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把杭州当汴州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nhai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门艺术的高下,不是谁比谁更奢华,更热闹,而是比谁更敏感地去表现生存的真实逻辑。艺术的理论如果不去狠狠地剖析社会价值核心的内涵,而是教唆把玩皮相的伎俩,那么,咱们别说收复赏石文化传统的精神领地,就是在当代艺术的群雄逐鹿中,最后连偏安一隅的立锥之地也会弄丢掉。
  石头,往往被当作一个可支配的个体,一个让人自得其乐,让人出名,让人拥有财富的玩物或伙伴。
  其实,石头是一个世界,构成石头这个世界的,是石头呈现的形、质、色、理,是石头蕴含的境、象、意、韵。在一个万物有机统一,事事互为因果的世界,石头的内容与形式,是相互循环往复,互为内容,互为形式的。
  这就是石头世界的逻辑,它是以三维存在的世界:
  第一维 —— 石头自己的空间;
  第二维 —— 人与石头相交的空间;
  第三维 —— 人与石头共同演绎的空间。
  石头与人,每互相穿越一次,形式与内容就转换一次。所以,咱们在这三个空间里,探讨形式与内容的问题,石头才不会被说死,人也会多活过来一些。因此,在这个前提下,才可以问三个问题:
  奇石的形式与内容是什么?
  赏石的形式与内容是什么?
  赏石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奇石的形式与内容是什么?
  首先是奇石在与人接触前的内容与形式。
  先说形式。这时候,奇石的形式便是奇石存在的方式。有几种情况:
  一、奇石的类型。矿石、玉石、旱石、水石、陨石等等。
  二、奇石的品种。不管有多少分类,地域分类法最普遍,如水石就以江河水系与河段来分,当然,按河段分的前提是不同河段的石头本身各具明显个性,如来宾石、大化石、都安石、天峨石等。
  三、奇石的体裁。象形石、画面石、写意石、抽象石等等。
  四、奇石的大小。从形式看,大自然中,大小轻重是奇石最直观的特征。
  ……
  再说内容。奇石在与人的目光相遇前,除了它自身的客观存在,也有他们自己的内容,这是奇石与一般石头不一样的地方,是在被人发现前,自己“奇”在那里的理由:
  一、形:形状,形象等。
  二、质:质地,质感等。
  三、色:颜色,透光度等。
  四、理:纹理,肌理。
  第二个问题:奇石的内容是赏石的内容吗?
  本来自己“奇”在那里的石头,与人相遇后,赏石活动就开始了。在它们被依据类型、品种、体裁、大小,被迁移、清洗、贴标之后,它们的形、质、色、理,这些内容就成为用来衡量他们身份外在标准,这个标准被基本确定之后,人们立即越过这一外在特征,直奔它们的内在标准。
  这个时候,一个微妙的变化是,奇石的内容变成了赏石的起点 —— 形式。
  如果此时人们仍然以奇石的内容作为评价奇石价值的体系,那么,奇石就可以跟鸡蛋或者黄金一样,论个、论大小、论重量定价了。人们没有这样做,是因为赏石有一个不太明说的“道道”,即赏石内容在那里。所谓的“捡漏”之所以会发生,除了眼力,就是因为存在这个一直“被模糊”的内容;所谓的“形式单独地作为艺术品”,所以成立,是因为说丞相时,曹操已经到了。
  再打个比方:
  你家要娶媳妇,到处物色姑娘,相中了个姿色气质一流的,悄悄打听,发现是寄养在普通人家的格格。过门时,有点走漏风声,人家来问,听说今天花轿给你抬来个格格?你愣不同意,说哪里哪里,一个姑娘而已!
  咱告你,做人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姑娘是相亲的对象形式,但现在姑娘过门,变成媳妇了,媳妇的内容不再是“姑娘”这个相亲的对象了,而是有具体生辰八字和家风的格格啦!
  但是,多数人这个时候都揣着明白装糊涂,都是将“奇石的形式”,或者“奇石的内容”当作“赏石的内容”,而将真正的赏石内容当作潜规则,藏在心怀鬼胎的肚子里,等着“拣漏”!
  那么,在越过形、质、色、理这一“奇石的内容”即“赏石的形式”之后,赏石的真正内容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赏石的形式与内容是什么?
