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全面推进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qj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大背景下,我园作为第四批省课程游戏化建设单位,在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的号召下,不断学习省、市级相关文件精神,听取各方专家的建议,从申报——立项——实践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旨在让园本课程建设变得更具操作性、更赋地方性、更贴近幼儿生活、更满足幼儿当前需要。此外,我园通过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不断创新教育实践,从理念到行为对课程游戏化的建设有了更全面的思考。

一、理念先行,实践优化——增添项目推进力


  教师是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第一推进力。我们从分析教师队伍现状出发,实行理论学习增厚度、专著研修炼精度、园本教研强力度、专家讲座提高度、外出学习增角度五步走的方式来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
  其次,从学习观察解读、积累课程意识、磨砺设计能力三方面充分展开研讨与学习,帮助教师提升课程实践能力。

二、幼儿立场,有效挖掘——制造项目持续力


  虞永平教授说:“环境很重要,隐含着资源,是孩子们直接作用的对象。要动态地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改造,只有环境改变了,经验才会变。”
  我们结合本土资源,进行了多项户外环境改造和室内环境完善,包括“拓展园”的山坡、大山洞、绳墙、玻璃栈道、滑索,“沙水区”的小桥、压水井、洗手池等,“创想园”里的展示台、操作区、立体建构区、玩泥区、表演区等,“中庭”“博物园”以及“游戏屋”“木工坊”“泥潭”“快递公司”“室外资源室”“生活室”“课程资源室”等。在环境改造的过程中,我园坚持“融入幼儿参与、支持有效发展、呈现生态自然、带动内外互通”四个原则,以此满足幼儿多种活动需求,丰富他们的经验,努力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并在环境中自然生长。

三、适度优化,园本生发——提升项目生长力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有效实施,必须是以課程方案的适宜性和科学性为前提的,这是保障项目健康“生长”的丰沃“土壤”。我们深刻认识到“课程游戏化的建设不是推翻原有的课程,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改造,逐步增加适合自己幼儿园实际的园本课程”。因此,我园以当前《幼儿园建构课程》为蓝本,依托课程游戏化理念,逐步优化课程方案。主要从以下五个点切入生发课程:
  (一)基于园内环境资源的生发
  我们深知,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的。我们尝试把环境还给幼儿,引导与支持幼儿在和环境的互动中生发更多有价值的课程。如依托创想园生发的中班主题“快乐动物园”,基于幼儿园环境改造进行时、进行中、进行后生发的小班主题“幼儿园里来了工程队”,还有中班主题“山坡畅想”、大班主题“风车”“幼儿园里的香樟树”等,都是幼儿与环境对话、教师与幼儿对话,环境成为了课程优化最便捷、最重要的资源。
  (二)基于班本实际的生发
  在蓝本课程进行的过程中,由于班级幼儿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的不同以及教师引导策略、材料提供的差异等因素,平行班之间幼儿关注的点都是不同的。因此,基于蓝本课程实施中的各个因素,各班会衍生出不同的班本主题。如开展中班主题活动“我居住的地方”时,班里很多幼儿都对幼儿园围墙外办喜事的木圆堂感兴趣,于是,一节带有浓厚本土气息的主题活动“青剑湖是我家”就诞生了。
  (三)基于幼儿兴趣的生发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当大部分幼儿对某一事物和现象产生共同兴趣的时候,基于幼儿兴趣的主题就会随之生发。如大三班的班本课程“恐龙世界”,由班级阅览区里一本宫西达野的恐龙绘本引发,幼儿体验了从收集主题资源、创设主题环境、深入相关话题等主题生发过程,同伴交往、解决问题、各领域发展都有了质的改变。
  (四)基于本土资源的生发
  最接近幼儿生活的就是家里祖祖辈辈的生活劳作。很多年前,我园本地周边以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为生活来源,家家户户离不开的就是种地与养殖。于是,小班“阳澄湖里有什么”、大班“大米与小麦”班本课程便应运而生。本地人在过年过节都有相应的食俗,因此,基于“吃”的生活活动、节日课程就悄然开始了。
  (五)基于一日生活的生发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都蕴含着教育意义,幼儿园的一切课程都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从课程观来看,源于幼儿生活的课程应该是最合适的、更贴近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如散步中,山茶花的花苞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一连串的问题生发了对山茶花持续观察的“花朵朵,你好”课程内容。

