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昨日裁成夺夏威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kh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日裁成夺夏威,忽逢秋节便相违。寒尘妒尽秦王女,凉殿恩随汉主妃。
  折扇制作,难在扇骨,因其工艺复杂,且要求极高。苏、杭雅扇素负盛名,苏州的水磨竹骨气息清雅,深受文人雅士青睐;杭州黑纸扇则偏重大众化。2006年,“制扇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代表性传承人即为苏州制扇大师徐义林先生。日前,他接受了《中国收藏》杂志记者的独家专访。
  中国收藏:您作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怎样磨砺出扇骨制作的绝技?
  徐义林:1947年我15岁,被父亲送到姑苏城兴龙桥边胡汉东扇庄当学徒。师傅胡汉东常对徒弟说:“带你到世上的是父母,给你饭碗的是师傅。”我牢记师傅朴实又贴心的教诲,下决心学好手艺,不辜负师傅的苦心。有人夸我有天赋,人聪明,其实勤劳刻苦最重要。刮竹片的刀十分锋利,稍不留神手就“吃刀”,鲜血直淌,但我有股犟劲,再苦再累也不退缩,后来逐步掌握了要领,连师傅也高看我一眼。
  1954年,苏州扇厂成立,我因技艺拔尖露出头角,但“文革”中却被扣上了“白专”的帽子遭批斗。在最艰难的日子,我仍偷偷钻研技艺。上世纪80年代,我被调入扇厂设计室,设计的“孔雀牌”水磨竹扇骨获得江苏省轻工产品奖,“孔雀牌”也成了扇厂的注册商标。我还研制出了10多把2米长的巨型折扇,扇面上绘有姑苏园林名胜,打开巨扇美如孔雀开屏,创下了全国制扇之最。
  中国收藏:制作折扇的竹子有多少种?哪些竹子是制作扇骨的上等竹材?
  徐义林:可制作扇骨的竹子有一百多种,上档次的有湘妃竹、梅鹿竹、罗汉竹、凤眼竹、棕竹、紫竹、方竹、花竹、桃丝竹等十多种,最名贵的要数湘妃竹。此竹子受真菌感染后,茎上生出紫褐色斑点,分为红湘妃和黑湘妃,主产地为洞庭君山的斑竹山。传说上古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面对苍梧山哭吊舜帝,泪洒湘水畔,滴落竹上成斑斑泪痕,才有了湘妃竹。湘妃竹扇骨的竹肌间斑点隐隐显现,绚丽灵动,韵味无穷。前些年乱砍滥伐,资源被破坏,如今湘妃竹主产地已封山,严禁砍伐,致使湘妃竹难以觅得,导致扇骨价格急剧飙升。
  中国收藏:竹扇骨与木扇骨,在制作技法、收藏价值上有什么不同?
  徐义林:木制扇骨是折扇的第二大门类,也较常见。上档次的木制扇骨有紫檀木、乌木、鸡翅木、黄花梨、檀香木、老红木等。制作竹、木扇骨的工艺有同有异,相同的如都要烘烤,防虫蛀;不同的如竹料为劈,木料则锯。总之,必须技艺高超并精心制作是一致的。谈到收藏价值,以我之见,木骨不如竹骨,竹扇经久耐用,历时数百年不坏,而木骨用久了会发黑变脏,还容易断裂。
  不同材料制作的扇骨,从左至右依次为湘妃竹、梅鹿竹、桃丝竹、玉竹、紫檀木、乌木、鸡翅木、老红木。
  中国收藏:折扇竹骨制作有多少道工艺?您是怎样制作扇骨的?
  徐义林:制作扇骨首先要从选竹说起。我制作扇骨选用冬竹,不会生虫,也不易坏,竹子的外表像“冬瓜皮”带粉的最好,生长期约五到六年,否则不是嫌嫩就是老了。采伐的竹子绝不能在坡地上拖着走,必须扛下来,千万不能损伤竹皮。我选料很讲究,折扇的大骨、小骨都取竹子的最佳部位,然后断、劈、煮,烘、刮、晒,冬天晒一个礼拜,超过40摄氏度不能晒,否则容易开裂。等竹片晒得发黄,用一把特制的大刀一刀刀拉薄,继续晒,防止发霉,然后刮净斑点。经过一道道工艺、一次次筛选,当大骨基本定型后,我不用砂纸,而用木贼草蘸水后细细打磨,把扇骨磨得细致润滑,称为“水磨竹”。再用川蜡上光,钻孔装上牛角骨轴,一把精美的扇骨就成型了。
  中国收藏:竹扇的规格有几种?听说您绘有《扇谱》,上面画了多少扇骨造型?常见的是哪几种?
