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界新生代:我为我代言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u_al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石界,我们不是中流砥柱,玩石路上我们也曾迷茫,我们为了心中所爱不断地努力、学习,并将这一段路走到底。或许,我们的积淀还不够,或许,我们还不够成熟。但对于石头,我们有一颗热爱的心,我们是石界新生代,我为我代言。”
   80后:我玩石我快乐
  代言人:田捷
  喜欢是基础
  在与他交谈过后,发现他是典型的八零后,聪明、思维敏捷、勤奋、爱钻研。田捷最早以前在各地做生意,搞电脑配件,在全国跑市场,偶然间,发现很多好看的玉石,喜欢了就买。有时候人在外地,买了的石头都寄回四川,慢慢的积累了很多。2008年四川地震,把他买的所有石头都埋了,一块没留。但他依然喜欢石头,见了想买。于是,便和爱人一起,到处去考察,看过很多的石种,最后发现原来四川的石种很丰富,他尤其喜欢长江画面石。在石滩,他被芙蓉石的色彩和画面震惊了:何不经营石头呢?自己喜欢、四川又是资源地,他像打开了经商的任督二脉,一心开始经营长江石。最开始他也捡石,边捡边买,长江石资源很丰富,经营的同时,积累了很多关于石头的知识。
  还需向前辈多学习
  田捷说,石界前辈在玩石经验上值得学习,对于石头的看点,他们往往把握得更准确。传统的文化还是前辈懂得多,自己得多出去看看外面的石界,学习其他地方前辈的经验。但年轻人对新鲜事物接受得比较快,思维转变比较快,会上网交流是年轻人的强项,而且一些看法、审美会跟前辈有所不同。
  最爱长江石
  田捷觉得长江画面石是最能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美的一个石种,画面包罗万象,跟古诗、字画有很多关联之处,画面石的分类有很多,油画石、墨画石、烫画石......玩的同时学到很多知识。年轻人对天然美的东西很敏感,对于美的感受也有很独特的角度。玩得开心,又创造了财富,这是他爱长江石最根本的原因。
  痛并快乐着
  淘石很辛苦,一大早要起床,到河滩上晒一天,也许只为了等一块石头的出现。可能有时候暴晒几天都等不到一块喜欢的石头。但是一旦通过自己的眼睛寻到一块让很多石友都羡慕不已的石头,他就充满了成就感,那种快乐是拿钱换不到的。淘石,是一种享受的过程。
  我不是准大腕儿
  把石头玩好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没有尽头。虽然目前他在泸州当地,被很多的石友、石商认可,但是他认为自己不是石界的准大腕儿。田捷的目标是推广长江石,他发自内心的喜欢石头,作为一个用眼睛去发现石头美的中间人,把更多美石推荐给石友、石商。他希望长江石受到全国各地石友的认可。赏石界的八零后能越来越多,逐渐追上前辈的步伐。
   85后:石头让我成长
  代言人:赵杰
  生活让我遇到石头
  2007年赵杰退伍到云南,开始跟着父亲和伯父做黄龙玉生意,由于种种原因没能继续。2010年出差到广东,偶然遇见海洋玉髓,心生喜欢,不可自拔。从那之后就开始找海洋玉髓的源头,借钱、办护照独自去马达加斯加。他独爱玉髓里的草花,认为那是一种大自然的生命展现。回到广州,开始通过中间人买料开加工厂,开店销售,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他说,以前他是个比较懒散不务正业的人,自从遇到了石头,生活和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石头让他成长。
  前辈赏石与我的不同
  赵杰周围,赏石人群年龄在60后的不在少数,通过与前辈的交流,他发现有很多不同之处。他认为60后的前辈在观石的眼光上比较传统,所能接受的事物也有限,没有太大的冒险精神。当然在经验上,还是经历、阅历,自己是无法与前辈相提并论的。对于石头,自己与前辈的出发点也不一样,自己是属于纯商业的角度,看到一块石头,先去想它的价格,前辈注重的是文化底蕴。这根本的区别是两代人爱石的不同方式。
  一条道走到黑
  赵杰在马岛买原料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虽然当地政府是很支持外国石商来进货,但是黑社会武装力量也经常出来干预,可以说这是存在危险的行业。但是为了买到更好的料,他也似乎习惯了这样奔波的生活。谈到赏石的益处,年轻的他说,能够培养情操、提高素养,还能增长知识,他会尽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年轻人进入石界,爱上石头。他的朋友看到他在做石头生意,觉得很有意思,也加入他的队伍,乐不思蜀。玩石的这条路还很长,年轻人需要多学习、多交流,多去各资源地看看,多去赶展,才能够更好的进步。
  与石界大腕的距离
  说起与石界大腕的距离,赵杰笑了,他说那是一个很遥远的事情,虽然现在一切都步入正轨,但是成为“大家”他从来没有想过。他在石界的偶像是陈西老师,追逐陈老师的步伐,他说这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跟得上。高处不
   90后:我有大大的梦想
  代言人:张昊天
  中华奇石:你怎么喜欢上石头的呢?是受父亲的影响吗?