四、科学整合,有效运用——提供项目支撑力


  幼儿是在行动中学习的,幼儿与周围环境,尤其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是幼儿获得经验的重要途经。我园围绕课程游戏化资源建设理念,统筹各类资源,形成班本小资源站、年级组资源站、幼儿园三级资源库,资源库的建设遵循了实物与电子资源相结合,社会与人文相结合,使得资源内容更丰富、多元、园本。其次,我们通过资源审议,最大限度挖掘资源的教育价值,促进资源与课程的有效联结,在课程资源的挖掘和使用中,依托幼儿园内各个室场及周边的课程资源,生成了很多小主题。
  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有效运用,是一项持续的、不断改进的工作,需要不断地积累、调整、实践运用、再调整,才能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在关注幼儿需要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努力创设出真正属于幼儿的绿色游戏乐园。

五、灵活建构,有效支持——赋予项目延展力


  幼儿园课程实施是一个生动活泼、多种形式的过程,促使我们更加重视幼儿园各类活动区域的设置,更加关注其是否涵盖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个方面,满足幼儿各项活动的需要。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以来,我们不断挖掘本土资源,放大视角,不断拓宽幼儿活动区域,将幼儿的游戏活动慢慢从室内走向室外,同时给室内的区域活动更多的空间。灵活多样的区域活动使项目的发展和课程的深入有了更多延展空间,给予幼儿多样化的经验和操作体验。
  (一)全面构建,满足幼儿需求
  1.灵活预约的户外室场
  结合园本化的环境改造,户外区域形成了体能拓展、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艺术创新、观察探究等多维一体的大活动空间,灵活预约与弹性作息的尝试让幼儿的每一次探究、交往、拓展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常态开展的室内区域
  我们根据课程游戏化精神将室内的空间进行了全园审议,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遵循动静、就近、开放、联合性原则,充分利用墙面、柜面、地面等三位空间和幼儿一起创设了室内活动区域,调整了班内区域的行进方向。每个班级的大阳台以其独特的空间优势,成为了幼儿观察探究、种植饲养的小小生态园。园内室场活动和班内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也成为了我园游戏区域最大的亮点。
  (二)有效支持,追随儿童发展
  1.环境支持
  在活动区的环境呈现中,我们遵循幼儿参与、体现动态过程、提供经验获得的原则,鼓励教师找准自己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定位,保持微笑,学会沉默,善用眼神,为幼儿提供自由、宽松、开放的氛围,让幼儿充分释放,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参与活动。
  2.材料支持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遵循安全、适宜、利于幼儿创造、想象与探究的原则进行收集和投放。各个活动区的材料以自然物与低结构材料为主,易于取放和整理,户外区域与室内区域之间形成材料互通,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更专注于和材料、周围环境地积极互动。
  3.策略支持
  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核心任务是观察与倾听,随之解读与引导,鼓励幼儿在问题中建立区域活动规则,引导幼儿在矛盾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支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经验获得和有效发展。
  (责任编辑:郭凯云 )
其他文献
幼儿卫生保健工作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而特殊体质幼儿的保健管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所谓“特殊体质”,是指幼儿体质状况不同于其他人,有先天性心脏病、癫痫、哮喘、伤残、多动症及其他严重疾病。这些幼儿,在有诱因的情况下极易发病,且发病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幼儿年龄小,不能像成人一样进行自我预防,一旦发病,也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诉求,加之此类病症的特殊性,这些都给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管
期刊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重要文件中都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倡导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尊重幼儿的学习品质,在游戏活动中将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为幼儿提供多种层次的低结构材料,充分挖掘低结构材料的优势并合理利用,可以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游戏需求,促进幼儿开放性思维的发展。为此,我园以低
期刊
