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生物学科,如果仅仅将教学限制在课堂上,会严重抑制教学的效率,因此很有必要安排室外的教学。因为室外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还能够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身边的生物世界,对身处的自然界有更深的认识,进而实现生物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生物;室外教学;研究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生物教学一直都非常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生物的教学工作,立足于课本中规定的实验课,尤其是针对室外教学尝试了不少新的模式,通过长期的观察作者认为如果将自然界中的生物作为研究对象在室外进行教学,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下面作者就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简单的说明了一下自己对初中生物室外教学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够为各位同仁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1 进行室外教学的意义
1.1 进行室外教学能够提高知识的接受程度
初中学生一般都是14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处于成长阶段中的青春期,是积累知识与认知的重要阶段,许多观念和立场都在逐渐的形成,可塑性很好,同时也是学习知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阶段。所以,通过适当的室外教学,可以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的知识,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提升他们将思考行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2 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起来
初中生物课本中涉及到的知识基本上来自于大量的验证实验以及长时间的反复观察,是实际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其中蕴含的丰富知识一定要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才会有深刻的理解,单纯的讲解教学以及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研究与探索的需求。如果将他的思维限制在课堂上,那么将极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针对生物课的学习,如果没有紧密的结合实际,那么就谈不上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了;可是如果一味的追求实践,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及时导入,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十分表层的水平。所以,在初中生物的综合教学过程中,应该正视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平衡关系。
1.3 室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要求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综合的发展,不光是文化知识,在道德水平、心理素质、动手能力方面都应该全面提升。室外教学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实践能力,这对于他们后续的学习以及成长都有莫大的帮助。另外,室外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命的情感,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意识到人类和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有热爱地球、保护环境,人类才可以实现自身的永续发展,只有与环境和谐的相处,才能实现共同的良性发展。
2 室外教学的具体安排
2.1 室外教学流程
2.1.1 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备课。生物教师在开始室外教学以前,应该做好备课的工作,清楚领会该课的教学任务、知识重点以及难点、目标等,同时将其牢牢记住,还应要求学生提前进行课程的预习。第二,选定适合的教学地点。教师需要按照备课的内容安排实际教学的地点,选定教学地点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几点:①有大量符合课本内容的教学辅助材料;②距离学校不远,往返方便;③学生进行材料的搜集难度不大;④能保证学生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第三,分组。由于室外教学地点通常会有很大的空间范围,初中生又喜欢新奇的環境会四处走动,所以,出于完成教学任务的考虑,教师需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一般5人左右,男女同学均有,同时指定组长分配小组的具体任务。
2.1.2 室外教学全过程
①搜集教学样本: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的具体内容,安排每个小组在限定的范围内搜集有关的样本,还应强调样本应该是一般的、方便携带的普通物种。
②新课的引入:学生搜集好了样本之后,教师需要把学生集中起来,先简单回想一下上堂课的内容,之后引入新课的主题,然后向学生提出系列问题,让他们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观察以及思考。
③小组讨论:每个小组的负责人要带领小组成员,按照教师给出的问题,结合课本以及样本进行仔细的观察、研究、讨论、归纳,同时做好学习的记录。
④检验:所有小组完成讨论学习之后,教师还应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一次详细的讲解,之后让每个小组指定出本组的发言人,与其它组的发言人就不同观点进行辩论,活跃教学的气氛。
⑤总评:教师不能只是凭借对或者错来进行学生的评价,而是应该对他们经过思考的回答进行正面的评价,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2.2 实际教学设计
按照室外教学的流程,作者对蕨类植物的室外教学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2.2.1 备课。把该节的教学内容梳理一遍,准备好需要用到的小铲以及样本袋。
2.2.2 选定教学地点———学校后面的小山,并去实地观察具体情况。
2.2.3 按照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限定范围内搜集样本。
2.2.4 等搜集好样本之后,安排学生测量样本的高度,同时进行记录,并提出以下问题:“蕨类植物的根、茎、叶分别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它们怎么只能长到那么微小的高度?”