  张昊天:说起缘何喜欢石头,也不全受爸爸的影响,我是学习珠宝设计专业的,今年毕业。是从学习这个专业以后逐渐喜欢上奇石,对于美学,有个大概的了解。
  中华奇石:你喜欢什么样的石头?90后的小孩子好像喜欢石头的比较少。
  张昊天:我喜欢图案大方、简洁的石头,比较直观,能够产生一定想象空间的,抽象的、具象的都喜欢。我随身携带的挎包里,装着很多小的长江画面石。有时候跟同龄朋友聊天,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他们看得角度和我看得差不多。了解才能够产生兴趣,产生兴趣才能喜欢石头。我带动90后来玩石,但他们也懂得好看的石头是很贵的,我们现在这种年纪是没有经济实力买太贵很好看的石头。
  中华奇石:现在经营石馆是你的主业吗?会不会一直这样做下去?
  张昊天:去年石馆才开业,通过看书、看杂志,从书上跟别人学习看石头的观赏角度,偶尔也听前来石馆喝茶的叔叔们交流,共享进步,也没有刻意的去学习。我现在就是每天守在石馆,年轻人还是呆不住,总是想出去看看。我喜欢石头带给我的那种感觉,我的理想是开一个会所级的石馆。现在处于刚起步的阶段,石头的数量和人脉都达不到理想状态。在成都或者昆明开一个顶级的石馆,是我奋斗的目标。
  中华奇石:你小小年纪志气不小啊,买卖石头你有什么经验和问题?
  张昊天:经验我就不敢谈啦,问题是有的,我出去买石头经常买贵,收来的石头再卖出去的话基本挣不了多少钱,还是看得太少了,需要更多的实践。有些年纪大些的石商,看见我是小孩,我去还价,他们都不理我,觉得我没有真心要买,也怕我没有钱买。帮忙宣传一下吧,我们这些90后的小孩也长大啦,是该我们进入石界的时候了,请各位前辈不吝赐教,多帮帮我们,好培养石界的新人。(笑)
  结语:“我们可能与前辈的观点有所不同,或者我们的出发点也跟物质有关,但是我们依然爱石头的美,依然能体会到石界的温暖。这一个石界的小社会,带给我们精神和物质的满足,是我们年轻一代的幸福源。中国传统的文化与现代理念的相结合,是我们赏石的新方向。愿各位前辈提供些帮助,带着我们研究石头、研究石头与美学的关系,希望石界因我们而更有活力。”
  胜寒,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不一样,所以他希望打稳根基,一步一步,慢慢发展,不想活得太累,是个容易满足的年轻人。
  助人为乐
  赵杰这几年的摸爬滚打,很多经验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摸着石头过河,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做事。他喜欢石头给他带来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享受。然而这一切,都不只是靠自己。在石界,有很多有能力去帮助别人的大佬。赵杰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起步阶段,有一些大佬很照顾他的生意。他说做生意不是只谈商业,也有做人的成分在里面。虽然,他现在的能力不能帮助太多的人,但是他在努力,有机会也帮助跟他当初一样创业的年轻人。石界,带给我们的正能量永远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其他文献
这是一场存与亡的较量。  岸上的雪,这儿一线那儿一块地坚守着最后的阵地,坚硬的冰已被突破了防线,化成婉转的曲线。整个“战场”,全是穿着绿装的春树新草,它们吹起了进攻的总号角。  春天的喧闹、蓬勃、明丽总会战胜冬天的冷峻、寒萧与肃穆。这是最没有悬念的“战争”。  枯荣交替的沉静中迸发的生机,与土地的厚重,季节的力量,沉淀到所有生命的骨血里,传递了一代又一代。
期刊
前年五月中旬去了一趟台湾,因为几十年来两岸政体相隔比起地理相隔的距离要大得多,对台湾的好奇心也大于风景名胜的吸引力,于是得到机会便立即动身去了。  事实上台湾的旅游资源相对大陆让人震撼的自然胜景、名山大川与人文古迹,可谓小家碧玉,而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确比大陆胜出一筹。看点多是没受人为损害的自然生态与环岛海岸线,以及当代政治人物的生活痕迹。最引人注目的文化亮点,是那十多万件的故宫文物。然而,这批文
期刊
