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剧《茶花女》是威尔第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歌剧,它以细腻流畅、真实感人的音乐旋律,创造出了扣人心弦的悲剧效果。本文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创作风格、创作内容等方面的剖析,从而研究《茶花女》的艺术特色,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演唱该歌剧作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拙。
【关键词】:威尔第;《茶花女》;艺术特色;题材选择;音乐旋律
一、概述
歌剧是集声乐和乐器、诗歌和文学、剧本和表演、舞蹈与舞美等方面的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从歌剧的艺术语言方面来说,歌剧具有着完整性、抽象性和相对独立性。同时,歌剧的这种相对独立性在一定的时间里与剧情的发展、戏剧的结构以及人物关系都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因此,想要合理、完整的歌剧中的矛盾冲突,声乐和乐器就成为了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威尔第的《茶花女》是其成熟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是根据法国著名的作家小仲马的话剧改编的。歌剧中表现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属于一部抒情歌剧。歌剧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薇奥列塔与阿尔弗雷德之间的爱情故事。薇奥列塔出身卑微,这样老阿尔弗雷德难以接受,他不但明确反对两人之间的恋情,而且还直接找到奥薇列塔,要求他离开自己的儿子。为了让阿尔弗雷德不再为难,为了维护他们的家族荣誉,奥薇列塔只有违心的离开。为此,她牺牲自己的爱情。然而不明真相的阿尔弗雷德却因为她的离开而十分愤怒,在众人面前羞辱了她,痛骂她的薄情寡义,满受委屈的奥薇列塔心情郁闷,肺病加重至卧床不起,后来老阿尔弗雷德将事情的真想的告诉了儿子,阿尔弗雷得懊悔万分,飞奔到爱人身边,然而已经晚了,奥薇列塔已经是奄奄一息,最终死在了自己爱人的怀里。威尔第用作品《茶花女》表现了爱情与世俗偏见的对立,将皇室贵族作为抨击的主要目标,深切的同情那些受到屈辱的人们。威尔第不仅表达出了薇奥列塔为之愤慨的遭遇,为之叹息的悲剧结局,而且还强烈的表现出了薇奥列塔的真诚、善良和忘我牺牲的高贵品质。
《茶花女》这部歌剧作品以细腻流畅、真实感人的音乐旋律,创造出了扣人心弦的悲剧效果,展现出了威尔第高潮的艺术创作水平。就连法国著名的作家小仲马在观看威尔第的《茶花女》这部歌剧之后就曾赞叹到:"100年后,我的话剧也许不会再上演,但是歌剧却将不朽”。正如小仲马所言,直到现在,歌剧《茶花女》的演出率一直位居榜首,这完全可以《茶花女》这部歌剧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题材选择特征
从题材选择尾度来看,威尔第艺术创作的第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的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歌剧及歌曲作品,而在第二时期的创作中经常把主人公的角色给处于社会“第三等级”的“小人物”,反应普通民众的真实思想情感,顺应了当时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富有极强的人文主义精神。《茶花女》这部作品的选题真实、现实,反映“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威尔第在一封信中曾这样提到《茶花女》:“谁也不可能,或者不可能猜到我所要的那种题材。我要伟大的、优美的、富于变化、大胆—极端大胆的情节,要形式新颖而同时又适于音乐创作。
三、音乐旋律特征
在威尔第的创作生涯中,他一直坚持“以旋律为基础”的创作理念,他的作品旋律富有极强的抒情性、形象性,旋律线条能够准确、生动的刻画出每个j角色的性格特征及心理活动。如:女主人公茶花女所演唱的咏叹调《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这首作品是在酒会结束后宾客们都已离去,女主角薇奥列塔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独自一人轻声唱起了这首哀怨婉转的咏叹调《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歌声中既有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又充满了她的种种担忧和悲叹,她悲剧的命运也就此注定。此曲由两个部分外加一个Coda组成。第一部分(1-116),描述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渴望。第二部分(117-182)则描绘了她的矛盾绝望的情感,既向往美好爱情,又怕它会像梦一般,消失殆尽,威尔第运用了许多三连音和短促的音符,使得薇奥列塔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生动旋律线条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刻画的惟妙惟肖。
威尔第的音乐旋律又具有极强的民族性特征,他的音乐旋律以民间曲调为基础,朗朗上口、朴素鲜明,富有极强的民间气息和民族精神。如歌剧《茶花女》中的二重唱《饮酒歌》,这首作品就极具民族特征,是歌剧《茶花女》第一幕的选段,女主角薇奥列塔大病初愈,邀请朋友们到家里举行宴会。席间,阿尔弗雷德为讨薇奥列塔欢心,应大家要求,唱了一首歌颂青春、赞扬爱情的《饮酒歌》,曲末,宾客们也加入了俩人的歌声中,把宴会的热烈气氛推向了高潮。此曲采用男女主人公轮唱的形式,你一言我一语,倾诉他们的爱慕之意,节奏轻快活泼,三拍子的节奏具有舞曲的鲜明特征,整曲旋律朗朗上口,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
四、结语
歌剧《茶花女》是威尔第歌剧创作的代表性作品,是意大利歌剧成熟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在欧洲歌剧创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就威尔第及其《茶花女》这部歌剧进行剖析,希望能够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演唱歌剧《茶花女》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弦等编译.西洋歌剧名作解说[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李应华.西方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4]鞠荣丽.浅谈歌剧《茶花女》的创作特色[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关键词】:威尔第;《茶花女》;艺术特色;题材选择;音乐旋律
