位置;学生观看微课,完成喀斯特地貌环境特征;通过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表达出来;课下完成调查问卷,课上分享调查结果,喀斯特地貌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有什么影响,有哪些措施来解决。整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处处体现了对区域认知素养的落实。《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中,教师课堂呈现西北地区的生产生活真实写照,寻找到一些图文资料,培养同学们读图析图的能力,增强“区域认知”;利用罗布泊的环境变迁,启发同学们从“兴衰”两方面探究楼兰古国的历史变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世界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课,主要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呈现世界分层设色地图与学生预习资料中的黑白地图产生认知冲突,通过地图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世界的海洋、陆地的基本轮廓,并且对于世界上重要的地区进行了分类,用不同的线索串联起来,方便学生的记忆。
三、巧设问题,引导探究
在高考的背景下,地理教学要进行综合性的问题设计,关注学生在真实复杂情境中的知识应用。设问要具有科学性、有效性、探究性、挑战性,问题要能够体现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各种地理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激起客观知识与原有知识的冲突。此外,教师可以开展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抓基础的同时也要关注中难度的问题,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层次,注重问题的专业性表述,使用地理专业术语。耐心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成长,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的新课导入以“什么是荒漠化”视频,展示了荒漠化现象和重大影响,尤其是视频中荒漠化的肆虐引起了人们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拷问,“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是谁?”课堂在激趣之余引发学生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加重的人为原因,塑造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培养责任意识。《环境污染与防治》一课,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生活中的垃圾,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问题,将垃圾分类上升为现代公民的必要素养。《自然灾害与防治》一课,教师以四川内江发生的一次洪涝灾害为例展开,学生根据材料概括了自然灾害的特征;分析内江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形成内江洪涝灾害分析的思维导图;再分析自然灾害的影响因素,构建思维导图;最后回归生活、联系实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分享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提升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行为。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建设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为教学抓手,了解学情,更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力图打造出智能、高效的现代化课堂,达成教书育人的目的,更真实、更有效,最后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
[1] 时安平. 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方法及应用举例[J]. 中学教学参考,2014(16):128.
[2] 李宗录. 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从“教中心”走向“学中心”。那么,新课导入就至关重要,实用、新颖、趣味的导入形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地图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工具,课堂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的追求离不开对地图的分析。基于问题驱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构建高效课堂,这也需要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进行高效课堂中的“高效提问”。下文将围绕上述观点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怎样的导入是好的,高中地理新课导入的有效性一定要把握“准,新,短”。换句话说,大致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趣味性、针对性、新颖性、直观性。以“之最”来导入新课是高中地理常用的手段,其次是以著名景观来导入新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以读图提问来导入也是有效方式之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教师可以用地理谜语、设问形式、或是用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导入新课。利用传说、故事、案例、视频、动画、音乐等多样形式导入,凡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教师都可以创新设计。
例如:在《走进风沙地貌》一课,教师首先用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来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然后再以兰渝高铁为主线的新闻视频导入,结合了我们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成功调动了学生对接下来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中,教师以一个旅游分享的视频导入,展示了旅游过程中遇到的自然植被,引导学生用地理的眼睛看世界,做个有内涵的旅行者,落实地理实践力。《地球表面形态——板块运动》一课,教师以“冰河世纪”动画视频为导课,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地区板块运动带来的震撼。《喀斯特地貌》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的片段,当学生仔细認真的阅读后,提问学生:“旅行家徐霞客描述了哪一种地貌类型?”当学生简单额回答后,接着追问两个问题:“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教师选择将天气预报视频作为导入,接着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二十四节气知识,引入天气系统这一知识点,先后讲解了什么是天气,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种类,以及如何辨别天气系统等知识点。
二、妙用地图,完善认知
高中地理读图类型试题占有一定比重,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位置、说特点、说分布、说变化等,从而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综合思维归纳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的立体地图,通过变换地图方向、放大缩小,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也可以将世界不同地区的地图对比分析,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例如:《喀斯特地貌》研究课中。教师用徐霞客游记的文字将学生带入本节内容学习,接下来学生自主完成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地理位置学案部分,然后学生到讲台上,借助希沃提供的立体地图详细地指出并说出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的地理位置;学生观看微课,完成喀斯特地貌环境特征;通过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表达出来;课下完成调查问卷,课上分享调查结果,喀斯特地貌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有什么影响,有哪些措施来解决。整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处处体现了对区域认知素养的落实。《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中,教师课堂呈现西北地区的生产生活真实写照,寻找到一些图文资料,培养同学们读图析图的能力,增强“区域认知”;利用罗布泊的环境变迁,启发同学们从“兴衰”两方面探究楼兰古国的历史变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世界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课,主要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呈现世界分层设色地图与学生预习资料中的黑白地图产生认知冲突,通过地图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世界的海洋、陆地的基本轮廓,并且对于世界上重要的地区进行了分类,用不同的线索串联起来,方便学生的记忆。
三、巧设问题,引导探究
在高考的背景下,地理教学要进行综合性的问题设计,关注学生在真实复杂情境中的知识应用。设问要具有科学性、有效性、探究性、挑战性,问题要能够体现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各种地理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激起客观知识与原有知识的冲突。此外,教师可以开展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抓基础的同时也要关注中难度的问题,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层次,注重问题的专业性表述,使用地理专业术语。耐心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成长,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的新课导入以“什么是荒漠化”视频,展示了荒漠化现象和重大影响,尤其是视频中荒漠化的肆虐引起了人们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拷问,“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是谁?”课堂在激趣之余引发学生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加重的人为原因,塑造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培养责任意识。《环境污染与防治》一课,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生活中的垃圾,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问题,将垃圾分类上升为现代公民的必要素养。《自然灾害与防治》一课,教师以四川内江发生的一次洪涝灾害为例展开,学生根据材料概括了自然灾害的特征;分析内江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形成内江洪涝灾害分析的思维导图;再分析自然灾害的影响因素,构建思维导图;最后回归生活、联系实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分享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提升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行为。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建设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为教学抓手,了解学情,更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力图打造出智能、高效的现代化课堂,达成教书育人的目的,更真实、更有效,最后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
[1] 时安平. 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方法及应用举例[J]. 中学教学参考,2014(16):128.
[2] 李宗录. 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