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确保市政道路施工工程的高质量,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施工原则,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及处理好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本文探讨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提高的对策。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提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政道路基础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城市道路建设发展很快,但同时由于目前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给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带来相当大的隐患。为了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确保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防止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我们必须加强工程质量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1)、工程施工建造材料质量难以达到标准
在进行施工准备时候的材料物资质量管理问题。工程建设项目的材料物资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质量管理的成败。目前,我国很多单位在采集物料时候,难以达到质量要求,或是不符合设计施工的标准,或者是材料的保管不当,发生挥发磨损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使我国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2)工作人员整体综合素质偏低
首先,是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质量管理才能。其次。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较少,缺乏高端技术施工人才。这使得在进行机械设备操作时不熟悉,或者是错误操作造成质量影响。同时,我国虽然工业化进程加快,但对整个建筑行业而言,在施工过程中,机械化,自动化的水平偏低,对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推广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因素,都会对项目的质量管理控制造成消极影响。
(3)、施工方法和各种规章制度不规范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工程建设施工更是一个及其需要各种标准和规范的地方。
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没有能够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难以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对众多工序的分配不清晰,权责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施工标准,对整个施工管理造成很大的限制,使得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在需要做好各种施工设计,施工标准的规划时候,还必须确立各种材料和机械的使用规范,领用原则,和各种机械材料的护理仓储制度。对各种材料设备和施工人员都能够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从而减轻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的难度和压力。
二、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对策
(1)、施工材料的管理与控制
a、优选施工材料的采购人员
选择忠于事业的人来担任采购工作,并加强其自身的政治素质、质量鉴定水平和挑选材料等相关的专业知识,从采购上就做好材料的质量控制。
b、加强对施工材料料源生产厂家的调查优选供货厂家
如查厂家的生产许可证,对沥青材料、矿粉、石灰、粉煤绘、外加剂、石材及成品、半成品构件(涵管、预制梁、盖板等),还应检查与其质量相关的资料;订货前要取得供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并对产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样验收实验,以生产关键工序、隐蔽工程为重点,加大质量监督力度。
c、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
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使用,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不准安装。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
d、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厂家保证材料货源充足
施工中,充足的材料是施工质量和进度的重要保证,因此一定要选择产品质量好、信誉高的供应厂家,保证材料的供应能跟得上工程的进度,避免因供应不足而导致出现使用不合格产品,或影响工程进度等情况。
e、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
按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法要求,组织各种材料进场,按总体平面布置堆放,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并准备好防雨覆盖设施,特别是防止水泥受潮变质、钢筋锈蚀;在工程开始前以及施工过程中发生材料来源或规格的变化时,必须对材料来源、材料质量、材料数量、供应计划、材料场堆放及储存条件等进行检查;材料仓库、现场材料堆放处均设立标示牌,寫明品种、产地、规格、检验状态,严格按“三检制”执行,使原材料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并做到可追溯性。
f、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应对工程主要材料(水泥、钢材、沥青、生石灰、沙砾料)进行室内试验,及时出具试验报告,坚持做到用数据说话;施工前材料的质量检查应以同一料源、同一批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或储入同一沥青罐、池)的相同规格品种为一“批”进行检查,应在使用前规定的期限内向监理工程师或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提出正式报告,等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
(2)、施工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a、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施工质量的控制必须以人为主,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b、当今社会是人才的社会,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能充分搞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整个工程施工中,要集中主要技术骨干,加强施工管理的人员培训,使整体技术力量得到充实,从而保证每个岗位都配备合格的技术人员。
c、根据各个分项工程的不同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实行全面控制。对技术要求高的工序,使用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人员去管理,其他工序安排一般人员去管理。
(3)、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
在各主要工序施工前,均要按验收要求,由作业层技术骨干做出样板,以实物样板作为技术交底的一部分,再进行大面积施工。尤其是对目测观感影响较大及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施工工序,应制定详细的工艺施工标准,明确质量要求和措施。严格按照有关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对工程各道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并根据工程特点确定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施工过程中,坚持以自检为基础的自检、互检、专职检查的“三检制度”,并认真填写“三检”检查记录,层层把关,坚持工序交接制度,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坚决不转入下道工序施工,对隐蔽工程质量容易波动、质量通病或对工程质量有较大影响的部位和环节,要加强中间检查和技术复核,对已完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及时进行检查验收,做好质量等级的评定工作。作业技术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收集齐全,真实的资料,便于对工程的各部分考核,工程竣工时,具有完整的作业技术资料。
(4)、加强质量监督检测工作
a、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测实行监督检测制度
对涉及市政道路工程结构安全 使用功能 关键部位的实体质量或材料进行监督检测,并将检测记录列入工程质量管理资料 承接市政道路工程监督检测任务的检测单位,除满足相关检测机构的要求外,应守法经营。 管理规范、 社会信誉好、 监督检测的比例可根据工程类别及部位的重要性和现场施工质量及检测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取样数量的30%。
b、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重视程度
工地试验室在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企业自检的一个重要部门。 施工单位要加强工地试验室重视程度,试验室一定要按标准建设;完善试验室的房屋建设,配备齐全的试验仪器,满足市政道路建设的需要。 要提高试验人员的素质,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认真精神 试验要及时,数据要准确、 可靠,一切应以数据说话。 在试验室的各项试验中,最大干密度标准试验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以及沥青混合料级配试验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项目开工之前这些试验就都要做好,其试验结果将用于指导施工,是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逐渐被我国社会各界重视起来,做好从施工方案的设计到施工后的严格审核这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健全相关的制度,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施工人员,强化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进而将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苏敬志.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探讨[J].今日科苑,2010,(18).
