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因此,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要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应用信息科技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做什么”、“怎么做”的方面,而忽视学生“学会做的方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文章尝试了几种以引导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中学
一、信息技术课程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在过去的计算机教育中,曾一度把计算机本身作为学习对象,使学生为学计算机而学计算机。因此,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要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应用信息科技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一些信息科技方面的术语和概念,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记住每一步操作,他们要接受的是真正的生活对他们的考试,是身处信息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挑战,他们需要学的是如何对大千世界中浩如烟海的信息进行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创新以及如何用所学的信息科技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应用性是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显著特征,学会方法是信息科技课程的根本要义。
二、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一)引导自学教学方法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做什么”、“怎么做”的方面,而忽视学生“学会做的方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在新课改的理论指导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应该推广引导自学的教学方法。实践中尝试了三种典型的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效果良好。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中教师的课前准备显得尤其重要。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说,每一节课都包括一系列明确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对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教学前充分了解、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要在课程开始前准备好学生的工作任务文档。其中要明确工作任务名称、具体任务、任务要求、评价标准等。任务的设计要合理有序、由易到难,体现知识形成的脉络。要将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知识设计到具体的工作任务当中。学生在进行工作任务操作时,需要进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要把握时代特征,明确培养目标,立足课程教学,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和策略。
2.小组合作探索教学法
对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来说,由于学生的基本差别很大,所以教师在讲授时很难把握,有些学生觉得很简单的问题,有些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网络却觉得很难完成。而一旦放慢速度降低要求则基础较好的同学又觉得无趣浪费时间。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当中进行学习。将学生根据性别不同、性格差异、本门课程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均衡的原则分配到不同的小组当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优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带动差生的学习,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挥学生各自的学习优势,利用网络交互的特点,进行多样化交流,通过这种交互、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中超链接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几种不同的方法来链接不同的对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对于链接不同的对象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沟通后,最后得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并做出分析、比较,这样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几种不同的方法来链接不同的对象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另外,在画图软件的教学中曾尝试使用了这种方式:在课前导入时,先利用了CAI课件将一幅幅美丽的图片呈现在大屏幕上,使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刺激下,在如诗的意境中,萌发学习的兴趣。在工具的讲授中,教师也可只介绍各工具的名称,而各工具的功能则由学生自己协作、讨论得出。利用网上课件或帮助系统进行开放式的学习,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就掌握了知识要点。
3.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最初来源与职业教育,并在职业教育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引导文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的媒介就是引导文的设计,引导文是一个任务文档,也是一个知识获取文档,也是一个操作手册。学生能过引导文中设计的引导题目的完成,能够获取完成工作的具体知识,并按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评估,引导文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常配合小组合作的模式。教师把信息技术的课堂交由学生自己来掌控,学生在组内共同分析、决策,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并完成相应的任务,真正将课堂回归给学生,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二)教学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教学方法之后,我们看到知识已经成为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的重要载体,在引导自学的几种教学方法实施之后,学生除了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以外,各方面能力得力普遍提高。
1.有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当前应用的主流软件,几年后就束之高阁、无人问津。那么每一种软件升级、更新,都需要使用者进学校重新学习嘛?当然不会。因为软件的应用有其相通性,大多数使用者可以 通过自学来使自己的技能更新。所以,掌握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一种学习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的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几种软件,而是形成本学科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能够举一反三,学会自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信息世界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是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
2.培养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信息技术是多媒体的世界,可以有图像有声音,信息技术的独有优势是一台计算机的后面联着的是无限的互联网络,因此它不仅可以传递知识,也可以传递美的信息。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同时科学的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等不良网站,对等网络游戏。
3.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接触并了解计算机、网络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用恰当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协作精神、沟通通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展示能力等。
在新教下,新教材中,除第一个单元外,每个单元都围绕一种软件开展,每个单元中的活动基本上是以“项目学习”为线索的。实践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在每个项目的学习过程中都会加入小组共同学习、研究、实践、汇报,小组间评审等环节,让学生告别“安静”的课堂,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去接触同学、老师,去表达、沟通、展示,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的提升的社会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小琴. 浅谈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几点认识[J].科技创新导报.2009(05)
[2]倪根良. 注重科学探究 体会科学之美[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3]李慧. 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10)