2.2.5 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安排小组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作者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
2.2.6 检验以及总评。完成小组的讨论之后,作者明确了学生认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课本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了强调以及重申,并肯定了各个小组的发言,赞扬了他们的科学研究精神。
3 室外教学的注意事项
3.1 室外教学需应用得宜
初中生物课程的室外教学主要适合新知识的教学,可是如果采用的太多,容易导致出现学生理论根基不牢固的现象,所以,教师需要适当安排室外教学的频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升了生物课的教学质量。作者认为基本上每个学期进行10次左右的室外教学比较适合。
3.2 让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世界
生物学科的学习资料以及实践素材到处都是,不是一定要去到野外才可以得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身边的世界中就包含着众多的生物学常识。例如,在进行物种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留心每天见到的树木,思考为什么有些树到了冬季就会变得光秃秃的,而有些树则一年四季都生机盎然呢?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会的生物知识能够在现实中广泛的进行应用。
3.3 注重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看作是生物课程的室外教学。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一些生物现象的小作业。例如,并不明确指导学生怎样制作腌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资料的查阅,之后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实际腌制;也可以让他们实地调研周边的市场中是否存在转基因的食品,如果有,分析一下它的优势以及不足;观察周围是否存在物种迁移的情况等。借助平时的观察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生物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提升他们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提升生物学科的教学效率,进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生物学科的室外教学,是要将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的生物知识与他们的现实感受结合起来,构建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生物教学环境,让他们将所学到的生物知识轻松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不仅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效性,也体会到学习生物带来的成就感。
【关键词】初中生物;室外教学;研究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生物教学一直都非常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生物的教学工作,立足于课本中规定的实验课,尤其是针对室外教学尝试了不少新的模式,通过长期的观察作者认为如果将自然界中的生物作为研究对象在室外进行教学,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下面作者就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简单的说明了一下自己对初中生物室外教学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够为各位同仁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1 进行室外教学的意义
1.1 进行室外教学能够提高知识的接受程度
初中学生一般都是14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处于成长阶段中的青春期,是积累知识与认知的重要阶段,许多观念和立场都在逐渐的形成,可塑性很好,同时也是学习知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阶段。所以,通过适当的室外教学,可以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的知识,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提升他们将思考行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2 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起来
初中生物课本中涉及到的知识基本上来自于大量的验证实验以及长时间的反复观察,是实际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其中蕴含的丰富知识一定要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才会有深刻的理解,单纯的讲解教学以及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研究与探索的需求。如果将他的思维限制在课堂上,那么将极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针对生物课的学习,如果没有紧密的结合实际,那么就谈不上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了;可是如果一味的追求实践,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及时导入,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十分表层的水平。所以,在初中生物的综合教学过程中,应该正视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平衡关系。
1.3 室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要求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综合的发展,不光是文化知识,在道德水平、心理素质、动手能力方面都应该全面提升。室外教学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实践能力,这对于他们后续的学习以及成长都有莫大的帮助。另外,室外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命的情感,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意识到人类和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有热爱地球、保护环境,人类才可以实现自身的永续发展,只有与环境和谐的相处,才能实现共同的良性发展。
2 室外教学的具体安排
2.1 室外教学流程
2.1.1 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备课。生物教师在开始室外教学以前,应该做好备课的工作,清楚领会该课的教学任务、知识重点以及难点、目标等,同时将其牢牢记住,还应要求学生提前进行课程的预习。第二,选定适合的教学地点。教师需要按照备课的内容安排实际教学的地点,选定教学地点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几点:①有大量符合课本内容的教学辅助材料;②距离学校不远,往返方便;③学生进行材料的搜集难度不大;④能保证学生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第三,分组。由于室外教学地点通常会有很大的空间范围,初中生又喜欢新奇的環境会四处走动,所以,出于完成教学任务的考虑,教师需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一般5人左右,男女同学均有,同时指定组长分配小组的具体任务。
2.1.2 室外教学全过程
①搜集教学样本: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的具体内容,安排每个小组在限定的范围内搜集有关的样本,还应强调样本应该是一般的、方便携带的普通物种。
②新课的引入:学生搜集好了样本之后,教师需要把学生集中起来,先简单回想一下上堂课的内容,之后引入新课的主题,然后向学生提出系列问题,让他们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观察以及思考。
③小组讨论:每个小组的负责人要带领小组成员,按照教师给出的问题,结合课本以及样本进行仔细的观察、研究、讨论、归纳,同时做好学习的记录。
④检验:所有小组完成讨论学习之后,教师还应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一次详细的讲解,之后让每个小组指定出本组的发言人,与其它组的发言人就不同观点进行辩论,活跃教学的气氛。
⑤总评:教师不能只是凭借对或者错来进行学生的评价,而是应该对他们经过思考的回答进行正面的评价,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2.2 实际教学设计
按照室外教学的流程,作者对蕨类植物的室外教学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2.2.1 备课。把该节的教学内容梳理一遍,准备好需要用到的小铲以及样本袋。
2.2.2 选定教学地点———学校后面的小山,并去实地观察具体情况。
2.2.3 按照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限定范围内搜集样本。
2.2.4 等搜集好样本之后,安排学生测量样本的高度,同时进行记录,并提出以下问题:“蕨类植物的根、茎、叶分别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它们怎么只能长到那么微小的高度?”
2.2.5 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安排小组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作者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
2.2.6 检验以及总评。完成小组的讨论之后,作者明确了学生认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课本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了强调以及重申,并肯定了各个小组的发言,赞扬了他们的科学研究精神。
3 室外教学的注意事项
3.1 室外教学需应用得宜
初中生物课程的室外教学主要适合新知识的教学,可是如果采用的太多,容易导致出现学生理论根基不牢固的现象,所以,教师需要适当安排室外教学的频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升了生物课的教学质量。作者认为基本上每个学期进行10次左右的室外教学比较适合。
3.2 让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世界
生物学科的学习资料以及实践素材到处都是,不是一定要去到野外才可以得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身边的世界中就包含着众多的生物学常识。例如,在进行物种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留心每天见到的树木,思考为什么有些树到了冬季就会变得光秃秃的,而有些树则一年四季都生机盎然呢?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会的生物知识能够在现实中广泛的进行应用。
3.3 注重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看作是生物课程的室外教学。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一些生物现象的小作业。例如,并不明确指导学生怎样制作腌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资料的查阅,之后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实际腌制;也可以让他们实地调研周边的市场中是否存在转基因的食品,如果有,分析一下它的优势以及不足;观察周围是否存在物种迁移的情况等。借助平时的观察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生物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提升他们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提升生物学科的教学效率,进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生物学科的室外教学,是要将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的生物知识与他们的现实感受结合起来,构建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生物教学环境,让他们将所学到的生物知识轻松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不仅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效性,也体会到学习生物带来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