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运用。而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既有积极性,也有一些消极效应。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时需要计算机网络的帮助。因此对待中学生上网问题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
(一)积极影响
互联网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形象性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点,对中学生具有以下积极影响: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有一半多的学生承认自己上网是为了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力求掌握新的本领。他们可以每天都去自己注册的网校下载新的习题,向网上的老师请教一些不懂的问题,这样不仅弥补了课堂学习的不足,还可以学到一些新的知识。
2.缓解学习压力,有助于健康成长、获取信息。中学生适当的聊聊天是有一定的好处的,首先可以放松心情,缓解一下学习上的压力。其次,充满了未知与新鲜的网络可以让中学生认识很多的朋友,虽然这些朋友水平参差不齐,真假不辨,但是却能在网络上给中学生一定的帮助、鼓舞与支持。而且,认识一个新朋友的新鲜感极大程度地活跃中学生的脑细胞,让中学生的精神处于健康的状态。
3.增强动手能力,有利于探究学习、发现学习。也许有的中学生从小对汽车感兴趣,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他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老师,他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在查询信息过程中,他的信息搜索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能够得到训练;在甄别信息,比较优劣方案中,他能够发现问题,不断探究,努力寻找答案;在取长补短,设计出自己的最佳方案并动手制作模型时,又能增强他的动手能力。
(二)消极影响
网络这一数字化时代的新鲜事物,像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面特征,因特网上传输的不健康信息,会对中学生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1.情感方面:上网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同时由于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习的需要,通过这些途径与许多互不相识的朋友互相帮助,互相倾诉。
2.行为方面:网络犯罪蔓延迅速,涉及面广,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一颗毒瘤。中学生是网络社会中的主要群体。一方面,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法制观念淡薄,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网络犯罪的深渊。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青少年相应地就缺少法律的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
二、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网络
网络文化已经悄悄地融入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要避免使学生成为网络沉迷者,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是最重要的,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使用网络呢,应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1.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更加意识到网络作为资源宝库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德高为师。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应该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向学生演示在网上查阅学习资料,也可以在网上查看天气预报,还可以在网上查看学生较为关注的时政新闻。有时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可以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指导学生在Internet上搜索答案,结果学生会发现相关的解答方法很多,且内容详尽而且清楚。
2.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从网络中发现更多积极的因素,因势利导,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一味地反对学生接触网络游戏是没有用的,反而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为教育带来更大的困难。
3.家长(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上网。教师和家长应该意识到: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下一代,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尤其是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所以我建议有条件的家长不妨放下对网络的偏见,权且把它作为一种生活的工具来看待,和学生一起上网。毕竟成年人的社会经验和辨识抵制能力比学生强,如果家长和老师对学生上网持支持但不失适当引导的态度,相信会比盲目的抵制更对学生有利。
【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及实效性研究》[课题号GS(2014)GHBZ094]及张掖市教育科研课题《关于新课改背景下网络对中学生影响的调查与对策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一、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时需要计算机网络的帮助。因此对待中学生上网问题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
(一)积极影响
互联网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形象性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点,对中学生具有以下积极影响: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有一半多的学生承认自己上网是为了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力求掌握新的本领。他们可以每天都去自己注册的网校下载新的习题,向网上的老师请教一些不懂的问题,这样不仅弥补了课堂学习的不足,还可以学到一些新的知识。
2.缓解学习压力,有助于健康成长、获取信息。中学生适当的聊聊天是有一定的好处的,首先可以放松心情,缓解一下学习上的压力。其次,充满了未知与新鲜的网络可以让中学生认识很多的朋友,虽然这些朋友水平参差不齐,真假不辨,但是却能在网络上给中学生一定的帮助、鼓舞与支持。而且,认识一个新朋友的新鲜感极大程度地活跃中学生的脑细胞,让中学生的精神处于健康的状态。
3.增强动手能力,有利于探究学习、发现学习。也许有的中学生从小对汽车感兴趣,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他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老师,他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在查询信息过程中,他的信息搜索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能够得到训练;在甄别信息,比较优劣方案中,他能够发现问题,不断探究,努力寻找答案;在取长补短,设计出自己的最佳方案并动手制作模型时,又能增强他的动手能力。
(二)消极影响
网络这一数字化时代的新鲜事物,像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面特征,因特网上传输的不健康信息,会对中学生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1.情感方面:上网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同时由于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习的需要,通过这些途径与许多互不相识的朋友互相帮助,互相倾诉。
2.行为方面:网络犯罪蔓延迅速,涉及面广,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一颗毒瘤。中学生是网络社会中的主要群体。一方面,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法制观念淡薄,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网络犯罪的深渊。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青少年相应地就缺少法律的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
二、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网络
网络文化已经悄悄地融入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要避免使学生成为网络沉迷者,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是最重要的,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使用网络呢,应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1.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更加意识到网络作为资源宝库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德高为师。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应该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向学生演示在网上查阅学习资料,也可以在网上查看天气预报,还可以在网上查看学生较为关注的时政新闻。有时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可以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指导学生在Internet上搜索答案,结果学生会发现相关的解答方法很多,且内容详尽而且清楚。
2.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从网络中发现更多积极的因素,因势利导,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一味地反对学生接触网络游戏是没有用的,反而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为教育带来更大的困难。
3.家长(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上网。教师和家长应该意识到: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下一代,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尤其是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所以我建议有条件的家长不妨放下对网络的偏见,权且把它作为一种生活的工具来看待,和学生一起上网。毕竟成年人的社会经验和辨识抵制能力比学生强,如果家长和老师对学生上网持支持但不失适当引导的态度,相信会比盲目的抵制更对学生有利。
【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及实效性研究》[课题号GS(2014)GHBZ094]及张掖市教育科研课题《关于新课改背景下网络对中学生影响的调查与对策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