2018年3月,我园正式投入使用。建园初期,我们就希望建成一所在适切的教育观念统领熏陶下,实现理念植入、文化自觉,“以文化人”的园所,并能将此教育理念落实在行为上、内化到观念中,避免局限于某个领域或者单项活动上,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幼儿园文化。  从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经验、关注游戏的要求出发,综合考虑幼儿园周边设施,充分挖掘与利用有利资源,我们提炼出园所“自然·体验”的特色理念:在自然环境中,
期刊
绘本大多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集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与情趣性为一体,通过舒适的视觉效果,给幼儿带来阅读的愉悦和幸福感,让幼儿可以充分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比如《玩具火车轰隆轰隆》就是一本很有趣的绘本,整个故事围绕燃料和烟展开,从最简单的颜色匹配到最后无限的创意想象,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吊足了幼儿的胃口,为幼儿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享受,同时也带来了思维的挑战。幼儿阅读时总是讨论热烈、笑声不断。作为教师,该
期刊
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三个关键指出:“要建设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掌握现代教学思想和技术的师资,建成覆盖全国的网络教育平台。”由此可见,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势在必行。我园在十三五课题“‘玩中学’幼儿科学微项目活动的实践研究”开展过程中,尝试创建优质的数字资源共享环境,推进信息技术与“玩中学”幼儿科学微项目活动深度融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助推课程游戏化发展。一、借力网络资源
期刊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幼儿园游戏中,教师的“正效介入”是游戏功能实现的重要力量。适宜的介入能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不当的介入则可能损坏游戏,甚至中止游戏。在教育實践中,教师在介入幼儿游戏时,常常由于对幼儿及幼儿游戏的分析、解读不够,时机把握不准,方式运用不当等,造成对幼儿游戏的干扰,介入效果不尽人意。如何在不影响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前提下,
期刊
前段时间,教室里突然出现了许多蚂蚁。只见几个幼儿围住蚂蚁指指点点,嘴里还嚷嚷着:“快看快看!这里有好多蚂蚁啊!”“教室里怎么会有蚂蚁呢?它们从哪里来的?它们在干什么呢?”……教室里的不速之客——蚂蚁,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大家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探索蚂蚁的主題之旅开启了!关于蚂蚁,我想知道  幼儿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交流着:“蚂蚁喜欢吃什么呀?”“蚂蚁是不是都长一样啊?”“蚂蚁的家在哪里?是
期刊
一、案例背景  2018年11月,我园承担了山西省规划课题“高宽课程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园本化的实践研究”的探索。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幼儿园一日作息制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我园的一日作息中幼儿消极等待和时间碎片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幼儿在园时间为8.5个小时,其中生活活动占据的时间为47.06%,包括早餐、早点、午餐、午点、喝水、洗手、如厕等环节;户外活动占17.74%,包括早操、户外散步、户外游
期刊
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操作游戏材料,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得有用的、新的知识经验。对幼儿来说,活动区的材料投放必须具有吸引力,能让幼儿自觉自主选择区域活动,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和操作。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法和特点,在解读幼儿当前“水平、能力”的基础上投放活动区材料,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在运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发现、探索,从而获得新的
期刊
从教20年来,我深感幼儿园集体活动正经历巨大的变革与创新,我们的教育观、儿童观在不断改变、更新,在不断推翻、重塑、再推翻、再重构中行进。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在课程观上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让幼儿的童年回归游戏,让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照亮孩童。那么幼儿园集体活动该何去何从,该如何在继承与扬弃中保留这一教学的抓手,使它在课程游戏化的指引下既能更加科学,又能助推幼儿的成长与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