  前面那个关于格格的比方,如果还想不明白,咱们摆开来说:
  用一块大化石与一个格格媳妇来对比。
  奇石的形式与内容 —— 形式是大化,内容是其色如橙,其形如山;
  赏石的形式与内容 —— 形式是其色如橙,其形如山,内容嘛,当然是一座“金山”;
  相亲的形式与内容 —— 形式是适龄的姑娘,内容是要姿色好、气质佳、身体棒;
  娶媳的形式与内容 —— 形式是姿色好、气质佳、身体棒的姑娘,内容是新主人、新太太。
  可见,赏石的内容就是奇石被人欣赏的内涵及其层次:一、境(环境与情境); 二、象(形象与气象);三、意(写意与寓意);四、韵(风采与神韵)。
  境、象、意、韵,像四位时尚人物,他们早就招摇过市了,却又戴着墨镜,不想让人靠近,弄出许多神神叨叨的绯闻来。
  事实上,真正决定单个奇石价值的,境、象、意、韵是始作俑者,很多高人们嘴上跟大伙说“形、质、色、纹”的时候,心里想的可就是境、象、意、韵。
  对于景观石来说,环境好不好,幽不幽静,这份清幽是什么形象,是自我宜居还是有高人出没?是名刹之禅意,还是古村之淳朴?那村边、刹外,是唐之雍容,还是宋之清雅?没有通过境、象、意、韵来 一一的过一遍,断然定位不了这许多深邃。
  对于人物石来说,这人是谁,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个动作,是我所需要定位的那个人经典的动作,还是随机的举手投足?他这个形象是什么心情,这种心情是日常表情,还是历史定格下的表情?他的这个动作表情,是不是那个时代的味道,符不符合他的性格?没有通过境、象、意、韵来 一一的过一遍,断然定位不了这许多厚重。   可见,赏石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过程,没必要懂那么多理论,倒是一定要懂那么多地方,包括中外地理;懂那么多人,包括古今名人。
  有时,弄太多理论于赏石艺术无补于事,倒是能精准具体地捕捉到经典情境下的人与事,却是抓住了丰富的赏石艺术的真正内涵。
  因为,赏石艺术不是研究出来的,是一个一个的人石相交相融、相互观照中,投射出的富有生存感的历史人文背景。
  第四个问题:赏石艺术的形式与内容是什么?
  赏石艺术的形式,是在赏石过程中形成的,是奇石的内容,通过赏石主题的构思与表现,慢慢形成的,从“境、象、意、韵”里呈现出来的生存意味,这种意味越深刻、越精确,整体的人文气象就越淳厚。
  赏石艺术,建立在具体的赏石过程中,是经过“境、象、意、韵”规范之后,完成赏石活动的结果,归纳起来,赏石艺术的形式,就是赏石界五花八门的人文景象。
  其一,跟风,玩面上的摆设时尚。
  其二,摆阔,将一门艺术欣赏实践止步于财富收藏。
  其三,求味,一是津津乐道于个人的情景小制作,一是不在意作品,只求发现之趣。
  其四,寻理,想在当代文化艺术领地中,弄一个称得上艺术作品的个性景观及其摆设构建的文化逻辑。
  寻理活动,一直在少数石人和艺术家中进行,就《中华奇石》的实践过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塑造赏石人物形象,如持续推出某些“石痴”的漫游形象等。
  其二,探索赏石语言体系,如对画面石欣赏,探索美术构图与天然构图比较的系列文字。
  其三,拓展赏石表现范畴,如支持用奇石表现其他艺术领域话题的探索。
  其四,借鉴赏石空间构造,如介绍和引导、认识和欣赏前卫艺术馆的展示模式。
  对赏石艺术内容的追求,最终表现出重塑的不是石头,是追求真性情的自我,是自我性情从奇石映照出来的各种精神面貌。
  一、习俗与癖好。通过模仿展现,在狭小的题材空间里,见一代石人的局限。
  二、趣味与性情。通过修饰展现,在精致的表现手法上,彰显小我的情怀。
  三、态度与意向。通过自由展现,在原创性的表现结构中,体现开放价值的追求。
  四、思索与立场。通过创造展现,在重建奇石话语体系中,流露艺术创作的执着。
  第五个问题:赏石艺术内容的核心是什么?
  前面讲到思索与立场,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什么是赏石艺术的核心?
  因为,推动赏石艺术向前发展的,是构建赏石结构的情节性主题。
  情节性主题不是讲单个石头的细节故事,是用连续的一整批石头,以整个人文社会为背景的思维演绎,仿佛一整部戏,有开头,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单个石头的欣赏文章做到天上,也只是一个点上的喧哗,承载不了一个持续的,有人生、社会剖析意义的情节。
  延续性情节,才是奇石艺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用石头构建的情节,是石头“让人想起生活”的形式,也是生活通过人的情感思维的内在感受提炼出来的内容。
  情节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程度,也是衡量一个收藏家层次归属的最终标准。
  拥有情节性系列经典石头的人,是收藏家;拥有情节性系列经典石头表现结构的人,是著名收藏家;拥有情节性系列经典石头表现结构及其原创语言的人,是杰出收藏家。
  拥有很多好石头,但是没有打理出欣赏情节来的人,不是收藏家,因为他们没有营造链接经典的情节,或者只是做过单个作品的自我膨胀式渲染,但最终都与艺术家、收藏家的名头擦肩而过,这是令人扼腕的事情。
  第六个问题:以下话题算不算结论?