[2] 李彦斌,赵奇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民营科技,2011,(01).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提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政道路基础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城市道路建设发展很快,但同时由于目前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给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带来相当大的隐患。为了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确保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防止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我们必须加强工程质量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1)、工程施工建造材料质量难以达到标准
在进行施工准备时候的材料物资质量管理问题。工程建设项目的材料物资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质量管理的成败。目前,我国很多单位在采集物料时候,难以达到质量要求,或是不符合设计施工的标准,或者是材料的保管不当,发生挥发磨损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使我国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2)工作人员整体综合素质偏低
首先,是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质量管理才能。其次。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较少,缺乏高端技术施工人才。这使得在进行机械设备操作时不熟悉,或者是错误操作造成质量影响。同时,我国虽然工业化进程加快,但对整个建筑行业而言,在施工过程中,机械化,自动化的水平偏低,对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推广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因素,都会对项目的质量管理控制造成消极影响。
(3)、施工方法和各种规章制度不规范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工程建设施工更是一个及其需要各种标准和规范的地方。
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没有能够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难以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对众多工序的分配不清晰,权责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施工标准,对整个施工管理造成很大的限制,使得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在需要做好各种施工设计,施工标准的规划时候,还必须确立各种材料和机械的使用规范,领用原则,和各种机械材料的护理仓储制度。对各种材料设备和施工人员都能够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从而减轻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的难度和压力。
二、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对策
(1)、施工材料的管理与控制
a、优选施工材料的采购人员
选择忠于事业的人来担任采购工作,并加强其自身的政治素质、质量鉴定水平和挑选材料等相关的专业知识,从采购上就做好材料的质量控制。
b、加强对施工材料料源生产厂家的调查优选供货厂家
如查厂家的生产许可证,对沥青材料、矿粉、石灰、粉煤绘、外加剂、石材及成品、半成品构件(涵管、预制梁、盖板等),还应检查与其质量相关的资料;订货前要取得供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并对产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样验收实验,以生产关键工序、隐蔽工程为重点,加大质量监督力度。
c、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
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使用,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不准安装。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
d、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厂家保证材料货源充足
施工中,充足的材料是施工质量和进度的重要保证,因此一定要选择产品质量好、信誉高的供应厂家,保证材料的供应能跟得上工程的进度,避免因供应不足而导致出现使用不合格产品,或影响工程进度等情况。
e、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
按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法要求,组织各种材料进场,按总体平面布置堆放,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并准备好防雨覆盖设施,特别是防止水泥受潮变质、钢筋锈蚀;在工程开始前以及施工过程中发生材料来源或规格的变化时,必须对材料来源、材料质量、材料数量、供应计划、材料场堆放及储存条件等进行检查;材料仓库、现场材料堆放处均设立标示牌,寫明品种、产地、规格、检验状态,严格按“三检制”执行,使原材料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并做到可追溯性。
f、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应对工程主要材料(水泥、钢材、沥青、生石灰、沙砾料)进行室内试验,及时出具试验报告,坚持做到用数据说话;施工前材料的质量检查应以同一料源、同一批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或储入同一沥青罐、池)的相同规格品种为一“批”进行检查,应在使用前规定的期限内向监理工程师或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提出正式报告,等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
(2)、施工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a、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施工质量的控制必须以人为主,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b、当今社会是人才的社会,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能充分搞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整个工程施工中,要集中主要技术骨干,加强施工管理的人员培训,使整体技术力量得到充实,从而保证每个岗位都配备合格的技术人员。
c、根据各个分项工程的不同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实行全面控制。对技术要求高的工序,使用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人员去管理,其他工序安排一般人员去管理。
(3)、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
在各主要工序施工前,均要按验收要求,由作业层技术骨干做出样板,以实物样板作为技术交底的一部分,再进行大面积施工。尤其是对目测观感影响较大及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施工工序,应制定详细的工艺施工标准,明确质量要求和措施。严格按照有关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对工程各道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并根据工程特点确定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施工过程中,坚持以自检为基础的自检、互检、专职检查的“三检制度”,并认真填写“三检”检查记录,层层把关,坚持工序交接制度,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坚决不转入下道工序施工,对隐蔽工程质量容易波动、质量通病或对工程质量有较大影响的部位和环节,要加强中间检查和技术复核,对已完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及时进行检查验收,做好质量等级的评定工作。作业技术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收集齐全,真实的资料,便于对工程的各部分考核,工程竣工时,具有完整的作业技术资料。
(4)、加强质量监督检测工作
a、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测实行监督检测制度
对涉及市政道路工程结构安全 使用功能 关键部位的实体质量或材料进行监督检测,并将检测记录列入工程质量管理资料 承接市政道路工程监督检测任务的检测单位,除满足相关检测机构的要求外,应守法经营。 管理规范、 社会信誉好、 监督检测的比例可根据工程类别及部位的重要性和现场施工质量及检测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取样数量的30%。
b、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重视程度
工地试验室在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企业自检的一个重要部门。 施工单位要加强工地试验室重视程度,试验室一定要按标准建设;完善试验室的房屋建设,配备齐全的试验仪器,满足市政道路建设的需要。 要提高试验人员的素质,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认真精神 试验要及时,数据要准确、 可靠,一切应以数据说话。 在试验室的各项试验中,最大干密度标准试验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以及沥青混合料级配试验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项目开工之前这些试验就都要做好,其试验结果将用于指导施工,是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逐渐被我国社会各界重视起来,做好从施工方案的设计到施工后的严格审核这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健全相关的制度,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施工人员,强化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进而将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苏敬志.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探讨[J].今日科苑,2010,(18).
[2] 李彦斌,赵奇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民营科技,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