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实践训练的场所,其基本功能:完成实践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一)全面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最突出地表现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有机结合,实训内容从技能点一单项能力一综合能力一就业能力,形成体系,对学生实施培养。
(二)带动高职专业建设与发展。
实训基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训练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培养建立在对学生将要就业岗位的深入了解、认真分析基础上。对就业岗位的分析需要企业积极配合,对上岗人员的技能、相应知识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形成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建立实训基地,开发教材,组成教师团队等。实训基地建设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带动了高职专业建设与发展。
(三)提高双师素质比例。
对学生进行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具备指导实训的能力。一方面,专职教师可以通过接受企业顶岗实习的训练,或是与企业人员共同进行科技开发,从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人员可以通过与学校教师的交流或是接受教师资格培训,提高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实训。
(四)培养学生综合实力。
对学生共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综合实力。对学生共性化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个性化培养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表现在,将综合实训室与就业岗位直接对接,使学生对企业有归属感。个性化培养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实现。实训基地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项常规性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发挥个性。
二、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及主要任务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为学院专业教学需要服务的,其基本功能是向学生提供技能训练,在校内实现理论与技能实践的初步整合,向学生提供企业工作场景,完成学校的实践教学任务,承担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及企业职业技能的培训、鉴定和考核。
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实训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写实训教材等教学资料;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和实施专业模拟专业岗位技术培训、组织进行会计员、助理会计师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增加“双师”素质教师,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三、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
(一)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实训基地建设要与课程体系设计紧密结合,保证每门课程有效实施。目前会计专业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有: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配送服务提供与组织、会计信息管理等,并结合这些课程开展校内外实训。
(二) 实训基地教学形式。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充分利用实训室开展教学,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在保证学校教学实训的前提下,探索校企合作的发展机制,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赢得自身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 基地的辐射专业和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的实训基地重点服务“会计专业”专业,辐射带动“国际贸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开发会计、实训项目、区内会计 企业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对口支援院校师资培训等。
四、校内实训基地的组织与管理
实训基地的领导和管理要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实训基地做好建设、发展、培训的各项工作,建设一支数量相当、结构合理、专业技术能力强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队伍,以保证实训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结合学校实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训基地的组织与管理。
(一)目标管理。
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的精髓。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中,要按照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采取聘任制,聘任专业教师担当各部门主管,轮流聘任学生担任各部门副主管。明确职责分工。由专业负责人或实训基地负责人担任“模拟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
(二)互惠互利。
校企合作的驱动力。互惠互利是校企合作的驱动力和基础,是校企合作的前提。通过校企共建的真实或仿真的实训基地,一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实习实训的便利条件等社会物质资源,得到行业或企业资金、设备、场地等方面的支持,积极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二是有效地解决了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企业可提高知名度,获得优质的人才、智力资源。
(三)规范管理。
长期合作的保障。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必须以协议书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方式予以明确。双方应信守诺言,共同遵守契约或协议书的各项条款。
(四)体制创新。
变“消耗型”实训为“经营型”实训。实训基地建设必须由原来单纯的消耗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学校可以利用师资、设备优势和学校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的特点,主动为社会、为企业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
(五)师资、教材。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关键。抓师资建设一是调入,二是从企业选聘,三是提高实训教师待遇,四是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
参考文献:
[1]冯旭,温平则.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2008,(2):32-34.
[2]李志生.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2010,(10):29-31.
[3]沈杰.会计专业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7):38-40. (编辑郑云东)
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实践训练的场所,其基本功能:完成实践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一)全面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最突出地表现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有机结合,实训内容从技能点一单项能力一综合能力一就业能力,形成体系,对学生实施培养。
(二)带动高职专业建设与发展。
实训基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训练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培养建立在对学生将要就业岗位的深入了解、认真分析基础上。对就业岗位的分析需要企业积极配合,对上岗人员的技能、相应知识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形成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建立实训基地,开发教材,组成教师团队等。实训基地建设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带动了高职专业建设与发展。
(三)提高双师素质比例。
对学生进行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具备指导实训的能力。一方面,专职教师可以通过接受企业顶岗实习的训练,或是与企业人员共同进行科技开发,从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人员可以通过与学校教师的交流或是接受教师资格培训,提高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实训。
(四)培养学生综合实力。
对学生共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综合实力。对学生共性化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个性化培养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表现在,将综合实训室与就业岗位直接对接,使学生对企业有归属感。个性化培养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实现。实训基地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项常规性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发挥个性。
二、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及主要任务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为学院专业教学需要服务的,其基本功能是向学生提供技能训练,在校内实现理论与技能实践的初步整合,向学生提供企业工作场景,完成学校的实践教学任务,承担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及企业职业技能的培训、鉴定和考核。
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实训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写实训教材等教学资料;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和实施专业模拟专业岗位技术培训、组织进行会计员、助理会计师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增加“双师”素质教师,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三、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
(一)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实训基地建设要与课程体系设计紧密结合,保证每门课程有效实施。目前会计专业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有: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配送服务提供与组织、会计信息管理等,并结合这些课程开展校内外实训。
(二) 实训基地教学形式。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充分利用实训室开展教学,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在保证学校教学实训的前提下,探索校企合作的发展机制,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赢得自身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 基地的辐射专业和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的实训基地重点服务“会计专业”专业,辐射带动“国际贸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开发会计、实训项目、区内会计 企业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对口支援院校师资培训等。
四、校内实训基地的组织与管理
实训基地的领导和管理要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实训基地做好建设、发展、培训的各项工作,建设一支数量相当、结构合理、专业技术能力强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队伍,以保证实训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结合学校实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训基地的组织与管理。
(一)目标管理。
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的精髓。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中,要按照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采取聘任制,聘任专业教师担当各部门主管,轮流聘任学生担任各部门副主管。明确职责分工。由专业负责人或实训基地负责人担任“模拟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
(二)互惠互利。
校企合作的驱动力。互惠互利是校企合作的驱动力和基础,是校企合作的前提。通过校企共建的真实或仿真的实训基地,一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实习实训的便利条件等社会物质资源,得到行业或企业资金、设备、场地等方面的支持,积极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二是有效地解决了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企业可提高知名度,获得优质的人才、智力资源。
(三)规范管理。
长期合作的保障。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必须以协议书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方式予以明确。双方应信守诺言,共同遵守契约或协议书的各项条款。
(四)体制创新。
变“消耗型”实训为“经营型”实训。实训基地建设必须由原来单纯的消耗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学校可以利用师资、设备优势和学校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的特点,主动为社会、为企业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
(五)师资、教材。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关键。抓师资建设一是调入,二是从企业选聘,三是提高实训教师待遇,四是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
参考文献:
[1]冯旭,温平则.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2008,(2):32-34.
[2]李志生.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2010,(10):29-31.
[3]沈杰.会计专业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7):38-40. (编辑郑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