[4]吕世华. 设疑教学法初探[J].新课程(上).2011(06)
[5]衡东筠. 浅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关键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中学
一、信息技术课程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在过去的计算机教育中,曾一度把计算机本身作为学习对象,使学生为学计算机而学计算机。因此,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要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应用信息科技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一些信息科技方面的术语和概念,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记住每一步操作,他们要接受的是真正的生活对他们的考试,是身处信息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挑战,他们需要学的是如何对大千世界中浩如烟海的信息进行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创新以及如何用所学的信息科技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应用性是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显著特征,学会方法是信息科技课程的根本要义。
二、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一)引导自学教学方法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做什么”、“怎么做”的方面,而忽视学生“学会做的方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在新课改的理论指导下,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应该推广引导自学的教学方法。实践中尝试了三种典型的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效果良好。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中教师的课前准备显得尤其重要。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说,每一节课都包括一系列明确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对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教学前充分了解、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要在课程开始前准备好学生的工作任务文档。其中要明确工作任务名称、具体任务、任务要求、评价标准等。任务的设计要合理有序、由易到难,体现知识形成的脉络。要将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知识设计到具体的工作任务当中。学生在进行工作任务操作时,需要进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要把握时代特征,明确培养目标,立足课程教学,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和策略。
2.小组合作探索教学法
对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来说,由于学生的基本差别很大,所以教师在讲授时很难把握,有些学生觉得很简单的问题,有些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网络却觉得很难完成。而一旦放慢速度降低要求则基础较好的同学又觉得无趣浪费时间。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当中进行学习。将学生根据性别不同、性格差异、本门课程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均衡的原则分配到不同的小组当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优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带动差生的学习,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挥学生各自的学习优势,利用网络交互的特点,进行多样化交流,通过这种交互、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中超链接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几种不同的方法来链接不同的对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对于链接不同的对象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沟通后,最后得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并做出分析、比较,这样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几种不同的方法来链接不同的对象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另外,在画图软件的教学中曾尝试使用了这种方式:在课前导入时,先利用了CAI课件将一幅幅美丽的图片呈现在大屏幕上,使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刺激下,在如诗的意境中,萌发学习的兴趣。在工具的讲授中,教师也可只介绍各工具的名称,而各工具的功能则由学生自己协作、讨论得出。利用网上课件或帮助系统进行开放式的学习,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就掌握了知识要点。
3.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最初来源与职业教育,并在职业教育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引导文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的媒介就是引导文的设计,引导文是一个任务文档,也是一个知识获取文档,也是一个操作手册。学生能过引导文中设计的引导题目的完成,能够获取完成工作的具体知识,并按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评估,引导文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常配合小组合作的模式。教师把信息技术的课堂交由学生自己来掌控,学生在组内共同分析、决策,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并完成相应的任务,真正将课堂回归给学生,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二)教学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教学方法之后,我们看到知识已经成为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的重要载体,在引导自学的几种教学方法实施之后,学生除了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以外,各方面能力得力普遍提高。
1.有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当前应用的主流软件,几年后就束之高阁、无人问津。那么每一种软件升级、更新,都需要使用者进学校重新学习嘛?当然不会。因为软件的应用有其相通性,大多数使用者可以 通过自学来使自己的技能更新。所以,掌握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一种学习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的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几种软件,而是形成本学科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能够举一反三,学会自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信息世界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是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
2.培养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信息技术是多媒体的世界,可以有图像有声音,信息技术的独有优势是一台计算机的后面联着的是无限的互联网络,因此它不仅可以传递知识,也可以传递美的信息。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同时科学的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等不良网站,对等网络游戏。
3.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接触并了解计算机、网络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用恰当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协作精神、沟通通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展示能力等。
在新教下,新教材中,除第一个单元外,每个单元都围绕一种软件开展,每个单元中的活动基本上是以“项目学习”为线索的。实践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在每个项目的学习过程中都会加入小组共同学习、研究、实践、汇报,小组间评审等环节,让学生告别“安静”的课堂,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去接触同学、老师,去表达、沟通、展示,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的提升的社会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小琴. 浅谈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几点认识[J].科技创新导报.2009(05)
[2]倪根良. 注重科学探究 体会科学之美[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3]李慧. 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10)
[4]吕世华. 设疑教学法初探[J].新课程(上).2011(06)
[5]衡东筠. 浅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