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铸剑》中被解构的复仇者形象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bin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铸剑》这一小说通过对传统故事题材的改编,塑造了现代化的复仇者形象。与此同时,受作者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的影响,鲁迅先生也不自觉地解构了眉间尺这一少年复仇者形象,使其沦为一个“看”与“被看”的可悲又可怜的人物。
  关键词:《铸剑》;眉间尺;复仇者;解构
  《铸剑》是鲁迅1926年10月写的一篇历史小说,原名《眉间尺》,后收入小说集《故事新编》。该小说是鲁迅在亲身经历了“女师大学潮”、“三·一八惨案”之后,南下厦门和广州时创作的。在当时,鲁迅亲眼目睹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凶残和暴虐,内心产生了极大的愤怒,有了“抽刃而起,以血偿血”的念头,故而有了该作品的创作和对复仇精神的弘扬。但在写作过程中,鲁迅先生又不自觉地将自己一贯的作品风格融汇到小说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当中,故此,小说中眉间尺这一少年复仇者,在无形中被解构,成为一个可悲可怜的看客与被看的人物。
  一、《铸剑》的故事原型及其复仇者形象
  小说《铸剑》取材于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在托名曹丕的《列异传》中有《眉间尺》,干宝所著的《搜神记》中有《三王墓》,均是关于该故事的记载。在这些小说中,所记述的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尤其是一个少年人为父报仇的故事。
  复仇故事在中外文化中都又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西方希腊神话中有关复仇的故事屡见不鲜,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是一部有关复仇的经典剧作,中国传统儒家以血亲关系建立起来的文化谱系中,也极其重视复仇这一行为。在《礼记·曲礼》中有记载:“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1]因此,在中国民间,便流传有诸多俗语如“有仇不报非君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三王墓》应是现存较早表现复仇主题的作品。
  故而,《三王墓》中塑造的即是一典型的复仇者形象。他有着为父报仇的历史使命感,当母亲告诉他杀父之仇及父亲遗愿后,他“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同时,他也有着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当有人要求其以他的人头作为交换来帮其报仇时,他毫不犹豫地“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只待侠客说不会辜负他,其尸首才倒地。他也有着复仇者所具备的刚毅勇敢的品性,在复仇的过程中,他的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只待楚王的头掉下去后,才被煮烂。因此,在《三王墓》这一简短的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复仇者形象,这样的形象,令我们在震惊咋舌的同时,升起无限的崇敬之情。
  二、《铸剑》中被解构的复仇者形象
  小说《铸剑》中塑造了两位复仇者形象,一是少年复仇者眉间尺,一是替人复仇者宴之傲。后者的复仇者形象是继承《三王墓》而来的正义、勇敢的复仇者,但是另一复仇者眉间尺这一形象却被大大消解,他在复仇之路上,无形中成为一个“看”与“被看”的人物。
  具体从小说内容来看,从人物一出场,便显现出其看客的特点和懦弱的性格。小说从描写少年眉间尺的日常生活开始。少年的眉间尺是一个平常的男孩,他性格懦弱而贪玩。小说详尽地写了他一天夜里玩弄老鼠而后因踩死老鼠而生的怜悯之情。而这天夜晚,正是他成年之时。此时,母亲母亲告诉了他关于父亲之死的秘密,并将父亲留下的宝剑传授给他,希望他能够改变自己“优柔的性情”,从此用这把宝剑去替父报仇。
  在复仇之路上,他也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一个“看客”,同时也是一个“被看”的人。他看到了王出行的盛大场面,看到那些坐在车上“穿画衣,不是老头子,便是矮胖子,个个满脸油汗”的文武百官,看到黄盖的大车里“正中坐着一个画衣的胖子,花白胡子,小脑袋;腰间还依稀看见佩着和他背上一样的青剑”的丑陋的王的形象。同时,他也成了一个“被看”的人,当他正要跨出去报仇的时候,有人捏住了他的脚,他因此栽倒了,压在了一个干瘪的少年身上,故此又惹上了一场麻烦,成为“闲人们”观看的下一场热闹。在这种“被看”的热闹中,他实在无力解脱,直到黑色人的出现才帮其解围。
  在复仇的过程中,眉间尺更充当了一个“被看”的可怜人物。在大鼎煮人头的这一场表演中,举宫上下不仅是王本人,其文武百官、宫娥太监,都成为这场戏的看客。于是,作者用详尽的笔墨刻画了那场表演的全过程,如“那头即似水上上下下,转着圈子,一面又滴溜溜自己翻筋斗,人们还可以隐约看见他玩得高兴的笑容。过了些时,突然变了逆水的游泳,打旋子夹着穿梭,激得水花向四面飞溅,满庭洒下一阵热雨来。”在诡异而怪诞的描写中,充分满足了人们看客的心理。
  因此,在整个复仇过程的描写中,眉间尺这一少年复仇者的可悲与可怜形象无限地展现出来,他不再是一个勇敢无畏、正义凛然的传统复仇者形象,而是不自觉地充当了一个“看”与“被看”的可怜可悲人物。
  三、复仇者形象的消解及其原因
  总的来说,小说中眉间尺是一个优柔寡断、极度缺乏社会经验、不时地焦躁不安的少年复仇者,在社会的大染缸下,他还不自觉地沦为一个看客与被看的角色。这其中根本的原因,还在于鲁迅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风格。
  早在《<呐喊>自序》中,鲁迅就明确表达了他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即在于留学日本期间,因在课间放映日俄战争时中国人被砍头示众的幻灯片之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2]。正是基于这种疗救国民精神的宗旨,他在小说写作中,不时地以发掘国民的劣根性为要务。这劣根性中,有国人的麻木、盲目乐观、自欺欺人、喜凑热闹等等方面,而鲁迅先生始终没忘表现的是国民的看客心理。如其小说《药》、《示众》、《狂人日记》等中,都充分地展现了这种“看与被看”的人物形象。