一、概述
歌剧是集声乐和乐器、诗歌和文学、剧本和表演、舞蹈与舞美等方面的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从歌剧的艺术语言方面来说,歌剧具有着完整性、抽象性和相对独立性。同时,歌剧的这种相对独立性在一定的时间里与剧情的发展、戏剧的结构以及人物关系都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因此,想要合理、完整的歌剧中的矛盾冲突,声乐和乐器就成为了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威尔第的《茶花女》是其成熟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是根据法国著名的作家小仲马的话剧改编的。歌剧中表现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属于一部抒情歌剧。歌剧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薇奥列塔与阿尔弗雷德之间的爱情故事。薇奥列塔出身卑微,这样老阿尔弗雷德难以接受,他不但明确反对两人之间的恋情,而且还直接找到奥薇列塔,要求他离开自己的儿子。为了让阿尔弗雷德不再为难,为了维护他们的家族荣誉,奥薇列塔只有违心的离开。为此,她牺牲自己的爱情。然而不明真相的阿尔弗雷德却因为她的离开而十分愤怒,在众人面前羞辱了她,痛骂她的薄情寡义,满受委屈的奥薇列塔心情郁闷,肺病加重至卧床不起,后来老阿尔弗雷德将事情的真想的告诉了儿子,阿尔弗雷得懊悔万分,飞奔到爱人身边,然而已经晚了,奥薇列塔已经是奄奄一息,最终死在了自己爱人的怀里。威尔第用作品《茶花女》表现了爱情与世俗偏见的对立,将皇室贵族作为抨击的主要目标,深切的同情那些受到屈辱的人们。威尔第不仅表达出了薇奥列塔为之愤慨的遭遇,为之叹息的悲剧结局,而且还强烈的表现出了薇奥列塔的真诚、善良和忘我牺牲的高贵品质。
《茶花女》这部歌剧作品以细腻流畅、真实感人的音乐旋律,创造出了扣人心弦的悲剧效果,展现出了威尔第高潮的艺术创作水平。就连法国著名的作家小仲马在观看威尔第的《茶花女》这部歌剧之后就曾赞叹到:"100年后,我的话剧也许不会再上演,但是歌剧却将不朽”。正如小仲马所言,直到现在,歌剧《茶花女》的演出率一直位居榜首,这完全可以《茶花女》这部歌剧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题材选择特征
从题材选择尾度来看,威尔第艺术创作的第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的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歌剧及歌曲作品,而在第二时期的创作中经常把主人公的角色给处于社会“第三等级”的“小人物”,反应普通民众的真实思想情感,顺应了当时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富有极强的人文主义精神。《茶花女》这部作品的选题真实、现实,反映“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威尔第在一封信中曾这样提到《茶花女》:“谁也不可能,或者不可能猜到我所要的那种题材。我要伟大的、优美的、富于变化、大胆—极端大胆的情节,要形式新颖而同时又适于音乐创作。
三、音乐旋律特征
在威尔第的创作生涯中,他一直坚持“以旋律为基础”的创作理念,他的作品旋律富有极强的抒情性、形象性,旋律线条能够准确、生动的刻画出每个j角色的性格特征及心理活动。如:女主人公茶花女所演唱的咏叹调《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这首作品是在酒会结束后宾客们都已离去,女主角薇奥列塔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独自一人轻声唱起了这首哀怨婉转的咏叹调《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歌声中既有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又充满了她的种种担忧和悲叹,她悲剧的命运也就此注定。此曲由两个部分外加一个Coda组成。第一部分(1-116),描述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渴望。第二部分(117-182)则描绘了她的矛盾绝望的情感,既向往美好爱情,又怕它会像梦一般,消失殆尽,威尔第运用了许多三连音和短促的音符,使得薇奥列塔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生动旋律线条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刻画的惟妙惟肖。
威尔第的音乐旋律又具有极强的民族性特征,他的音乐旋律以民间曲调为基础,朗朗上口、朴素鲜明,富有极强的民间气息和民族精神。如歌剧《茶花女》中的二重唱《饮酒歌》,这首作品就极具民族特征,是歌剧《茶花女》第一幕的选段,女主角薇奥列塔大病初愈,邀请朋友们到家里举行宴会。席间,阿尔弗雷德为讨薇奥列塔欢心,应大家要求,唱了一首歌颂青春、赞扬爱情的《饮酒歌》,曲末,宾客们也加入了俩人的歌声中,把宴会的热烈气氛推向了高潮。此曲采用男女主人公轮唱的形式,你一言我一语,倾诉他们的爱慕之意,节奏轻快活泼,三拍子的节奏具有舞曲的鲜明特征,整曲旋律朗朗上口,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
四、结语
歌剧《茶花女》是威尔第歌剧创作的代表性作品,是意大利歌剧成熟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在欧洲歌剧创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就威尔第及其《茶花女》这部歌剧进行剖析,希望能够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演唱歌剧《茶花女》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弦等编译.西洋歌剧名作解说[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李应华.西方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4]鞠荣丽.浅谈歌剧《茶花女》的创作特色[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