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引导,培育孩子良好的心智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个家庭的神经。孩子在成长,年轻的父母们同样在成长。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没有可供复制的现成模式。只有爱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出乎本能。所以作为父母,更需要教育策略,发现孩子的问题,并能基于问题找到方法,形成某种观念,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心智,并在这种良好的状态中向前发展。我认为,顺势引导,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教育策略。
  顺势引导,需要家长多角度的思考
  在幼儿教育中,不能总以成人的定式思维去看待孩子的行為。当孩子出现一些行为时,成人要多角度地去思考、去看待,不能盲目地下结论。儿子一天天长大,如今已经6岁了。身为人父,我在他的成长中也在不时地观察,不停地思索。一件事情使我印象特别深刻。记得儿子4岁的时候,一天晚上,吃完晚饭,我和妻子在客厅看电视,孩子一个人在玩。突然,孩子手中高高举起一块核桃大小的圆石头,站在了我们面前。他妈妈一看见孩子的动作,厉声说:“你要干嘛?要打妈妈吗?”孩子听完,把石头扔在了地板上,石头落地,发出了刺耳的声音,孩子“哇”地一声哭了,哭得特伤心,他妈妈哄了好长时间才停了下来。
  过后,我和妻子探讨了这个问题。她发现了自己处理问题的不足之处。我在思考,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呢?孩子举起石头为什么非得认为是他要用石头打人呢?当孩子举起石头的时候,成人可以说:“哦,宝贝,你要把这个漂亮的礼物送给我吗?”这样或许会是另一种情境,孩子乐意,家长满意,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学会顺势引导,多角度的思考非常有必要。
  顺势引导,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
  孩子的心理活动简单明了,没有太多复杂的念头,并且是非观念模糊,做决定时父母的态度和引导起关键作用。比如,针对孩子去医院打针时哭闹不停的问题,我认为,关键是家长没能抓住“势”进行有效的引导。我儿子也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但打针时他从来不哭不闹。去打针,别的孩子哭闹时,那些家长经常以他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说:“看,那个小孩,比你小还不哭呢。”听到这些,儿子总是很开心。这源于在他还不到3岁刚有记忆时,孩子的妈妈感冒了,要去打针,我带着孩子一块儿去了。这次经历使孩子知道了,感冒了需要打针,打针会使感冒好得快一些。儿子也经常说:“连女生都没哭没害怕,男生怕啥呢?”
  顺势引导,需要家长更多的付出
  在顺势引导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地引导,要对引导的结果有预见性。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很多都喜欢看动画片,甚至把很多时间都花在了看电视上,这是许多家长都不希望看到的。作为家长,对此问题不应该是围堵、禁止。我认为,应该是顺势引导。当动画片《熊出没》成为了许多小朋友的最爱时,我家孩子也不例外。因为那里面有他愿意扮演的角色,我问他:“你是光头强?还是熊二?”儿子总是回答:“俺是熊大!”我又问:“熊大星期天在家看电视吗?”他说:“守卫森林呀!”“好吧,这周末,老爸和咱家熊大去看看我们的森林。”孩子听完后,自己动手关了电视机,很开心地和我玩起了他自编的守卫森林游戏。周末,我们去了老家的树林玩,孩子既摆脱了电视,又有了更多其他的收获。不过这种引导的背后,更需要家长的主动参与并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
  顺势引导,培育孩子良好的心智,需要家长坚持不懈的努力,要注意观察孩子,发现需要教育引导的立足点。需要家长有更多的耐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当中,带着一颗童心陪孩子一块成长。
其他文献
从教20年来,我深感幼儿园集体活动正经历巨大的变革与创新,我们的教育观、儿童观在不断改变、更新,在不断推翻、重塑、再推翻、再重构中行进。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在课程观上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让幼儿的童年回归游戏,让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照亮孩童。那么幼儿园集体活动该何去何从,该如何在继承与扬弃中保留这一教学的抓手,使它在课程游戏化的指引下既能更加科学,又能助推幼儿的成长与教师
期刊