  徐义林:竹扇的规格根据需要制作,有7寸×18、8寸×18、9寸×18、9单、尺11、尺13、尺14、尺15依次至尺20,常见的是9寸×16、尺13、尺14,最多的是9.5寸×18。
  30多年前,我被调进苏州扇厂设计室,专业研究和开发折扇.我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又敢于大胆创新,着手绘制各种不同造型的扇骨。经过长期摸索,我绘制了五册《扇谱》,共150多种造型图样。其实,那么多造型,是以圆头(俗称和尚头)、燕尾、方根为基础,不断翻新演化出来的。根据客户需要,我常制作的就是圆头、燕尾、方根这三种造型,加上金鱼、花瓶、半圆、月牙、琴方、玉兰、双瓶、马牙琴、古方拱轮、直肩直方等,共十多种造型。
  中国收藏:请结合您制作扇骨的工艺标准,介绍一下怎样才是一把上乘的折扇?
  徐义林:我的标准是:两根大骨要完全对称,长短、厚度、弧度和光洁度左右一个样;中间的小骨要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扇头要玲珑美观,如燕尾,像燕子尾巴亮翅;圆球,包括扁圆、椭圆等,光滑得要像和尚头;方根要挺括。再是扇骨的“庙门肩”(也叫“美人肩”),两侧挖空处必须对称,稍有出入就影响美观。再是扇面,宣纸要好,制成后要“轮齐头直”,所有轮口都得对齐,纸头上方呈笔直状态。总之,竹料上等、高超技艺、造型别致,再配上名家书画,才是一把具有文明古国深厚文化底蕴的折扇。
  扇头造型,从左至右依次为古排、梅花、方根、闷钉琵琶头、月牙圆、提琴、圆头。
  中国收藏:您的技艺名扬海内外,现在是否还制作扇骨?又怎样让您的绝技传承下去?
  徐义林:我已80多岁,精力不比年轻时。以前一年做几百把扇骨,如今只能做百来把。制扇是门手艺活,艺无止境。近几年,我研制出了“闷钉”技艺,一般折扇大骨上都有串扇骨的钉头,“闷钉”则光洁不见钉头。古人有此工艺,办法是在大骨头上镶嵌一片,我不加片,是一体的,制作也就更难。还有“合青”技法,即所有小骨用薄如纸、相对称的一层玉竹表皮和一层乌木片粘合而成,两面黑白分明,轮口不见胶,至今是我的独门绝活。
  我希望这门手艺能一代代传下去。让我快慰的是,两个儿子都痴迷制扇,大儿子徐志明在竹乡浙江安吉开了制扇厂,并在那里为我选购竹子。小儿子徐家东长年在我身边,经过手把手传授,他已经全方位掌握了我的技艺,加上头脑灵活,因而能巧中出新。他还擅制扇面,成了多面手。如今我们父子除了制扇,还常在一起研究技艺,同心合力,目标就是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徐义林编写、绘制的《徐氏扇谱》。
  制扇大师徐义林向小儿子徐家东面传技艺。古人镶嵌“闷钉”(左)与徐义林独创一体“闷钉”(右)。
  “合青”小骨:玉竹表皮面(左)与乌木面(右)。
其他文献
近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演了一场古典家具与当代油画跨越时空的对话。由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主办的至美生活系列展之“选中之选 器美神完—嘉木堂呈献明式家具精品 纪念王世襄先生诞辰百年”展携手“转向内在—2000年以来的中国新绘画”展,让50余件(组)中国明式古典家具和近20件中国当代油画汇聚一堂。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艺术精品与独特的展陈形式让参观者击手称赞。  将明式古典家具与中国当代油画置于一室,
期刊
若论近现代书法名家中,谁为魁首且未来可入历代法帖的,于右任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2014年适逢于右任诞辰135周年,中国嘉德2014年春拍将再次推出“一代书圣—于右任”专场,纪念这位被誉为“近代书圣”的伟大艺术家。  据悉,中国嘉德2014年春拍将于5月14日至16日预展,5月17日至21日举槌;邮品钱币拍卖会将于5月21至23日预展,5月24日至25日举槌,展拍地点均为北京国际饭店。  草圣书作
期刊
1965年辽宁北票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一批玻璃器,其中有一件“鸭形水注”,形制独特,为世所罕见。该器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张扁嘴如鸭,长颈鼓腹,细长尾,尾尖微残,腹底粘贴一枚玻璃饼,以便平稳放置。鸭形水注颈腹部用玻璃条盘卷装饰,此法在罗马玻璃器中常用,阿富汗伯格拉姆遗址发现的2至3世纪罗马玻璃器中即有类似装饰技法的玻璃制品。经考证,这件玻璃水注属于自罗马传入北燕的外来品(安家瑶《中国