  一、不同层次的赏石活动有不同层次的使命,赏石唯有内容上的开辟新径,才可能达到纯艺术境地。
  二、以形式方式为目标的欣赏活动,是停滞与倒退的把玩,是自恋式的手淫,不是艺术的欣赏与创造,好比看戏人不看剧情发展,却只听锣鼓的起落,沉迷于剧幕的开与闭。
  三、赏石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尚未确立,原因就在于更具艺术性的创作架构还没有成为主流。
  四、直奔内容的情节性的主题创作,远离市场,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于赏石文化,是最有意义的。
  五、石头本身,可以用语言穷尽,但是,关于石头的情节,可以诉诸文学载体,永无止境。
  六、石头的情节,便是赏石艺术天人合一的终极内容。
其他文献
对于一位奇石收藏者来说,每一方奇石的来历,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对一位觅石发烧友来说,每个人都有几次难以忘怀的经历。  1998年春节,我有幸参观了一次奇石展,从此,爱上了石头,染上了石瘾,成为一名觅石发烧友。二十年来,大江南北的山川,黄河两岸的河滩留下了我数不清的足迹,也留下了我几次刻骨铭心的记忆。  2009年3月上旬,我们一行5人从宝鸡乘火车去嘉陵江陕西宁强段捡石,这里属于秦巴山区,地跨陕甘川
期刊
嘉义市爱石协会年度会员展2015年第十四届第二次会员成果展7月1日至7月5日在嘉义市文化局四楼开幕,一向以谦卑著称的刘俊庭理事长请来当地长青乐队助兴,嘉义市文化局领导也上台致辞祝贺展会开幕。台北建国玉市庄庆昌理事长包游览车带会员来参加盛会。  嘉义主要出产化石、雕刻猴子、龟甲之类的,石头造型变化多。故嘉义市爱石协会会长提倡会员展着重于会员们的个人喜好,不再为了比赛拿奖才展示表演,而是突出嘉义地方的
期刊
张开翅膀,  遨游在无尽的沙洲。  穿过蓝天飞越海洋,  亲吻花开的旭日,  拥抱雪落的霞光。  —— 张诗乔
期刊
台湾最后的一块净土、后山——台东县,位于台湾的东部与太平洋为邻。狭长的地形孕育出一些得天独厚的特色产品,又因菲律宾板块的挤压形成了海岸山脉的特殊地形,因此有了花东纵谷风景特定区和花东海岸风景区,地形地貌美丽得如一幅风景画。最让人羡慕的是台东拥有很多宝石、玉石、特色雅石,是很多地区所没有的,其中之一就是台东特有的石种台湾大红袍。  大红袍在台湾东海岸皆有零星分布,总体产量不大,较集中地区为台东的成功
期刊
进入赏石天地里,没有二十寒暑,也有十年半载或更长了吧。现在我周遭的朋友或同事常称呼我“石头”兄,这个称谓俨然已成为我的另一个名字,我也已习惯,因而自称“石影”。但最近常被问及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为何会喜欢(迷)上石头,我思索了一下这个问题——也对,我怎么会爱上石头呢?想了又想,才慢慢地理出了头绪,我会爱上石头或许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吧。  我自小就生活在乡下,而居住的村落位居河床台地上,离溪边很近,
期刊
一座神秘之都,一段辉煌的历史,—个正在崛起的行业。让我们重温一个出过众多高品质奇石的城市——嵊州。  “伴随着一条梦幻般的唐诗之路,千百年来,九曲剡溪,吟诵着无数文人墨客的佳词丽句,悠然汇入了茫茫历史长河。”蓦然回首,日夜相守的鹿山,已抖落满身岁月的尘埃,把一座钟灵毓秀的城市托起在世人面前,这便是嵊州。已是中国“越剧之乡”、“围棋之乡”、“领带之乡”、“茶叶之乡”、“竹编之乡”和“唐诗之路”的浙江
期刊
在玉石界,一些人用璞玉来赌博,璞玉切开后才知品质好坏,赌涨了价格能翻好几倍,甚至有一夜暴富的传说。何宝怀揣着梦想,来千里之外的瑞丽赌石了。  何宝从来没有赌过石,完全不懂怎样看场口怎样看皮色,但他相信自己有运气。何宝赌的是翡翠毛料,第一次出手买了块五千元的黄沙皮料,用切割机切开左边,一看,何宝傻眼了,毛料没种水没颜色,钱泡汤了。赌石有句话:“神仙难断寸玉”,市场上没有神仙,高人还是有的,何宝依照高
期刊
石性油润,色苍而贵,  叩之有声,沉而有韵,  岁久渐凹,如镜走墨,  砥砺千年,雅逸终生。  —— 张 鑫
期刊
嫣红姹紫春光好,  百年进财石未老。  碧水一潭绿深浅,  朱笔二字秀真草。  —— 雷敬敷
期刊
因为很偶然的自然因素形成的非常具象的东西,其实是由于稀少而变得昂贵。而稀奇和美感没有直接的关系。  画面石和现代绘画艺术的两个审美标准  在150年前,印象派还没有诞生,绘画艺术主要有两种题材:肖像和宗教故事。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是具象和写实。就是形要准确,准确地记录世界的表象(表观模样)。这里所说的形不仅指外形,也包括绘画的图形。古代中国山水绘画很早就有具象但写意的特征,不过这不是我今天要进一步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