虽常常听人提起相对论,而相对论的实际学理为何,对不甚了解科学理论的我来说,超出了理解能力,然而若单纯从字面意思联想,却引起爱石如痴的我将它看成简单的奇石买卖中买家与卖家的相对理论。“奇石相对论”虽说不是一门学理,但通过奇石买卖双方行为的观察,我们或许可从中发现买家与卖家心理层面的交战。奇石交易中的尔虞我诈,虽大多起源于掏钱的买家,他们总是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购入心仪之物。然而想收钱的卖方也总是想方设法
期刊
问题来了:谁占里?谁占外?租金又该如何分摊?  A和B各自打起了算盘。  A想:靠外面好,面向走道,客流量大;里面靠墙,且左右封闭,外面的石头如果不够吸引,客人根本不会往里走。我要摊多少租金才不至于吃亏,而B又能同意让外面给我呢?  B想:里外其实没多大区别。淘宝的人偏爱往偏僻的地方钻。见光的即是挑剩的,人稀的角落反而更多捡漏的机会。把外面给A,但得让他多出点儿,我也能省些费用。  A提出:外10
期刊
“奇石是一种发现的艺术”,鲜明地标示了奇石文化的个性,在当代奇石发端之初,成为我们认识奇石艺术,宣传奇石文化的最佳广告语。  时至今日,我们对奇石文化的认知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入?“奇石是一种发现的艺术”的提法,是否已不适应今天奇石发展的要求?  本刊第1期刊登北京老焦的《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一文,提出全新思路,得到理论界热烈回应。从第二期开始,我们陆续刊登各地理论家的讨论文章,希望对奇石艺术规律的
期刊
满载 而归蓝红格  由杜鹃根演绎为岸上的老树,苍劲依旧,且见证了水乡坞岸斑驳的历史。低垂的树枝为天道酬勤的使者:迎接栉风沐雨辛勤耕作者的归来。“冰山一角”的绿碧玉唯与老树相依,与船呼应,方从水中浮出坞岸的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船已沉淀为一种美学意境。一叶扁舟凸显的审美特征,让作品淡出了春帆远水、秋月钓船、孤蓬落日、野渡舟横的意象,成就了满载而归的审美指向。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水承载了船,留白
期刊
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三届全国观赏石博览会”在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隆重开幕。  后旗是西部最大的石资源产地之一,盛产玛瑙、蛋白玉、碧玉、树化玉、水晶、黄蜡石、风凌石以及各种宝石级的矿物晶体40多种,名石“小鸡出壳”就出自玛瑙湖。此次观赏石博览会便是市、旗两级观赏石协会依托当地良好的资源,联手打造的一届纯牧民戈壁石展。展会风格独特,广受好评。展会同期还举办了大型石展、精品展、玛瑙湖赏石采风探宝、露天宿营
期刊
节开幕式于阿拉善左旗隆重举行。  每年一届的阿拉善奇石文化旅游节,使阿拉善奇石在国内、国际赏石界的影响力快速提升,使阿拉善成为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戈壁石集散地之一。  2011年,阿拉善左旗就开始积极探索奇石宝玉石产业发展的新路子,采取加大从业人员培训以及新市场建设的措施。2013年,该产业由粗放交易型向精深加工型成功转变,阿拉善奇石宝玉石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图1、简易的摊位在展销会上随处
期刊
贵刊寄来的三期《中华奇石》杂志,在仔细阅读之后,我自认为这是当今石界难得合心仪的一本刊物,能感受到贵刊的办刊风格和主旨。以前我曾是《石道》的忠实读者,后来也曾订阅过其他刊物,但越看越乏味,所以也就都舍弃了。  寄来的三期杂志中要数今年第一期为最好,其中《观点》栏目里:永边的《文化的陪嫁丫鬟》,牧人的《当代中国还能出大赏石家吗?》这两篇文章对赏石现状都有着振聋发聩的“敲打”作用。杨靖的《看什么》,焦
期刊
奇石的消费,就是指欣赏石头,收藏石头,享受自然艺术。奇石消费和其它艺术品消费一样,属于文化消费。旧时的文化消费品如琴棋书画、文房四宝;而现代是大量的电视手机、电脑光碟等,它们都是人造的、可以再生产的。而奇石消费与一般的文化消费品截然不同,它把天然性、奇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提供于市,取悦于人,来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  赏石消费的古今变化  人类的奇石消费史虽然很长(据说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