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大背景下,我园作为第四批省课程游戏化建设单位,在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的号召下,不断学习省、市级相关文件精神,听取各方专家的建议,从申报——立项——实践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旨在让园本课程建设变得更具操作性、更赋地方性、更贴近幼儿生活、更满足幼儿当前需要。此外,我园通过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不断创新教育实践,从理念到行为对课程游戏化的建设有了更全面的思考。一、理念先行,实践优化——增
期刊
近些年,国内外都掀起了绘本阅读的热潮。绘本图画优美,语言简洁,故事有趣,大大激发了儿童阅读的兴趣,有些绘本还受到成人的喜爱。绘本除了本身的叙述和绘画手法以外,还源于它背后蕴藏的深刻内涵。现以绘本《蚯蚓的日记》为例,从多角度展现绘本的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价值。一、蚯蚓外表,天真孩童  这本绘本描述的是一只咖啡色蚯蚓的故事。它每天钻地洞,吃垃圾,学习各种蚯蚓的生存技能。但仔细阅读后发现,这只蚯蚓虽然披着
期刊
“十三五”期间,我园立项开展了省级规划课题“幼儿园创意生活建构中引入‘成长故事’机制的实践研究”,旨在以“成长故事”为载体,建构我园创意生活,使幼儿园各项活动回归儿童成长的核心。教师、家长以及幼儿共同创造富有儿童生命成长意义的生活,使幼儿园创意生活建构过程从外延拓展转向内涵性建构,充满对儿童的关照,温暖而长久。一、“成长故事”在观察记录中“起”  成长故事之“起”体现在对成长故事的观察记录中,观察
期刊
作品阐述:  作品类别及材料:母鸡和小鸡属于益智类玩教具。主要以不织布为主料,粘扣、填充棉、各类夹子、硬纸板等为辅料。  创新点:本玩教具借用母鸡、小鸡、毛毛虫的可爱造型,使数学操作活动更直观、更形象、更具体、更有趣;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安全性:以不织布为主要材料,以粘扣、夹子、填充棉、硬纸板等为辅料制作而成,材料本身具有安全性、色彩鲜艳、牢固耐用的特点。使用方便、安全,
期刊
一场疫情,让我们被迫宅在家中,却也带给我们难得的、安静的思考时光。还记得去年秋天,一群孩子围着陈爷爷,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陈爷爷,你听,沙沙沙、沙沙沙,好听的声音哪里来?”“陈爷爷,看,落叶在‘下雨’吗?”“陈爷爷,为什么有些落叶上有一个个小的洞洞?能不能用来吹泡泡?”……就这样,孩子们与陈爷爺开启了别样的“约会”。  孩子们口中的“陈爷爷”是我园的一名后勤工作者。一说到后勤,大家就会认为是在幕
期刊
从小重视阅读的我,从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坚持为他读故事。不论是从孩子的年龄还是从孩子喜好等角度,总会给孩子选到合适的书。在暖暖的灯光下,我读书给他听,一页一页,一本一本。自从孩子上大班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独立阅读的能力,因为我知道孩子上小学后会开始识字,也会在学校里读课文,所以他要有自己独立阅读的能力。尽管只要孩子愿意,我依然会读给他听,但是现在儿子已经可以独立阅读,而且还愿意读书给我听。我们俩经
期刊
最近在微信里看到一篇介绍乐嘉带4岁女儿穿越沙漠的文章。读后,确实震撼,也引发了我的诸多思考。恰如文中所问,你能相信,一个4岁的小女孩,用了4天的时间,走了74公里,腿上脚上全是疹子和泡,只为徒步穿越沙漠吗?不理解的人,认为乐嘉在折磨孩子。而乐嘉表示,自己的初衷不过是带女儿出去玩。当然,他也说过,他希望女儿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毅力的人,如果孩子这么小的时候都能坚持下来,长大以后很多困难也能自己克服。爱
期刊
“你家孩子说话真像大人。”时常听到朋友间这样说。的确,现在的许多孩子不仅在说话方式,而且在说话内容方面都酷似成人,这样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有幼儿园教师分享道:“当把积木拿出来放在桌上,许多小朋友的第一句话是‘来,搓麻将’,伴随的第一个动作是把积木搓来搓去。”“孩子说话像大人”的现象是喜是忧?  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孩子的教育水平提高,接受的信息量增多,发育速度明显加快,成熟阶段提前。总体来
期刊
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游戏的世界五彩缤纷,幼儿在这里有发现的乐趣、探索的激情,有失败的尝试、成功的欢呼,有对规则的敬畏,更有浓浓的情感宣泄……在幼儿游戏中,教师扮演着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重角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识别与回应,了解幼儿在游戏中如何进行经验建构、如何完成认知冲突、如何提高学习品质以及面临何种需求与帮助,同时这也是教师在整合幼儿游戏信息的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