  在《铸剑》中,鲁迅先生原是要宣扬复仇的主题,尤其是在社会惨痛的斗争现实面前,主张要弘扬正义的复仇,用激进的手段来达到社会改革的目的。但是,由于惯性的思维方式,或是作者本人对所谓血性的复仇方式的疑惑,所以,在写作过程中,他便不自觉地沦入到惯性的模式上去,但是其中,不可避免地掺入了作者自我形象的影子。
  参考文献:
  [1] 龚抗云整理《礼记正义》卷三《曲礼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4.
  [2] 鲁迅.呐喊[M].江苏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媒介事件的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与传播效果正在发生着变化。本文从媒介事件在全媒体背景下的传播入手,全面深入的探讨全媒体的涵义、特点与发展内容,介绍了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包括的内容与发展。最后,对全媒体背景下媒介事件的影响与应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全媒体;媒介事件;传播  综观当今媒体所处的发展阶段,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由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共同发挥作用的全新发展阶段—
本文首先从中西方对比的角度对阐释学理论进行介绍,随后将运用阐释学的方法来分析解读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锦瑟》的丰富性。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h
目的:建立快速检验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口服糖皮质激素的薄层色谱法.方法:采用硅胶GF 254预制薄层板,1、2二氯乙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乙酸(142:23:10:0.5:0.4)为展开剂,碱性四
从古至今,在传统儒家思想“男尊女卑”的影响下,在中国和朝鲜的文学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弃妇”形象。“弃妇”是讲因婚姻破裂而被迫离开丈夫和家庭的女子。本文以《白头吟》与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40例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与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病理的相关特征。方法:对院以前收治的10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病患以及4名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病患的所以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其histochemistry(组织化学)以及immunohistochemistry(免疫组织化学)运用SP法染色进行分析与观察。结果:通过对一系列的分析得出,在高龄患者中出现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
自索绪尔的发表以来,结构主义语言学不但确立了其在语言学上的经典地位,也辐射到其他学科,特别是文学批评上.而列为斯特劳斯则以此而建立了神话结构学.本文利用了加拿大文艺
摘要:鲁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尤其是孔孟文化、运河文化对中国影响深远。鲁南地区石窟造像活动比较频繁,分布较广,成为南北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鲁南地区的石窟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分布广泛、佛道并重、运河特色以及民间传说丰富等方面,这是其他地区的石窟艺术所不具备的。  关键词:鲁南地区;石窟造像;艺术;运河文化  鲁南地区主要是指位于山东省南部与江苏、河南接壤的鲁西南、鲁东南、鲁南等
摘要:随着知识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信息服务的具体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图书馆应该在做好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将重点从被动的提供文献服务转移到主动的信息服务中来。  关键词:知识管理;信息服务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可以从狭义的和广义的角度来理解。狭义的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资源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收集、加工、传播和应用等相关过程的管理。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加布里尔·佐伦以及列斐伏尔等人的一些空间叙事理论观点,从地志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方面来解析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的空间叙事艺术。  关键词:空间叙事;《宠儿》;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空间转向”的影响,叙事学中的空间问题也引起了评论界的注意。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认为空间是“一种社会、地域、政治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