期刊
北京、上海、杭州、香港、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这一串的地名有什么关联吗,的确有点不着边际,但这却是一位刚满23岁的中国女孩游学和生活的轨迹。到这些地方游学什么——去饱览它们的美术馆和博物馆。  这位乐此不疲于世界各地美术馆、博物馆的女孩,名字叫郭玥。去年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别看她年纪轻轻,却对艺术情有独钟,面对艺术她绝对算是一位“老手”。  这要追溯到1993年。郭玥还是两岁的孩子,受家庭的影
期刊
1950年至1980年这一时期,山东高密民间年画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其间风云变幻。从如日中天般的辉煌,到不见天日;从不见天日,到重见天日。大起大落,耐人寻味。  年画也要“进步”  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为迎合新思想发展的要求,破除封建迷信,高密扑灰年画(手绘年画),包括半印半绘年画和木版年画,从构图到版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木版年画《灶王》,在当地也叫“灶马”,上面的神像图案被完
期刊
3月14日至23日,荷兰马斯特里赫特迎来了第27届欧洲艺术博览会TEFAF。欧洲艺术博览会TEFAF因其对艺术品卓越、专业和高雅的不懈追求而享有盛名,这不仅表现在大量珍稀艺术品将在此展售,更有无数的艺术品收藏家,都将TEFAF视为“艺术日历上不可错过的盛会”。  今年的TEFAF与往年一样,汇聚了众多欧洲艺术珍品,而其中,一幅梵高的代表作尤为引人注目。这幅由伦敦及纽约艺术经销商Dickinson带
期刊
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一直享有“世界的十字路口”称号,然而不久前有人在这个“十字路口”举办了一场“走秀”—— 一块高近20米、宽十余米的电子显示屏上醒目地登出这样一则广告:“NATIONAL ART MAESTEO IN CHINA”,即“中国画国宝级艺术大师排行榜”。不少人在为中国书画家财大气粗感叹的同时,“国宝级”这个字眼也刺痛了不少人的敏感神经。纽约时代广场矗立的“国宝级大师”广告牌惹来不少争议。
期刊
盛夏又至,商场里的空调、电扇又成了最热门的商品。然而,当那猛烈的电风呼啸而至,当房间不动声色便可以降低十几度的气温,你可曾想过,这功效喜人的纳凉之物可有一丁点可感、可亲、可爱之处?  夏暑之热,古来如此,只是招风取凉的物件从人工变成了机器。人们丢掉扇子,简简单单,毫无留恋,却不知,丢掉的不仅是一种“落后”的引风致凉工具,更是一种精致而美好的风雅文化。  扇子,本是极平凡之物,却因了绝世的精湛工艺和
期刊
关于梁得所(1905年至1938年)这位现代画报界先驱,关于他与《良友》画报的恩怨,关于他主编的《大众画报》、《小说半月刊》,关于他的单行本,十几年来我写了好几篇文章,好像意犹未尽,对于梁得所,我似乎有说不完的情感,情感中最多的成分是叹息。现在再来说说80年前梁得所率领“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周游中华河山,其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有的事情甚至影响了梁得所的余生。  为《良友》苦跋涉  1932年9月出版
期刊
雕瓷,又被称为“瓷塑”,是刻意摹仿金、石、木等器物的质地、色泽和形制之特种瓷器。雕瓷虽可以远溯到西晋时期,但直至清乾隆年间的景德镇才开始大盛,工匠技艺也更为精进。乾隆时期的朱琰在《陶说》中记述当时景德镇各种雕瓷工艺品:“……戗金、镂银、琢玉、髹漆、螺钿、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杨埙倭漆,今皆聚于陶之一工。”雕瓷因需完全摹仿各类工艺品或自然物,艺匠往往透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